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省调兵会剿:对清朝应对同治时期新疆变乱策略之反思*

2023-03-22张军桥

军事历史 2023年4期
关键词:清廷同治新疆

★ 张军桥

关键字:晚清 新疆变乱 跨省调兵 会剿

清同治时期,新疆爆发回民起义。起义发展迅猛,迅速向天山南北蔓延。新疆局势动荡,导致边防失控,引起俄国觊觎。同时,太平天国余部未平,陕甘回民起义、捻军起义正酣,如何同时应对中原、西北危机,成为朝廷必须慎重处理的重大问题。学界一直关注1874 年以后左宗棠、刘锦棠等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以及曾纪泽与俄交涉伊犁等问题,而对库车起义爆发至“海防”“塞防”之争期间清廷应对新疆局势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①例如,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著的《新疆简史》,对回民军起义及被封建主、宗教首领篡夺领导权的过程有过较为详细的论述,但对起义过程中清廷反应及调兵策略未做论述。详见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著:《新疆简史》第2 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 年。同样,在其所编《新疆地方历史资料选辑》中,也只对新疆各族群众反对清政府腐败统治的斗争进行选录,同样未涉及清廷反应及调兵策略。详见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地方历史资料选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年。刘广京、理查德·史密斯在“西北与沿海的军事挑战”部分研究中对新疆民变的过程进行了简要说明,但并未详述清廷应对及调兵策略。详见[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 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年。余太山在《西域通史》中介绍了“同治三年新疆的反清起义”,虽对回民起义过程进行介绍,但也未涉及清廷调兵策略。详见余太山主编:《西域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年。,一些认识也值得商榷,如有学者得出清廷忙于镇压陕甘回民起义,无暇顾及西北边防,“毫无应对”②徐磊博士在研究“南疆乱局”“乌鲁木齐乱局”时对清军溃败仅做简单阐述,多以清廷“束手无策”“无力施行”“防守待援”“外交斡旋”为内容简述,并未对民变发生后清廷反应做全面深入考证。详见徐磊:《晚清治疆研究(1864—1884)》,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年。。而事实上,1864 年6 月4 日,库车等地爆发回民起义后①关于“起义”“叛乱”的区分,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在《新疆简史》中做了详细阐述,认为当“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被封建领主篡夺领导权后,农民起义的前途也就被葬送了。以反封建开始的农民起义,变成了封建主之间的大混战”。详见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著:《新疆简史》第2 册,第123 ~131 页。余太山也有相似的论述。详见余太山主编:《西域通史》,第474 页。厉声认为:“由于起义多是由人民群众自发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而且还多带宗教和民族的偏见,所以很快被封建主和一些宗教头目利用,并迅速改变了起义的目的和性质。”详见厉声等:《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3 年,第138 页。,清廷并非束手无策,而是制定了“就近调兵”会剿的策略。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就近调兵”方案很快失败,清廷遂决定寻求内地兵力支援。1864 年8 月24 日至1865 年1 月8 日期间②自1864 年8 月24 日清廷令署陕甘总督、西安将军都兴阿办理新疆军务始,至1865 年1 月8 日清廷接到常清、明绪向俄借兵奏折。,清廷跨省调兵赴新疆会剿平乱,是前期朝廷紧急应对新疆乱局的重要举措,直接影响了日后的新疆局势,但目前学界鲜有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清廷跨省调兵政策下相关史实进行梳理,对这一策略及其得失进行系统总结。

