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施工处理
2023-03-22蓝海毅
蓝海毅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广州 510800)
近些年来,在道路桥梁的施工中,现浇混凝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不仅成为道路桥梁建筑的重要原材料,在许多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当中也能看到其身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浇混凝土技术也决定着道路桥梁建设的质量。从近些年的工程建筑当中不难发现,在如今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各种建筑存在相应的质量通病。如果想要有效提高桥梁道路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就应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道路桥梁使用的持久性。
1 路桥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通病
如今许多的道路桥梁建设在施工过程中都存在着问题,在现浇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下,一些质量通病也浮出水面,亟待人们解决。
1.1 混凝土棱角损坏
从混凝土自身的特点来说,由于道路桥梁建设过程当中混凝土自身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混凝土在进行建筑“打磨”上,产生脱落或者不规则的现象。在工人施工中,现浇混凝土若没有足够湿润,后期混凝土在浇筑之后会出现养护不当、修补困难等问题。处在棱角部位的混凝土,其水分易被建筑模板吸收,容易产生混凝土脱水、脱落现象,最终带动边角部位掉落。其二,混凝土棱角损坏还与施工的气温有关。冬天正处于低温时期,若施工工人没有把握好混凝土浇筑的时间,过早或过晚拆除侧面的非承重模板,或者施工不得当造成边角受冻,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其次,拆除模板过程中,若施工出现细微差错,导致边角受到剧烈撞击或者遭受外力影响,也会产生棱角损坏的现象。而最常见的混凝土棱角损坏现象,可能是由于施工过程中模板没有进行有效隔离,隔离剂使用不当,或者在涂刷隔离剂时存在不均匀现象。道路桥梁的修建过程中,若施工人员在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时不能很好地控制机器的使用力度,在强烈的冲击力下,棱角部位很容易造成损坏。这些问题都是导致混凝土棱角损坏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路桥现浇混凝土质量参差不齐的“罪魁祸首”。
1.2 混凝土表面存在蜂窝、气泡及麻面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和气泡等现象是现浇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当中易存在的质量通病,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较多,也是道路桥梁建设当中最容易发生的问题。在实际的道路桥梁建设中,混凝土表面的蜂窝主要分为表面型、深井型和贯穿型。而最常见的蜂窝形态便是横向、倾斜。
对于混凝土表面存在的蜂窝、麻面和气泡等现象,究其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混凝土在进行修筑时,需要进行严格的振动,尤其是逐层振动。若在修筑过程中忽视了这一步,导致混凝土没有充分融合,就会造成材质不均匀,从而出现“蜂窝”。其次,在混凝土浇筑模板时,若出现分层现象,则意味着混凝土的涂抹不均匀,造成这种现象的便是倾斜高度不当。模板的倾斜高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混凝土混合比例的不协调也是造成“蜂窝”的因素之一:在混合当中,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把控混凝土混合的比例,最终导致水灰比过低现象。
与此同时,模板表面粗糙或者没有清理干净,导致模板板缝没有严密拼接,在注浆时易造成漏浆,导致麻面、气泡现象;而在混凝土的“搅合”中,若没有将空气完全排除,气泡难以消失,也会出现麻面、蜂窝现象。
1.3 混凝土的强度较低
道路桥梁建设中现浇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细节的偏差和失误都会造成混凝土强度的质量问题。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许多工人为了“偷工减料”,在混凝土施工中私自加水。而在混凝土中加水,不仅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水胶比增大,还会产生墙皮脱落、起粉等现象;而混凝土表面的硬度不够,回弹的强度也会大大降低。有研究表明,每立方混凝土当中如果在原基础上增加5 kg的水,就会让混凝土的强度降低5%。
其次,混凝土的结构养护存在不足。混凝土在浇筑之后,需要及时进行覆盖养护,防止出现问题。而在如今的工人施工中,经常存在施工后不采取任何措施养护,这导致温度和湿度难以满足混凝土强度增长的要求。而在楼板浇筑时,许多工地并没有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薄膜,混凝土没有完全凝固,很容易产生裂缝。如果混凝土进行试块取样制作时,不按照规定制作试件,在“振动”与“捣实”时不按照规定,有时也会出现试块过早或过晚脱落,造成混凝土强度大大降低。此外,如果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的养护不到位或者不细致,也会出现混凝土脱水、起粉和掉落等问题,使混凝土的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1.4 现浇混凝土出现裂缝
现浇混凝土工程建设的倒塌和工程质量问题,往往都是从裂缝的扩展开始的。其实,在许多道路桥梁建设当中,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够发现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都是带裂缝受力工作的,其使用的年限与其结构设置息息相关。
