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课后服务需做到精准发力
2023-03-22张家口市宣化区第一实验小学杨维菁
○张家口市宣化区第一实验小学 杨维菁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要努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张家口市宣化区第一实验小学在开展课后服务的过程里,从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农村学校资源的承载力与教师负担的可接受限度,在课后服务工作中进行综合改革,从课后服务课程化、教师工作弹性化两方面进行精准发力。
课后服务课程化
“双减”政策虽然以育人活动来定位课后服务工作,但是如果缺乏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学校课后服务非常容易异化为以自习为主的课后托管,或者“因人设课”的大杂烩,造成课后服务与学科课程“两张皮”,难以与学校常规课程进行有效衔接。
以《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指导,积极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统一的课程体系,把校本特色课程与课后服务相结合,变社团活动为课程体系,为课后服务提供持续动力,即学校要完善课程构架,把社团活动变成社团课程,纳入学校的整个课程体系中。
在课后服务内容上,学校实行课内、课后课程联动,构建课内课程与课后课程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推进“质优多元、和谐发展”的课程文化建设理念。在自愿的原则下,开展课后服务,一方面开展托管服务,由各班科任教师进班开展作业辅导,认真仔细做好答疑解惑,培优补差,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另一方面开展特色服务,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实际,组织开展体育、美育、非遗等不同主题的活动课程。
围绕学校总体育人目标,将课后服务“课业辅导课程”和“主题活动课程”的比例按不同年级合理划分,一方面,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大部分作业内容,对于学习中的疑惑能获得科任教师的及时解答;另一方面,基于学生兴趣的拓展性主题活动课程采取跨学科、项目式、探究式、协作式、体验式的课程组织形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专业的指导,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目前,学校共开设了艺术、体育、非遗三大类14 个主题活动课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出发,选择相应课程开展学习。除此之外,学校积极邀请志愿者进校园,为学生提供“茶艺学习”“校园乐队”“棒球”“党员家长讲党史”等内容的学习,截至目前,共有12 名志愿者助力我校课后服务,平均每人每周2 课时,极大丰富了学校的课程服务内容,提高了课后服务质量。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努力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教师工作弹性化
满足学生个体多样化的真实需求,需要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课程,但是教师负担的无限性又制约着课后服务课程的开设数量和质量。课后服务课程由于没有权威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指南,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估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教师耗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开展具体工作,因此,高创造性的课后服务工作需要学校提供弹性化的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通过对教师的赋权增能确保课后服务课程的质量。
我校地处农村,辐射学校周围几个大村,全校有3000 名学生,几乎都报名参加了校内课后服务,这无疑占据了教师除正常教学任务之外的备课、教研等工作时间,而且教师需要抽出专门的时间对课后服务活动的组织、筹划、考核进行系统设计。为此,学校返聘一部分退休教师,增设助教,积极联系社会团体和家长志愿者,充实课后服务师资队伍,对于提供课后服务的教师,学校创新管理举措,将下午、晚上以及节假日所开设课后服务课程的时间计算为正常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管理。充分尊重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把课后服务课程质量而非坐班时间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关键考核指标,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