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教融合视域下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2023-03-22马千龙
马千龙
(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江苏南京 210018)
自亚锦赛更名为亚洲杯以来,2017年和2022年两届亚洲杯,中国男篮8胜4负,最大胜场赢印尼50分,最大负场输澳大利亚26分,场均赢对手7分,平均排名第七名。可见,中国男篮已经不再占据亚洲篮坛霸主地位,中国篮球人才培养迫在眉睫。2020年8月3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会议指出,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鼓励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或具有开展条件的高校全面建立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队伍,并将其纳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序列;发挥体育等院校在科研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智库作用,深化体校改革,鼓励青少年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加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1]。
体教融合是保障青少年体育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本质是通过各部门高度协调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即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形成统一,融为一体,双方在管理理念、训练组织、竞赛机制、资源配置、条件保障等方面形成有机整体,各项内容在主要负责部门单位统一监管下,完成权利与责任的分配,实现管理运行一体化[2]。同时,随着体教融合不断深化,一系列问题不断被剖析,对新时代体教融合也提出了新要求。篮球作为世界三大球之一,对于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具有标志性的意义,青年篮球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篮球事业发展的关键。该文从新时代体育与教育融合的大背景下,探讨了我国少年篮球人才的培养途径,以期为我国体育教育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和发展奠定基础。
1 体教融合对于青少年人才培养的意义
体教融合是保障青少年体育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举措,它是促进我国体育运动发展所迈出的重大一步,一改以往体教分离的管理模式,促进两大部门融合发展,对于青少年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能够充分发挥校园的人口数量优势,使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为青少年运动人才提供数量基础,提高选材质量。其次,加快提高青少年运动人才培养的科学化及系统化。体育部门的专业训练融入教育领域,使校园青少年运动员接受更加专业化的训练与保障体系。再次,转变思想,改善家长对体育的传统观念。现阶段由于学业压力,更多家庭更加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忽略了体育的价值和意义,体教融合的出现能够帮助更多家庭改变对体育的传统观念,使更多青少年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最后,加速体育强国建设,促进竞技体育高速发展。青少年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力量,是未来国家体育发展的希望,体教融合促使青少年体育快速发展,而青少年的崛起意味着体育强国目标的逐步实现,竞技体育的高速发展。
新时代体教融合更加关注的是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从人的全面发展层面,强调体育与教育在功能与目标上的充分融合。它的目的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重点是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2 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2.1 赛事体系断层
青少年体育赛事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青少年体育的健康发展,它既是选拔竞技体育人才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展示学校体育风采的重要平台[3]。目前国内现有的青少年篮球赛事主要有全国体校U系列锦标赛、全国学生运动会、各省市教育部门开展的校园篮球赛、耐克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凯迪拉克中国初中篮球联赛、CAAU全国青少年篮球联赛等。这些联赛大多各自为政,没有系统的衔接以及晋升渠道。
体育部门组织的比赛,一般都是体育学校、俱乐部、省市的队伍参加,把教育系统的学生拒之门外,很难形成协调配合机制。而教育部门主要针对学生群体,对一些在役运动员和专项学生有所限制,存在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参加过国际赛事的学生不能参与教育部门的比赛;很多学生及教师群体对各年龄组别之间的规则及目标尚不明确。两部门之间赛事管理权力集中,审批、组织、运营管理体制化,竞赛形式、方法和条件单一,缺乏弹性、市场价值低,很难发挥市场效应,扩大各项赛事的影响力。没有形成完备的二者结合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衔接的青少年篮球赛事体系和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训练体系及运动员等级审批制度,尚未建立体教融合的青少年篮球赛事体系,两大部门各自为政,政策的制定互相独立,有时甚至会互相冲突[4]。
2.2 青少年运动员基数小
