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治理体系下二级学院的“八大关系”

2023-03-23贺祖斌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院长学院学科

贺祖斌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大学治理与国家治理具有同构性,在当前新的历史背景下,大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与使命就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治理体系体现了一种组织架构及其关系;治理能力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反映参与治理主体的一种能力或水平。[2]大学治理有三个维度:宏观(全球背景、政府、社会和市场)、中观(高等教育的组织场域、作为组织的大学)、微观(大学中的学部/院/系等基层学术组织、具体的治理技术、组织中的人)。[3]因此,二级学院治理是大学治理体系微观层面优化的重要内容。如何优化二级学院的治理体系,是提高二级学院治理能力的坚实基础。

一、大学治理体系下二级学院的主要功能

二级学院是大学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第二级,是构成大学最基本的教学和行政单位。在大学内部的治理体系中,二级学院的治理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随着二级学院主要功能的变化,治理结构也须进行相应的完善。以学科为依托,充分发挥二级学院智力密集优势,以多样、畅通、有序的形式参与大学治理,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学实践平台,着力推进大学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当前,大学的二级学院主要具有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服务、文化建设等细分功能。

1.人才培养是核心

在德国洪堡大学成立以前,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唯一职能,大学长期承担着培养律师、医生、牧师和官员等人才的任务。后来,大学又陆续新增了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职能,但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是大学的首要职能。二级学院是执行大学办学活动的主体,是大学教学活动和行政管理的最基本单位。科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有助于二级学院厘清各权力主体的权责界限,规范和监督学院领导、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的权力行使,以保证上述三类权力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因此,二级学院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构建良好的治理环境、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是其基本保证。

2.学科建设是抓手

二级学院要做好学科建设,一是要理清学科建设思路,树立以学科促发展的理念。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其中人才培养是目标,科学研究是抓手,专业建设是基础,专任教师是关键。鉴于大学与二级学院办学定位和现状的不同,应分阶段制定建设目标。二是要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学科方向既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又是学科发展的特色所在。学科建设必须努力提高针对性和适应力,构筑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现实需求。三是要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组建合理的团队规模,形成教师队伍的学科梯队和团队合力,努力提升教师学术科研水平,促进学科建设有序发展。

3.学术研究是动力

学术研究是二级学院的重要职能之一。二级学院依托学科专业和科学研究平台,积极服务国家域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为建设现代化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是推进权力有序下移、有效激发学院办学活力的基础,[4]能够有效激发二级学院科研活力。具体而言,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确保各组织权力的有效行使,以坚实的组织保障促进科研团队与学术平台的建设;二是通过有效保障专任教师的科研权力,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不断激发专任教师参与科研的主动性;三是通过明晰职能分工,构建和优化科研组织结构,促进科研人员充分有效地利用科研资源,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4.文化建设是载体

一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把握二级学院的文化。广义的二级学院文化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二级学院文化指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所形成的管理特色、价值观念和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教学、科研活动等。科学的治理结构与规范运行有助于推动二级学院的文化建设。首先,它能有效地激发各个主体的责任感和创造力,在不同主体之间形成一种自觉的价值认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更好地保障治理结构;其次,它能通过保障规范有效学术事务管理,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职能发挥,不断增强和凝聚学院的文化影响力;最后,它能有效地激发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增强学院师生对学院文化建设的参与感和使命感,进而形成一种和谐的治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5.管理服务是保障

管理效能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这里首先要充分理解 “管理” 与 “治理” 的区别与内涵:“管理” 是基于一定的组织目标,在权力科层体系的框架下,对组织中的人、财、物等相关资源或要素进行控制协调的过程;而“治理” 是一种多元主体之间民主平等地沟通协调、交流对话的过程,其更加强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多边合作以及自下而上的权益保障。[5]从 “管理” 走向 “治理”,是高等教育政策的根本转变。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统筹、领导、协调沟通等要素。相对于管理,科学治理有以下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一是在资源统筹方面,可以通过多元主体参与有效吸纳和整合学院办学的各类资源,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实力,促进治理目标更好地实现;二是在科学决策方面,可以通过民主平等地协商与对话保障多元主体的合法权利,使学院在重大事务的决策上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促进学院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在组织职权方面,通过自上而下的放权赋能,对不同组织之间的职责权限进一步厘清,避免产生 “权力真空” 的现象,使学院的管理效能得到实质性提升。