在道路桥梁建设中,造成的裂缝现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原因。其一,因设计不合理而引起的裂缝。在工程设计当中,若没有考虑到混凝土的特性,盲然进行混合浇筑,往往就会出现裂缝问题;而若设计结构不合理,结构和槽位不当,或在次梁中没有设置相关的吊筋,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其二,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许多的建筑原料都是混凝土,但如果在浇筑当中没有沉降均匀,将道路桥梁建设在土质疏松或者土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就会导致建筑物两边的深浅不一,难以应对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其三,施工当中存在的偏差也是导致裂缝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原材料的选择当中,水泥、砂、石等是其最基本的材料,但不同水泥、砂、石之间的价格和质量大不相同,若选择了质量较差的原材料,就会造成修建过程中成品质量的不过关;而水分蒸发、水泥结石和混凝土干缩通常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混凝土的养护,尤其是早期的混凝土养护,如果保湿和保温养护的措施不当,导致混凝土表面风吹日晒,会造成表面水分流失过快,出现大幅度收缩的现象。
2 现浇混凝土技术在路桥建设中的重要性
路桥建设是我国建筑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还与人们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在路桥建设中采用现浇混凝土技术,不仅是由于混凝土施工所需要的养护费较低、性价比较高、材料较为常见,而且与其他材料相比,现浇混凝土的质量较好,能够在建筑修筑当中挑起“大梁”。而混凝土的质量,在一定意义上也决定着道路桥梁的质量,是保证其质量的关键。采用施工混凝土技术,若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不马虎、不敷衍,将每一个细节处理细致,就能够保证道路桥梁建设的长久使用。
因此,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适当使用现浇混凝土,采用先进的注浇技术,保证道路桥梁建设工程的质量,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打好基础,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3 针对路桥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施工处理
桥梁道路应用现浇混凝土技术的现象非常广泛,但材料选择不当、施工细节不注意和建筑强度较低等问题,不仅影响道路桥梁的外观,还直接影响着道路桥梁的使用年限。
3.1 混凝土棱角损坏的施工处理
道路桥梁当中的棱角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道路桥梁的使用,也会造成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对混凝土中棱角损坏的现象进行及时修复与弥补,或者从源头上遏止棱角损坏,成为施工团队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若想施工过程中尽量不出现棱角损坏现象,在浇筑混凝土木模板时,应该保持模板的充分湿润,以防干燥引起的模板脱离;混凝土在浇筑之后不仅需要认真浇水养护,还需谨慎对待棱角部位,避免施工时力气过大过猛。在吊运模板时,需要时刻注意棱角部分,以防不小心撞击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而在运输模板时,可以采取草袋保护、角钢修补将通道处的混凝土保护完备,以防碰撞引起的脱落。其次,不同季节对待现浇混凝土的处理措施也不尽相同。在夏季,空气温度高,混凝土的凝固时间较短,需要施工人员及时将凝固的混凝土处理完备;而在冬季,温度低,施工人员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保温覆盖,防止气温过低造成材料的损害。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已经出现棱角损坏的现象,对材料进行改进已经无法弥补。这时就应该通过后期的修补,减少棱角损坏造成的影响。首先,对于较大的棱角损坏问题,可以将该处的松散颗粒清扫干净,再将损坏部位局部凿除。等清理完成后,利用清水进行局部冲洗;受损部位完成浸湿,进行及时支模,用比原先材料更高等级的细石进行填充;待填充完毕,对修补部位加强养护。而对于那些较小的棱角损坏部位,在清理、扫净和浸湿之后,用1∶2或者1∶2.5左右的比例用水泥砂浆修补完整。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对已经出现的棱角损坏现象进行及时修补和保养,也能在发现问题之后通过原料改进、施工方法等措施从源头上进行遏制,确保道路桥梁的整体稳定性。
3.2 混凝土表面“蜂窝”现象的施工处理
混凝土表面存在“蜂窝”现象,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但如果严格按照规范施工,采取一些措施也能够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首先,若想预防建筑施工当中的“蜂窝”现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混凝土的施工情况,合理分配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不同建筑所需要的混凝土不同,在修建当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修改。若发现混凝土的比例不协调时,不能够一味加水,这样只能破坏混凝土的强度。其次,在模板移动时,应该保持自身强度,保证在接头时完美契合,确保水分无法泄漏。如果在混凝土振捣时存在马虎工作和过分振捣,也会让混凝土出现孔隙,最终在建筑上出现“蜂窝”现象。
