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研究
——以单县朱家楼院为例
2023-03-22尹月蓉单县博物馆山东菏泽274300
尹月蓉(单县博物馆,山东 菏泽 274300)
古建筑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瑰宝,它具有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多方面价值。目前在中国许多地区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但是这些古建筑在历史发展中受到自然与人为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损伤、破坏、坍塌。再加上群众保护古建筑的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对古建筑造成了破坏。由此,需要加强对于我国传统古建筑修缮与保护的意识,运用现代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古建筑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遗产特质,凸显价值。
一、单县朱家楼院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单县朱家楼院
单县朱家楼院,又称朱家大院,据《古单朱氏族谱》记载,文馆街朱家楼院始建于明嘉靖五年,距今有490多年的历史,鼎盛时期占地100余亩,共有20多处庭院,500多间房屋,规模宏大、形制精美,属于我国典型的北方居民式庭院,是鲁西南乃至山东省不可多得的研究明末清初楼阁式建筑、社会生活、民风民俗等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其整体为明清建筑风格,被称为“明清居民建筑缩影”。
现存朱家楼院是一座三合院,院内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合瓦屋面,屋脊上的斗角仍有几只脊兽排列,这是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体现。现存东、西两处楼院,两楼院占地面积共1 447.48平方米。院落周围有院墙,南院墙上有东、西院门,东院有主楼、东配楼、西配楼、东储藏室、卫生间5座建筑;西院有主楼、耳楼、东配楼、西配楼、后建储藏室5座建筑,东院主楼与西院主楼之间通过西储藏室相连。东院门、西院门、卫生间、后建储藏室为2010年维修时新建建筑,其余8座建筑为文物建筑。东院主楼为面阔3间的二层硬山建筑,抬梁式木构架,带前廊,正脊和四条垂脊皆为砖雕牡丹和荷花砌筑的花脊,此楼为朱家的藏书楼,藏书丰富。东西配楼结构相同,均为面阔3间的二层硬山建筑,抬梁式木构架,有前出厦,正脊、4条垂脊和出厦垂脊均为卷草纹砖雕和青砖砌成。西院主楼带东西耳楼,为面阔5间的二层硬山建筑,主楼有前廊,抬梁式木构架,主楼和耳楼各有单独的正脊、垂脊,该楼为当时朱家的会客厅,只有当尊贵的客人来时才启用此楼。
在古民居建筑中最常观察与分析的主要是建筑风格与装饰。朱家楼院作为明清鲁西代表作,其整体形制与其装饰研究价值高。其中,屋脊装饰是民居设计精华,同时还蕴含深厚中国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屋脊一般由正脊与垂脊组成,正脊装饰突出,在朱家大院各东西楼的正脊为花砖脊,花砖上刻有卷草图案,两端有望兽。明清建筑对于民居的装饰有严格的规定,因而朱家楼院正脊两端的望兽比较呆板,意为守望平安。而垂脊的装饰为垂兽,兽前安装4 个小跑,一个仙人。东西楼的正脊和八条垂脊皆为砖雕牡丹和荷花砌筑的花脊,在古代民居中较为普遍,使用较多。朱家楼院的门、窗、雀替、楼梯保存良好。其中雀替是中国建筑中的特殊名称,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也用在柱间的挂落下,或为纯装饰性构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梁头抗剪能力或减少梁枋间的跨距。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朱家楼院的雀替样式为卷草图案花牙子雀替,是一种轻型的雀替,用料较为轻便,多用于清雅活泼的建筑上。在门窗的装饰上面,朱家楼院保持明清传统的建筑风格,窗户数量多,样式多,有方形窗、拱形窗、八边形窗、圆窗等。古代建筑中,不同样式的窗户用途不同,其装饰画风也不同。比如方形直棂窗,样式简单,通风,用得较多。
朱家楼院建筑风格鲜明,具有典型的明清装饰艺术特征,严格遵守明清建筑形制。朱家楼院从明末开始修建,到清初建成,跨越了两个时代,建有房舍百余间,历经多次改建、扩建、修缮,现基本保存典型的明末清初的北方建筑风格,雕刻图案精美,主要文物建筑在形制特征、材料和工艺特点等方面保留了历史原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不仅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二)单县朱家楼院保护现状
朱家在清朝时期曾挂双千顷牌,居单县八大家之首。抗战时期日寇进城,之后朱氏族人逃往南方,部分房子被拆、被烧,新中国成立后仅存东西相邻两院。1949年,朱家楼院为平原省湖西区单县县委、县政府办公地点。但是“文革”时期,楼院内造型较为精美的狻猊、斗牛、獬豸、狎鱼等石雕、砖雕被拆除损坏,又被原单县县委大院占用才得以保留。
