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与思考
——以武汉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循证医学”为例

2023-03-22曾宪涛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循证医学生

黄 笛,王 宇,沈 可,曾宪涛

1.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武汉 430071)

2.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武汉 430071)

3. 武汉大学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武汉 430071)

4. 武汉大学医学部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处(武汉 430071)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2]。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4]。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与思政的重要论述,教育部于2020年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1]。医学教育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可以为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保障。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5]。如何加强医学生的思政教育、明确医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是当前开展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重难点。本文以我教研室承担的武汉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循证医学”为例,结合循证医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经验,探索了课程思政在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实施路径与方法,以期为推进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1 循证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我教研室承担的“循证医学”是武汉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精品课程,面向我校医学专业本科及硕、博士研究生开设;同时,设计的“循证医学”MOOC课程目前已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完成第五轮开课,累计选课人数达23 239人,课程评分达4.8分(满分5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6]。为贯彻国家课程思政建设相关要求,我教研室结合循证医学课程实际情况,对课程从教学目标、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重新进行了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掌握循证理论知识、培养循证思维及提升循证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对价值观培养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医学生坚守理想信念、恪守职业道德与规范。在教材选用上,根据教学目标与大纲要求采用自编讲义,在认真梳理各章节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兼具了知识性和思想性、教育性的理论知识与案例编入教材,以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在教学内容上,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分析各章节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及其承载的思政功能,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充分发挥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在教学方法上,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课程还结合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师生间互动探究、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使思政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巧妙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除了解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外,还通过随堂测验、课堂互动、小组作业、实践报告、期末考试等形式了解学生思政教育及其内化情况。

2 循证医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1 创新“1+4”教学模式、实现课程与思政全方位融合

教学方法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建立师生联系的重要途径。传统课堂教学作为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与革新,各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等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同时,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平台和资源,如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等网络课程,“雨课堂”“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以及融合了传统课堂与网络优势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这些形式丰富的教学方法在提升教学质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8-10]。为实现思政与课程的全方位融合,在分析循证医学教学目标及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我教研室建立了“1+4”的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上教学、科研实践、学术培训及课外竞赛为辅[11-12]。

在该模式中,将思政全方位、有机地融入其中。在传统面对面式的课堂教学中,将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或素材融入相应教学内容,如在介绍循证医学的发展历程时,通过媒体评价“柳叶刀曾刊文称‘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华盛顿邮报称‘循证医学将会彻底改变21世纪的医疗实践模式’”等,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基于循证的医疗模式对于人类生命健康的价值与意义,在巩固专业思想的同时,加强医学生对学科和专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在线上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的优势,将融合了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通过视频、语音、游戏等多种生动的媒介传递给学生,从而提高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在科研实践中,关键在于培养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及兴趣自主选题并完成一份检索报告或小组合作完成一篇文献的解读等,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增强创新意识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术培训主要依托本单位承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将其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组织“系统评价/Meta分析强化培训班”等学术培训与交流活动,拓宽医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与渠道;同时,在培训课程中增加医学人文内容,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学伦理及科研诚信教育。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级、省级以及国家级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竞赛,在学习知识及提升能力的同时,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培养他们“敢闯会创”的精神。这种“1+4”的教学模式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全方位的实施空间,极大地提高了课程思政的效果。

2.2 挖掘思政元素、促进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循证医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学界讨论的热点,它被称为一项震荡世界的构想、一场医学实践的革命[13]。实施循证医学、遵循最佳证据开展医学实践,有利于节约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因此,可以从“循证医学的发展历程”“研究证据的获取”“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二次文献解读”,以及“疾病的循证与治疗”等方面,挖掘名人事迹、历史典故、时事热点,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着力培养医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人文精神、职业道德与科学素养。

