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双体系”微网格居民服务体系构建与运行

2023-03-22周莹莹邬冬骥

中关村 2023年1期
关键词:网格化社工服务体系

文 周莹莹 邬冬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多点爆发,如何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阻断事件传播蔓延至关重要。本文积极探索构建“双体系”微网格居民服务体系,凝聚居民自治“大力量”,实现高效、精准助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需要。

一、研究现状

网格源自电力网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Foster和Kesselman将网格定义为:利用网络将分散各地的电脑联合成一台“超级计算机”,透过多种智能设备和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的高速传递。中国网格化治理的发展实践先于理论,2004年网格化的管理理念被提出。2010年后网格化治理的概念逐步取代网格化管理的概念。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社区网格化治理概念研究,学界对于社区网格化治理还未形成统一概念;二是网格化管理模式利弊研究,学界对网格化管理普遍持认可态度;三是社区网格化治理比较研究,网格化管理呈现多样化特征;四是微网格助力疫情防控研究。

社区网格化治理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呈现“两多两少”特点:表面性研究多,内在机理性研究少;社区微网格研究和微网格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用研究较多,但对常态和应急状态转化及其机制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浙江宁波的实践,探讨微网格“双体系”居民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和实践路径,为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供参考。

二、“双体系”微网格居民服务体系构建

(一)常态居民服务体系构建

网格化管理,指的是“一张网络管到底”,实现“市—区(县、市)—街道(乡镇)—村社—网格”五级联动。通过构建“街道—村社—网格—微网格—户”五级居民服务体系,一张“网”包罗辖区万象,覆盖百姓民生;众多“格”实现责任下沉,消除管理盲区,以“微网格”打通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服务居民对美好生活越来越高的需要。

(二)应急状态居民服务体系构建

实施责任到人、联系到户的“微网格”基层治理模式,形成“办事处—社区—楼道—户”四级联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战体系。将17个社区细分为638个“微网格”,联系51438户居民,精准拉起防控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街道第一时间构建应急居民服务体系,组建“1221”自治队伍,即“1名微网格长+2名应急队员+2名志愿者+1名公安民警”的“自治单兵”,做好一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三、运行机制

(一)人员招募机制

1.微网格长选任。微网格长是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神经末梢”,发挥着“预防补位”的重要作用。针对社工缺岗缺位,常态居民服务体系中的微网格长年长且不会用手机等问题,社区党组织及时推选年轻、有担当的党员志愿者担任“微网格长”,“微网格长”全部由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党员、群众代表担任,收集动态信息更全面、传达政策更快速、执行任务更到位。

2.属地志愿者招募。常态居民服务体系中,年轻人忙于繁重的工作,没时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志愿者以热心大妈、大爷居多。公共卫生事件突然爆发,造成社区“冻结”,大量年轻人居家,为应急居民服务体系构建提供大量人才储备。根据防控需要,由“微网格长”通过党员志愿者群、物业工作群、大喇叭广播等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组建属地机关干部志愿者队伍、应急小分队、“荣誉社工”跑团志愿者队伍等,快速反应、快速解决,助力防控需要。

(二)培训跟学机制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形势和志愿服务实际需求,建立培训跟学机制,为志愿者开展岗前培训和跟学实践,通过“培训+实操”的方式,让每一个志愿者都能尽快熟练掌握相关工作技巧。经过2天培训跟学,让志愿者全力以赴,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防控工作,为群众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城墙”。

(三)常态体系—政府兜底—应急体系无缝衔接机制

1.常态体系:由“动”转“静”、由“有”到“无”。公共卫生事件的突然爆发,社区犹如被“紧急制动”。社工无法全员到岗,居民集中隔离或居家观察,常态居民服务体系受到极大冲击,开始由“动”转“静”、由“有”到“无”,由正常运转到周转不灵,甚至无法周转,常态居民自治队伍由满员运作到缺岗缺位,无法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需要。

2.政府兜底:由政府主导到政府指导、由政府“接盘”到政府“脱身”。政府兜底,是指公共卫生事件一旦爆发,政府立刻通过组建的党员干部“突击队”,及时下沉街道社区,接管社区,主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宁波动员组织全市21万名党员干部编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队伍体系,累计组建1066个临时党支部、3520支党员“突击队”。

3.应急体系:由“无”到“有”,由“静”转“动”。应急居民服务体系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突然爆发而产生,其目的是减轻政府压力,充分发挥封闭区人员作用。呈现由“无”到“有”,由“静”转“动”特点。在政府指导下,构建应急体系,组建应急自治队伍,招募封闭性区域内大量年轻、专业志愿者,开展防控工作,在解封后,应急自治队伍转为常态自治队伍,年轻志愿者回归工作,由常态志愿者进行居民自治,常态居民服务体系正常运作。

