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2023-03-22任庆鑫
任庆鑫
(河北永明地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河北 邢台 055150)
制造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增加,使得制造企业盈利空间逐渐被压缩。制造企业为了切实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与质量,就需要做好内控工作,将管理驱动的核心效益作用发挥出来,并有效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对产品成本支出进行把控,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优化内控环境,从风险控制监督、优化内控活动层面入手,尽早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内控手段,实现全局性的风险防控。而加大监督管控力度,需要进行风险管理理论的宣传,并实现与相关部门交流协作,在内部传递关键的参考数据与信息,解决生产实践活动的问题,促进财务管理体系的改革转型发展,对生产风险、经营风险进行控制,有效提高制造企业的综合实力。
一、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第一,制造企业缺乏良好的内控意识,有些管理层人员存在对内控工作了解不全面的情况,认为内控工作等同于财务工作,没有严格要求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配合内控工作。第二,制造企业大都更加重视完善内部工作制度,但是还存在部分制度内容不完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在制度执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到位、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制度也仅存于文件中,无法为开展内控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1]。第三,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相关人员一般都隶属于财务部门,部分人员没有对内控要点进行把控,所以在实际执行阶段可能存在疏漏,进而对内控效果产生影响,无法将内控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内控组织结构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
(二)风险识别评估不到位
制造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防范与控制风险问题属于关键的手段,关系到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受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制造企业也更加重视产品业务能创造的效益。在提出了提质增效的目标以后,制造企业要意识到经济利润与质量的重要性。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部分制造企业还存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能力较弱的情况。制造企业制定经营目标,一般都是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升经营收益。但是这一过程中还有许多风险问题,风险识别评估不到位,进而给经营活动开展带来一定的冲击。如投资决策失误、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较慢、存货积压等风险问题。而导致这些风险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企业的风险敏感度不高,风险控制不及时,使得风险影响范围扩大,甚至带来许多安全隐患问题。而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则无法估量企业可能面临的经济负担。
(三)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做好内部监督的工作,是实现制造企业稳定发展的核心手段。内控监督机制应当覆盖于各个生产经营流程中,为了促进内控监督机制顺利执行,就要安排专门监督部门,还要监督内控制度实施、内控活动开展的监督工作,将部门实际运行情况、内控工作的缺陷反馈给管理层人员[2]。但从实际调查中不难了解到,许多制造企业没有建立独立审计监督部门,内审监督机制不完善,不利于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控制与监督工作。虽然部分制造企业构建了内审机构,但是内部审计工作都是由管理层决定,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权威性,影响内部审计监督的实际效用。
(四)资金风险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及时的回收资金是保证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现金流运行的关键。而受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制约,在销售产品、收回款项的阶段,还面临许多方面的风险。当前,制造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愈发激烈,为了打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在收款方式上做出让步,可能面临较为直接的资金回收风险问题[3]。而制造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量较大,企业没有做好客户信用管理的工作,也没有做好全过程的追踪工作,没有掌握客户的实际情况。若客户单位出现破产、资金困难等问题,就无法及时收回货款,或是出现应收账款跨期的情况,无法及时收回款项,引发资金风险。
二、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一)控制资产管理,深化内部控制工作
第一,制造企业需要对采购环节进行把控,并贯彻各项采购制度。采购人员要结合资产采购间隔的时间、资产利用情况、具体的库存等,还要确定采购日期、数量等。制造企业需要对资产入库的环节进行把控,并建立仓储管理制度。而在验收外购资产的阶段,要关注合同、发票、原始单据、数量、种类等[4]。对于自建项目、存货等,要进行合理的验收,还要更关注产品的生产质量。在做好抽检验收工作的时候,办理入库手续。对于其他方式活动的资产,如赠送资产、验收资产等,都要明确质量情况、存货来源等,对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分析与判断。
第二,建立制造企业预算管理制度、资产核算制度等。采用预防性的成本控制体系,对产品的整个设计阶段进行控制,还需要对整个流程中蕴藏的风险进行评估,落实针对性较强的解决策略,为制造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在此阶段,制造企业落实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并编制科学化的预算计划,建立资产核算制度,对预算结果与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并且将结果反馈给相关负责人。在经过一系列的审查工作以后,落实预算指标,结合指标促进生产活动顺利开展,规避预算目标与结果差异较大的情况发生。
第三,对于资产使用与领用的环节进行分析,要制定资产领用制度,做好存货管理的工作,落实存货准出制度。资产在不同仓库流动,要顺利践行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办理入库手续。从资产仓储时间来看,应当结合各方面的需求,做好材料存储、分类的工作,避免材料浪费。
第四,开展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整合无形资产、资源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保障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率。在对无形资产进行控制与监督的同时,确定无形资产资源的情况,对无形资产、资源产量进行把控,提升制造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