谁抓住了青少年谁就把握了体育的未来,谁失去了青少年谁就失去了体育的未来。青少年时期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所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将对青少年运动员今后的专项运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据统计,中国篮协注册的常备男女篮球运动员只有1.3万人;美国是2300万,中美注册人数占校园人数的比值分别为0.006%和26.000%(见表1)。可以看出,中国在校学生人口在基数上占绝对优势,而在注册运动员人数方面,无论是常备篮球运动员总人口,还是占比,都远远小于美国。因此,校园人口基数庞大,是扩大篮球运动员基数的基本条件。
表1 中美篮球运动员注册人数与中小学在校学生对比表
当前在中小学校园篮球开展的过程当中,学生对于篮球的兴趣高涨,但学业与其之间的矛盾是校园篮球艰难开展的主要原因,这导致青少年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参与度不高,即便有了一些篮球比赛和校园篮球活动也是临时拼凑队伍参加,参与人数以及影响力较为落后。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参与数量是未来国家篮球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中国篮球未来之大变局将是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领域的全面升级。
2.3 基层篮球教师执教水平低
青少年正是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教学与训练甚至直接决定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未来。因此,基层篮球教练员对于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既包括篮球俱乐部的基层篮球教练员,也包括校园里的体育教师。但根据相关调查,基层教练群体中水平较高的来自于一些体育院校的优秀运动员,水平较低的都是一些业余运动员,所以大部分基层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技能较强而理论基础薄弱是他们的主要问题。而校园内体育教师,大多数都是体育相关专业并通过了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他们在校期间一般都是“一专多能”式的学习,通常需要在学习专项运动技能的同时,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多项非专业运动技能,因此运动专业技能有限[5]。由于体育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具有局限性,甚至出现了教师“重科研学术、轻教学实践”的现象,这对课程教学质量水平产生了影响,不利于学生对于体育理论技能的学习和掌握[6]。两群体之间互有利弊,基层篮球教练员的教学与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2.4 学训矛盾突出
多年来,业余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困扰体育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很多有体育天赋的青少年运动员为了不荒废文化学习而放弃参加业余训练,这对于后备人才储备、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是一种极大损失。
首先,篮球作为集体对抗性运动项目,需要大量时间以及人群参与活动,它的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和思维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造成了运动员在完成了训练后很难立即返回到文化学习的进程中,他们需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使各个神经中枢的兴奋度降低,然后再进行文化学习,这就很难实现现阶段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所必须要做到的“学训融合”。
其次,各地区的体育相关升学政策都是通过大量降低文化课分数线的手段来确保青少年升学率,导致很多青少年运动员放弃文化课的学习,使得运动员的学习能力直线下降,不利于专项等各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而高水平比赛所需要相对应的学习能力也是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学习与训练一样不容忽视。
最后,学训矛盾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体制和观念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运动员的专业训练会造成文化教育的匮乏,而学校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的培养也有所欠缺。要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好青少年体育人才的文化学习和专项训练的矛盾,将体教融合的各项举措进一步完善。
3 新时代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机遇
3.1 政策机遇
2020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提出,为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证,为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深化奠定了基础。从表2可以看出,2017—2022年相继出台的体育相关文件超两位数。持续关注青少年体育发展,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以及学训矛盾的缓解指引了方向,为新时代青少年篮球人才的大力培养提供了可能。
表2 2017—2022年有关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政策
3.2 数字体育机遇
21世纪,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宣传机制,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数字体育是指数字体育是应用数字技术的体育及其相关活动,即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等软硬件技术为手段,对体育过程及相关因素进行信息采集、整理、加工、建模等数字处理,以达到管理、体验、传播体育等目的的体育及其相关活动[7]。新时代体教融合要充分发挥数字体育传播速度快、具有灵活性、信息化等特点,利用数字信息的大数据推送相关青少年体育发展优势,促进体育文化建设。