(四)三区“接驳”防护运作机制

三区“接驳”,主要指的是防范区、管控区、封闭区三区内所需防控物资、生活物资的运输和居民紧急就医等快速优秀对接问题。相关物资送抵防范区指定边界后,均由应急居民服务体系运转接驳。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办公电脑,都由每一区域的志愿者人工运回。再经过消毒、登记、分拣、运输等程序,分发到每位居民的手中。遵循“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最基本原则,对紧急就医人员开辟闭环就医通道。

四、实践路径

(一)助力一线防控,筑起人民生命“防护墙”

封闭性应急状态,社区实行“社区+楼道”的二级网格管理模式,社区大网格由社工包片负责管理,再以楼道单元为单位,划分二级“微网格”,每个微网格都有一个微网格长+若干网格员。一个召令,志愿者立马集结,组建应急自治队伍,借助手机防控小程序,快速高效“扫楼”清底、动态巡查等,进行防控精准管理,同时精准服务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体需要。依托应急居民服务体系,集聚应急自治队伍,形成巨大力量,助力一线防控工作,筑起人民生命“防护墙”。

(二)投身物资配送,保障人民生活“必需品”

打通物资配送“最后100米”,是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供中不能忽视的关键环节。应急居民服务体系,其工作宗旨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解人民之所需。依托应急自治队伍,实行点对点的发放方式,确保物资发到居民家中。“金桥应急小分队”的志愿者队伍由小区居民自发组建,24名成员,清一色都是男性,其中不乏党员和退役军人。10天时间,他们已经发放了五次物资,累计13000余份。

(三)甘当“荣誉社工”,成为基层防控“新力量”

“白加黑”连轴转是社区工作者常态。创设社区“荣誉社工”志愿队伍。由社区居民主动报名,经培训,顶班专职社工,奔忙在防控第一线,成为基层防控的“新力量”。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每日固定轮班,在午饭和晚餐时间,顶班专职社工,“让他们能有时间吃顿饭、洗个澡,调整一下疲惫的身心”。“荣誉社工”还会出现在各种需要志愿者的现场,搭建检测帐篷、维持现场秩序、引导居民有序排队、为居民办理登记等。快速补充基层一线社工力量。“荣誉社工”通过团队出资购买和成员捐赠方式,助力一线防控工作。

五、实践成效

(一)从被动接受到主导作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氛围

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最重要的参与主体,更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力量。在统筹村社、机关及区级支援力量的同时,积极发挥小区应急“微网格”居民服务体系作用,全力挖掘各小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护潜力。在“微网格长”带动下,小区居民踊跃争当防控志愿者、“荣誉社工”,使广大居民从单纯接受政府帮扶,转变为协助政府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护工作,有效扩展了防护战线、聚拢了人心。潘火桥社区传奇里小区,积极鼓励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充分发挥个人技能,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创造了“1+53=2213”,在1名社工带动53名居民志愿者下,有序完成2213人的检测采样,展现了社区居民自治的力量,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氛围。

(二)从单方作战到多方协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体制机制

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后,针对常态居民服务体系工作不畅,政府单方作战现状,构建应急居民服务体系。针对原楼道长积极性高但年龄偏大、工作经验丰富但手机操作不熟练的情况,创新人才选聘机制,由街道及社区党组织积极推选年轻有担当的党员志愿者作为“微网格长”,招募属地志愿者,着力建好“老中青”自治队伍梯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跟学,分片做好扫楼清底、动态巡查等工作。形成由应急自治队伍操盘整个检测流程,机关队伍查漏补缺的多方协同机制,共同织就安全防护网。

(三)从政府主导到居民自治,强化应急自治队伍的补位作用

管控期间,为切实保障群众生活,街道统筹力量两天一次为“管控区”每户居民配送蔬菜瓜果肉禽牛奶等生活物资,并通过“小6买菜”微信小程序为居民提供米油、药品等个性化采购服务,期间生活物资配送及个性化采购递送服务均由应急“微网格”自治队伍完成,有效减轻了政府负担,强化了应急自治队伍的补位作用。同时,结合街道第一时间发布的《告居民书》、设置的24小时心理咨询站,应急“微网格”自治队伍积极开展政策宣传、纠纷调解、心理疏导等工作,有效缓解了居民焦虑情绪,确保了管控期间居民情绪稳定。目前,潘火街道17个社区以638个“微网格”为主体均建立了应急自治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防汛抗台等应急处置工作。

猜你喜欢

网格化社工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青春社工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社工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