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公共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3-03-23李志伟

乡村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公共建筑建筑材料乡土

李志伟

莱阳市城乡建设事务服务中心,山东 莱阳 265299

0 引言

乡村公共建筑是村民日常集会、娱乐、交际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与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凝结着乡村的人文历史记忆。例如,祠堂、戏台等乡村公共建筑一直都是村民祭祀、文艺演出等活动的重要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村庄公共建筑的建设及使用情况,关乎村庄的精神风貌、文化底蕴和发展活力。

然而,受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失衡的影响,我国大量农村人口到城市工作定居,农村“空心化”和乡村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与此同时,乡村公共建筑失去了活力,很多公共建筑年久失修、破败凋敝,使用频率大大下降,建筑功能日益退化,甚至沦为村民存放杂物或者垃圾的场所。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全国各地乡村建设走上了快车道。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公共建筑在此期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不仅数量不断增加,而且类型日益多元化,出现了图书馆、活动中心、产业工坊、乡村博物馆等各种建筑形态,满足了村民生产生活需要,也为乡村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当前乡村公共建筑设计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忽略了乡土文化、建筑风格同质化严重、建筑材料浪费严重、建筑功能单一等,造成乡村公共建筑缺乏活力,破坏了乡村的整体环境与风貌。对此,相关部门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1 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公共建筑的影响

1.1 促进乡村公共建筑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村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力量。越来越多的游客到乡村感受田园风光,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乡村旅游的游客接待量超30 亿人次[1]。很多偏远乡村依靠乡村旅游业发展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乡村公共建筑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但过去的一段时期内,随着乡村“空心化”现象的出现,部分乡村公共建筑逐渐破落、损坏,丧失了原有的功能,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大败笔,影响了游客的体验。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很多乡村建设了图书馆、祠堂、建造工坊、农村博物馆等公共建筑。其不仅是村民日常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更是彰显村庄特色的文化地标,可增加乡村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从而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带动农村产业发展融合,助推农村地区产业振兴。

1.2 恢复乡村公共建筑功能

乡村公共建筑的基本功能是为村民日常活动提供空间。过去,村民在劳作之余通常会聚集在祠堂、广场等场所进行交际和娱乐。在彼此的沟通交流中,村民们的家族认同感和乡村归属感得到了增强,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人口流失严重,乡村公共建筑年久失修、破败凋敝,传统公共建筑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很多外流人口开始返乡,重新聚集村庄人气。与此同时,乡村公共建筑的使用频率开始逐渐提升,其基本功能渐渐恢复。

2 当前乡村公共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材料使用不当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公共建筑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材料用量不断增加。然而,现有的乡村建筑材料难以适应公共建筑快速发展的需要。一是随着乡村人口流失加剧,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很多乡村公共建筑闲置或被拆除。很多拆除后的建筑材料仍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实际上这些建筑材料大多被随意丢弃、掩埋或者焚烧,不仅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资源。二是乡村周边的部分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因为市场需求萎缩而倒闭,给建筑材料的获取带来了困难。三是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推进,很多乡村公共建筑设计以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为依据,使用大量现代建筑材料,并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手法,打造具有现代都市审美气息和文艺感的建筑风格。然而,这种一味用现代建筑材料堆砌而成的乡村公共建筑与乡村整体风貌不协调,难以与村民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很多乡村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得富丽堂皇,在外形上标新立异,成为游客打卡圣地,但难以与当地村民产生情感共鸣[2]。

2.2 建筑风格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乡村公共建筑设计出现盲目效仿的问题,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一是盲目效仿城市建筑风格。一直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下,我国乡村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城市,部分地区乡村公共建筑被统一规划,套用城市的建设经验和设计风格,脱离了地域特色和乡土文化,带来“千村一面”问题。更有甚者,部分地区为了实现整齐划一,在乡村公共建筑建设过程中破坏乡村的历史遗迹和传统风貌等。二是盲目借鉴其他乡村建筑风格。每个乡村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和乡土文化都是不同的,但是有的村庄为了发展旅游业,一味抄袭和复制其他村庄的建筑风格。例如,有的村庄规划建设者推崇徽派风格,就将所有的公共建筑都设计成白墙、灰瓦,但这种建筑风格与整个村庄格格不入,割裂了公共建筑与地域特色和文化习俗的联系,甚至导致传统村落延续上百年的乡土文化被破坏[3]。

2.3 建筑技艺单一

建筑技艺是塑造建筑物质形态的关键,决定了乡村公共建筑风貌和生成形式。过去,乡村公共建筑一直采用传统的乡土建筑技艺。传统的乡土建筑技艺凝聚着乡村建造者的智慧与思想,在乡村特色塑造、乡土特性展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乡村规划建设者认为传统的乡村建筑技艺是衰老的、落后的,一味采用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导致乡村公共建筑失去了本土特色;部分乡村规划建设者则沉溺乡村以往的辉煌,一味保留乡村传统建筑技艺,忽视了现代建筑技术的进步,导致乡村公共建筑的相关性能达不到要求。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公共建筑设计对策

