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运动员背越式跳高助跑可控速度的量化分析研究
——以国家一级运动员朱嘉鹏为例

2023-03-22朱嘉鹏朱进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运动员青少年速度

朱嘉鹏 朱进

(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2.西北工业大学体育部 陕西西安 710072)

田径运动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群,在其所有项目中,速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径赛项目速度越快,完成比赛的时间越短,成绩就会更为优异;田赛项目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器械出手速度越快,越有利于运动员取得好的成绩[1]。高水平背越式跳高运动员,“高”就高在能够在更快的运动速度下控制自己的身体姿态。跳高助跑的意义在于获得跳前水平速度和跳前身体姿态,这也限制了运动员极限速度的利用率。而助跑可控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过竿的成功率和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而背越式跳高所特有的弧线助跑和“两步起跳”技术较其他跳高姿势而言,对助跑速度的利用率是最大的,但助跑速度再快也必须在运动员可控速度的范围内,否则无法完成良好的起跳[2]。

查阅背越式跳高的相关文献显示[3-6],众多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助跑速度、过杆技术与幅度等方面,而鲜有人研究其助跑可控速度。该研究以青少年跳高运动员朱嘉鹏为例,对其助跑可控速度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为研究青少年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快可控速度提供理论和科学参考依据,推动我国青少年跳高运动可持续性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青少年国家一级运动员朱嘉鹏(基本信息见表1)跳高技术训练课和比赛的录像为主要研究对象。

表1 朱嘉鹏个人基本信息

朱嘉鹏的全年训练中采用小周期循环训练法[7],为确保比赛时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身体体能状态,保证其在技术课上的身体体能状态,将比赛日调整到技术课。在其2016年的全年训练中,因学习考试压力、伤病等原因未做到100%的执行,但其全年的训练计划基本完成。因此,他8步的助跑距离状态稳定,在采集数据的训练课中助跑步点在试跳1.95m时成功率较高,这也确保了该研究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途径,结合研究内容的关键词如跳高高水平运动员助跑技术、影响助跑的因素、助跑可控速度等,收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阅读《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书籍,为该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

1.2.2 影像解析法

运用Technique运动摄影软件对青少年国家一级运动员朱嘉鹏跳高过程进行录像分析。由教练员手持iPad于胸前,距离地面约1.5m,且位于横杆中心点、运动员起跑点水平左侧的位置,水平方向与起跑点相距约7.5m、垂直方向与横杆相距约21m(见图1)。为确保相同比例尺,拍摄时为固定机位,跟随运动员跑动而转动拍摄。选取1.95m成功12次与失败20次的训练比赛录像,进行分段计时分析,并运用摄影软件慢放8倍于实际助跑速度和暂停功能,精确提取每一时间段的速度时间数据。从助跑第一步脚尖蹬离地面时刻,到起跳脚的脚跟着地的时间为全程时间;从倒数第4步脚尖离地的瞬间到起跳脚脚跟着地瞬间的时间为后4步时间。

图1 拍摄位置示意图

1.2.3 专家访谈法

根据访谈提纲,走访陕西省4名高水平教练员(见表2)进行访谈。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教练员是否知道助跑最快可控速度的相关概念,以及教练员在日常训练课中对该训练方法的使用频率等。同时,虚心接受专家给予的建议和指导,丰富该研究内容。

表2 访谈专家基本信息表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朱嘉鹏2016年的比赛以及创造最佳成绩的比赛视频进行分析,并对朱嘉鹏1.95m训练与比赛录像成功与失败次数进行分段速度图表分析。运用Excel对所得数据进行分类计算和数理统计分析,为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同时,通过训练与比赛的实地丈量,发现前4步的距离为9.70m,用la表示;后4步的距离为8.80m,用lb表示;用录像解析法提取第i次前4步所用的时间,用tai表示;用Vai表示第i次前4步的速度;用tbi表示第i次后4步所用的时间;用Vbi表示第i次后4步的速度;n为某高度试跳的次数。根据公式(1),计算出运动员朱嘉鹏相关数据,最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1.2.5 个案分析法

