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州市落实黄河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03-22于银河袁明皓

海河水利 2023年1期
关键词:德州市德州水资源

于银河,袁明皓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01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1],德州作为沿黄地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形势下,德州应准确把握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坚持激发内生动力与借力融合发展相结合,发挥比较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对接国家、省现代水网建设,不断完善防洪体系,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恢复河湖生态环境,构建全市现代水网,借机实现德州水利行业的跨越发展。

1 基本情况

1.1 德州境内黄河概况

德州境内黄河河道全长63.4 km,由聊城市东阿县入境,呈西南东北流向,流经齐河县6个乡镇,由赵庄险工出境入济南市,总体呈上宽下窄的走势,是黄河下游较窄的河段之一。两岸堤距700~1 500 m,河槽宽500~700 m,最窄处仅有465 m(曹圈大桥处)。河道设计泄洪能力10 000 m³/s,河床高出背河地面3~5 m,是典型的地上悬河。德州市有临黄堤62.4 km,堤顶路面全部硬化。德州段有险工14处,坝岸621段,护滩工程4处,坝垛36段。

1.2 积极主动,抢抓发展机遇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前,德州按山东省委省政府“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的要求,高点站位,全域纳入,以沿黄的齐河县为突破口,结合列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乐陵市、庆云县,争取带动德州全域同步发展。重点打造先行区、重点县、示范带、示范区,通过调研梳理,择选重大工程,作为重点储备项目[2]。近几年,德州水利部门以河湖长制工作为水利工作总抓手,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总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引黄供水、合理配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改善周边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当地民俗文化,突出德州特色和比较优势,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

2 面临的瓶颈

2.1 水资源匮乏,用水矛盾突出

德州市十年九旱,水资源极其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1 m³,仅为全省人均的61%、全国的10%。而黄河水是德州可利用最主要的客水资源,若没有黄河水支撑,缺水量将达17.3亿m³,缺水率达67%;同时,德州全域被划为地下水超采区,全市水资源供需十分紧张,尤其是农业用水问题尤为突出。2020年,德州被水利部划为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暂停以黄河水为水源的新增取水许可审批,无法再进行超指标引水,在保障居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量的前提下,农业用水每年将大幅减少,农田灌溉用水严重不足。

2.2 水利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

(1)德州市境内的潘庄、李家岸两大灌区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工程,经过多年运行,部分配套建筑物及管理设施严重老化、损坏。中型灌区渠系淤积,过流能力下降,配套不完善且严重老化。

(2)全市存在病险水闸、水毁工程和骨干河道淤积等不少短板,亟须补齐补强。县级、乡级、村级的配套工程不足的现象比较严重,地不通沟,沟不通河,洼地易涝,高亢之地难引问题一直存在。贯穿城区的部分河道多年未治理,淤积严重。2021年,受台风“烟花”影响,漳卫南运河出现25 a来最大量级行洪,德州城区部分地区一度出现内涝。

2.3 农业节水难度大

德州作为农业强市,耕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7%左右,每年引黄水量的80%要用于农业灌溉。而黄河水含沙量高,导致喷灌、滴管等节水设施利用率低,农业节水短时间内很难形成较大规模,大水漫灌仍是主要灌溉方式。

2.4 水生态环境较差

德州市境内河道的主要作用是行洪排涝和储蓄农业灌溉用水,但德州属于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且因早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目前部分河道干枯断流、淤积、水污染现象比较突出。2015年,山东省政府将德州市全域划定为深层承压水禁采区,武城、夏津、宁津、乐陵共1 221 hm2划定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在山东省地下水超采治理中任务最重。而地下水超采治理后又需要替代水源,生态补水、替换水源逐年增加,在引黄指标刚性约束越来越强、每年引黄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缺水现象更加严重,改善水环境任务更加艰巨[3]。

2.5 工程建设、管理脱节,影响工程效益

从20世纪开始,水利工程一直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在项目建设前期,积极争取投资,快速推进勘察、设计、招投标、开工等工作,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快速实施。但在建设后,疏于日常管理、维修养护,导致部分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积病成险、效益大不如前,不仅影响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工程建、管、用脱节。虽然近几年开始加强管理,但由于欠账太多,要实现高效率、高水平、现代化管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工程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自身内控意识不强,责任和风险防范意识淡薄;②个别工程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管理和使用归属不明确,管理和归属有交叉影响;③责任落实不明确,后期投入使用保障机制不完善。

3 对策及建议

黄河水是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要合理引用黄河水,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同时,要坚持“四水四定”,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节水工程建设,切实做好水资源集约利用工作。

