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及启示
2023-03-23王淑辉全昌娟
王淑辉,全昌娟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反对官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长期性的政治问题,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来,官僚主义问题更是引起了党内许多领导人的注意。周恩来一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对于官僚主义问题更是深恶痛绝。自民主革命时期开始,周恩来就一直将官僚主义问题看作是关乎党和人民前途命运的重要问题。到新中国建立后,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党内官僚主义问题逐渐显现,严重影响党的形象,恶化党群关系。周恩来以身作则,直接以《反对官僚主义》为题深刻阐述了官僚主义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严重危害。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系统的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对于新时代党内反对官僚主义,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形成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批判官僚主义的科学理论以及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反官僚主义思想,又凝练了周恩来个人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反官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具体国情,对党内的官僚主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一)理论依据
马克思、列宁的反官僚思想是周恩来反官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并没有系统地阐述过反官僚主义的思想,但在对私有制的批判和对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总结上所形成的理论为无产阶级反对官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指出:“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7页。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生,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势力,“私有制激发了统治阶级对利益的渴望,驱使他们千方百计地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2)黄圣:《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反腐廉政思想》,《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54页。这便为官僚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人爆发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虽然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革命的历史意义重大。马克思在总结分析公社革命的经验时,对公社实行的普选制和废除高薪制给予了肯定,指出必须保证人民对公权力的监督,防止公职人员从“社会的公仆变成社会的主人”。对此,马克思深刻批判了私有制下的腐败,并指出在阶级社会中,官僚主义的圈子将长期存在,只有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官僚腐败。
列宁在马克思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十月革命之后,列宁逐渐认识到在布尔什维克的政治机关中,部分官员存在贪污腐败现象,官僚主义问题逐渐在党内滋生。他在《国家与革命》中明确指出,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后,部分共产党人思想严重腐化,脱离群众,成为官僚主义者,社会主义必须消灭这些官僚主义。在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提出“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工作时,才能彻底进行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才能完全战胜官僚主义”,(3)《列宁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88页。着重强调了人民在反对官僚主义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多次强调必须警惕官僚主义的问题,其所形成的反官僚主义思想对于周恩来反官僚主义思想的形成同样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关于官僚主义长期存在的原因,毛泽东分析了其存在的社会土壤: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专制国家,“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即使在封建制度被推翻之后,这种封建思想依然在侵蚀着人们的思想。另外,中国长期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农民占党内成员的大多数,容易造成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泛滥。为了纠正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党内官僚主义问题,毛泽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反官僚主义的宝贵经验。如土地革命时期,一些党员干部只注重扩军、收税,忽视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压抑了群众进行生产的积极性。对此,毛泽东明确指出:“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经济建设工作同样来不得官僚主义。”(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24页。在井冈山开辟根据地的过程中,针对党内成员复杂,军队中各种不良风气,毛泽东既提出了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全党,做到从思想上入党,又提出了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官兵平等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发展军队民主,克服官僚主义。另外,毛泽东还十分强调民众在克服官僚主义中的作用。在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2页。由此可见,毛泽东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十分注重纠正党内的官僚主义问题。
从马克思、列宁,再到毛泽东,在坚持不懈的反官僚主义的斗争中,思想逐渐系统化、理论化,为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反官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渊源。