以朱嘉鹏2016年日常训练及多次参赛中的助跑为调查对象,对其助跑的最快可控速度进行分析研究。而青少年朱嘉鹏自从开始参加跳高运动训练到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等级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并多次代表学校及西安市获得优异成绩。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助跑可控速度的对比与分析

朱嘉鹏在2016年4月4日至29日的6次技术训练课及1次比赛中跳过12次1.95m,提取12次助跑各阶段实测的数据(见表3);对未跳过的25次,按先后顺序提取前20次的数据(见表4)。其中,n为某一次的跳高,tai为第i次前4步的时间(s),Vai为第i次前4步的速度(m/s),tbi为第i次后4步用的时间(s),Vbi为第i次后4步的速度(m/s)。

表3 朱嘉鹏12次跳过1.95m的助跑各阶段实测数据

从表3得出,当前4步助跑时间均值为1.50s,后4步助跑时间均值为1.24s时,更有利于运动员过杆并成功发挥技术水平。从表4数据结果看出,在20次失败的试跳中,运动员前4步和后4步的助跑速度值变化较大,速度节奏表现出不稳定态势。其中,前4步的助跑速度最大值为6.74m/s,最小值为6.10m/s;后4步最大值为7.33m/s,最小值为6.77m/s,均处于相对离散的速度区间。良好的助跑技术、助跑速度和起跳技术对跳高成绩的取得有着重要影响。拥有快速的助跑速度与良好的助跑节奏,能够在背越式跳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水平速度,使速度间得到良好的衔接和转换,与起跳之间产生结合,使效果得以提升[8]。

表4 朱嘉鹏未跳过1.95m的20次助跑各阶段实测数据

图2为成功的12次Vai—Vbi和失败的20次Vai—Vbi坐标离散点对比图。其中,横坐标为Vai数值,纵坐标为Vbi数值,符号●为成功的试跳,符号◆为失败的试跳。可看出:●点相对集中,说明成功的前4步与后4步速度相对稳定,相反,◆点相对离散,说明失败的20次速度相对不稳,所以成功的前4步与后4步的速度比失败的稳定性更高。

图2 朱嘉鹏成功的12次Vai-Vbi和失败的20次Vai-Vbi坐标离散点对比图

综上所述,将跳高成功与失败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成功12次的数据表现为:前4步助跑时间均值为1.50s,速度均值为6.46m/s;后4步助跑时间均值为1.24s,速度均值为7.10m/s。同时,12次助跑速度比较稳定,在此速度下试跳能稳定发挥出运动员技术及体能水平,提高运动员试跳的成功率。该阶段训练了跳高助跑前4步和后4步的最佳可控速度。

2.2 2016年全年比赛中助跑可控速度的对比与分析

2.2.1 比赛助跑成绩对比与分析

朱嘉鹏在2016年分别参加4场比赛,成绩均在1.95m及以上,分别提取比赛中成功跳过1.95m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其情况如下:(1)获得西安市中学生运动会成绩冠军,成绩1.95m;(2)获得西安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冠军,成绩2.02m;(3)获得西安市第一中学校运动会成绩冠军,成绩1.97m;(4)获得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及格赛第4名,成绩1.98m。

按前述方法提取的4次比赛数据(见表5),其中n1为2016年西安市中学生运动会中所提取的1.95m数据;n2为西安市青少年锦标赛中所截取的1.95m数据;n3为西安一中校运动会中所截取的1.95m数据;n4为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中所截取的1.96m数据。

表5 朱嘉鹏2016年四场跳高比赛助跑各阶段实测数据

以2016年西安市中学生运动会中1.95m的成功试跳为例(见图3),运用Technique运动摄像软件对助跑全程进行录像并对其进行分段分析。结果显示,前4步助跑时间为1.54s,助跑速度为6.30m/s;后4步助跑时间为1.20s,助跑速度为7.33m/s。其前4步助跑略低于最佳可控速度数据,但其后4步助跑优于最佳可控速度数据。