2010年对院落和各个文物建筑本体进行了维修,维修时重修了院墙,新建了院门、东院东北角的卫生间和西院东北角的后建储藏室,在院落内修建了消防水池和排水沟,将院落地面铺设为青方砖地面,维修的时候采用单体修复的方式,直接进行了揭顶维修,更换了屋面残损的瓦件,重做了屋面灰背层。木基层更换了部分椽子、望砖。室内墙面维修时用水泥抹面后用白灰罩面,墙体外墙面部分青砖酥碱部位用水泥砂浆抹面。建筑随着时间推移,其地面青砖残损严重,地面凹凸不平,多处易积水,灰背层老化、断裂严重。2017年委托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编制了《单县朱家楼院修缮保护方案》,对其进行了完整的修缮。这次采用的修复手法是“复古还原”。这种手法更加强调院落的“原真性”,其内里的装饰等均采用原来的材料进行修复,最大限度还原其面貌。朱家大院在稳定其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对其电气、安防设施也进行了改造。同时为加强文物的保护利用,将其布展为单县民俗博物馆,从社会征集了数百件实物进行展览,增加其风俗文化风情,以宣传单县的历史文化。
图1 朱家楼院西院
二、单县朱家楼院修缮保护原则及策略
(一)修缮保护原则
1.安全为主的原则
我国古建筑有较多不同程度的风化或破坏,如果以完全恢复原状为原则,不但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能降低建筑的文物价值。由此,在修缮之前需要判定其“安全性”,如果建筑本身安全性不高,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稳固的方法,以确保建筑主体安全。
2.不破坏文物价值、尽量利用旧料的原则
文物建筑的构件本身就有一定的文物价值,保留着一定的时代特征。古建筑的修缮应坚持“修旧如旧”、不破坏文物价值、尽量利用旧料的原则,能粘补加固的尽量粘补加固,能小修的不大修,尽量使用原有构件,以养护为主。
3.风格统一的原则
更换的构件应尽量与原有的风格一致。以瓦件为例,添配的瓦件应与原有瓦件的材质相同,规格相同,色泽相仿。补配的纹样图案应尊重原有风格、图案等,尽可能展现文物原有的历史风貌。
(二)单县朱家楼院修缮与保护策略
朱家楼院经历了时代的发展与历史的洗礼,经历上百年的风霜,仍旧存留,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在后期的保护与修缮中,可以引入最新的古建筑保护观念与修缮技术。在维修与加固中分为经常性的保养工程、重点维修工程、局部复原工程、迁建工程和抢险工程,古建筑的维修主要包括对屋面、木结构、墙体、基础等的维修加固。同时要注重在维修时应严格遵守“最小干预”的原则,保持古建筑原有的形制、结构、材料和工艺技术。
首先,在整体形制的维护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建筑原有的结构,杜绝不可逆的加固。同时,在现代化发展中可以采用一些现代技术对建筑整体进行检测,运用新型技术,确保古建筑楼院修缮与保护中的整体性与连续性。精细化三维重建、建立标准、通用的建筑修复模板。其次,内部装饰的修缮。朱家大院内部房屋的装饰十分丰富,尤其是门窗雕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于门框、窗户等的维修需要慎重处理,尽量做到不换或少换,可以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艺结合,如竹木漆脱水,采用自然干燥法或者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等进行修复。随着民俗博物馆的成立,布展了很多藏品,更加需要强调其内部的完善。
图2 朱家楼院正面
图3 朱家楼院正门
三、对鲁西南地区古建筑修缮与保护的思考
(一)增强群众保护古建筑的意识
鲁西南地区具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是地区历史的见证,更是当地人民文化的综合体。由此,需要借助一些宣传活动,增强群众对于古建筑的意识。比如,组织青少年参观古建筑,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水平,传播和弘扬古建筑的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及其内涵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提高古建筑经费投入
鲁西南地区中类似于朱家楼院的古建筑还有许多,其建造技艺、建筑文化都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但是目前在修缮与保护上还存在缺口,主要的原因在于资金经费不足。由此,可以对其申报定级,申请国家或省级资金,同时加大财政预算投入力度,让古建筑得到更好的修缮,以使其在当下体现古建筑的审美价值,留住历史记忆,还可以通过家族集资或社会力量的帮助,呼吁社会大众共同保护文物。
(三)加强现代技术的融入
在现代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古建筑在修缮与保护中需要引入新兴技术。比如,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通过创建建筑项目三维模型,利用数字技术,建立一个较为完整、反映实际情况的建筑工程信息库。将鲁西南地区相同建筑联合在一起,建筑的实际情况由专业人员进行把控,减少重复的人工检查。再比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全站仪、GPS技术、数字化保存技术、数字化监管技术等,这些都可以用于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作中,提升古建筑修缮的效率,减少因不确定因素而再次造成建筑损伤。
四、结语
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巧妙的施工工艺,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理应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解决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留这些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在现代化的今天展现应有的历史价值,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