(二)现实依据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随着党的地位的变化,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6)《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8页。随着职位的变化,党内部分干部发生了变化,一些新干部没有接受严格的教育,而一些老干部则以功臣自居。久而久之,这种封建思想逐渐占据上风,发展成为各类官僚主义。对此,1950年中共中央在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明确提出反对官僚主义。紧接着在全国开展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同时,党内的官僚主义问题也逐渐有所抬头。如朝鲜战争时期,为了稳定财政,支持朝鲜战场,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号召和各级政府组织下,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爱国增产运动,提倡节约增产,反对浪费,检举揭发贪污受贿等行为,暴露出大量干部贪污、浪费、官僚作风等问题。为了尽快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展“三大改造”,以调动社会大多数成员的积极性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三大改造”的完成确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963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中央在城市领导开展了“五反”运动,其中之一就是明确反对官僚主义问题。周恩来在领导反对官僚主义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官僚主义严重损坏了党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关系。
1963年,周恩来从“跃进号”事件中更进一步看到了官僚主义的严重危害,总结出了导致此次事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官僚主义,神秘主义,瞎指挥”。“跃进号”事件后,周恩来紧接着对国务院所属的各个机构进行了调查,对由于领导机构官僚主义问题所导致的事故进行了深入思考,最终以《反对官僚主义》一文对领导机关内部存在的官僚主义的表现以及危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总结。对于刚刚建立的新中国而言,官僚主义百害而无一利,只有坚决克服,才能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三)思想基础
周恩来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并不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蹴而就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该思想就有雏形,但当时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而是在与群众团结一致开展斗争的过程中纠正党内存在的不良作风,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群众观为周恩来反官僚主义思想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早在大革命前后,周恩来就认识到了民众力量的强大,指出中国共产党从不掩饰自己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解放而斗争的党,而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党必须时刻改正工作作风,不要用假的面具去欺骗民众,尤其是在白色恐怖之下,党更加要注重自身建设,防止“党的组织日益脱离群众、隔绝社会,上级党部机关尤多形成空架子,完全与群众生活相隔绝”。(7)《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9页。在开辟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周恩来无数次在不同的场合强调必须注重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必须时刻深入群众,了解民众需求,解决民众问题,只有筑牢群众这块基石,根据地的建设才有坚固的堡垒,同敌人的斗争才有强大的后盾,他强调,“不怕战争失利,最怕战争失了人心!失掉民众,这是万劫不复的”。(8)《周恩来选集》上卷,第82页周恩来在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指示中,明确了一名正确的好领导对工作的审查方式应当是:“(1)不根据允诺,而看工作结果;(2)不根据室内纸上计划,而看实地情形是否做了或是否敷衍;(3)不看形式,而看内容和实际是否正确地执行或被曲解了;(4)不仅由上而下,还要由上而下地审查;(5)要有系统的经常的审查;(6)要有领导者自己参加。”(9)《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29页。还必须时刻反对工作中一切机会主义和蜕化腐化思想。
周恩来不仅强调党员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同时以自身的垂范作用树立起了一座为人民服务的丰碑。他在《我的修养要则》中说,要“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10)《周恩来选集》上卷,第125页。周恩来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系列做群众工作的经验使他愈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民众对于中国共产党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些经验和思想成果为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坚持群众路线,反对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的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二、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内涵
官僚主义是危害党健康肌体的毒瘤,是党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在长期的斗争中,周恩来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逐渐系统化,尤其1963年周恩来在调查“跃进号”沉船事件中,发现领导机关中官僚主义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社会建设。针对此事件,周恩来撰写的《反对官僚主义》一文深刻地阐述了党内官僚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表现形式等,并在长期的斗争中,为反对官僚主义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一)挖掘了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周恩来分析了官僚主义之所以长期存在的两大原因,一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旧思想的影响,二是党的执政环境的变化。
1.封建社会旧思想的影响
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思维沉淀下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或传统观念,往往具有很强的历史惯性,即使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但这种封建旧思想始终根深蒂固。
周恩来在《反对官僚主义》中开门见山地指出:“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长期统治的遗产。中国长期是封建社会,一百年来又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官僚主义更是有深远的影响。”(11)《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18页。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新中国是从旧社会的母体中孕育出来的,自然带有封建社会的印记,即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也很容易这样做。从上到下,凡叫‘长’的,就很容易被人家看得特殊一点”。(12)《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30页。所以,官僚主义历史性地深植于中国传统社会,一旦我们缺失了有意识的清扫活动,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作风,就会春风吹又生。在封建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一家或一族均以位高权重者为尊,这就不可避免造成尊者特权思想的产生,尤其在“人治”的社会,小农生产者更多追求一家一室的稳定,屈从思维根深蒂固。再者,封建时期的小农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官僚主义缺乏本质性判断,难以抵御官僚主义的压制。即使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但这种小农经济下所产生的小生产意识一时仍难以消除。