一、湘军系将领杨岳斌、鲍超行动迟缓

1864 年7 月26 日,当新疆局势开始失控之时,伊犁将军常清便奏报清廷,请署陕甘总督、西安将军都兴阿调拨5000 名官兵助剿。清廷则认为当地兵力不足,“本省兵力既单,而都兴阿所部可用者,又止马队八百余名、步勇千名,剿办甚属不敷,万难分兵兼顾。”③《清穆宗实录》第107 卷,同治三年六月辛酉,《清实录》第47 册,第346 页。故拒绝所请。8 月24 日,清廷鉴于北疆形势不断恶化,如再不援救,“将来回疆各城与甘肃联成一片,於西北边地大有关系”,于是决定令都兴阿办理新疆军务。④《清穆宗实录》第110 卷,同治三年七月辛酉,《清实录》第47 册,第420 页。同时,清廷担心撤出都兴阿后,甘肃叛乱复燃,故希望湘军杨岳斌率部赴甘,代替都兴阿。⑤杨岳斌原为福建水师提督,后为清廷命为督办江西皖南军务,其所部多为楚勇。此时,杨岳斌与沈葆桢正在江西合力围剿太平天国余部。为防止杨岳斌所部官兵藉以水土不服之由拒绝北上,清廷谕令其“如甘省地势,不甚相宜,即可酌带与甘省相宜兵勇,凑足数千,整旅前进”,详见《清穆宗实录》第110 卷,同治三年七月甲子,《清实录》第47 册,第433 页。《清穆宗实录》第110 卷,同治三年七月辛酉,《清实录》第47 册,第420 页。奕䜣等撰,中国民族图书馆整理:《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第72 卷,《(钦定)平定七省方略》,北京:北京中国书店出版,1985 年,第51 页。然而,杨岳斌却提出开缺,原因是自己“旧疾增剧”,“父母老而多病”。鉴于杨岳斌在平定太平天国起义中能征善战且战功卓著,清廷并未对其申斥,而是赏假一月调理,令其假满后带兵赴任。⑥《清穆宗实录》第114 卷,同治三年九月甲辰,《清实录》第47 册,第541 页。《清穆宗实录》第114 卷,同治三年九月庚午,《清实录》第47 册,第544 页。《清史稿·杨岳斌传》云:“岳斌抵南昌,遣诸将克崇仁、东乡、金溪、宜黄、南丰,解宁都围。秋,赴赣州,克泸溪、新城、雩都,先后收降贼十余万,防境肃清。复疏陈伤病亲老,请开缺,不允。”⑦《清史稿》第410 卷,中华书局,1977 年,第12006 页。说明杨岳斌的身体并非无法支持其从事军政事务。在军情急如星火之际,杨岳斌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辞赴任,实是抗拒调遣。杨岳斌见清廷并未同意开缺,便借“旧部本属水师,并无陆队,此次来江剿匪,仅由金陵大营抽带千余人,势难远调”为由,奏请“亲赴楚南募勇”,“认真招募精勇七八千人”,同时恳请“趁此访医调理,就近省亲”。⑧《清穆宗实录》第117 卷,同治三年十月戊辰,《清实录》第47 册,第588 ~589 页。时杨岳斌率军攻破天京城,加太子太保、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后又攻克江西诸多要地,功勋卓著,声威正隆,加之所奏也确属实情,朝廷便同意所请,准其回籍省亲,访求旧医,待募勇有成,急赴甘省援剿。杨岳斌借以募勇迟缓北上,直接影响了清廷部署的下一步军事行动。①1864 年12 月21 日,杨岳斌回奏称,已于10 月21 日抵达湖南,因缺饷无法招募湘勇。“臣于九月二十一日由江西省城舆疾南归,抵湘后即拟开招”,但各省协饷解到甚少,“除值班锅帐旗帜枪矛等项外所余无几,遽行开招,则逐日关支,恐将来启行有期,转致费无所出。昨接甘肃提督雷正绾函称,甘省逆氛甚炽,宁夏一带尤属糜烂不堪,望臣赴甘甚急。臣恨不能即日遄征以图报效,乃各省协饷未来,诸事无从措手”。对此,清廷一方面催令官文、左宗棠、毛鸿宾、李鸿章、吴昌寿、徐宗干、郭嵩焘、恽世临等按照原拨数目将军饷赶紧凑齐,交付杨岳斌,以备其迅即招募新勇,“如集有成数或先派妥员带数营赴甘,或自行带赴新任”,另一方面也提醒杨岳斌,“若俟各省饷项到齐,方始开招则募勇,训练又需时日,何以济甘省燃眉之急”。可见,清廷已对杨岳斌“有意”迟延募兵赴甘不满。详见奕䜣等撰,中国民族图书馆整理:《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第85 卷,《(钦定)平定七省方略》,第21 ~24 页。至此,君命难违,杨岳斌再也无其他理由拒绝赴甘。1865 年3 月29 日,清廷接到杨岳斌奏报,已募勇成军,各营官兵于3 月13 日抵省,拟于3 月19、20、21 日分作三起,由湘江水路取道湖北前进。详见《清穆宗实录》第132 卷,同治四年三月戊戌,《清实录》第48 册,第114 ~115 页。

11 月1 日,清廷接到都兴阿奏报,声称如无杨岳斌所部到甘,很难抽身出关。②《清穆宗实录》第117 卷,同治三年十月庚午,《清实录》第47 册,第591 页。此时,一面是甘肃防剿正酣,一面是新疆烽烟四起,当清廷还在为防甘还是进疆犹豫不决时,11 月6 日,哈密办事大臣、署古城领队大臣保恒奏报,乌鲁木齐满城失陷,北疆局势更加恶化。杨岳斌回湖南募勇,一时不能到甘,都兴阿所部无法脱身。此种境况促使清廷决定,留都兴阿在甘肃继续防剿,改派荆州将军穆图善出关救援,并命其帮办署陕甘总督都兴阿军务。③《清穆宗实录》第114 卷,同治三年九月癸卯,《清实录》第47 册,第541 页。此时,穆图善所部兵力为12 营。考虑新疆亟需大兵进剿,为增加穆图善所部兵力,清廷“又谕令官文催调温德勒克西等马队,迅赴该将军军营”,并谕令山西巡抚沈桂芬迅筹银二三十万两,解赴穆图善军营。④《清穆宗实录》第117 卷,同治三年十月乙亥,《清实录》第47 册,第600 页。

在新疆局势非常严峻之时,清廷仍留都兴阿统率重兵防剿甘肃,可见清廷实际上执行“先清关内”再剿关外策略。清廷对此也曾作以解释:“现在甘肃军务,尚无就绪,道路亦未通畅。而湖北贼氛未净,碍难腾出兵力,赴甘援剿。是欲剿关外之贼,必须先清甘省。欲清甘省,非将窜扰楚、豫、皖三省之贼迅速殄除,则兵力悉为牵掣,不能鼓行而西。”⑤《清穆宗实录》第117 卷,同治三年十月乙亥,《清实录》第47 册,第601 页。清廷在答曾国藩东征局裁撤方案折中,对此表露的更加明白:“新疆等处军务,自须先将甘省肃清后,方可进筹关外,以免后顾之虞……惟此意不可宣布,恐致关外各城,知无救援之兵,必至人心涣散,匪焰益炽。是以朝廷于新疆请兵之奏,总言大兵即可出关,仍一面密令都兴阿等先清甘肃,即此意也。”⑥《清穆宗实录》第134 卷,同治四年三月己未,《清实录》第48 册,第158 页。由此不难理解,为何清廷留都兴阿所部重兵在甘、宁防剿,而调穆图善等部出关。由于驿站体系遭到袭扰、破坏,清廷给穆图善改道出关赴新疆援剿的命令并未及时送达。11 月17 日,清廷接穆图善奏报,该队官兵仍按赴甘肃与都兴阿会剿回民起义军的旧旨行进⑦奕䜣等撰,中国民族图书馆整理:《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第73 卷,《(钦定)平定七省方略》,第13 ~14 页。《清穆宗实录》第111 卷,同治三年十月乙亥,《清实录》第47 册,第599 页。,其前队黄金山、金顺等部已先后抵达花马池。因此,清廷再次谕令穆图善“或绕赴兰州,或北走草地”,统兵出关。为确保穆图善所部出关军饷有继,清廷饬令各地迅速拨解,源源接济。⑧《清穆宗实录》第118 卷,同治三年十月丙戌,《清实录》第47 册,第620 页。

