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中的主要作用与设计探索
2023-03-22马云
马 云
(合肥学院设计学院,合肥236001)
雕塑艺术历史悠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代雕塑多为宗教服务,一般出现在洞窟或寺庙。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雕塑逐渐成为城市环境、人文精神、艺术创作的重要成分,成为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和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速度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居住、学习、工作的环境舒适、干净,而且需要其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1〕。通过合理设计,在城市不同空间布置不同主题的雕塑,能够向公众展示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文明,帮助人们更快速、更深层次地了解城市。雕塑艺术是城市环境设计中具有独特性的一种意象美,设计师根据城市环境主题对雕塑形象和内容进行设计,使其与城市环境中的元素构成一个整体,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该公共空间想要表达的本质和真实含义。换言之,雕塑是具有生命力的,能够影响雕塑周边的环境,向人们传递其蕴含的思想感情,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提升人们对城市环境的审美水平。
一、城市雕塑艺术概述
城市环境中的雕塑艺术以三维立体形象存在,具有多样化表达形式,能够直观、形象地传达内涵,向公众展示城市风貌。因此,设计师规划和设计雕塑时一般会参考城市空间整体规划,促使雕塑与城市环境中的其他属性和谐共生。
(一)城市雕塑的概念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中艺术品的要求随之提升。城市环境中的雕塑艺术具有多样化特征,逐渐成为城市环境设计的热门内容。城市雕塑能够美化和装饰城市,增加城市景观的类别和功能,为市民提供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城市环境设计对雕塑的选择和制作非常慎重和严肃。多数情况下,城市雕塑设计由行政部门负责,如由国家政府或市政厅向其下属雕塑组织或美术组织进行筹划或实施,且需要邀请或招标著名的雕塑家共同设计、创作、完成雕塑。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雕塑通常被建于城市政府机关、广场、公园、车站等公共空间,既可以独立存在于空间内,也可以作为装饰物与其他城市环境元素融合。城市雕塑选题范围非常广泛,可以与地区著名的民间传说、地理特征、文化艺术、历史人物、杰出人才等相联系,发挥其美化城市、传播文化、提升市民审美的作用,甚至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加深人们对城市的印象〔2〕。
(二)城市雕塑的分类
不同类型的雕塑在城市环境中承担不同的职能,有的雕塑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有的雕塑仅发挥装饰作用。但建设在城市特定空间的雕塑一定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艺术能够真实反映人们的生活现状和精神,包括情感、知识、精神等〔3〕。城市环境中的雕塑艺术包含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另类的语言和优势提升城市的魅力,在城市环境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城市雕塑主题,可将雕塑分为主题性城市雕塑、纪念性城市雕塑、标志性城市雕塑和装饰性城市雕塑。其一,主题性雕塑以城市环境空间主题为基础,其设计和建造必须与周边环境密切联系,表达与环境一致的主题,形成和谐的氛围,具有纪念、教育或说明作用,能够帮助公众在短时间内了解空间的主题和特点。例如西安华清池杨玉环雕塑鲜明地表现了该景点的特色和历史,雕塑人物身姿优美、灵动,表情优美,与门口雕刻的《长恨歌》遥相呼应,人们参观或欣赏时会产生忆古思今的感慨。其二,古代纪念性雕塑一般发挥彰显权力的作用,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现代纪念性雕塑包含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主题,内容更加丰富。纪念性雕塑的设计和建造目的是为了纪念地区发生过的重大事件或对城市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表达肃穆、庄严的情感〔4〕。城市环境中的纪念性雕塑在纪念历史人物、历史事迹的同时,美化了城市环境,是建设文明城市的有效路径。例如上海闵行公园中的雕塑名为《万马奔腾》,属于纪念性雕塑,其设计和建造的目的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5〕,同时表现忠勇、分享、上进、奉献等精神文化内涵,表达人们对祖国事业的祝福。其三,标志性雕塑代表城市精神文明,具有显性和隐性象征。其中,显性标志性雕塑或者借助事物特征,表达雕塑主题和思想,或者根据历史事件或传统文化,将民众熟悉的符号进行创新设计成雕塑;隐性标志性雕塑具有更深层次、更抽象的概念,主要使用艺术手法表达象征意义。例如青岛五四广场的雕塑作品取名《五四运动》,其造型独特,表达人们不屈不挠、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力量,是五四广场的标志性建筑,属于隐性标志象征。
二、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中的主要作用
