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现状浅析
2023-03-22郭昉王岩薛瑞侯林珊
郭昉,王岩,薛瑞,侯林珊
(1.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2.西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西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布局是从“十二五”开始逐步壮大,经过近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自治区组织高水平学术交流、特色领域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优秀科研人员培养、重大科研成果培育产出的重要平台,是自治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布多吉,2017)。
一、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历程
在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展过程中,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了数次专项检查和评估评价工作,规范建设和管理,优化资金配置,推动可持续发展。
2003年,自治区科技厅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阶段任务执行情况和科研三项经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规范了专项经费合理使用和专款专用,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备(李强,2003)。2011年,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召开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阶段总结工作会议,探讨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路子,推动修订《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明确了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的方式方法。2015年2月,自治区科技厅对历年认定的20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复审评估工作,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并制作统一格式的匾牌。2020年至2021年,自治区科技厅分两批次对36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专项评估,全面评价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运行管理与效果、带动和支撑科技创新作用等情况,为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布局提供决策支撑。
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现状
近年来,自治区按照建设、集成、服务的建设思路,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36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重点实验室2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
一是布局现状。从领域布局来看,自治区目前在12个领域开展了布局,其中重点布局了医学、农牧业、生态环境、藏医药等高原特色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同时也兼顾了生物育种、工程材料、地质实验测试等领域,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36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领域分布
从区域布局来看,36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分布在自治区六市一地区中的5个地级市以及陕西省咸阳市。其中,布局在拉萨市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占比超过全区总数的三分之二,山南市和阿里地区科技实力较弱,尚未布局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36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域分布
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分布在15个管理部门,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教育厅和拉萨市科技局主管的较多,占比超过半数,其中自治区科技厅主管9个(占比25%)、自治区教育厅主管6 个(占比16.67%)、拉萨市科技局主管5个(占比13.89%),其他部门(单位)主管16个(占比44.44%)。详细情况见表3。
表3 36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属部门分布
从依托单位类型来看,自治区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较多,共30个,占总数比为83.33%;少数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医院、职能部门等建设。详见图1所示。
图1 36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数量对比
二是条件建设。具备满足科研需求的实验场地、较为完善的实验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是保障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基础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拥有10万余平方米空间场地,仪器设备总值6亿多元,过去五年依托单位投入近3亿元用于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条件改善和科研创新,以期打造建设设备先进、科研环境优良的研究平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创新平台的规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了科技创新平台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科技创新平台长期有效运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持续支撑,但目前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投入远不及实际发展的需求,经费不足仍然是制约自治区平台建设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是队伍建设。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支撑和管理团队,是保障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也是科技创新平台稳步发展的核心保证。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和努力奋斗,自治区科技创新队伍和科研力量相比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初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效果显著。据2016年相关数据统计,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汇聚了680人的科研创新队伍,其中正高级职称105人、占比15%,中级职称135人、占比19%;博士学历82人、占比12%,硕士学历113人、占比16%(普布多吉,2017)。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这一数据提升至1002人,总量增加了47.35%,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增加了165.71%、博士学历人员增加了87.80%、硕士学历人员增加了117.70%,基本构建了以高学历、高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人员为主、专兼职相结合的科研队伍,但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仍然缺乏,人才队伍结构尚不够合理。
四是科研创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凝聚培养创新领军人才、开展高水平创新合作、产出重大原创成果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诸多重大科技项目,在推动学科发展、解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2021年间,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藏高原二次科考、自治区重大专项等各级重大重点项目500余项、获批经费5亿多元,承担横向项目100余项、争取经费超过2亿元;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000余篇,申请专利170余件、授权专利200余件;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学术会议,主承办学术会议80余场。自治区科研创新能力逐步得到提升,科研成果产出不断增加,相关领域学术水平和话语权逐步形成。
三、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存在的问题
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是自治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自治区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培育优秀科研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其建设和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尚需不断探索和实践。
一是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规划布局和管理支持尚需优化。存在同一领域布局建设多个平台的情况,如高原医学、藏医药、生态环境等;对已认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缺乏长期稳定的支持,大多数只是授予了牌子,还未建立形成稳定的支持机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是部分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依托单位之间的责任关系尚未理顺。依托单位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配套条件、经费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和建设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和指导不足,人、财、物等管理自主权下放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三是部分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标定位尚不明确,管理体系不健全。部分实验室的目标定位不清晰,研究方向不明确,缺乏对立足自身定位的研究内容和关键科学问题的凝练;超过半数的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完善的组织管理架构、规范的规章制度、有效的学术委员会指导等方面建设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
四是人才队伍建设薄弱,合作交流不够。部分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存在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缺乏、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和影响;多数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然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发展思路受限,未能有效统筹整合区内同领域科研力量、积极协同区外相关领域优势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引智聚才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
五是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科技支撑有待加强。部分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三年未牵头承担或参与过国家级科研项目,个别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或参与自治区级科研项目也较少,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同时,科研创新工作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亮点科技成果不多,还不能很好支撑经济社会和本行业发展中的现实需求。
四、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作为自治区创新体系重要环节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要价值目标是满足自治区乃至国家的重要需求,坚持定位、找准目标,紧紧围绕国家、自治区战略及创新链布局要求,在高原特色领域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方面发挥引领带头作用。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建立联动机制。建议自治区科技厅、主管部门协同,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研究,出台符合自治区科技发展需求实际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展规划,强化考核评估,通过撤、并、转等方式,进行优化整合、科学合理布局;同时,建立自治区科技厅、主管部门、依托单位三级联动机制,跟踪管理并开展分类指导,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明确定位、凝练科学问题,提高运行管理能力、完善内部管理,逐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撑自治区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提升区域创新活力。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稳定支持机制。建立保持财政投入稳定供给和增长的长效机制,有效发挥政府财政支持开展科学研究的主体作用,鼓励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在物理空间、科研仪器和平台设施搭建,以及人员聘用、研究生指标、经费使用等方面给予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应的保障和倾斜,保证其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强化合作与交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队伍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鉴于人才资源较为匮乏的现状,建议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与内地单位(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创造与内地相关领域优势科研力量合作交流的有利条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重视高水平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引培,为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储备人才;同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分配制度,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才能,释放科技创新活力,留住人才、用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