然而,11 月24 日,清廷接到都兴阿奏报,得知穆图善并未按照清廷所谕改道出关,而是继续行至都兴阿军营。不听从清廷指挥调派,擅自更改行军路线,是为大忌。对此,都兴阿、穆图善都心知肚明。为化解穆图善不听调令之嫌,都兴阿专门奏报清廷,以道路和待饷为由予以解释。⑨“查穆图善一军由陕西急驰数千里,现抵甘省北路极边,已疲于奔命,且现今各路梗阻,一时恐难绕,必须先克宁夏,疏通河北,由中卫直达甘凉,较为顺便。臣昼夜筹思,与其穆图善一军空有出关之名尚须停兵待饷,莫若令其先攻宁夏,次第扫荡疏通北路,俟山西协饷解到,顺到出关,庶期有济。”详见奕䜣等撰,中国民族图书馆整理:《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第83 卷,《(钦定)平定七省方略》,第1 ~2 页。与此同时,穆图善也上奏说明,以期清廷谅解。①奕䜣等撰,中国民族图书馆整理:《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第83 卷,《(钦定)平定七省方略》,第2 ~4 页。从都兴阿之前上奏清廷的另几份奏折可知,甘省兵力已不敷防剿,都兴阿在进剿甘肃回民军过程中亟需兵力补充。并且都兴阿曾因兵力匮乏,奏请将穆图善所部调往本营听用,且清廷也表示同意。只是新疆军情发生重大变化,才促使清廷决定将穆图善调赴新疆。②奕䜣等撰,中国民族图书馆整理:《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第73 卷,《(钦定)平定七省方略》,第18 页。奕䜣等撰,中国民族图书馆整理:《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第75 卷,《(钦定)平定七省方略》,第3 ~8 页。因此,可以认为,都兴阿之所以替穆图善开脱罪责,其实是想继续留穆图善所部为其所用。由于清廷一直奉行“先清关内”再剿关外的策略,又有重臣都兴阿的欲留与解释,故同意穆图善所奏,留其部在甘、宁地区,会同杜嘎尔之军先攻取宁夏。③《清穆宗实录》第119 卷,同治三年十月癸巳,《清实录》第47 册,第636 页。至此,穆图善所部出关援剿化为泡影。

本来,清廷考虑到穆图善所部兵力单薄,谕令请假葬亲的署浙江提督鲍超假期一满即由川统兵援剿,并令其可在旧部兵勇中酌量奏调随带同行,也可在川勇中挑募成军、带赴关外。④《清穆宗实录》第118 卷,同治三年十月丙戌,《清实录》第47 册,第618 ~619 页。穆图善、鲍超统带所部官兵出关赴新疆援剿,两路官兵可谓雄厚。但由于穆图善所部滞留甘、宁地区,导致出关援剿官兵仅剩鲍超一路。然而,此路兵马调动也受到地方当局阻碍。鲍超接到清廷谕令出关后,1865 年1 月12 日,通过江西巡抚沈葆桢向清廷奏报,“新疆各城变乱,势甚猖獗,非有内地大支劲兵出关,难资剿办”,故提出拟带所部8300 名,另调川兵4000 名,酌添马队,再行出关。清廷对此奏请表示同意,并饬令湖北等各地予以军饷接济,按月拨解,不得拖延。⑤《清穆宗实录》第124 卷,同治三年十二月壬午,《清实录》第47 册,第726 页。同日,清廷又接到沈葆桢奏报,以“第闽事大棘,江防亦警,若欲肃清康侍各逆,亦须霆营全部兵力,方能摧陷廓清”为由,希望将鲍超所部留在江西。但清廷并未同意其所请,仍谕令照之前所策划行事。但考虑到闽省防剿实际,除调派左宗棠三路援剿“闽省余氛”外,清廷又令鲍超分出所部官兵万余人,交娄云庆等统带会剿闽贼。遂仍令曾国藩、沈葆桢传知鲍超,“假期一满,即日率领所部宋国永等各军,由川起程入甘,节节扫荡,早日出关”。沈葆桢为将鲍超所部官兵留下,另奏请清廷可将李文盛所部广武左军调归鲍超,统率出关。清廷虽同意此建议,但仍未同意将鲍超统带全部留给沈葆桢。⑥《清穆宗实录》第124 卷,同治三年十二月壬午,《清实录》第47 册,第727 页。1 月15 日,清廷接到常清、明绪奏报,乌鲁木齐满城失陷,伊犁形势危急,奏请清廷派员会剿。清廷再次降旨谕令鲍超假满后,率部由四川入甘肃出关援剿,并谕令湖广总督官文筹办鲍超部月饷,以资援剿。同时谕令都兴阿、穆图善攻取宁夏后,腾出兵力出关。⑦《清穆宗实录》第124 卷,同治三年十二月乙酉,《清实录》第47 册,第736 ~737 页。