2.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的变化
在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党的使命、战争的危机感以及革命取得胜利的现实需求促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同广大民众保持着生死与共的血缘般的亲密关系,用群众筑起的铜墙铁壁击败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周恩来认识到:“在战争年代,我们与老百姓在一起,天天见面,不分彼此,和群众的关系很密切。现在就不一样了。”(13)《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51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在群众心中享有极高的威望,部分党员走上领导岗位,并得到人民的拥护和赞成。在党的执政环境变化的同时,极少数党员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居功自傲,“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14)《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20页。甚至出现“革命意志衰退,政治生活蜕化;不注意国家利益,不关心群众生活”的腐化思想,(15)《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21页。为官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土壤。
除此之外,“凡是机关大而人多的地方,必定要出官僚主义,这几乎成为规律了。那里的领导人即使精明强干,也会有官僚主义。因为那个机关本来不需要那么大,机构搞得那么臃肿,一定会有很多人不办事情,吵吵嚷嚷,很多事情在那里兜圈子,办不出去”。(16)《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20页。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各种机构的增加与庞杂,容易造成人浮于事,权责不清,导致官僚主义问题的产生。
(二)总结了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
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在《反对官僚主义》一文中,周恩来针对领导机关内部存在的官僚主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总结形成了二十种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脱离群众,强迫命令式,迷失方向的事务主义,老爷式,不老实,不负责任,做官混饭吃,颟顸无能,糊涂无用,懒汉式,机关式,文牍主义,特殊化,摆架子,自私自利,争名夺利,不团结,宗派性,蜕化变质,危险道路。周恩来列举的二十种官僚主义的表现实际上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但其中体现出了官僚主义的一般表现形式。
1.个人主义,脱离官与民的联系
官僚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只躲在房子里面办公”,脱离群众属于工作作风的问题,但其根本原因仍然是思想问题,是领导者最容易犯的官僚主义,所以周恩来将其列为第一种。
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官僚政治体制,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实行具有广泛性和人民性的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这并不表示官僚主义已经被完全消除殆尽,尤其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国家刚刚从革命时代进入建设时期,由于个人和社会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官僚主义现象仍然广泛存在。周恩来在1956年的《昆曲〈十五贯〉》的讲话中,利用戏剧中的角色批评机关中的官僚主义问题,指出:“我们有的官僚主义者比戏中的巡抚还严重,这巡抚是我们的镜子。”(17)《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93页一些领导者在党和人民的信任之下,官僚主义逐渐抬头,以功臣自居,高高在上,并且主观地认为国家已经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生活环境好转,不需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不抓具体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践。甚至一些官僚主义者唯我独尊,忽视人民的愿望,“你要见他,他官僚主义,不见你;你一击鼓,他就只好出来了。我们现在有些官僚主义者甚至在‘击鼓’后还不出来”。(18)《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93页。在这种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之下,即使党的政策、路线再好,也难以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拥护,党和群众的关系就被外在地隔开了。
2.命令主义,颠倒官与民的位置
命令主义实际也是主观主义的产物,而“主观主义需要官僚主义的庇护,如没有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不能这么厉害”。(19)《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98页。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从1921年诞生以来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接受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4页。中国共产党从艰辛的革命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民群众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坚持群众路线,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权由民授,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许多共产党人能够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但不可否认少部分干部失去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将自身地位提升至与人民不同的、更高一级的特殊地位,骄傲自满,官气熏天,对下级和群众实行强迫命令的方式,不顾实际,胡乱指挥。1961年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就针对领导者搞“一言堂”“扣帽子”等强制民众的方式作了强烈的批评,在《反对官僚主义》中更是明确指出,如果处于领导地位的人骄傲自满,不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自以为什么都懂,只要有这种思想的存在,就已经很危险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领导者一旦官本位思想泛滥,必然会颠倒官与民的关系,从“人民公仆”成为“人民的主人。”