但如果“蜂窝”现象已经存在,这时上述的方法就不能够很好适用,应该寻找其他的方法及时弥补和填充。若“蜂窝”表面较大、深度较深,普通的填充物也难以弥补,应该采用“气压喷涂法”将砂浆与其他材料填充到“蜂窝”当中。如果使用人工填补,就需要施工人员多多注意,“蜂窝口”应该平直,且深度不能少于25 mm。此外,如果“蜂窝口”的表面存在粗糙、变色和掉粉等现象,就需要及时清理产生的灰尘和杂物,保证修补填充时不被其他杂质污染干扰,从而确保完整的部位与填补的部位能够较好契合。如果是小“蜂窝”,在清水冲洗干净的前提下,采用适当比例的水泥泥浆或者砂浆及时修补。与此同时,修补之前材料的选择需要与原部位颜色相接近,避免太过突兀。
3.3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施工处理
目前现浇混凝土运用在道路桥梁修建时,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强度较弱的现象。如何保证混凝土使用过程的质量,如何及时弥补混凝土强度较低的问题,在道路桥梁的修筑当中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需要对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质量进行层层把关,确保使用材料的质量。材料的选择是混凝土强度是否达标的重要基础,若在选材上就存在质量不合格的现象,那么后期的道路桥梁修建一定会出现问题。第二,严格把控混凝土配制的比例。有关部门选择了合适、合格的材料之后,就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把控材料配制的比例,不能出现过大的偏差,且在进行材料“搅拌”时也需做到均匀、适量。第三,也要做到时刻关注气温变化:若在冬天没有及时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处理,那就会导致材料僵化,影响混凝土在浇筑时的质量。
除了这些方法,可以将特定的强化剂涂抹在混凝土的表面,这样不仅为原来脆弱的地方再次增加了“保障”,也避免强度较低部位与空气的直接接触。还可以通过扩大承台的方式,将修建过程中的结构杆固定完备,在不晃动、不失误的情况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此外,若混凝土的强度与标准要求相差不大,也需要定期进行养护与排查,防止突发情况的发生。
其实,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不止于此,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也不绝于此。“直接加固法”“间接加固法”和“综合加固法”等许多方法都是针对不同的强度问题来合理运用。因此,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及时根据不同的影响程度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还需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宜、最实用的措施处理问题,确保道路桥梁能够得到安全使用。
3.4 混凝土中裂缝问题的施工处理
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构造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减少建筑物的使用期限,而且还会影响建筑物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仔细调查裂缝形成的成因,并“对症下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首先,对结构设计的把控需要着重注意。在混凝土的浇筑与捣制前,需要率先对基层和模板进行水分浸湿,让整个模板处于恰好湿润,避免水分过多或者水分过少;在浇筑时,也应该尽可能做到充分混合。在一系列的工序完成后,表面刮抹成为下一道工序。施工工人在进行施工时,应该将混凝土表面的刮抹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干水泥的不慎混入。在楼板浇筑之后,还需要对板面进行及时覆盖,保温和认真养护,从而延长道路桥梁建设的使用寿命。
其次,严格要求施工工人和施工团队。大多数施工团队在接受工作时,总是习惯于盲目赶进度、求速度,以争取赚得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施工工人在团队提出的时间范围之内,加紧赶工,最终漏洞百出、问题无数。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团队严格按照施工操作流程,不盲目赶工,杜绝一系列不合格工程。
而想要防止裂缝现象在道路桥梁建设中频繁出现,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预防处理。在原料使用时,可以尽可能选择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从而降低水泥的用量。如果想有效预防裂缝的产生,在道路桥梁修建之时,设置一些合适的收缩缝,让建筑中的裂缝得到有效缓解。其次,针对一年四季户外温度都不相同的情况,就需要有关团队在设计时关注到温差对建筑的影响,及时使用先进技术,采用填充的方式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道路桥梁中使用现浇混凝土技术是目前建设当中的普遍举措,不仅能够降低建筑修筑的成本,还能够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在日常混凝土修筑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质量通病。在一系列施工情况和施工人员操作不当的前提下,棱角易损坏、“蜂窝”难处理、质量不过关和裂缝难修补等问题频繁出现。这就要求有关部门针对混凝土的质量通病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对症下药”,严格把控施工的每一个细节,合理解决混凝土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我国道路桥梁修建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