1 月30 日,清廷接到常清、明绪奏报,伊犁官兵救援巴彦岱城失利,众兵溃散,伊犁官兵仅剩2000余名。杨岳斌、鲍超等虽经屡次催促,已属缓不济急,不得已,清廷再次谕令穆图善一军迅速出关,以拯伊犁危急。⑧《清穆宗实录》第126 卷,同治四年正月庚子,《清实录》第48 册,第4 页。巴彦岱城事关伊犁粮、煤等重要物资。由于救援巴彦岱失败,伊犁事态万分紧急,清廷等不及鲍超假满,谕令四川总督骆秉章传知鲍超,即日整队统兵出关,以救新疆倒悬之危。⑨《清穆宗实录》第126 卷,同治四年正月庚子,《清实录》第48 册,第5 页。4 月14 日,按照清廷谕旨,成都将军崇实、四川总督骆秉章回奏,鲍超在四川募屯兵,“未可调派”,理由为“屯兵调离本境,水土异宜,又于关外地势,不甚相合,且屯兵应调,中多雇替,钤束既难,而需饷尤费,至于土练番兵,并未经征调出省,均未可调派”。骆秉章又奏:“甘省张华一军,既林之望陆续添募之勇,约计五千,秦州筹粮维艰,林之望拟俟阶州得手后,即将此起勇丁遣撤,不如酌留归鲍超统带,所筹尚为妥便。”清廷同意所奏,谕令“林之望于阶州克复后,将此起勇丁存留,不必遣撤,将来鲍超由川赴甘,道经阶州,即拨归统带出关”。同时,谕令鲍超停止在川募勇。至此,鲍超所部8000 名旧部与甘省张华一军5000 名官兵,共计13000 多名官兵。①《清穆宗实录》第133 卷,同治四年三月甲寅,《清实录》第48 册,第149 页。

4 月19 日,曾国藩向清廷提出平定陕甘、进剿新疆策略,与清廷策略不谋而合。但曾国藩在奏折中言“鲍超有嗜利等弊,不能独当一面”。考虑到鲍超之前军旅所作所为,加上曾国藩在湘军举足轻重地位,故清廷决定取消鲍超独率所部出关,划归杨岳斌所部调遣。清廷谕令杨岳斌妥善驾驭,待平定甘肃境内回民起义后,再“酌量情形调度”。②《清穆宗实录》第134 卷,同治四年三月己未,《清实录》第48 册,第157 ~159 页。至此,鲍超出关援剿也宣告结束。

4 月30 日,清廷又重新谕令成禄、联捷率部出关。③《清穆宗实录》第135 卷,同治四年四月庚午,《清实录》第48 册,第185 页。令清廷万没想到的是,鲍超原赴甘所部中途溃散。据官文奏报,“总兵宋国永、冯标统带鲍超旧部十八营,由江西行抵汉阳,经官文给发水脚,优加犒赏,派员护送前进,师次金口,该勇丁等不愿西行,全行溃散”。为收拢鲍超旧部,清廷遂令“骆秉章迅即传知鲍超赶紧起程,取道湖北一带,顺便将已散勇丁,招集若干,申明纪律,统带赴闽剿贼”④《清穆宗实录》第136 卷,同治四年四月壬午,《清实录》第48 册,第203 ~204 页。。至此,清廷调动鲍超所部出关计划彻底失败。

二、联捷、成禄迁延不进

1864 年11 月2 日,清廷因对伊犁将军常清镇抚策略不满,将其撤换。由明绪任伊犁将军,古城领队大臣联捷任伊犁参赞大臣。⑤《清穆宗实录》第117 卷,同治三年十月辛未,《清实录》第47 册,第595 页。1865 年1 月9 日,由于分兵戡乱失利,乌鲁木齐、济木萨、古城形势危急,保恒、惠庆奏请调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官兵救援。清廷一方面令“明谊、麟兴、车林敦多布、广凤、奎昌等于乌、科二城,挑选蒙古精壮官兵若干名,听候调遣”;一方面令联捷统带该部蒙古官兵,“即星速前进”,赴新疆助剿。⑥《清穆宗实录》第124 卷,同治三年十二月己卯,《清实录》第47 册,第720 页。1 月19 日,联捷考虑到“乌、科二城蒙古兵未谙战阵”,恐不得力,故以“亲加训练,情意相孚,缓急亦尚可恃”为由,向清廷奏报,拟统带原部大名等处官兵前往新疆。清廷并未同意,认为“如令大名等处兵勇西征,于人地恐尚不甚相宜”,但允许其在所部将领中,挑选可用之人出关,“该大臣旧部将领中,如有谋略素优打仗勇往之员,准由联捷奏调随带出关,以资统带”。后为增加联捷所部兵力,清廷同意联捷请调500 名黑龙江官兵助剿。⑦《清穆宗实录》第125 卷,同治三年十二月己丑,《清实录》第47 册,第749 ~750 页。1 月27 日,由于古城汉城失守,古城满城被围,科布多、古城间道路梗塞。为打通科布多至古城道路,清廷谕令联捷待黑龙江官兵到张家口后,迅速起程,经乌里雅苏台至科布多,再由科布多进剿。⑧《清穆宗实录》第126 卷,同治四年正月丁酉,《清实录》第48 册,第2 ~3 页。

2 月14 日,清廷接到常清、明绪奏报,伊犁情形危急且兵力单薄。清廷命穆图善统兵由陕甘出关,“先抵哈密,相机进剿”。受新疆局势急变影响,清廷决定联捷所部行军路线时显得摇摆不定,“前谕联捷管带黑龙江官兵五百,驰赴科布多,或直趋伊犁,或会同穆图善进取”,又鉴于伊犁形势危急,谕令明绪飞咨联捷“斟酌情形,或即令径达伊犁,藉资防剿”,将联捷所部官兵进军的方向,由科布多改为伊犁。⑨《清穆宗实录》第127 卷,同治四年正月乙卯,《清实录》第48 册,第32 页。为确保联捷所部顺利出关,清廷谕令直隶总督刘长佑“按日应支薪水口粮”,“派员解赴张家口支放”。至于军火饷糈,清廷谕令山西巡抚沈桂芬“筹款支应,按月源源接济”。⑩《清穆宗实录》第128 卷,同治四年正月甲子,《清实录》第48 册,第54 页。3 月2 日,古城危在旦夕,蒙古兵接仗即溃。是先救伊犁还是先赴古城?清廷决策又出现摇摆不定,但最终还是在“先清关内”再进剿关外策略影响下,决定将联捷所部调往古城。“惟古城亦危在旦夕,此项官兵出关西进,若令前赴古城,程途较近,仍著明绪酌量缓急情形,妥筹调遣。”①《清穆宗实录》第129 卷,同治四年二月辛未,《清实录》第48 册,第63 ~64 页。