优秀的雕塑作品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的审美、提高城市的魅力,甚至成为城市的标志之一,加深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城市环境中的雕塑艺术与一般艺术的三维表现方法不同,其设计时需要将设计理念与城市环境中其他景观的空间感和层次感相结合,融为一体,发挥雕塑艺术的作用。
(一)美化城市环境
雕塑艺术具有浓厚的美学价值,可以带给公众美的享受。城市环境中的雕塑艺术的主要作用是突出整体环境的美学特征,赋予城市空间丰富的情感,优化公众的城市环境美感和体验。城市环境中的雕塑艺术作品必须与其他景观元素匹配,形成和谐的氛围,才能凸显城市空间的优势。城市环境中或写实、或抽象、或安静、或生动的雕塑具有非常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在平衡城市空间、烘托环境氛围的同时,能够带给公众丰富的情感体验〔6〕。例如哥本哈根的雕塑作品《美人鱼》,姿态优雅、面容逼真,是爱情和忠贞的象征,营造出唯美、浪漫且具有历史感的氛围,在丹麦人民心中,这一雕塑作品已经成为高尚情操和牺牲精神的象征,是这个国家、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二)塑造城市形象
城市雕塑是城市景观中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载体,能够从侧面向公众展示城市的特征,向公众传播城市文明和文化,帮助城市塑造良好的形象。城市环境中的雕塑作品能够体现城市的生命力和历史文化,引起人们对某一事件、人物的集体回忆,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坐落于哈尔滨松江沿岸的雕塑作品防洪胜利纪念塔就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站在雕塑前,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大家团结一致战胜洪水的动人情景,感受到智慧勇敢的哈尔滨人民兴利除患、驯服洪水、造福人民的过程,感受到人民坚不可摧、舍生忘死、奋勇当先的精神。防洪纪念塔象征着哈尔滨人民的精神,其构造、主题包含市民共同的记忆,能够激发公众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7〕。因此,城市环境中的雕塑艺术可以帮助城市塑造形象,展示城市独特的风采,鼓励市民勇于担当,有效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丰富城市空间
城市雕塑除了具有美化城市环境、塑造城市形象的作用外,还可以丰富城市空间,使城市空间更具层次感。其一,雕塑与其他可以灵活移动的城市景观不同,雕塑的主题选取、内容设计和地址选取都需要与周边环境具有协同性,根据空间结构设计雕塑格局,使雕塑与其他景观具有和谐性和整体性。例如设计师设计围合空间中的雕塑时,围合空间及环境就是雕塑艺术设计的范围和场所,设计师可将围合空间轮廓作为雕塑尺度基础,选取合适的参照建筑或景观,以满足公众心理对于空间位置的对比需求。此外,可以与城市环境中的景观墙和树木呼应,使其对雕塑产生一定遮蔽作用,为公众带来隐隐错错的美感,增强参观者的视觉感受。其二,城市环境中的雕塑艺术能够丰富局部空间的层次感。例如纽约百吉饼状的雕塑作品,百吉饼雕塑上还设计了一些黑色具有朋克风格的油漆,暗指城市中不可忽略的杂质,将Ruth Wittenberg广场的层次感体现出来。如果没有这一雕塑作品,则广场上只有单一的建筑,会增强广场的空旷感,带给参观者乏味、枯燥的感觉。
(四)弘扬城市文化
城市环境中的雕塑不只以物质形式存在,公众还可以通过雕塑了解其蕴含的事件、组织或文化,深入了解城市文化。部分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城市雕塑已经成为城市的标志,代表着城市的情感记忆或精神文明。历史资源是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参观者可以通过城市雕塑挖掘城市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对城市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迅速产生归属感。例如广州沙面公园中有14座雕塑作品,多具有欧洲和大陆双重风格,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与欧美文化产生碰撞。公园的门户雕塑《见面礼》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少女和欧洲少女见面的反应,二者相互致礼,一个矜持、含蓄行作揖礼仪,一个张扬、豪爽行颔首礼,凸显中国与欧美礼仪的差异性〔8〕。可见,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无论是抽象还是具体,无论是写意还是写实,都要置身于城市整体环境中,综合考虑其色彩、尺寸和材料等,将其融入环境中,并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弘扬城市文化。
(五)提升城市品位
