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展望

2023-03-22李元亨

中关村 2023年1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运动员职业

文 李元亨

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期间,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质每年产生大量退役运动员,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定了体育产业是否可持续性发展。各级部门高度重视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问题,颁布了相关补偿、帮扶和安置的政策以推动退役运动员转型再就业。

本文梳理了目前退役运动员现状和再就业趋势,提出促进退役运动员就业对策和展望,为更多的运动员退役转型提供参考,希望释放运动员创造活力,更好融入社会,促进我国职业体育良性发展。

一、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现状

我国现役注册运动员约2万人,只占到总计运动员的0.4%。运动员群体有无限潜力和特别的社会担当,但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职业运动员普遍职业生涯较短,我国运动员平均每年的淘汰率为15%,每年约3000多名专业运动员面临退役。其中仅25%可被组织分配,8%接受再教育,半数以上面临失业。

培养一个运动员每年费用接近20万,按照10年运动生涯计算,再就业问题处理不当,每年就有接近60亿的支出被浪费。为此我国出台相关保障政策,退役运动员就业保障政策经历了国家包办期(1949—1977)、协同转型期(1978—2000)、奥运红利期(2001—2011)、全面深化期(2012—今)4个阶段,这些政策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协同,由政府单一管理趋于社会共同治理;政策内容包括补偿、安置、教育、培训;政策主题不断细化,政策执行、评价体系日益完善。同时原有主要组织安置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退役的大量运动员,但网络信息公开,退役运动员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向,应该有更多方式帮助运动员在融入社会现实就业的道路上也彰显人生价值。

二、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方向

(一)教体工作

大部分职业运动员退役后都选择留在运动行业中担当教练,或从事相关工作,这比完全跨界到其他领域要容易得多。同时市场和专业运动员有着双向需求,教练行业也存在收入跨幅大的现象,例如郎平、赵宏博、刘国梁等。同时,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体育法提到学校应依法,配备体育教师,鼓励优秀退役运动员优先聘用。希望运动员通过教育的方式,探索并释放竞技体育的正能量,为体育产业以及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走上职业发展可持续道路。

(二)求学深造

运动员退役后可以通过体育专业教育,如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经理人等,充分发挥和利用其专业。研究表明,只要有充足的时间,运动员将表现出非常好的适应能力,据国内高校排名机构统计,东京夺取金牌的50名运动员中有34人都拥有本科学历,占比68%。在各种政策的帮助下,更多运动员可以在不完全脱离校园的情况下,继续运动事业,可以更快转型,学习经历也有助其全面发展。

(三)网络流量

由于公众对于运动和健康话题持续关注,运动员形象正在影响和鼓舞着新一代年轻人。网络平台可实现多方共赢,一定程度上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在冬奥会解说的王濛,在卸任国家队教练后从事只面向运动员的体育MCN;孙杨曾创造两场GMV近3300万元的记录,但这种网络流量变现往往依赖于某一重大赛事的举办和运动员个人,有着创造速度快、总量大但热度消失得也快的特征,目前是一种可持续性不高的转型形式。

(四)自主创立品牌

目前我国的体育类消费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3,我国体育经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李宁是运动员创立自主品牌的最典型案例;方博背靠全民健身的大势,利用乒乓球专业性、智慧体育应用的科技性,整合行业资源,成立公司。通常退役运动员创立自主品牌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体育用品、器材、服装产业和体育消费等形式,对运动员经济实力、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入行门槛较高,但其成功势必带动体育产业积极发展,也更加充分证明运动员群体的可塑性,在社会上发挥更多创造力。

(五)娱乐行业

运动员转投娱乐行业是除了转型教练员以外最多的选择。明星参与体育竞技节目推进了体育娱乐化的程度,一定程度上普及了竞技体育知识,提高了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运动员商务开发业务,可以增加他们的体育关注度,增加观众对国家荣誉的关注度和国家归属感。但是完全转型进入娱乐产业要求他们必须在此前就有较高的知名度。

(六)产业投资人

新生代的运动员更早地意识到了理财和商业投资的重要性。不少运动员的案例证明着了运动员的智慧和判断力。女子竞走冠军王丽萍转型成为投资人,奥运冠军邢傲伟等人成立体育投资基金。这些主打体育产业链的投资,将按市场化方式募集并运作,而国务院46号文件的助推,使得体育产业被看作资本市场蓝海,让更多运动员愿意成为进入体育产业领域,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