1865 年3 月12 日,联捷向清廷奏报,接到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咨文,言道“近来差务络绎,蒙古游牧,万分苦累,黑龙江官兵到台,本城兵食缺乏,断难供应”,提出该地无力供支官兵通行。清廷认为此系实情,故谕令联捷改走内地,“取道山西、陕西、甘肃出关”,同时谕令山西巡抚沈桂芬“于该官兵到晋时,妥为供应,一面知照陕西、甘肃各督抚,饬令沿途地方,豫为筹备行粮,毋令缺乏”。为防止此部官兵通过甘肃时,沿途将军、大臣截留,清廷特降谕旨,“此项黑龙江马队,专备联捷统带出关剿贼之用,不准都兴阿等截留”。②《清穆宗实录》第130 卷,同治四年二月辛巳,《清实录》第48 册,第79 ~80 页。可以说,清廷对联捷军寄予厚望,为其进援提供条件、铺平道路。4 月22 日,古城危急,清廷任命成禄为乌鲁木齐提督,③《清穆宗实录》第126 卷,同治四年正月乙巳,《清实录》第48 册,第17 页。并将联捷部划归成禄统领,任命其为帮办,谕令二人会合所部官兵,迅速带兵出关,兼程前援古城。④《清穆宗实录》第134 卷,同治四年三月壬戌,《清实录》第48 册,第167 页。然而,成禄部也出现拖延问题。1865 年6 月14 日,成禄奏报安定危机,奏请清廷调兵援助。清廷谕令联捷“统带所部迅速西进,与成禄会兵一处迅解安定之围”。⑤《清穆宗实录》第140 卷,同治四年五月乙卯,《清实录》第48 册,第321 页。

8 月15 日,奇台失守,乌鲁木齐东路仅剩巴里坤。成禄、联捷仍未到达肃州,遑论出关。清廷谕令“成禄、联捷统带各营,进剿肃州踞逆,通道出关,即赴哈密援剿,毋许稍涉延缓”。⑥《清穆宗实录》第146 卷,同治四年六月丁巳,《清实录》第48 册,第425 页。8 月20 日,清廷继续催令联捷所部迅速西行。“联捷行抵何处,未据奏报,著即克期前进,与成禄合兵一处,早日出关,毋得稍涉迁延”。⑦《清穆宗实录》第146 卷,同治四年六月壬戌,《清实录》第48 册,第432 页。9 月2 日,乌鲁木齐东路告急,清廷继续饬催联捷所部西行。⑧《清穆宗实录》第148 卷,同治四年七月乙亥,《清实录》第48 册,第462 页。9 月15 日,清廷谕令杨岳斌传知成禄、联捷,“令其统率所部星速出关,毋再畏难苟安,节节耽延,致负朝廷委任”。⑨《清穆宗实录》第149 卷,同治四年七月戊子,《清实录》第48 册,第492 页。9 月27 日,由于曹克忠在甘肃进剿失败,经杨岳斌请调,联捷进援甘肃北路。⑩《清穆宗实录》第150 卷,同治四年八月庚子,《清实录》第48 册,第523 ~524 页。

10 月19 日,御史汪朝棨向清廷参奏:“伊犁参赞大臣联捷奉命出关剿贼,行至山西,索饷逗遛,骚扰不堪,至陕西境内,大索车辆,讲明折价,在陕则乘坐八人大轿,并用三军司命大纛,近来新放各路办事大臣,均以联捷军营为托足之地,联捷在行营,日与开筵痛饮,不思出关剿贼,糜饷辜恩,请饬查办。”清廷接到御史汪朝棨参奏后,即令“杨岳斌按照该御史所参各款,秉公查办,据实参奏,毋稍徇隐。联捷屡有严旨谕令出关剿贼,若如该御史所奏,将其撤任。听候查办”。为防止联捷所部中途溃散,清廷仍令其统带所部出关,但对其迁延已非常不满。⑪《清穆宗实录》第152 卷,同治四年八月壬戌,《清实录》第48 册,第570 页。

10 月24 日,清廷再次谕令杨岳斌传旨成禄、联捷、鹤龄各军,“严催迅速出关,不准藉端逗遛”。⑫《清穆宗实录》第153 卷,同治四年九月丁卯,《清实录》第48 册,第584 页。由于清廷将“先清关内”再进剿关外策略过早泄露给各督抚将军大臣,以致西征各关内各领兵将军、大臣,左右徘徊,借剿抚甘肃回民起义军为由,迟滞不进,尤其是联捷、成禄所部。为此,清廷谕令杨岳斌派得力兵勇,替换二人防剿事务,令其迅速出关。11 月18 日,联捷向清廷奏报,所部移至甘肃静宁境内,进剿获胜。清廷收到奏报后,甚为生气,“联捷以奉旨出关之员,不思前进,辄藉词招抚溃勇,移军静宁,时而剿贼,时而议抚”,“不知所称剿贼立功各员,果实有其事否”。谕令“杨岳斌确切查明,如果获胜属实,再行奏乞恩施”,并再次谕令其“即日出关”。⑬《清穆宗实录》第156 卷,同治四年十月壬辰,《清实录》第48 册,第636 ~637 页。12 月4 日,清廷接到杨岳斌奏报后,对联捷稽延出关,甚为不满,提出警告,如果再稽延推迟,将严办。①《清穆宗实录》第157 卷,同治四年十月戊申,《清实录》第48 册,第662 ~663 页。次日,清廷再次催促成禄、联捷迅速出关:“伊犁当兵单饷绌之际,四面受敌,困苦情形,实深廑系。本日已寄谕成禄、联捷等克日督兵西进,迅速出关,不准再有延误。”②《清穆宗实录》第157 卷,同治四年十月己酉,《清实录》第48 册,第666 ~667 页。