(二)优化内控活动
1.把控采购环节
制造企业编制采购计划,需要了解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使用部门也要提出采购申请计划。财务部门要进行采购申请的审核以及分析工作,并编制采购计划,结合计划的情况,开展统一采购工作,避免出现私自采购的情况发生。为了规范化各项采购活动,要对采购过程进行把控,落实采购制度,不断优化采购流程,对采购审批程序进行规范化控制。若没有经过审批、编制预算计划,就无法促进采购活动顺利开展。制造企业在整体预算编制的范畴中,就要编制完善的采购计划,以此避免产生采购支出超预算的情况发生[5]。而选择供应商的阶段,需要落实供应商准入评估体系,并对材料价格、质量、资信情况有充分了解,并且做好全面评估工作。通过对多家供应商的比对,选择质量更高、价格较低的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以此减少采购成本消耗。
同时,制造企业还要搭建供应商信息管理库,把控采购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立足于市场的运营发展现状,调整优化采购方案,选出最合适的采购材料。制造企业应当独立于仓储部门开展采购材料验收工作。对于采购付款的流程进行分析,审核人员要对审批程序进行把控。此外,对定金、预付账款进行管理,落实跟踪核查制度。在采购环节中,制造企业要兼顾企业的利益、供应商利润,关注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在建设体制机制的阶段,要兼顾双方的基本礼仪,并优化采购流程,落实采购管控制度,严格在预算内采购,避免采购舞弊行为发生。
2.加强资金活动控制
首先,针对各项投资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造企业要对实际的项目投资回报率、项目蕴藏的风险进行分析,还要把控投资规模,创造更高的投资效益。在规范化审批制度的同时,做好项目投资方案的全局性审查工作。而对于营运活动来说,相关负责人要明确资金运营审批环节工作的意义,并贯彻审批制度。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安排专人做好审核工作,确保内部资金流动安全性。定期开展制造企业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的排查工作,避免管理不到位导致资金损失风险发生。
其次,制造企业需要对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进行把控,还应当避免因为坏账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并对用户掌握的客户信息进行分析。在对欠款客户进行分类的同时,做好重点客户的关注与监控工作。通过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监督欠款的实际情况。如果欠款没有到期,也需要进行动态化跟踪,避免产生新的坏账风险,还要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定收款方式。落实应收账款坏账制度,对坏账损失进行预测。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结合客户实际的资金情况、财务状况等,评估坏账风险,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
最后,为了盘活资金,就要有效地提升资金使用价值。制造企业要实现资金科学化规划,并保证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在加强现金流入、流出控制的同时,满足生产经营需求,提供资金储备[6]。此外,规避现金流动环节中的风险,对资金回收、支付的时间进行科学化预测。通过不断强化存货管理力度,落实物资采购、产品管理、领用制度,盘点与清查资产,压缩库存物资,保障资金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三)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制造企业做好内控工作,需要建设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并做好内部控制活动、经济业务活动、内控措施执行的监督审计力度,促进内控活动顺利推进,直观地发挥出内控工作的实际作用。第一,制造企业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有明确的理解,还要将内部审计的核心作用发挥出来,并为内部审计提供相应的指导。第二,配备更多优秀内部审计人才,实行适度放权,给予审计人员相应的权限,对内部舞弊行为进行把控,并有效地提升内部审计监督质量与水平。第三,建立独立内审部门,并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做好全面的成本分析工作。而对发展规模比较小的制造企业来说,建立独立内部审计部门不现实,所以小规模制造企业能明确相关人员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明确归属责任[7]。而对于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则可以在实力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相关管理者要保证内部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促进审计内控评价工作顺利开展,对支出内控工作进行监督,持续改善与优化制造企业的内控工作。
(四)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制造企业开展内控工作,要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搭建能发挥战略财务管控、财务共享基本功能的信息化财务体系,提高管理质量与水平。在建设完善信息化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从多个模块入手:第一,内部信息共享模块:包括生产部门信息、销售部门信息、财务部门信息。第二,信息监督模块:财务监督、人力资源信息监督管理、审计信息监督管理等。第三,外部信息交流模块:投资者信息、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等。在建设统一信息化系统的同时,实现各项业务活动紧密联系,实现信息高效共享。制造企业建立信息化系统,能在系统中反映出真实的信息,并处于透明状态下运行,做好企业监管工作,提升内控工作的实效性。在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之后,生成预算执行报表,切实提升预算报表的编制质量与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损失,为制造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科学化指导。
三、结束语
制造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应当逐渐向集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健全的内控体系,制定长期战略发展计划。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要对内控层面的理论知识、实践情况有充分了解,还要将内控建设的各项活动融入经营活动。在对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进行把控的同时,提升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制造企业要尽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做好内部风险控制、财务风险控制的工作,优化内控体系,提升综合管控效率与质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风险问题。在提供关键决策信息的同时,约束各个部门员工行为,开展全面的会计核算工作、资产管理工作,强化监督控制力度,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与方案,实现制造企业的稳定长效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