除上述作用外,雕塑在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活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一,雕塑作为一种三维实体艺术形式,具有文化性、审美性等本质特征,它蕴含着设计师对社会、时代的理解和感悟,可以作为时代精神、社会和历史的缩影。例如许多抗日根据地遗留下来的雕塑设计主题多为赞美英雄、讴歌战士,和平年代设计的雕塑作品主题多为赞美生活、建设祖国、激励人民。可见,城市环境中的雕塑艺术能够作为城市的名片,发挥宣传城市的作用,有效提升城市的品位〔9〕。其二,优秀的雕塑作品可以增添城市的活力。例如大连的标志性雕塑《大足球》,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改造升级,与周边的景观环境构成一个整体,突出了大连足球的美称,为大连增添了活力,向公众展示出大连的魅力和风采。再如长春市的城市雕塑作品《游标卡尺》,其主要材料为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旧零件,蕴含着独特的工业文化内涵,公众看到雕塑能够回忆起工业城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感受到如今长春市的活力和精气神,对城市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现代城市环境中雕塑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城市环境非常复杂,将其看作一个整体,需要将环境中各个元素有机协调、整合,使之相辅相成。衡量城市环境质量不仅需要考察局部环境,而且需要站在整体的角度综合分析。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历史悠久,特别是在城市化背景下,雕塑艺术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代城市环境中的雕塑艺术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一)雕塑艺术缺乏整体规划
雕塑艺术是存在于城市环境中的一个部分,需要对城市环境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当前,雕塑艺术缺乏整体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目前,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大多为土地规划、绿化规划等,缺乏专门针对雕塑艺术的规划设计,影响了雕塑艺术在城市空间中作用的发挥,限制了城市人文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其二,雕塑艺术是存在于城市环境中的视觉艺术与空间艺术,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但受到设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城市雕塑设计风格、摆放位置与城市文化和周边环境不搭配,降低了城市整体品质,对城市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其三,当前部分城市雕塑作品材质低劣,制作工艺粗糙,导致雕塑作品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不仅影响城市的品质和形象,拉低了城市的档次,而且造成资源、财力、物力的浪费。例如曾经存在于重庆市蚂蟥立交桥两侧的雕塑群,不仅雕塑作品制作工艺十分粗糙,而且雕塑群没有鲜明的、与城市环境相适应的主题,后期被强制拆除,并对墙体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
(二)雕塑作品设计缺乏创意
21世纪,科技水平迅速提升,信息技术被运用于各个行业领域,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世界各地的优秀雕塑作品。对比各地著名雕塑作品可以发现,中国整体城市雕塑建筑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许多设计师会参考、学习或借鉴国外先进雕塑创作经验,在雕塑作品中融入欧美风格元素,促进文化交流。但采取怎样的方式提取素材、怎样结合中西方文化是设计师应当谨慎考虑的问题,尤其不能忽略城市文化背景和发展历史,忽略城市环境主题照搬或模仿国外雕塑作品,会导致城市环境与雕塑艺术出现两极化现象〔10〕。此外,雕塑艺术能够向公众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形态。当前,部分城市雕塑作品存在创新意识淡薄、缺乏思想深度的现象,限制了城市环境中雕塑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外加市场经济的影响,雕塑作品的创作局限于特定的时间、主题等条件,导致一些设计师的雕塑作品不具备思想深度,难以吸引公众的目光。
(三)城市雕塑缺乏维护管理
雕塑艺术是城市环境中极为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除了需要考虑尺度、主题、材料和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问题外,还要长期保持雕塑外观的整洁性、美观性和完整性,给予公众良好的视觉感受。其一,城市环境中大多数雕塑长年累月摆放在室外,长期遭受恶劣天气的洗礼,在空气、雨水等的作用下,雕塑逐渐失去明亮鲜艳的外观,丧失美感,影响市容市貌。其二,虽然义务教育使得公民整体素质有所提升,但不乏少数素质水平低的参观者出现在雕塑周围,这些人缺乏公共道德意识,随意摆弄、踩踏、攀爬雕塑,导致雕塑外表破损或部件缺失,使其丧失整体性。其三,为获得更高的收益,一些小商贩将电话、广告等贴或写在雕塑上,破坏了雕塑作品营造的艺术氛围,降低了雕塑的观赏性,甚至污染周边环境。
四、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中的应用策略
雕塑作为向公众传达审美信息的艺术表现形式,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符号,对城市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高水平的雕塑作品已经成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能够装饰和美化城市面貌,具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和设计人员需要提高自身水平,掌握雕塑创新设计思路,选取合适的雕塑材料和工艺,加强对雕塑作品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雕塑艺术的作用。
