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岭黑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和防治
2023-03-22杜青丞
杜青丞
(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和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镇沅 666511)
黑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支原体感染引发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该病对山羊感染性较高,是严重制约云岭地区黑山羊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黑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被称为烂肺病,病羊主要表现为精神差、食欲下降、咳嗽、严重腹泻、体温升高、流鼻涕等临床症状,严重的甚至死亡。该病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本文主要就云岭黑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理变化、流行特征、诊断以及防治措施进行阐述,以期防止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
1 产生原因
1.1 病原
造成云岭黑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为丝状支原体。该病原体主要存在于山羊胸膜渗出物、肺、淋巴结等部位。丝状支原体最佳生长温度为10℃左右,可存活一个月以上。该病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差,普通消毒剂可将其快速灭活。但该病原体传播速度快,对于机体体质较弱、抵抗力差的山羊感染性较强,可导致羊群大规模发病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1.2 诱因
黑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进行。诱发该病的因素较多,例如,引种时未做好疾病检验检疫,导致病原体进入养殖场,并大规模传播。饲养环境恶劣、环境卫生差,未做好养殖环境的杀菌消毒工作,为病原体提供良好的生存和繁殖环境,从而导致疾病暴发。另外,气候突变、营养供应不均衡等因素导致黑山羊体弱,对疾病抵抗力差,也易感染该病。养殖人员对疫病的防范意识差,未意识到该病的严重性,未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导致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率增加。
2 流行病学
丝状支原体只感染山羊,且对于3月龄以内的山羊感染性最强。病羊以及携带病原体的羊群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主要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具有一定的地方性流行特点。在阴冷潮湿以及羊群密集的情况下容易暴发,死亡率高达70%以上。另外,该病主要暴发于夏季和冬季,夏季流行时间较长,冬季流行时间稍短。
3 临床症状
丝状支原体在感染黑山羊后具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潜伏期为5~28天。根据病羊临床症状可将其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以及慢性型3类。
3.1 最急性型
最急性型病羊发病速度快,病羊表现为体温快速升高、精神不振、拒食、呼吸困难。发病后短时间内表现出明显的肺炎症状,同时出现咳嗽现象。使用听诊器进行听诊,可发现肺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发病12小时以上的病羊肺部、胸腔出现渗出液。此阶段病羊表现为卧地不起、肢体伸长、呼吸急促、全身颤抖、哀鸣,甚至窒息死亡。该类型病程较短,病羊通常在一周内出现死亡。
3.2 急性型
急性型临床症状是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羊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腹泻、体温升高。随着病情发展,病羊逐渐出现咳嗽、流鼻涕、食欲下降、呼吸困难、呻吟等症状。同时,眼部分泌脓性浆液,嘴巴内有泡沫状唾液流出,头伸直、腰拱起、精神衰弱、胃部胀大、机体消瘦。病羊临死前体温恢复正常。该类型病程为1~2周。未死亡的病羊病情可逐渐转变为慢性型。
3.3 慢性型
慢性型病羊通常体温升高、咳嗽、腹泻、流鼻涕、精神衰弱、毛发杂乱。病羊通常无肺炎症状发生,但对机体体况影响严重,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易遭受其他病原体感染,最终导致死亡。
4 诊断
4.1 病理变化
对病死羊进行解剖,可发现病羊胸腔内分泌大量淡黄色积液,且肺部出现纤维膜。病羊胸膜增厚,肝脏有明显的病变区域,肝病变区域呈现为红色大理石纹样。肺叶界限清楚,肺部肿大、充血,有明显的出血点,支气管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出血。肺部与胸膜出现粘连。慢性型病羊病变部位会产生包囊化。病羊胃肠消化道无明显异常现象。心包有积液,心肌柔软。脾脏、胆囊、肾脏肿大。
4.2 实验室诊断
黑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实验室诊断常用方法包括涂片镜检、血清学检测以及细菌分离培养。
涂片镜检:检测人员通过采集病死的黑山羊病变组织将其进行涂片以及革兰氏染色。随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发现为阴性菌。除革兰氏染色法之外,还可选择姬姆萨氏法进行染色,随后可观察到蓝色球杆或螺旋状病原体。
血清学检测:采集病羊和健康山羊的血液。将血液进行离心处理,取血清进行肺炎支原体血液凝固实验。观察血清检出结果,通常病黑山羊试验结果为阳性,而健康黑山羊实验结果为阴性。
细菌分离培养:检测人员采集病羊肺部病变组织,将其制成匀浆,接种于鲜血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37℃下恒温培养5天左右,可发现培养基上生长出乳头状突起的菌落,菌落型颜色微黄。挑取菌落进行涂片镜检和染色可发现菌落为革兰氏阴性菌。
5 防治措施
5.1 治疗
根据病羊的临床症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临床症状较轻的病羊可通过肌肉注射100万IU土霉素进行治疗,每天注射两次,连续注射一周。若病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养殖人员可通过菌苗来预防疾病复发。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病羊,可通过肌肉注射地塞米松、阿奇霉素及氨苄西林进行治疗,每天注射两次,连续注射3~4天。或者可使用林可霉素、壮观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两次,连续注射2~3天,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健康的羊只,养殖人员可在日粮中添加氧氟沙星粉剂进行疾病预防,通常每100公斤日粮中添加10克氧氟沙星粉剂,连续饲喂3天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5.2 预防措施
首先,养殖场应做到自繁自养,对必须引入的黑山羊应保证其检疫合格。引入后还需对其进行30天的隔离观察,在确保其不携带任何病原体后才可进行混群饲养。其次,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每年春、秋季节养殖人员应对黑山羊进行免疫接种,接种前不可对黑山羊群注射任何抗生素类药物,避免影响免疫效果。通常选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疫苗进行预防注射。再次,做好养殖场内的环境卫生工作,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彻底的消毒。一旦山羊出现感染,应立即进行隔离,并对养殖区域及养殖工具和粪污进行全面的杀菌消毒。养殖人员可选用3%的烧碱对饲养环境进行彻底的杀菌消毒,随后使用0.25%消毒灵,每天对羊舍及周边地区进行两次杀菌消毒。粪污的消毒可使用4%的烧碱进行。第四,要加强饲养管理水平,定期对黑山羊进行体内外驱虫,从而提高机体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力。养殖人员还应定期对羊群机体状态进行密切监测和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对其进行隔离处理与防止疾病大规模蔓延。由于云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养殖人员应做好室内温度控制工作,避免黑山羊出现温度应激反应。第五,还应降低羊舍饲养密度,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从而有效抑制病原体的传播途径。第六,养殖人员应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制定合理科学的预防方案,同时加强对养殖人员管理,确保预防措施落实,从而降低黑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应做好日粮营养配比,不断调整日粮营养结构,从而保证营养供给充足,避免因营养不良导致机体体弱,抵抗力下降。
总之,黑山羊养殖过程中若发生传染性胸膜肺炎,短时间内可造成疾病大规模传播,给养殖人员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日常饲养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环境卫生消毒,降低病原体滋生和传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保证养殖场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