此外,要通过数字化的科学训练管控机制,加强青少年体育训练的科学化及系统化,提高训练效率。新时代也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科技与体育融合是助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新引擎[8]。
4 新时代体教融合视域下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的路径
4.1 体育教育部门深度融合,开展适合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赛事体系
整合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体育赛事,体教融合后的青少年篮球赛事体系的建立应由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负责,两部门联合管理联合行动,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9]。新时代应根据青少年篮球的发展和生长规律,制定相应的比赛规则,安排比赛场地、设置比赛时间,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很大差异,建立起合适的赛事目标定位及价值取向,让青少年在比赛中成长蜕变。打破壁垒,降低各参赛限制,吸引更多青少年踊跃参与,让一些优秀青少年运动员或者俱乐部运动员也可以有规则界定地参与一些校园赛事。
《意见》中明确提出,教育、体育部门整合学校比赛、U系列比赛等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内比赛、假期组织跨区域及全国性比赛,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10]。各级教育、体育部门完善和规范学生体育竞赛制度,实行分级办赛,分类管理,丰富赛事设置,设立专门监察部门进行逐级监督,提高赛事透明度,确保赛事体系健康发展。
4.2 加强校园多元化宣传及活动力度,增加青少年篮球人才基数
青少年篮球人才的高速发展是我国竞技篮球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从增加校园篮球人口入手,增加基数,逐渐扩展到各级学校。新时代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发展应整合教育系统、体育系统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注重促进篮球文化建设、校园篮球等多元化推广,这对篮球的普及和学生篮球人口数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可以通过建立并扩大篮球社团,强化宣传力量。社团可以开展针对大多数学生群体的兴趣班或者活动游戏,促进校园篮球氛围的养成。第二,通过啦啦队的宣传,大力普及啦啦队运动,有助于篮球运动在女生群体中的推广,同时也能有效地助力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11]。第三,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抖音短视频等提高篮球运动的吸引力,当前短视频自媒体的传播力度相当迅速,对于青少年篮球运动的传播可谓是可遇不可求的契机。该文认为,应努力通过校园宣传,普及篮球运动的内外价值,增加校园篮球运动的参与人数,从而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整体水平。
4.3 校内外基层教师高度配合,强化教学实践能力
校园是青少年发展的主阵地。根据《意见》的相关要求,要加强校外教练员与学校教师的协作,制订退役优秀运动员到学校担任体育教师、教练员的制度,建立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兼任体育教师的途径,并对退役运动员进行职业转岗培训。针对校外教练员与校园体育教师的优劣势,开展相应的交流活动,将专业化的运动技能与对应的理论知识相融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培养能力的目的。
建立教师教练双贯通制度,邀请职业篮球训练师来校指导。在技术训练上打磨升级、培养理念上以体育人、课堂教学内容上不断丰富,使大批在校生接触篮球运动,增加青少年篮球人才的基数,提高竞技篮球的水平。在体教融合不断深入中创建出技能专业理论丰富的篮球教师,构建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特点、五育并举的教学训练体系,旨在培养优秀青少年篮球人才。
4.4 加强政策落实保障,确保学训融合发展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所制定的制度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问题。政策和制度必须要严格执行,不能让其成为摆设,这样才能保证学训矛盾的解决[12]。学习与训练的高度融合是体教融合成功的一大典范,借鉴“南体模式”“北体模式”的成功典范,始终要以国家政策为引领,从科学训练、思维转变、竞赛体制几方面入手。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政策的执行,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引起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关注,从而缓解学训矛盾。
5 结语
新时代加强体育强国建设,要从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入手。现阶段体教融合政策的有效落实成为当前形势下促进青少年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已初见成效,体教融合更是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一大契机。当前,体育人才培养仍面临着资源配置短缺、观念差异、退役运动员安置等问题,必须继续贯彻有关政策,不断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融合之路,突破传统的封闭、单一的培养体系,走向多元、共通的培养体系,探索更加完善的青少年人才培养道路。
该文认为新时代青少年篮球人才的培养应从逐步促进赛事完善、人才基础数量持续上升、强化师资、学训融合发展几方面入手,体育回归教育,促进青少年篮球全面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到新时期深化体教融合的时代意义和深刻价值,把体教融合融入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之中,把体教融合与实现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新时期全面深化体教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