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塑自身优势 守好舆论阵地
——全媒体时代党报党建新闻宣传的优化路径

2023-03-22○张

新闻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党报受众时代

○张 烨

党报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也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同行者、见证者和书写者,肩负着传播党的声音、普及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社会舆论的重大使命。全媒体时代,传统党建报道的形式、内容、发布和传播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占领舆论制高点,讲述动人故事,凝心聚力,是党报党建报道的关键。

一、新时代下,传统媒体遇挑战

党报是“新闻纸”,是人民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最新思想的重要渠道。党建报道是党报的核心报道内容,在任何时代都不能缺位。

所谓“全媒体”,是指利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表现形式,来实现对所传播的内容进行立体式、全方位呈现的技术手段,与此同时借助多媒体传播手段来对内容进行广泛传播的一种新的信息生产与播发形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海量信息唾手可得、无处不在,导致以往的传播方式、载体和效果,舆论生态、媒体格局等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全媒体时代下,传播媒介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报刊外,音频、视频、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多种信息发布载体不断涌现,他们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同时,受众还可以通过这些新兴载体随时发表对新闻事件的意见、建议、评论并转发,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使新闻信息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播,传播效果要比传统媒体更快、更优。

(一)全媒体时代,对党报报道即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传统党报为例,记者在获得新闻线索后,要经过现场采访、稿件写作、制作版面、内容校对、印刷发行等多个流程环节,受众最快在次日早晨才能阅读到报纸上的信息。当前人们获知信息的渠道多样,只要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脑,天下事尽收眼底。在新时代下,传统媒体要顺应全媒体时代的趋势,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变革,打造包括报、刊、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媒体终端在内的新闻采编矩阵,第一时间发布重大新闻信息,彰显主流媒体的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二)全媒体时代,对党报报道互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媒体采取的是单向传播方式,受众没有自主选择权。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受众实现了从“有什么看什么”向“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的转变,在获取信息时具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权。传统媒体必须坚持人民导向,改变“以我为主”的传播方式,根据受众需求在新闻报道的类型、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转变,提供受众反馈互动的平台,赢得更多受众青睐。

(三)全媒体时代,对党报报道生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建新闻报道题材重大、内容严肃,常常报道的是党建工作的最新政策、会议、领导活动等,说教味浓或者比较枯燥,很难吸引受众。全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的传播内容精彩纷呈,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在这种形势下,党建新闻不能“高高在上”,而应该使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党建做法娓娓道来,让受众爱看、想看。

二、新形势下,党报重塑新优势

与新媒体相比,政治性、权威性、公信力是党报的突出优势。新形势下,党报在报道党建新闻时,党性原则应该始终摆在首位,并且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把握好新闻策划、采写、编校、发布的各个环节,用好新媒体,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持续办好政治上忠诚、业务上精湛的报纸。

(一)权威性是党报的突出优势

和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相比,党建新闻报道有着严格的采写要求:主题重大、事实清楚、语言准确、表述简练。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党报执行严格的“三审三校”流程,依靠严谨的风格形成了公信力,也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权威性。尤其在各类重要活动、重要时间节点以及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时,公众习惯性的第一选择是从党报获悉最新进展情况。可以说,“大事看党报”是党报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最直接体现。因此,党报党建新闻报道要坚守真实性、严肃性、准确性。

全媒体时代,党报要保持权威性,必须把坚持党管媒体放在首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定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主动承担政治责任,牢牢守住新闻宣传的主阵地。

(二)深度报道是党报的明显优势

全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注重快速传播信息,但受篇幅限制,受众无法从中了解方针政策深层次的背景、意义等内容,并存在着新闻内容“同质化”“千篇一面”“流于表面”的情况。而党报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在采写党建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丰富的政务资源,在第一时间与政府部门联系,了解各类政策、方针、措施发布的背景、意义和目标等深层次的内容,也为报道做深做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是新媒体无法企及的。比如人民日报在报道党建新闻时,往往会配发评论员文章,相关报道既有内容又有深度,在正确引领舆论上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全媒体时代,党报应该持续发挥深度报道这一明显优势,把报道的内容做深做细,以吸引受众,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三)全媒体传播是党报的后发优势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党报改变传统的报道方式,综合运用新媒体技术,构建“中央厨房”,建设融媒体中心,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多载体的全媒体报道矩阵,使党建新闻报道内容丰满、形式多样。在这一过程中,党报充分整合人力、物力资源,通过多种媒体融合,形成合力、放大传播效果,更好地传递正能量、正确引导舆论。如人民日报社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借助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别具一格的品牌栏目,报道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树一帜,推出一批图文、短视频、H5轻应用等融合产品,《我是十四亿分之一》《当哪吒遇上民法典》等爆款动画作品在全国两会期间得到大量转发,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新格局下,探索报道新路径