二、大学治理体系下二级学院存在的阶段性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管理体制机制上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其最主要的组织特征是通过工作专业化获得十分规范的操作任务,如非常正规的规章制度、组建职能部门、集权化、管理窄幅度、指挥链明确。[6]在这种模式下,指挥链和统一命令原则成为大学不同层级组织运行的基本遵循,相关政策大都是从上到下逐层传达、逐级落实。因此,大学管理构建了一项复杂的二级学院治理体系工程。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要求二级学院的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与优化,但现阶段二级学院在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制度和决策运行等方面存在困境。[7]这就要求学校与学院责权利相统一,放权和赋能学院,激发学院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实现治理的自下而上一脉贯通。

1.治理理念缺乏系统性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主要学习苏联的大学行政管理模式,形成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大学逐步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学院逐步成为拥有相对独立和自主权的办学组织。大学多类型的人员构成、多样化的办学追求以及受到多维度社会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大学治理体系的复杂特殊性。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体系等方面,大学和政府机构在治理理念和顶层设计上均不相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治理范式。因此,大学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学规律与发展特点,在不同的组织层级和发展阶段寻求最优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构建科学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在当前的大学治理模式中,校院之间仍处于单向沟通,二级学院处于被动接收校级指令的状态,只突出了执行力。这也导致二级学院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不强,缺乏创造力和自主治理的积极性。由于二级学院的治理理念在顶层设计上不够系统,其学术权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二级学院自下而上的治理结构优势一直以来未能得到很好地体现,办学活力也未能得到充分激发。

2.治理结构不够合理

二级学院作为高校基层组织和机构,是一个利益相关的团体组织,其利益相关者涉及学校、学院内部等要素。二级学院需要基于自身立场,正确处理好与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其内部进行合理的权力配置,建立与学术组织相适应的治理结构。[8]我国高校的发展方向与国家政策导向密切相关,而二级学院的发展不仅受学校层面的影响,更受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二级学院是大学联结社会的触角。在院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中,学院作为办学实体,在财务、人事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管理自主权。但二级学院与学校之间不够明晰、对称的责权划分,使二者之间产生了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二级学院在人、财、物等相关资源的统筹和配置方面的权限仍然非常有限。内部治理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二级学院各个组织和个体间产生权力的失衡,带来行政和学术权力长期博弈的局面,围绕各项权力也形成了不同的管理体系。在体系内部,权力能够顺畅高效地行使,而在管理体系之间则存在一定的对立和竞争,造成二级学院内部不必要的内耗。这一局面对二级学院高效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治理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决策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长期以来,二级学院以学科逻辑为特点,在学院事务中行政职能和权力更具权威性,再加上有 “院长负责制” 的加持,以行政力量主导话语权的现象较为普遍。随着大学的扩招,二级学院的党员规模也急剧增大,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之前的党总支逐渐升格成为党委建制,从此,党委会也成了高校二级学院的重要组织部门。随着大学治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二级学院的决策方面,“党政联席会议制” 逐渐取代了以往的 “院长负责制”,党政联席会议的决策职能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议事规则也随之逐步建立和完善。2021 年4 月,中共中央发布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 “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党政联席会议作为学院的最高决策制度被确定了下来,这一制度也是推进学院治理体制改革和保障权力运行的关键。而如何进一步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则是学院聚焦治理能力提升以及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心所在。

4.治理制度不够健全

二级学院的制度直接影响组织的规范运行以及组织内部的文化认同。因此,二级学院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借助文化认同来固化特定的行为准则,从而确保组织的有序运转。当前大学层面的内部治理制度已经日趋完善,但在二级学院层面很多方面依然有待健全。比如院级层面学术委员会的基本框架构成及职能划分、教育教学质量监管机制、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财务运行流程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等,有的方面是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有的方面是制度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有的方面是职工的执行力不强,有的方面是制度建设落后于形势发展需要。完善的治理制度是二级学院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充足的人员配备同样不可或缺。当前二级学院的行政人员偏少,导致部分行政工作无法开展,有的治理制度无法落实。

三、正确处理二级学院治理体系中的“八大关系”