图3 2016年西安市中学生运动会朱嘉鹏成功试跳1.95m

如表5显示,朱嘉鹏在2016年4场跳高比赛跳过1.95m的助跑可控速度,前4步为Vai=6.48m/s,后4步为Vbi=7.23m/s;而在日常训练中的最佳可控速度,前4步为Vai=6.46m/s,后4步为Vbi=7.10m/s。由此明显看出,比赛时后4步的速度优于前4步,整个助跑过程呈现加速趋势,到最后一步起跳步时最快。其比赛时前4步助跑时间均值为1.50s,日常训练在最佳可控速度下,前4步助跑时间均值也为1.50s,二者用时几乎一样。其比赛时后4步助跑时间均值为1.22s,在日常训练的最佳可控速度下,后4步助跑时间均值为1.24s,比赛数据优于日常训练。比赛时,后4步速度为Vbi=7.23m/s,也明显优于平时训练的Vbi=7.10m/s。

良好的助跑节奏以及助跑速度是背越式跳高中的关键,从轻松自然、富有弹性、步幅较大而相对稳定,逐渐转变到步幅变小步频加快,才能更好地与起跳技术衔接,完成后续的技术动作[9]。因此,应通过培养良好助跑速度,建立稳定的可控速度,避免前4步以及后4步速度过快或过慢而打破原有的技术平衡而致使试跳的失败。

2.2.2 最佳比赛助跑成绩分析

朱嘉鹏在2016年西安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创造出最优成绩2.02m(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以下是运用Technique运动摄影软件对朱嘉鹏该次成功试跳过程的录像分析。

如图4所示,在其成功跳跃2.02m时前4步助跑时间tai=1.47s,助跑速度Vai=6.60m/s;后4步助跑时间tbi=1.1s,助跑速度Vbi=8m/s。通过与日常训练的最佳可控速度相比,可清晰地看到,比赛试跳的前4步与后4步,其助跑时间和速度优于日常最佳可控速度,尤其是后4步的速度明显优于日常训练。该比赛的成功试跳,突破了原先建立的速度—技术平衡,并建立了一次更快的平衡,这种循环过程可使运动员不断挑战自我。因此,当助跑速度、起跳技术和蹬地力量彼此相吻合时,运动员便可以达到新的动态平衡,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因此,教练员要抓住机遇突破现有的速度—技术的平衡,构建新平衡和可控速度,实现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目标[10-11]。

图4 2016年西安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朱嘉鹏成功试跳2.02m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稳定的助跑可控速度有利于试跳的成功。运动员对自身助跑速度的感受能力和控制能力会影响运动员助跑可控速度的稳定性,而稳定的助跑可控速度更有利于运动员成功试跳。

稳定并提高现有助跑能力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员的助跑能力决定着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而助跑速度影响着运动员的成绩。在运动员现有助跑速度、技术和力量的基础上,加强对运动员助跑能力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助跑的速度,并随之建立三者新的动态平衡。

3.2 建议

在青少年跳高训练中,教练员分析研判运动员训练阶段的状态及效果,可通过提取多次成功和失败时的直道和弯道助跑时间(如该研究朱嘉鹏前4步直线助跑和后4步弯道助跑),计算出多次成功时的助跑时间,得出训练时的最佳可控速度。在成功率较高的速度阈值内反复练习,形成更加稳定的动力定型,实现训练过程的最佳化。

以建立助跑最快可控速度为基础,鼓励运动员尝试在技术训练课上加快助跑速度,以打破原有的助跑速度与起跳能力的平衡,建立新动态平衡。同时,在比赛中提取相关数据,可与日常数据分析比较研判,查找问题所在,建立最佳可控速度,不断创造优异成绩。

4 结语

该研究以自身训练和比赛的助跑可控速度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为喜爱跳高运动的青少年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因该研究实验的器材受限,所测算的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但其思路和方法将对青少年科学训练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笔者将不断优化科学研究的测量工具,通过信息化技术及建模等形式,对其背越式跳高助跑可控速度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运动员青少年速度
行驶速度
青少年发明家
速度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