(七)从政工作

运动员退役后从政不在少数,在已退役的奥运冠军中,63%进入了体制内工作,他们的具体去向包括出任省、市级团委副书记、在体育局系统任职、在地方政府任职、在国际体育组织任职。在我国的严格选拔机制和考核程序下,对体育人才开发的从政路径是有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但在庞大的退役人数上,从政依然是少数。

(八)体育社会组织

退役运动员群体在带动全民健身、推动体育项目发展、传播体育精神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支持运动员参与创办体育社会组织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据调查,只有17%的专业运动员对体育社会组织有了解,而有意愿创办者高达57.5%,例如杨扬创办的冠军基金和飞扬冰上运动俱乐部。体育社会组织在有效配置体育资源、助力全民健身发展、弘扬体育文化以及人民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不错的去向。

三、退役再就业对策及展望

(一)社会保障经验

在退役运动员就业过程中,面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实施措施空缺,直接引起退役后偏低的就业率。因此,政府应该主动进行政策干预,集中社会资源,关注本行业,共同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经验,建立相关体系。此外,考虑到本职业具有一定身体对抗性、伤病容易复发的特征,还应该加强与商业保险落实,继续深化社会协同治理,为运动员退役后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二)完善政策性安置制度

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可以借鉴军人转业的模式,同时应该考虑在退役运动员在待分配的过渡阶段对退役运动员的生活影响。例如江苏、山东等省份,会针对即将退役的运动员开展岗前技能培训,进行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就业出路明显拓宽。政府强制各机关事业单位的退役运动员指标,并推动退役运动员的一线工作经验,同时又能解决基层健身指导不专业的现状。

(三)鼓励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对运动员群体同样适用。这要求在运动员的早期职业教育中就应该开设相关课程或培训,例如SYB课程,培养该群体相关意识,同时课程设计应该与运动专业有较高的相关性,同时结合相应考察、调研和实践的机会,同时政府应该给予一定帮助。

(四)拓展就业渠道

开辟新的就业方式和渠道,提供多样的就业选择,有利于退役运动员顺利再就业。全面普及群众体育,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将更多的体育项目向市场化和职业化发展,倡导社会力量参与,这样就可以增加与退役运动员相匹配的就业岗位。

(五)加强心理建设

在竞技体育职业转换中,对退役运动员停训后的这一时期,该群体的就业观念、心理建设等对后续顺利完成职业转型有重要影响,应该对运动队重点运动员实施心理辅导与心理干预的需求,涵盖压力管理、心理品质训练、运动员动机激励与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

(六)重视职业规划

运动员应该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主动探寻、学习并掌握一般技能以及职场基本经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要在运动员进入专业队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充分调动运动员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和协会的帮助下全面审视自己,准确定位,考虑结合社会和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多层次的规划,包括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实施步骤。

(七)提高就业技能

在运动员的培养上更加注重教育与训练并行,保证充分的文化课学习,运动员应该能够保证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基础技能,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文化素养,实现职业转换。就业技能培训将帮助运动员退役后及时获得市场认可,较好地完成职业转化。

(八)加强文化教育

职业转型过程在长期体教分离制度下,形成重视运动成绩,轻文化教育的现象,也成为运动员退役再转型的难点,在体育专业提升的同时,重视基本文化学习。例如在运动员集训期间,应通过补课、补学方法,及时跟进基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与普通教育学校合作的方法,为传统素质教育提供专业运动训练的同时弥补体育运动学校文化教育的不足。

四、结语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应该得到社会重视,应由政府、用人单位、运动员群体三方协同推进。目前对职业运动员开发的保障政策考虑了多方责任和长期教育计划,同时政策落实、评价体系日臻成熟,提升就业保障水平;市场上要将更多的体育项目向市场化和职业化发展,增加与退役运动员相匹配的就业岗位;运动员自身也更加重视个人能力与职业规划,有意愿结合个体特征选择再就业方向。相信在多方努力和共同作用下,将切实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向市场释放运动员创造活力,推动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运动员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