清廷后又累次催促,1866 年1 月20 日,汪朝棨、刘蓉参奏联捷“沿途需索各款”。后杨岳斌核实奏报:“联捷在陕需索各节,该督已拔营在途,无从深悉,迨联捷抵甘肃境内,在会宁勒索供支,拆毁庙宇衙署,纵令兵勇将牲畜牧放民田,残害禾稼,领去草料,变价入己,被控之案不一。泾州送差车辆牛只,两旬之久,并未发还,任听兵丁宰杀牛只,弃置车辆,殴逐送差夫役。”清廷听后震怒,认为“联捷奉命带兵出关,到处藉词逗遛,已属怯懦无能,大负委任,复敢肆意需索,骚扰地方,可恶已极”,故降其为蓝翎侍卫,交成禄差遣,“仍著迅带所部,克期出关剿贼。傥敢再事逗遛,或另有骚扰不法情事,即将该员按照军法治罪,决不宽贷”。③《清穆宗实录》第162 卷,同治四年十二月乙未,《清实录》第48 册,第746 ~747 页。

1 月24 日,鉴于成禄所部已抵凉州,清廷令其迅速西行,同时催令原联捷所部前进。1866 年6 月28 日,清廷得知,塔尔巴哈台已于4 月11 日失陷。清廷为此严厉训斥杨岳斌、成禄:“成禄奉命西征,为日已久,乃因肃州未复,节节逗遛,杨岳斌身任兼圻,剿办回匪,是其专责,并不选派劲旅,协同成禄规复肃州,以致关外各城,援绝被陷。杨岳斌、成禄均著传旨严行申饬。”清廷随即令杨岳斌选派官兵赴肃州进剿,以便腾出成禄所部迅速出关,“傥再玩延,必将成禄重治其罪”。④《清穆宗实录》第177 卷,同治五年五月甲戌,《清实录》第49 册,第186 ~187 页。

三、鹤龄失联,军纪涣散

1864 年9 月2 日,清廷接到伊犁将军常清奏报,新疆各地危急。为防新疆、甘肃两地回民起义军相通,扰及关内,清廷决定调兵增援正在甘肃防剿的都兴阿所部。10 月12 日,四川川北镇总兵官鹤龄从四川被调往甘肃,赴都兴阿军营,进剿甘肃回民起义军。⑤《清穆宗实录》第115 卷,同治三年九月庚戌,《清实录》第47 册,第553 页。1865 年1 月5 日,四川总督骆秉章奏报,“已饬鹤龄带兵一千五百名,前赴都兴阿军营差遣”。清廷并未令其立刻赴都兴阿军营,而是令其入甘后,就近进剿,“此起兵勇到甘后,或令先在阶州会剿踞逆,或视何路紧要,就近策应,均著都兴阿、穆图善、雷正绾等妥筹调遣”。⑥《清穆宗实录》第123 卷,同治三年十二月乙亥,《清实录》第47 册,第711 页。

1 月30 日,清廷接到常清、明绪奏报,伊犁巴彦岱城危急。鉴于杨岳斌、鲍超虽经叠次催调,但仍无法入甘。清廷再次谕令穆图善统兵出关。为厚穆图善所部出关兵力,清廷正式谕令都兴阿将鹤龄统带1500 名川军调归穆图善统带。⑦《清穆宗实录》第126 卷,同治四年正月庚子,《清实录》第48 册,第4 页。2 月18 日,西宁军事吃紧,都兴阿奏报清廷,将鹤龄所部调往西宁。⑧《清穆宗实录》第128 卷,同治四年正月己未,《清实录》第48 册,第41 页。3月5 日,都兴阿奏报清廷,由于宁夏军务万紧,势难将穆图善一部分拨出关,改派署肃州镇总兵德祥带兵千名前往哈密防剿。鉴于德祥所部兵力单薄,都兴阿奏请将鹤龄所部改赴哈密,与德祥所部合兵一处。对此,清廷表示同意,令都兴阿另派大员接替鹤龄,前往西宁镇抚。⑨《清穆宗实录》第129 卷,同治四年二月甲戌,《清实录》第48 册,第69 页。4 月10 日,清廷推测“现在德祥及鹤龄各统所部出关,谅已先后行抵哈密”。⑩《清穆宗实录》第133 卷,同治四年三月庚戌,《清实录》第48 册,第139 页。然实际情形却大相径庭。

先是,朝廷无法准确得知鹤龄所部行军路线和进军速度。4 月21 日,肃州爆发回民起义,清廷谕令都兴阿饬令鹤龄所部迅赴肃州。①《清穆宗实录》第134 卷,同治四年三月辛酉,《清实录》第48 册,第163 页。4 月30 日,鹤龄一军行抵何处,清廷依然不知,“鹤龄一军,现已行抵何处,并著骆秉章、恩麟飞催迎提,饬令西进”。②《清穆宗实录》第135 卷,同治四年四月庚午,《清实录》第48 册,第185 页。到5 月4 日,仍是如此,“鹤龄一军,现在行抵何处,著骆秉章查明催令前进,迅赴肃州”。③《清穆宗实录》第135 卷,同治四年四月甲戌,《清实录》第48 册,第191 页。5 月25 日,清廷得知“鹤龄统带川军,尚未饬赴西路”,谕令著骆秉章“饬令克期飞速前进,毋再迟延,致干重咎”,并将鹤龄所部1500 余名官兵划归成禄调派,令“成禄俟联捷等军到齐,务当激励将士,将关内肃甘等处贼匪,迅速剿灭,早日带兵出关,肃清边境”。④《清穆宗实录》第138 卷,同治四年五月壬午,《清实录》第48 册,第241 页。5月26 日,清廷接到奏报,“鹤龄亦已行抵秦州”。为防护兰州,解安定之围,清廷谕令“成禄迅带所统六营,督同鹤龄所带川兵,迅即取道安定,先解该城之围,兼顾省城防务”。鹤龄部进军方向被再次调整。⑤《清穆宗实录》第138 卷,同治四年五月丙申,《清实录》第48 册,第246 页。