3.事务主义,对上不对下的形式主义
社会主义的领导者是为人民办实事,求实利。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制度不够健全,加之领导人员和机构的增加,少数党员干部虽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者是沉浸于机关内部开会议、作报告,或者是忙忙碌碌,无调查、无准备、不辨方向,表面上热情工作,文件报告繁多,但实际上却严重脱离实际,政策方针流于文字和口号,不能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再者由于机构的增加,造成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人多事乱,不务正业,浪费资财,破坏制度”,(21)《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20页。动辄对群众呵斥命令,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周恩来严厉指出,事务主义的官僚主义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相符合,“这种官僚主义也要批判”。(22)《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19页。
事务主义型的官僚主义不可避免将导致对上不对下的形式主义。1943年周恩来在《如何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一文中明确强调,领导者必须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一切机会主义,包括形式主义、文牍主义和事务主义等官僚主义现象。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一些领导将上级的政策文件作为普遍的指导盲目执行,脱离实际情况地运用于不同的环境,或者仅仅通过各种会议传达政策精神,却不采取实际行动,老于世故,颟顸无能。无论成效如何,一律将责任下移,面对上级检查时,罔顾实际情况,通过数字报告、会议等形式进行虚假汇报,而部分上级领导也仅仅停留于会议报表,对于群众的实际需求一无所知。表面上上下各级都忙忙碌碌,实际上政策流于形式,造成了严重的形式主义。
4.蜕化变质,背离国家与人民的利益
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就是无产阶级思想同官僚主义的斗争,一般而言,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思想主要是思想作风问题,但周恩来同时也提到,当领导者革命意志消退,不关心国家和群众的利益时,这就属于蜕化变质的官僚主义,如果不加以纠正,将严重危害党和国家的安全。“官僚主义发展到这个程度,就严重得很了。一个干部、一个共产党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革命的热情,要有朝气、有干劲。革命热情一衰退,政治上就要蜕化了。”(23)《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22页。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在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三年困难时期后,一少部分共产党人失去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思想的滑坡导致了资产阶级腐朽剥削思想侵蚀了他们的初心和使命,在私利的诱惑下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公利,“助长歪风邪气,纵容坏人坏事;打击报复,违法乱纪,压制民主,欺凌群众;直至敌我不分,互相勾结,作奸犯科,害党害国”。(24)《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22页。这样的官僚主义领导者已经从人民公仆成了犯罪分子,如果任由其发展,“就会一步一步地发展成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野心家,或者被这种野心家所利用”。(25)《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22页。
(三)提出了反对官僚主义的主要措施
要医治旧社会传下来的官僚主义,并不是仅靠“一个早晨所能解决的”,必须要有长期的斗争。周恩来在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总是强调要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必须时刻反对官僚主义。
1.抵制旧思想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曾在《学习毛泽东》一文中以毛泽东为例阐述了毛泽东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够从迷信中觉悟出来,否定旧的东西;他之所以伟大,更在于他敢于承认旧的过去”。(26)《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34页。在中国长期的封建思想影响下,要一下打破迷信是不可能的,必须不断改造,自觉抵制旧思想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中国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但这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尤其是在新中国刚从战争走向和平建设的时期,国家还面临着更多更艰难的事情。周恩来指出,在这一时期,我们必须警惕两种教训:“一种教训是看不起别人,脱离群众;一种教训就是蜕化了。”脱离群众和蜕化变质本质上都是官僚主义的体现,周恩来这里提出的两种教训实际就是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时刻警惕官僚主义。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更加强调群众的重要性,无论是对黄河的治理工作还是国民经济的发展等,都要注重各项工作能够深入到群众中去,党员干部要多想多思考,坚持真理,纠正错误,防止旧思想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2.坚持并完善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不同于旧式民主的议会制度,是在民主的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符合我国国家性质和国情的根本组织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论述新中国的几大经济关系中提到上下级关系这一点,他指出:“在今天的情况下,我们还不能完全做到集中和统一,但也不允许各自为政。我们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不是封建割据”。(27)《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3页。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新中国坚持民主集中制有利于为新中国的各方面建设集中民智,集思广益,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坚持民主集中制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地方的作用,弥补中央工作中的不足,起着监督党和国家机关工作的作用。同时,周恩来还十分强调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平等意识,要经常深入群众,“以勤务员的身份对待人民”,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官僚主义的不正之风,推进新中国的建设。