3.1 加大水利工程投入

紧抓水利部、山东省现代水网建设战略机遇,全力争取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落地德州,加快“十四五”重点水利工程建设。①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持续提升灌区现代化水平,抓好中型灌区改造工程,提高水利设施灌溉效益。②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加快实施骨干河道及中小河流清淤,沿线桥梁、水闸、泵站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滞洪区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德州河道输蓄水能力。以骨干河道为“纲”,以支流渠系为“目”,以水库涵闸为“结”,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体系[4]。通过实施工程建设对原有水网水系、水利工程进行提质增效,打通水系不通、水流不畅的“堵点”,消除病险涵闸的“痛点”,解决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过境和雨洪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难点”,构建完善、高效、绿色、生态、智能的现代水网。

3.2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制定措施加快土地流转,提升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加快补齐节水工程短板,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一批节水型社区、校园、机关、企业等,加大节水宣传工作力度。农业部门要尽快调整适应新时期水资源条件的农作物;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快工业节水技术改革;公共事业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城乡居民生活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部门要加大全市节水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多部门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尽快将过高的用水总量需求降下来。

3.3 坚持生态优先,不断改善水环境

以“维持水生态、改善水环境、节约水资源、提升水安全”为发展目标,启动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水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生态景观体系,建设北方海绵城市典型示范。强力推动德州市城区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按照先连通水系、再系统提升的两步走思路,加快实施城区水系连通工程,畅通中心城区“四纵、三横、二十七廊”的水循环脉络,构建“五湖四海兴安德、四水三廊润州城”的生态水系大格局。实施河河连通、河库连通、库库连通等骨干水网建设及县域水网建设。水系连通工程完成后,河道水系的完整性、连续性、生态性将得以加强,从而恢复城市“绿肺”功能,改善德州水生态环境。

3.4 推进长江水有效使用,与黄河水互补

目前,德州市每年长江水实际使用3 000万m³,尚有17 000万m³的余量空间。对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①积极协调水利部、山东省水利厅尽快推动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实施,争取让更多地区具备用水条件,尽可能用长江水置换黄河水;②推进综合水价改革,对地表水、地下水、长江水、黄河水实行统一定价、统一管理,降低长江水水价,促进长江水等各类水源开发利用;③尽快建立水权转让机制,积极为水权转让获得取水指标的项目争取许可审批,最大限度维护全市生产生活稳定运行。

3.5 积极推进“美丽河湖”建设

重点打造马颊河“清水走廊”,县级打造标杆样板河道,建设“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和”的美丽河湖。加强河湖日常管护,完善河湖长履职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各级河湖长巡河规定,加强工作考核监督,促进基层河湖长有效履职尽责[5]。同时,要进一步深入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突出抓好重点区域生态建设修复和环境污染系统治理。

3.6 挖掘黄河文化,打造旅游胜地

(1)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打造南坦险工、红心广场等黄河水利风景区,抢救、整理、传承黄河号子,深入挖掘黄河民俗文化。

(2)持续做好黄河文化研究、传承与保护,讲好属于德州的“大禹治水”“四女孝亲”等故事。

(3)突出德州地域品牌,把握好水与产、水与人、水与文、水与城的关系,以文化为魂,增加城市灵性,打造德州特色的黄河名片。

(4)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因地制宜建设沿黄城市森林公园。

3.7 强化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

一方面,要增加水利科技投入,尤其要重点投入到涉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实行专业的机构管理专业领域、专业工作、专业的人及专业的事;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应用到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卡脖子”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扩充科技队伍,投入到重点课题的攻关中去。围绕全市高效利用沿黄盐碱地现状,立足德州水利发展实际,联合水利部及省科研院所开展重点课题研究。

3.8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强化宣传效果,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管理的认识。由水利、教育、生态等部门牵头,联合商户、企业、学校等进行宣传,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各行业水资源忧患意识和法治意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营造良好的水行政执法环境。

3.9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创新管护模式

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建成后的运行管护是保证水利工程效益发挥的关键。①完善工程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工程标准化管理。根据工程的类别分别制订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进行管理操作,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②创新管护模式。全市工程要进一步落实管护主体,对区域内大小工程按照使用、收益原则进行集中管理,在每个区域内都打造典型样板,以典型为模板带动管理落后的工程,以大工程带动小工程,人员或水平不足的可以面向社会购买服务。③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强化责任感。④完善工程后期管理、维护投入机制,保障工程的日常维护,避免工程提前老化失修、缩短使用年限。

4 结语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面前,德州要深挖潜力,大作水文章。下一步要科学研判新阶段水利发展形势,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能力。要努力破解“卡脖子”的难题,特别是在用水矛盾方面,结合黄河流域超采治理,不断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用好水、管好水,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进一步加快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猜你喜欢

德州市德州水资源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德州鲁源货场信号联锁设备关键技术的应用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在德州,电力经纪人帮你选电!
德州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