3.1 就地取材,优先使用乡土材料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公共建筑建设进入快车道,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用材不断增加。为满足乡村公共建筑建设的材料需求,首先需要对传统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决定建筑的承载能力、使用寿命和建筑质量。一直以来,乡村公共建筑建设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乡土建筑材料,很好地保留了乡土记忆,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文化内涵。因此,乡村闲置公共建筑拆除后的建筑材料并不是毫无价值的,很多材料依然可以继续使用。相关规划建设者可以对这些材料进行有效回收和再利用。例如,一些旧瓦、旧石材被整理清洁后,作为乡村建筑地面等部位的铺装材料,呈现出很好的乡土文化气息,受到村民和游客的广泛好评。其次是尽量使用乡土材料。乡土材料包括石头、竹木、砖石等,这些材料在农村随处可见。使用乡土材料建设乡村公共建筑,能够赋予其鲜明的地域特征,是其他现代建筑材料所不具备的。例如,山东省胶东半岛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当地盛产各种林木、黄岗岩和海草,所以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一种民居类型(见图1),以荣成市最为集中。当地很多农村的规划建设者就地取材,用石头砌墙壁,用当地松木做椽子,将海草捆扎好铺于屋顶,建成了很多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活动场所[3]。这种建筑不仅坚固耐久、容易维修,而且保温隔热、冬暖夏凉,非常适合人们居住和活动。山东省临沂市竹泉村结合旅游业开发,利用当地的特色植物竹子构建竹林景观,同时用石头铺路,路两旁即溪水,使人与山水融为一体,打造特色乡村建筑(见图2)[4]。最后是需要将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相结合。乡土材料容易获得,但其在物理结构、热工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尤其在建造一些跨度大、性能强的乡土建筑时,传统乡土材料往往达不到要求。此时,设计师可以将传统乡土材料与现代材料相结合,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加入钢筋、骨料、混凝土等材料,提高传统乡土材料的性能,满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公共建筑多样化与复杂化的功能空间需求。

图1 荣成市的海草房

图2 临沂市竹泉村

3.2 挖掘文化内涵,体现乡土文化特色

乡村公共建筑凝结着乡村村民的集体记忆,是当地历史人文的延续。乡村公共建筑设计要立足乡土文化,充分挖掘当地的乡土文化内涵。建筑师要深入观察和调研整个乡村的地形地貌、自然气候,村民的生活起居、劳作方式,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的、在地化的建筑设计理念。这样设计出来的乡村公共建筑不仅有烟火气,更贴近乡村真实的生活,而且能延续乡村记忆,传承和发扬传统乡土文化。例如,河南省新县周河乡西河村有一座西河粮油博物馆,该博物馆分为“粮”和“油”两个展区。“粮”展区以“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为主题进行布置,为游客开启了农耕与农时的认知之旅;“油”展区收集、修复了大量的手工榨油车等农机具(见图3),展现当地传统粮油加工工艺,参观者还可以观看榨油表演,让人们对当地的农耕文化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5]。该博物馆建成之后,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浙江省松阳县石仓六村建有一座石仓契约博物馆(见图4)。该建筑依山而建,墙体全部采用当地石材砌筑,石墙粗犷冷峻,与整个环境融为一体。整个建筑看起来就像一个厚厚的“仓”,也像一部厚重的“契书”。馆内收藏着不同年代的契书,是古代人们在买卖、抵押、租赁、嫁娶等活动中留下的印记[6]。学习和研究这些珍贵的历史文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相应时代的社会关系。河北省阜平县是我国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边区司令部,县城内有很多革命领导人的故居,领袖小院便是其中之一(见图5),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在对领袖小院的建筑改造过程中,设计师以红色历史文化作为项目的人文背景,采取传统的建设方式,对墙体采用砖块砌筑、黄泥饰面,室内保留了土炕、炕桌、炕柜,组织当地妇女编织制作手工艺品作为房间实用性陈设,彰显了农家院的淳朴气息[7]。

图3 新县西河粮油博物馆

图4 松阳县石仓契约博物馆

图5 阜平县领袖小院

3.3 发扬传统乡村技艺,吸收现代建筑技术

一方面,各乡村应继承和发扬传统乡村建筑工艺。传统乡土建筑工艺不仅成本低、能耗低,而且凝聚着乡村建造者的智慧,能够鲜明地反映地方特色。现如今,这些传统乡土技艺依然在很多乡村被广泛应用。许多成熟的工匠并未经过系统的建筑学知识学习,就已经掌握建造技法,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丰富的建造经验。例如,有的乡村将池塘和乡村公共建筑设计成一体,利用水体进行降温。这样既增加了空间、拓展了视野,又可利用池塘的小气候调节作用达到给建筑内部降温的效果。这些传统建筑技术对当下的乡村公共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在乡村公共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应寻找和挖掘有价值的乡土建筑技艺,并将其用于实践。

另一方面,建筑师在进行乡村公共建筑规划设计时应吸收现代建筑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乡村公共建筑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技艺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如3D打印技术、参数化技术、预制模块化和绿色低碳建筑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8]。与传统乡土建筑技艺相比,新型建造技术普遍具有建造速度快、结构刚度较好、可以实现模数化设计生产等特点。例如,预制模块化设计及建造通常采用精确的建构模数,提前加工好预制构件,再运到现场进行组装,过程简便、易于学习,不仅减少了现场人工作业时间及作业量,也有助于提高项目建设速度。

4 结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公共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乡村公共建筑设计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其缺乏活力,无法满足村民的需要。这就需要建筑师提高对乡村公共建筑设计的认识,从使用乡土建筑材料、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及重拾乡土建筑技艺等方面入手,提高乡村建筑设计水平,激发乡村的原生建造活力为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公共建筑建筑材料乡土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公共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饰的探讨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节能材料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浅谈大型公共建筑电气节能及采取的节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