3.持续推进机构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恢复国民经济的重大任务和国家建设的新环境,周恩来在《反对官僚主义》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机关多也是造成官僚主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凡是机关大而人多的地方,必定要出官僚主义,这几乎成为规律了”。(28)《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20页。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许多党员干部需要重新整编,难免会造成了人员冗杂,机构庞大,容易造成了人浮于事的官僚主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周恩来强调党必须继续保持在农村工作中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要精兵简政,节衣缩食。接收一些机关,不要把官僚机构的坏东西也接收下来,而是要加以改造。我们现在虽然生活在城市里,但旧衣裳还是要穿,不要向剥削阶级造成的奢侈腐化的生活看齐,要向我们历来的艰苦朴素的生活看齐”,(29)《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62页。只要将机关缩小,事情就方便解决了。
三、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启示
周恩来深知作为封建旧思想的残余,官僚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今天反掉,明天又会来,但也不能因为其顽固性而任其发展。周恩来在《反对官僚主义》中所体现的思想对于当前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官僚主义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呈现出新的特征,反对官僚主义就是要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3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318页。反对官僚主义始终在路上。
(一)必须严格把握党员的思想关
周恩来在阐述领导干部过好“五关”的问题上,首先提到的就是领导干部必须过好“思想关。”思想上的教育实际就是对党员的思想进行改造,“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也就是要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或者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1)《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23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党内成员的思想水平普遍得以提升,对于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都有深刻的理解。但同时,不置可否的是党内仍然存在部分党员在思想上腐化堕落,努力进入官场并非是为了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初衷,而是将这一宗旨仅仅作为口号,以走入官场作为争名夺利,获取地位的途径。以党的扶贫政策为例,某些地区的党员干部对民情重视不够,将中央用于脱贫攻坚的部分资金用于个人消费,或者打着扶贫的旗号为贫困群众和地区建设的项目做成面子工程以应对上级检查,对于群众的实际问题照顾不周或敷衍了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94页。党员干部的这些官僚主义行为不仅阻碍了党的好政策的实行,更阻断了人民对于党和政府的信任与联系。
要时刻纠正官僚主义,必须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但思想的改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是“口号式”教育和外在理论灌输,更要长期教育并内化于心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党员干部“应该努力反省,自己做错的事,自己总是知道的”。(33)《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26页。
(二)完善监督机制减少形式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党的监督机制主要分为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中国共产党在100多年的风雨征程中不断改革和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但仍然存在监督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尤其是群众监督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34)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9页。但在当前,形式主义在各级机关都或多或少存在。例如,一些上级机关检查事先通知认认真真“走程序”,下级机关勤勤恳恳“走过场”,最后皆大欢喜,表面一团和气,也许留下各种隐患。正如列宁指出:“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平凡的、日常的工作。”(35)《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8页。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更需要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未来依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要使国家有更好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关注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需要实事求是地深入群众生活,了解民生疾苦,才能对症下药,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要“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克服官僚主义,减少形式主义。
(三)坚决摒除严重官僚主义者
周恩来指出:“官僚主义发展到这个程度,就严重的很了。一个干部、一个共产党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革命的热情,要有朝气、有干劲。革命热情一衰退,政治上就要蜕化了。”(36)《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21页。反对官僚主义一般是纠正思想作风问题,但一旦发展到违法乱纪、作奸犯科的地步,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就从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敌我矛盾,必须采取专政的手段进行坚决的斗争。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掀起“打老虎”“拍苍蝇”的反腐倡廉工作,依纪依法惩治了一批贪污腐败的官僚主义者,净化了党内的政治空气,改善了党内的政治生态,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但反腐败工作始终在路上,“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37)习近平:《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94页。对于已经忘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领导干部,必须依纪依法斗争到底,形成威慑,最终消除滋生官僚主义的土壤。
总之,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的反官僚主义思想虽然不是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但对反对官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就新华日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一文中做出重要指示,指出“四风”问题的现象与本质,必须坚决纠正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周恩来的反官僚主义思想对于认识新时代的官僚主义现象和进行反官僚主义斗争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