例如,在“循证医学概述”章节介绍循证医学起源时,通过循证医学的启蒙者——Archie Cochrane引入主题。20世纪中叶,随机临床试验被公认为评估医学治疗措施的金标准,随着随机对照试验的广泛开展,大量的高质量研究证据被生产出来,然而,这些研究证据却未能有效用于指导临床实践,英国流行病学专家Archie Cochrane发现了这一问题并指出应该对这些研究证据进行系统总结并用于指导医学实践以提高医疗卫生质量[13]。Archie Cochrane的这一倡议迅速引发了医学界的关注,为医学模式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通过名人事迹及历史典故,引导医学生要擅于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树立批判和循证思维,以助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11]。在介绍“研究证据的获取”时,以一个具体的临床问题,如“比较膀胱灌注化疗药联合卡介苗与单独使用卡介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为切入点,在讲授检索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尝试各种途径来获取相关证据资源,从而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介绍“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与“二次文献解读”时,可以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或案例进行讲解,如围绕我国中医传统这一主题,解读“中医相关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分级体系的系统评价”[14]这篇文献,在向医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宣传我国的中医药传统特色和文化古籍。在“疾病的循证与治疗”中,以历史事件“欧洲中世纪放血疗法”及热点时事“新冠疫情初期双黄连和维生素C抢购热”为例引出主题——“如何循证治病”,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15],在提升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素养和“仁心仁术”的医者精神。

2.3 提升教师思政意识、加强教师思政能力建设

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提升教师思政意识、加强教师思政能力建设对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五育——德、智、体、美、劳,并举的医学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6]。我教研室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教师思政能力建设,以确保课程思政落地落实。

目前教研室授课教师以中共党员为主,以每月参与支部的形式补充思政内涵培养,以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定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文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轮流主持的形式,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医学人文、职业道德、法治精神、中国梦、健康中国等主题,开展集体学习与讨论,以加深教师对思政内涵的理解。另外,积极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相关研究,如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与课程内容建设、课程思政在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实施路径等,从而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促进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以教促研、以研优教。为保证课程思政的实施质量,还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首先由教学秘书根据课程思政相关要求草拟实施方案,所有教师围绕课程各章节内容充分挖掘并提炼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及精神内涵,对实施方案进行补充和完善;然后,授课教师根据实施方案准备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后轮流进行说课,集中对课程内容,尤其是其中的思政元素及呈现形式进行审核,以确保将正确的价值导向以“润物无声”而非“生硬植入”的形式传递给学生。

3 课程思政融入医学专业课程的思考

3.1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创新评价机制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相关文献,同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发现目前课程思政几乎都以一种相对单一的形式,即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形式展开,而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目前课程思政的实践主体均是专业课程的承担者,如教研室或授课教师,虽然在传播思政理念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却无法在顶层设计上从全局角度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若实施方法不规范,极易出现思政与专业课程“两张皮”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要强化责任意识,针对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培养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做到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的协同发展。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要注重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等的培养;在专业课程中,结合不同医学专业特点,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在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知行合一、敢于创造的精神[1]。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关键看成效。要不断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标准,科学评价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效果与建设质量;对承担课程思政教学任务的教师,在教学工作考核及各类评先评优活动中充分考虑其课程思政的工作量与教学效果。

3.2 加强课程内容建设、丰富思政资源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特点,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丰富的思政资源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目前思政的内容、传播途径和呈现形式相对还比较单一,特别在医学教育领域,主要还是围绕医德医风教育展开,且多以传统课堂讲授或案例的形式呈现。未来可以进一步丰富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与形式,如通过建立课程思政交流平台或在医学论坛中搭建思政交流板块,建设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等丰富医学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还可以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多种渠道进行思政教育;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如视频、互动游戏等增加思政的趣味性、提升思政的亲和力。

3.3 发挥学生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核心及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即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4]。这就凸显了学生在课程思政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还应聚焦于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的互动,在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同时,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思政教育活动中去。在课堂授课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如进行知识问答、案例讨论等;除课堂学习外,医学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主动参加学习,如参加义诊、“世界预防自杀日”,“世界艾滋病日”等社会实践或志愿者活动;还可以通过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等不断拓宽思政渠道,充分发挥他们在思政教育中的主动性。

4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储备人才。我教研室从创新“1+4”教学模式、将思政融入课程内容、培养教师思政能力等方面进行循证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实践与探索,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要更好地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全面发挥思想铸魂育人的作用,还需要作好顶层设计、从全局出发统筹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进一步挖掘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发挥教师思政引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让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循证医学生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