(一)把准方向,彰显党报担当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到了旧中国,星星之火迅速成燎原之势,也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组织有计划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1948 年,毛泽东同志发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文,对党报的任务和作用,党报工作的原则、立场和办报路线等一系列无产阶级党报工作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表示,“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从党报的自身定位来说,党的意志和主张必须贯穿在党报新闻采编的各项工作之中。因此,党报的新闻采编人员要始终把准政治之“舵”,补足思想之“钙”,切实把学习贯彻宣传好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摆在首位,为新闻采编工作赋能。具体来说,当前就是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内容为王,苦练新闻内功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无论时代如何更迭变化,“内容为王”永不过时。因此,新时代党报必须始终把新闻内容放在首位,不断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业务能力,生产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一是策划先行有高度。党建报道具有权威性、严肃性、专业性等特点,如果浮于表面,就容易落入窠臼,停留在传统的程序性报道上,变成了“八股文”。因此,提前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破除“就事论事”的惯性思维,用“新闻眼”挖掘新闻价值,取得最佳报道效果。例如,村(社区)“两委”换届是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直接关系着城乡基层治理的好坏。在全国村(社区)换届工作启动时,《中国组织人事报》提前策划,专门推出4 期“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操作程序系列图解报道”,通过图文方式做成操作指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严肃的换届选举工作。该报道收获近30 万的点击量,各地的党建公众号纷纷转载,不但为基层换届选举提供了便捷的指导,而且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二是深入基层抓活鱼。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记者只有多沾沾基层的“泥土”,多听听群众之声,才能及时掌握新闻线索,最快掌握实际情况,既当好政策的解读者,也当好故事的讲述人。自2011 年中宣部组织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以来,记者们深入基层一线,真切感受时代脉动,深入群众之中,以一线鲜活的报道充分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沧桑巨变”,生动展现了群众新年的期盼。2022 年2 月12 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新春走基层”报道《党建引领温暖春运》。当时正值春运期间,记者抓住一名旅客急需帮助这一场景,讲述了中国铁路南昌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客运段坚持党建引领、为旅客解“燃眉之急”的生动事例,用第一视角和生动的文风客观反映了党建为服务性行业“赋能”的场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做深报道显优势。“新”是新闻最显著的特征。抄材料、炒冷饭、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的报道不可能赢得受众。只有从一板一眼的党建工作中细心寻找、慧眼发现那些鲜活的“鱼”、水灵的“料”,再经过记者的精心加工、匠心独运,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新闻作品。党报要发挥与政府部门沟通交流的优势,做深党建报道。2012年12月,在全市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报告会上,长江日报记者敏锐捕捉到7 位常委出行“不封路、不清场”这一细节亮点。然后在全国独家刊发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披露7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出行不封路》的消息。只有六百多字的消息,契合“八项规定”,传递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倡导政治新气象的重要信号,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该文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中国新闻年鉴·2013》对该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领舆论之先,突破地方媒体局限,拓展报道边界。

(三)做强矩阵,满足受众需求

当前,媒体已进入深度融合的新时期,曾经“稿子见报,传播才开始”早已变成“稿子没见报,传播已开始”。新时代要做好党建报道,党报必须依托新媒体技术,发挥“中央厨房”作用,重新构建组织架构、媒体生态、采编流程、传播渠道、评价体系,做强新闻报道矩阵,强化受众互动交流,提升报道的影响力、传播力。

一是发挥“中央厨房”作用。通过发挥“中央厨房”的中枢功能,建立起新闻策划、沟通、采集、分发、协作的新闻采编新机制,形成多个载体平台协作,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如笔者所在的南通日报社依托总编办牵头的“中央厨房”,政务团队建立重要信息及时反馈制度,形成了快速反应机制和多层次交互的报道态势。记者随时收集工作中的最新观点和重大关切,提出新闻化呈现的意见建议,及时上报部门和分中心主任,以便集团领导作出决策。凡有重大政务报道,必先做好预案,把提前备稿、现场审稿审图作为规范的流程固化下来,同时与数字融媒编辑部整体联动,提前做好新媒体产品的预览,依托这一流程,确保重大政务活动结束15分钟内即能推出新媒体产品。在2021年南通两会期间,南通日报社推出的《天天的朋友圈带你看两会》系列短视频获得网友的认可和转发,总阅读量超过10万人次。

二是加强受众交流互动。全媒体时代,党报增强即时发布意识,整合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APP 等多个载体,提高党建报道的传播速度。尤其是全体采编人员要增强即时发布的意识,通过建立健全即时沟通发布机制,确保重大新闻报道的采写、审核又快又好。党报的新媒体发布平台除了转发程序性的报道外,还要多提供具有特色的新闻产品,注重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受众能够享受点评新闻、发表观点的自由,让更多受众想看、爱看和分享新闻。

三是注重全能型人才培养。一般来说,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是对党建新闻记者的入门要求。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新闻传播节奏加快,相关新闻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也要跟上。媒体要着眼于长远,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加强全媒体人才培养。在提升记者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全媒体意识和思维,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流动等机制,选拔培养更多全能型记者。

结语

全媒体时代下,党报党建新闻宣传工作要与时俱进转变思路,不断创新技术、内容、手段、载体和形式等,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深耕新闻资源,持续放大新闻传播效果,不断推出满足人民需求、贴近群众生活、受众喜闻乐见的党建报道。

猜你喜欢

党报受众时代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