1865 年5 月28 日,鉴于新疆各城形势日益危急,肃州、甘州岌岌可危,清廷令鹤龄一军,迅赴肃州。⑥《清穆宗实录》第138 卷,同治四年五月戊戌,《清实录》第48 册,第255 页。然不久之后,却曝出鹤龄统兵不严之事。1865 年7 月26 日,清廷谕令成禄裁撤川兵,“川兵帮办营务处之陈庆有及鹤龄行营亲兵六十余人,最为狡猾,留于军营,殊属无益,即著成禄将陈庆有等弁兵,遣撤回川归伍”。⑦《清穆宗实录》第144 卷,同治四年六月丁酉,《清实录》第48 册,第385 页。7 月28 日,因鹤龄所部“途中竟有逗遛骚扰情事”,四川总督骆秉章奏请清廷将鹤龄革职。⑧《清穆宗实录》第144 卷,同治四年六月己亥,《清实录》第48 册,第391 页。清廷同意所请,但仍留营效力。⑨《清穆宗实录》第144 卷,同治四年六月己亥,《清实录》第48 册,第391 页。10 月17 日,杨岳斌奏报清廷,成禄、鹤龄所部已经开拔西行。杨岳斌奏请清廷饬令各地迅解新疆军饷,尤其是四川解往成禄、鹤龄两军军饷。⑩《清穆宗实录》第152 卷,同治四年八月庚申,《清实录》第48 册,第568 页。1866 年1 月20 日,鹤龄所部缺饷严重,“军士困苦颠连”,清廷谕令杨岳斌予以接济,催令随同成禄出关。⑪《清穆宗实录》第162 卷,同治四年十二月乙未,《清实录》第48 册,第750 页。

然而,鹤龄军终因缺饷,不能成行。1866 年1 月24 日,清廷接到奏报,“鹤龄一军,现亦因川饷久缺,不能西进,该营亦极形困苦”。清廷谕令“崇实、骆秉章即将应解该营军饷,迅速筹解,毋再迟延”。⑫《清穆宗实录》第162 卷,同治四年十二月己亥,《清实录》第48 册,第757 ~758 页。鹤龄所部缺饷日甚,朝廷对其治军仍不放心。3 月23 日,清廷接到明绪奏报,“孤城军民饥困日久,各路援兵不至,危在旦夕”。清廷再次谕令鹤龄等迅速出关,以解伊犁之围,并警告其等若“仍前玩泄,再行托故逗遛,迁延不进”,必治以贻误之罪。⑬《清穆宗实录》第168 卷,同治五年二月丁酉,《清实录》第49 册,第50 页。

5 月20 日林之望奏报,兰州兵变,鹤龄所部被调防兰州。“鹤龄现率通判郑声文等,将河北回匪先行开导,权宜安辑”。⑭《清穆宗实录》第174 卷,同治五年四月乙未,《清实录》第49 册,第136 页。6 月12 日,由于兰州平叛顺利,鹤龄所部出力较多,林之望奏报清廷,为其请饷。清廷收到林之望奏报,对于鹤龄所部“因粮饷缺乏,饿毙甚多”甚为生气,“川省应拨之饷,何以一年之久,未经解到”。清廷谕令:“该军现在兰州剿贼,颇能得力,亟应源源接济,以固军心。著崇实、骆秉章即将鹤龄一军饷银,迅速拨解,不得稍存膜视。”⑮《清穆宗实录》第175 卷,同治五年四月戊午,《清实录》第49 册,第169 页。6 月21 日,清廷再次谕令四川负责鹤龄所部军饷。⑯《清穆宗实录》第176 卷,同治五年五月丁卯,《清实录》第49 册,第179 页。7月13 日,成都将军崇实奏报,已将援甘川兵月饷起运。⑰《清穆宗实录》第178 卷,同治五年六月己丑,《清实录》第49 册,第206 页。

9 月25 日,鉴于“鹤龄所部川军,因粮饷不继,饥毙阵亡,余存无多,不成队伍”,为示对该部体恤,清廷谕令杨岳斌饬令鹤龄将所存川兵,全数遣撤归川,以示体恤。至此,四川所派1500名官兵正式被裁撤。①《清穆宗实录》第183 卷,同治五年八月癸卯,《清实录》第49 册,第279 ~280 页。随着鹤龄所部裁撤归川,清廷制定的外省调兵赴疆会剿平乱策略暂时宣告失败。

结语

同治年间,面对新疆动荡局势,清廷制定了同时并进的策略,决定在坚持“先清关内”再进剿关外军事策略基础上,跨省从东北黑龙江、吉林满洲八旗后备生力军及围剿太平天国得胜的湘军中,抽调官兵赴新疆会剿。跨省调兵策略受“先清关内”再进剿关外政策影响,最终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地方各自为战,致使所调官兵迟滞不进。以江西巡抚沈葆桢等为代表的地方利益集团,不希望鲍超将所部湘军带往新疆,而是将其留下,尽快平定江西等地太平天国余部。又如都兴阿将穆图善所部截留,助自己平定陕甘回民起义军,均属地方当局以一己之利而抵制或削弱中央调令。地方将领对中央战略部署的多方掣肘,是清廷跨省调兵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是驿站体系损毁致使清廷与各部联络不畅,导致所调官兵各自为战、贻误战机,军事部署难以完全实现。由于陕甘民变骤起,太平天国西进部队和捻军四处袭扰,致使捷报处、皇华驿以及京城、各省官道道路断绝,清廷及军机处处于调度失灵的状态。这对外省调兵会剿产生重要影响。如清廷指示穆图善的行军路线,由于受沿途袭扰而未送达,导致穆图善按照前颁旨意行进。当清廷接到穆图善奏报时,穆图善已经偏离进军路线,直接与都兴阿会合,清廷无奈只能同意都兴阿所奏,将其留下。