(一)合理规划城市环境中的雕塑设计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中雕塑作品的品质,相关部门需要遵循“城市建设、规划先行”的宗旨,根据城市环境的特点,合理规划雕塑的主题、尺寸、内容等要素,充分发挥雕塑艺术的作用。其一,相关部门雕塑建设规划需要考虑作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全面考察目标位置周围绿化设施、建筑风格、广场设施等,确保雕塑作品与城市空间高度和谐,提升城市环境的美观性。其二,要协调雕塑形态和城市环境的关系,综合分析雕塑色彩、尺寸等元素。目标空间环境限制了雕塑的尺寸,设计师需要从虚实、比例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考虑,以确保雕塑作品的合理性。其三,制造雕塑使用的材料和工艺必须符合城市空间的功能和特点。不同的材质适用于不同的场所和环境,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带给参观者不同的视觉效果。现代社会雕塑材料类型十分丰富,设计师必须合理选择材料和工艺,提高雕塑与环境的相容性。例如安徽铜陵最大的特色为青铜文化,因此在铜陵存在大量青铜雕塑,这些雕塑坐落于城市广场、公园等地,将城市中经典的历史故事或意境融入雕塑作品中,引导公众学习和了解铜陵青铜文化。位于长江大桥桥头的组合青铜雕塑就是按照铜陵青铜文化发展时间排序的,分别命名为《蜚廉折金》《汉置铜官》《盛唐炉火》《碧矿延绵》《铜都永驻》和《光照未来》〔11〕。
(二)提升城市环境雕塑设计团队水平
造成城市环境雕塑设计不合理现象可归因于雕塑设计和制造团队水平有限。为提升城市环境雕塑品质,必须合理提升雕塑设计团队的水平,加强雕塑作品的创新。其一,构建专业的城市雕塑协会或机构。政府可以邀请著名的雕塑艺术家带头,聘请高校专业雕塑学者,与高校开展合作,成立专业的雕塑协会或机构,为雕塑行业提供专业的交流和组织平台。政府能够高度凝聚城市雕塑设计师的力量,提升雕塑团队整体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行业管理和服务规范,共同提升城市雕塑作品质量。其二,城市可以定期开展与雕塑相关的学术展览,开阔城市雕塑家和公众的视野,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12〕。展览可以指定与城市相关主题,面向全国或全省征集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通过征集和展览作品的形式弘扬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其三,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水平引入雕塑设计和创作中。设计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等构建雕塑模型,按照相同比例将雕塑模型放在虚拟城市环境中,核实雕塑是否合理,并及时对其进行修改,减少资源和财富的浪费。例如合肥市女人街东入口处的《金梳》雕塑作品,是一座较新的雕塑,主要材料为油漆和不锈钢,由广州美术学院教师张灵创作,该雕塑作品结合了女人街特点,富有时尚性、新颖性,且为游客拍照进行了留白,色彩与街道呼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加强对城市雕塑作品的管理维护
城市雕塑是城市环境中的独特景观和艺术表达形式,代表城市的内涵和文化。城市雕塑作品的完整性和整洁性能够折射出城市整体的文化素养。如果城市雕塑被乱涂乱画、破损等,不仅不能发挥其美化城市的作用,反而会给公众留下更差的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城市雕塑作品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减少人为破坏现象,及时修整自然老化雕塑。其一,成立专业的雕塑管理和维护团队,加强对城市雕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定期维护、保养雕塑,或进行翻新,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在雕塑作品中添加彩色射灯等元素,亮化雕塑形象,提升雕塑作品的美观度。其二,加强对参观者的素质教育,在雕塑附近恰当位置设立警示牌,在弘扬城市文化的同时提醒参观者保护雕塑,减少人为因素对雕塑的破坏。其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雕塑附近安装摄像头,对有意破坏雕塑者进行处罚和教育,提升公众对城市雕塑的保护意识。例如合肥市于2012年对2000年建设的步行街老雕塑作品进行维护,这些雕塑长期处于室外环境,外漆脱落,甚至出现裂缝,相关机构聘请了专业的维护人员,对《吉》《乐》和《细雨》三座雕塑进行了清洗、除垢、修补、粉刷处理。
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习惯、物质生活需求不断发生变化。雕塑艺术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精神性、文化性和审美性。城市雕塑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特征的高质量雕塑作品能够美化和装饰环境,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向公众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内在品格。因此,城市雕塑建设必须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提升城市雕塑建设水平,使其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