英国学者佩里·希克斯(Perri 6)于20 世纪末提出了整体性治理理论。该理论认为,整体性治理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部分到整体、由破碎到整合的过程,它为公民提供没有缝隙并且不分离的整体型服务的政府治理图式。[9]整体性治理的核心是对治理层级、功能、公私部门关系及信息系统等碎片化的问题进行有机协调与整合。其导向是公民需求,手段是信息技术,机制是协调、整合与责任。整体性治理启发我们重新审视大学治理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进而作出更加科学、更富有逻辑的价值判断。[10]从大学治理体系来看,如何处理学校与学院、学院与学院、学院内部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整体性问题。在这种治理理念下,二级学院院长的角色非常关键,院长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学会管理,我认为就是如何处理关系的问题。要办好一个学院,就要处理好三个层次的关系,即内部关系(教学与科研、学科与专业、传承与创新、引才与育才、找钱与花钱、个人与平台)、外部关系(校园与社会)、交互关系(学院与学校),进一步细化归纳,就是只有正确处理好 “八大关系”,才能推动 “强院兴校” 落地见效。

1.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众所周知,教学与科研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废。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大学常见的话题。作为大学二级学院院长,要把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学院发展的 “两翼” 抓好抓实。大学每年都对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进行绩效考核,一般而言,排在前列的学院,教育教学都有独到之处,教育教学成果奖励也比较多;同时,科研工作也走在前列。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两者的关系,需要从两个方面协同发力。一方面,院长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本为本,推动四个 “回归”。2018 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各高校出台了本科教育行动计划,以教学为中心加快高质量本科教育建设,推动形成 “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强化协同育人;紧跟社会和时代的步伐,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术研究,特别是院长,要加强学术领导能力、科研工作能力,推动组织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申报,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开展具有特色的科研活动;加强与社会、团体的合作,增强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精心打造品牌,统筹教学和科研工作齐头并进,以此推动学院的发展。

2.正确处理好学科与专业的关系

学科包含两种涵义:一是作为知识的 “学科”,二是围绕这些 “学科” 而建立起来的组织。[11]而学科正是通过专业来承担人才培养这一职能。我们说,一流学科是构建一流大学的基础,专业是学科建设的支撑,学科建设搞好了,专业发展才有依托,二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搞好了学科和专业,学院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才有强大的后劲。学院院长必须立足学科发展的热点,将学科和专业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首要任务,着重在国家和省级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提升专业学科的建设水平。学院院长必须科学定位,凝练方向,聚集队伍,构筑平台。要高擎龙头,将学科建设作为 “牛鼻子” 来抓;要扎根区域发展,将学科建设作为系统性工程来抓;要形成合力,将学科建设作为全局性工作来抓。及时追踪学科和专业最新的前沿进展,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引领学院建设一批优势明显、富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和专业,从而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3.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我们提倡守正创新,守正就是传承,创新就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再创新。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底蕴,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和优势,这就是学院的文化气质和身份标识,不能丢,也不能少。一方面,院长要熟悉所在学院的历史文化、独特基因和学科优势,传承好学院前辈继承下来的优良传统,把优势学科做大做强。每个学科的发展、成长,都离不开历任院长和教授打下的基础;每个学院文化底蕴的形成,都是经过了历年积淀;每个专业的社会影响力,都是历届师生共同打造的品牌。另一方面,院长们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服务方向,增强和提升特色鲜明的学院办学优势,确定各自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近年多校成立的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就是抓住了机遇,走出了创新的路子。这启发我们在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过程中,应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开拓新领域,突出特色和优势,勇于挑战、敢于创新。当前,在国家加快教育变革信息化战略背景下,学院院长要充分熟悉当前融媒体、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变革特点,全面推进 “四新”建设,大力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推动管理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创新,积极带动学院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前沿学科竞赛,推动学院快速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争取把学院办出特色、办出亮点、办出品牌。

4.正确处理好引才与育才的关系

高层次人才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许多高校将 “人才强校” 作为核心发展战略之一。人才从哪来?人才成长在各学科、各二级学院。人才工作是院长必须高度重视的重点工作,“人才强院” 理应也是各二级学院核心发展战略之一。同时,院长要着重处理好引才与育才的关系。一方面,要严格把关,从五湖四海吸纳人才,选贤举能,量才录用。引进人才要快和准,要积极主动、想尽一切办法尽快引进来,不能等待。学校就人才引进出台了很多措施,但学院师资引进工作很大部分靠院长,这就需要院长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依托相关的学术活动,让人才参与了解学校、学院情况,这样才能吸引到人才。另一方面,在引才的同时,我们还要做好育才工作。送博士到国内外进修,也是一种育才方式。此外,还要凝聚团队的力量,通过搭建平台,形成引才育才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对人才的管理要 “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曾说:“管理的本质是激发每一个人的善意”。[12]二级学院院长要善于团结领导班子和所有教职员工,对引入和培育的人才,要信任、尊重、善待、包容,要让各类人才来到学校就不愿意离开,为自身的发展勤奋努力,心甘情愿地为学校的发展作贡献,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教育生态,让人才在学院工作安心、生活舒心,乐于干事创业。

