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版“西游记”:木为筏,猴子渡重洋

2023-03-22《大科技·科学之谜》

新传奇 2023年5期
关键词:南美洲达尔文南美

尽管从非洲到南美洲道阻且长,但猴子可能并不是一次便成功了,而是经过无数次尝试。在旅途中,它们以植物、同行的昆虫果腹,以雨水解渴,在南赤道暖流的推动下,历经几个星期的漂流,最终到达南美大陆。

据科学家研究,南美洲本没有猴子,可现在在这片大陆密布的丛林中,生活着上百种猴子,有吼猴、卷尾猴、狨猴等。所以科学家十分疑惑,这些猴子是如何远渡重洋从非洲到达南美洲的呢?

大海无涯木为筏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告诉我们,同一类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随着繁衍,种群扩大,祖先会另寻出路,到其他区域生活。所以,当达尔文来到太平洋东部的科隆群岛时,此岛距离最近的大陆有一千多千米,他不得不对这里的生物来源进行解释。

当然,鸟类有翅膀,远距离飞行对它们来说不算难事。至于植物,除了鸟类带来的种子,达尔文认为它们还可以随着海流漂流而来。为此,他做了两个实验,一是将种子放入鱼的消化道,过一段时间再取出,二是将种子泡在海水里一个月再取出,看看这些种子是否还能够发芽。结果,这些种子在播种后成功发芽。那么,那些既不会飞又不会游泳的动物是如何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岛屿的?达尔文认为它们是乘坐木筏而来。海流会将大陆上的树枝冲到岛屿上,有的树枝缠绕在一起,一些动物会搭乘这种“小舟”,来到千里之外的海岛。

猴子是否也是通过同样的方式来到南美洲的呢?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在树枝上漂流,它们以什么为食?多大的树枝能承受几只猴子的重量?毕竟要达到繁衍的目的,一只猴子单独前往显然不行。为此,有人提出了另一种解释——大陆漂移。

“豪华巨轮”

如果研究世界地图,你会发现南美洲和非洲就像两块相邻的拼图,边缘吻合,将它们拉近,可以拼成一大块完整的拼图。其实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以前的确是连在一起的,在外力的作用下二者分离,渐渐到达今天的位置。科学家分别在南美洲的巴西和非洲的纳米比亚找到了生活在几亿年前的中龙(一种大型爬行动物)的化石,而这种化石只发现于南美洲和西非,这无疑佐证了大陆漂移学说。

有生物学家认为这是对南美猴子来源的最好解释。南美洲大陆与非洲大陆分离的时候,猴子的部分祖先乘上了这艘“豪华巨轮”,直至“巨轮”漂至今天的位置。猴子繁衍了一代又一代,早已和远在非洲的亲戚们分化成了不同的种类。而“巨轮”在航行的过程中总有磕磕碰碰,有的地方被海水淹没,有的地方被海水隔离开来,形成小岛,那些来不及转移到大陆上的动物们只好继续在小岛上世世代代繁衍。于是,与世隔绝的小岛也有了自己的“居民”。

这种解释看起来似乎无懈可击,然而科技的发展却给了它一记重拳。

基因来揭秘

有着共同祖先的生物分化为不同物种后会出现基因差异,共同祖先越古老,其后代分化的物种基因的差异越大。科学家通过检测两个物种的基因差异。可以计算出它们的共同祖先在地球上存在的年代。科学家检测了南美洲和非洲猴类的基因差异,发现其中每1 万个基因中有350 个基因存在差异,按照差异基因出现的平均速率来算,它们最近的共同祖先应该生活在4000 多万年前。在这之前,这些共同祖先应该都生活在非洲大陆。

然而,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早在1 亿年前已经分离,4000 多万年前,两个大陆之间已经横亘了宽阔的大西洋。因此,猴子乘坐南美大陆这艘“豪华游轮”的猜想似乎并不成,达尔文的木筏解释被重新纳入考虑范围。

1995 年,强烈的飓风袭击了中美洲的瓜德罗普岛。随后,有人在距瓜德罗普岛约300 千米外的安圭拉岛上发现了缠绕的树木,上面有一小群美洲鬣蜥,这是安圭拉岛原来没有的物种。2011 年,科学家重登这座小岛,发现美洲鬣蜥已经发展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种群。此外,还有人在太平洋发现了漂浮着的大型“木筏”,有缠绕着的树木、杂草、藻类等,上面有猴子、蛇、小鸟等动物。

因此,大海无涯木为筏被证明是可行的。尽管从非洲到南美洲道阻且长,但猴子可能并不是一次便成功了,而是经过无数次尝试。某一次猴子幸运地安全着陆,才从此在南美扎根。在旅途中,它们以植物、同行的昆虫果腹,以雨水解渴,在南赤道暖流的推动下,历经几个星期的漂流,最终到达南美大陆。在新环境中,它们与原本生活在这里的动物抢食、抢领地,在这片大陆上逐渐安营扎寨。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与远在非洲的亲戚们渐渐隔离。

猜你喜欢

南美洲达尔文南美
从亚洲到南美洲
第29届南美洲数学奥林匹克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达尔文与进化论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奇遇达尔文之船
南美热带雨林
南美洲的英雄们
第十一章 奇遇达尔文之船
黔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