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的第三条岸(组诗)
2023-03-22马叙
马叙
在下石庄
1
必须用柿子树来开始叙述。
院子里的一棵柿子树为什么只结有三个柿子(去年不是的,去年结满了一树柿子,金红色)。
院门口也有一棵柿子树(正结满了柿子。去年这棵有多少柿子,不记得了)。
结柿子有山野的逻辑吗?
围着不断拍照的人该有多庸俗唉,我是其中的一个。
2
离柿子树不远的荷塘:
枯萎之诗。
3
我蹲下接近枯荷的姿势特别不对(当我侧身,有了枯萎的样子)。幸亏光线照得好,看到它另一侧不好看的样子,并没有那么不好看。
4
冬日太阳底下,交谈是缓慢的,散淡的。
门口的柿子树,结有五百个还是六百多个柿子。这是交谈的内容,这是交谈的内容吗?
5
上石庄在旧公路旁。
下石庄在上石庄坡下一百米处。
下石庄至少有三个大小不一的荷塘。
第二天,我写下:“荷塘,凌乱之诗。”幸亏凌乱。不够。再凌乱。晴天貌似金色的荷塘在阴天里水面有一点忧郁,我至少能找到一两句你说的话。
6
柿子树。荷塘。阳光烤着肩背。三者构成貌似相关的风马牛逻辑。诗人慕白与我构成整个下午的逻辑。
7
民宿里的那具身体是我吗,它起伏、呼吸、翻身、呓语。被失眠追击。空气转为了寒冷。若干年后的白痴,在此刻特别清醒。
一种特别的致敬方式。
柿子树、荷塘、矮墙,
它们至少给了我三种失眠方式:数量的、枯萎的、沉默的。
8
我。空洞的。
残荷的枯萎之声。柿子落地之声。头颅呓语之声。
还有一百米之外的汽车发动机声,
稍纵即逝。
洞头,昼与夜
1
2006 年,灵霓大堤通车
外地人可驱车直达洞头看广义的大海
我为什么若有所失?
为什么还那么注重船在海上及人在船中?
从来不喜欢食用贝类海生物的我
却一直津津有味享用不完的老黄历
2
有一次驾车通过灵霓大堤,遇到海浪拍击车子
大海就是那么具体。打开雨刮器
发动机功率持续输出,托底行动美学
十五公里长堤,海峡两岸关系学的距离
那时王静新还在老家霓屿
爱诗,爱海岛、自己,以及广阔的海洋
3
夜宿在一间海边民宿,失眠的一夜
潮水正涨,海水拍打着泊在岸边的两条渔船
浪涛与浪涛互玩
“正在消解的意义”
失眠中的睡眠中心,黑暗又薄又平静
4
衢州盆地来客
她的头颅中含有一粒细小硌人的砂子
这是在洞头外海上的一次虚构,海水越来越清澈
在起伏动荡的海的曲面,于浪尖上想起明亮的事物
在浪谷里又回顾了一次幽暗的时刻
5
“岛屿仿佛在拂晓时升起,复又在傍晚渐渐沉落”
热爱拍摄海上落日的人滞留在了鹿西岛
空镜头里有巨型货轮驶过,如此满载,又缓慢
拍摄者的身体被晒热、吹凉
爱情仿佛是一个回不了的故乡,他拍下的大海
越来越浩茫
6
我也已厌倦自己(有时连自己也不知)
登望海楼,加剧内心的迷茫
告诉另一城市里一个收信的朋友说,一幅困难之画
我的平静冷漠,源于三十年前来洞头的一次表达障碍
用困难的方式读出眼前这岛屿,包括伟大的海洋
7
深夜,一直畅通的灵霓大堤,大风拼命横吹
一个十分雄伟的群岛与辽阔大海
拒绝在黎明中醒来,也拒绝在黄昏中沉落,外加
一个无所事事的孤单的人。这
才是我
终生热爱的壮美地理
蝴蝶
1
是要说蝴蝶吗?
这是蝴蝶吗?谁更适合发这个音,蝴蝶
我想等我听到不再难受时,那是
又被重新命名了一次
那是好不容易来的平淡。可是
——蝴蝶呢?
(如果说它是昆虫的一种,诗意消失殆尽)
2
飞机从高空降落
有七个北方人来到了南方
蓝天中有一朵等同飞机的白云。白云下
有人叫了一声
“蝴蝶快走”
他们中有一个女人,名叫蝴蝶
落在了后面的蝴蝶
随即
跟上了队伍
3
他有研究能力,保持了一生的好奇心
我推荐蝴蝶给他研究
他失眠,消瘦
他写下了一篇长文又删去
——他同时也研究荷尔蒙
4
仍然没有出现
他描述河流,真的没有什么可描述的
因此而克制
他一改先前的描述转而询问河岸,河面上有一阵小风掠过。他为了避免不经意的描述,装作无事的样子,他知道自己做作的样子很难看。于是继续往前走
入夜,他克制想法、视野、思想
他的想法仅到萤火虫为止
(蝴蝶是昆虫,萤火虫也是昆虫哎)
5
深夜的程序员写下一只蝴蝶。这程序复杂完美。包括蝴蝶效应,包括翅膀上的色彩、斑纹、荧光、蝶粉,包括飞翔的姿势也比蝴蝶更高超,还能耍些蝴蝶没有的小把戏。他尤其满意这只蝴蝶的智能接近自然蝴蝶。第二天午后,这只智能蝴蝶飞到花丛中,向另一只蝴蝶索要灵魂被拒绝。这个程序员因这只蝴蝶被调入研发中心,他正在赶写一页智能灵魂程序,直至他被另一个灵魂所拒绝。
6
那个讲述蝴蝶故事的人呢?
他拍摄精美的蝴蝶图片
每隔一段时间发布蝴蝶的消息
并向研究蝴蝶的人员请教
“讲不清哎”
因这,他向程序员妥协
患上了抑郁症
7
上班时间到了。他在过道上揿开28 楼电梯按钮,进电梯到1 楼,出电梯右拐60 米出小区。他向门卫笑了笑接着开了共享单车向单位骑去。他插着耳机,听着收音机里播送的消息
迎风骑车,才想起
——蝴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