5.正确处理好找钱与花钱的关系

找钱与花钱,也是院长必须要处理好的一对关系。一方面,院长要学会找钱,而不要等钱。国家对高等教育非常重视,支持力度也很大,要及时了解最新政策趋势,积极申报各类财政专项项目和各类平台建设项目。若没有争取到多的平台和项目,就很难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进而会影响学院和学科的发展。此外,还要树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与企业合作,向社会各界争取项目或资金支持,协同育人,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学会花钱。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科学研究、专业建设等,都需要投入,需要经费开支,有投入才有产出。当然,花钱不是乱花钱,要精细管理,严格按照财经纪律执行,把钱花在 “刀刃” 上,争取投入能产出更高的效益。

6.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平台的关系

个人出彩离不开好平台,平台发展需要每一位优秀的人。学院院长不仅是各自学术领域的优秀专家,也是学院大平台的组织专家。院长要善于处理好个人与平台的关系。一方面,院长首先要在自己专业学术领域勤恳钻研,多立大项目、多出大成果,在本学科领域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做全院师生钦佩的专家;同时,通过自身的学术影响,带动整个学院师德师风、学风、教风不断向好。另一方面,院长要充分发挥自身学术影响力,用心维护、发展、建强各类平台,尤其是省部级以上平台。资源和机会多数时候是锦上添花,强者愈强,个人好了,平台才会来;平台好了,个人才会更好。院长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带动学院教师共同奋斗,打造平台,形成优势。

7.正确处理好校园与社会的关系

校园和社会,是学院院长面对的两个重要空间。校园内,要做好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协调好学院在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争取各部门积极有效地配合。社会上,要结合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更好地获取外部支持,不断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发挥学科和教育资源优势,打造品牌和特色,提高社会参与的 “黏合度”。通过校市合作、校企合作,成立校市、校企共建研究机构和平台,推动学院、学科、教师走出校园;通过项目合作、平台建设,争取更多的发展资金,在人才培养、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比如,广西师范大学与桂林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 “桂林发展研究院”,打造两大智库品牌:举办年度 “桂林发展论坛”;研创编制年度 《桂林经济社会发展报告》,逐步形成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特色。各学院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色,充分发挥人才聚集的优势,针对当前国家地方发展急需的产业进行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强化应用型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走出去,加强对接和合作,让地方政府、企业感受到大学的发展对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实现互利共赢。

8.正确处理好学院与学校的关系

大学正在大力推进 “放管服” “强院兴校”改革,就是要从 “校办院” 向 “院办校” 转变。院长要正确处理好学院与学校的关系,深刻认识到学院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地位,学院强则学校强,学校强则学院更强,最终真正形成学校宏观决策、部门协调配合、学院实体运作的管理模式。一方面,院长要做学院行政管理专家,落实一岗双责。院长要夯实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切实增强学院的谋事能力、统筹能力、理财能力和发展能力。要积极开好党政联席会议,通过集体决策方式,决定学院发展的重要事项,不断提升各二级学院治理主体的规划、协商、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要善于加强学院在教学改革、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保障、科创融合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推动学生日常管理、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自主管理,把学院办得有声有色。另一方面,院长要提高工作统筹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干事创业能力,在处理学院与学院、学院与职能部门等关系的同时,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在持续推进“十四五” 规划实施的同时,深入推进教育评价综合改革,持续抓好教学、科研、学科、人才、校园安全等各项重点工作,促进学院、学校共同发展。

新时代,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追求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现代大学制度安排,构建务实高效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二级学院作为大学的办学实体和基本单位,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重中之重。因此,以“强院兴校” 理念为引领,将二级学院的制度设计有效转化为治理优势,实现治理效能的提升,是切实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

猜你喜欢

院长学院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初等教育学院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超学科”来啦
院长究竟该拿多少钱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