三是治军不严、军纪散漫。晚清清军主力主要由满蒙八旗、绿营兵、地方武装(湘军、淮军)等组成,除新兴湘军、淮军等地方武装战力尚可外,满蒙八旗、绿营兵因军纪松散、贪污成风,早已不复当年之勇。而在平定太平天国后期,湘军等地方武装作为新兴军事力量战力虽强,但随着人数增长,军纪也开始败坏。杨岳斌的恃功迟进、联捷纵兵危害沿途、鹤龄的治军不严等,都是例证。更甚者,鲍超旧部沿途已加犒赏,但仍不愿离开故土西行,以致旧部十八营官兵行至金口全行溃散。

四是官道及台站的损毁导致粮饷供给不及时。四川、湖北、陕西、河南虽属富庶之地,但历经官军与起义军交战,已满目疮痍、赤地千里,尤其是陕甘地区。所调官兵粮饷,不仅陕甘无处筹措,沿途各省也筹措甚艰。加之官道及台站多被损毁。清廷从各省筹调的粮饷,根本无法及时送达。粮饷供给严重制约了各部官兵西征进程。尤如鹤龄所部,自官兵出川,一路未能得到有效补给,一方面发生兵变,另一方面饿毙者甚多,最后不得不解散归川。

五是清廷制定平西剿内军事策略时,过早向督抚大臣泄露军事意图,以至于都兴阿、穆图善擅自更改进军路线,更甚者联捷明目张胆收留新放新疆各路办事大臣,在行营日与开筵痛饮,不思出关援剿。成禄更甚,不思进兵,将妻妾搬至行营,寻欢作乐,糜饷辜恩,祸乱地方。这都与清廷过早泄露“先清关内”再剿关外策略有关。当清廷决心调兵赴疆会剿之时,发现各路官兵多借口剿抚甘肃回民起义军,迟延不进。

六是“北地苦寒”影响官兵士气。新疆、甘肃地区气候干燥,加之地多贫瘠,来自南方地区的官兵水土不服,不愿赴新疆、甘肃等地作战。前多隆阿所部奉命由鄂进陕,陕西气候虽不比湖北,但仍接近南方,官兵尚能适应。但若从陕西进入甘肃、新疆,气候则大不相同。在肃清陕西回民起义军后,清廷曾多次令多隆阿挥军北上,以清剿甘肃境内回民起义军,多隆阿辩称南人气候不适,官兵不愿北上,而拒绝清廷调兵入甘。①1864 年,多隆阿率部解安西之围,督率官兵将蓝大顺所部击溃,收复盩厔县。此后,清廷多次谕令其率军北上,进剿甘肃等地回民起义军。但多隆阿却上奏称:“臣所部多系南人,北地苦寒,水土不服,商南剿贼跋涉艰难,未免群生危懼,迨臣二次入关,往往乘闲潜逃不可禁止,臣一面设法劝导,一面随时募补。”详见奕䜣等撰,中国民族图书馆整理:《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第61 卷,《(钦定)平定七省方略》,第21 页。注:多隆阿因亲督官兵进攻盩厔,右眼中枪。清廷认为,多隆阿受伤之后,已昏迷或无法掌控局势,怀疑其奏折并非其本人所拟。“览奏之余,深恐多隆阿伤病昏迷,于此等奏报先失于察夺,尤难保非其左右办事之人,欲得保举,意存见好,乘其病中瞀乱所为,姑免深究”。参见奕䜣等撰,中国民族图书馆整理:《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第61 卷,《(钦定)平定七省方略》,第18 ~19 页。但无论多隆阿呈递奏折为谁所拟,也说明多隆阿所部官兵不愿北上的意愿很强烈,也属事实。鲍超所部于湖北金口溃散后,清廷任命刘铭传督办陕西军务,刘铭传也以此为由不愿统兵西征。②1871 年9 月22 日,督办陕西军务的刘铭传接到清廷西征谕令后,奏报“河湟未靖,转饷艰难,江皖之人又不宜冲寒涉远”,官兵势难出关。详见《清穆宗实录》第317 卷,同治十年八月丙寅,《清实录》第51 册,第192 ~193 页。后清廷不得不将刘铭传所部一分为二,20 营兵力归曹克忠接统,直赴肃州;另一部分归刘铭传所统,“带回徐州驻扎”。详见《清穆宗实录》第321 卷,同治十年十月戊午,《清实录》第51 册,第243 ~244 页。可见北方苦寒是南军不愿北上的另一重要原因。

总之,导致清廷跨省调兵策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甘肃地区回民起义军对清军的巨大牵制。甘肃是关内外连接的重要通道。甘肃爆发回民起义后,省内各地回民军据要袭扰官道,导致途经甘肃西进的大路处处断绝,给清军进军新疆援剿带来巨大阻力和风险。在满洲蒙古绿营官兵战力不敷的情况下,被清廷依为生力军的湘军等地方武装,则一向贵重钱粮,在无粮无饷情况下,更难调动。甘肃局势的糜烂,导致道路不通,在水土不服现实环境下,加之粮饷不济,对官兵进军新疆的士气影响巨大,以上种种原因,综合导致此次清廷跨省调兵的失败。

猜你喜欢

清廷同治新疆
傅云其异病同治针灸验案举隅
脾胃同治的应用探讨
四水同治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10《百骏图》:清廷洋高官的中西绘画大融合范本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