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档案馆(室)消毒方法探究
2023-03-22徐颖珺张建明朱建晨
徐颖珺 张建明 朱建晨 周 燕
(上海市档案馆,上海,201204)
当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对档案馆(室)的消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梳理了适用于档案馆(室)的各类消毒方法,从消毒原理、杀菌能力、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了在疫情背景下,档案馆(室)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环境、人员、档案等各方面的消毒工作,做到既不“放松消毒”,又不“过度消毒”。
一、各类消毒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为亲脂病毒,对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热力、紫外线、一些低效消毒剂都能将其灭活。但受消毒现场的多样性因素影响(如消毒物品的材质,是否会对档案、人员造成伤害等),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1.加热消毒
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核酸水解,从而使微生物死亡。56 ℃30分钟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加热消毒方法简单、经济,现已广泛应用于个人防护用品的灭菌消毒。但加热消毒法若用于空气消毒功耗太大,且温度太高无法与人共存;若用于档案消毒,高温会加速纸张的老化、酸化,还会造成档案中某些油溶性材料的溶解,使耐热性差的字迹、油墨等发生扩散,也不适用于档案消毒。因此,高温消毒法只适用于某些耐热物品的消毒。
2.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波长为200~280 nm的短波紫外线(UVC)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或RNA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已有研究证明紫外线消毒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紫外灯具有价格低廉、操作便捷、杀菌作用强、无化学残留等优点,适用于对公共场所空气进行消毒。紫外灯应根据使用面积选择合适的功率,开启后应维持半小时以上。消毒过程中,人员要进行回避,以免灼伤眼睛和皮肤。消毒完成后要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释放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微量臭氧。紫外线照射物体表面,无法穿透到档案内页进行消毒,且紫外线易造成纸张老化,降低档案耐久性,故一般不用于档案消毒。
3.臭氧消毒
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广泛用于水、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其通过渗透细胞膜破坏膜内脂蛋白和脂多糖,致使细胞凋亡。已有研究证明臭氧消毒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臭氧消毒具有应用范围广、操作简便、杀菌高效彻底、无残留等优点,可用于对纸质图书文档进行消毒。市面上的文件消毒柜一般采用臭氧消毒原理。臭氧虽为强氧化剂,易造成纸张老化、字迹褪色,但在控制好浓度与消毒时间的前提下,适用于纸质档案的消毒。消毒时,装在档案盒内的档案应取出,竖立放置,尽量使书页松散开,便于臭氧渗透进入,提高消毒效率。臭氧消毒时操作人员必须离开现场,以免臭氧灼伤呼吸道黏膜。消毒完成后,需通风半小时以上,释放残留的臭氧。由于臭氧对橡胶、金属等有腐蚀性,因此不宜用来消毒此类材质的实物档案。
4.环氧乙烷消毒
环氧乙烷易气化、活性大、渗透性强、杀菌广谱性好。它能使蛋白质失去代谢中需要的反应基团,阻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致使其死亡。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印发的《疫源地终末消毒工作细则》指出,环氧乙烷对新型冠状病毒有灭活作用。[1]环氧乙烷对纸张纤维无腐蚀作用,也不会使字迹褪色,尾气治理也较易实现。鉴于这些优点,环氧乙烷可用于档案消毒。它不仅能杀死物体表面的微生物,而且能渗透到纸质纤维内部,杀灭档案内部微生物。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可用于高危疫情档案、方舱医院病历档案等消毒。环氧乙烷是易燃易爆的有毒气体,灭菌操作必须严格按照规程,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5.等离子体消毒
等离子体含有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活化和非活化粒子等,并产生热辐射、紫外线,对微生物产生有效的破坏作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农业等领域。已有研究证明等离子体消毒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消毒是一种高效、快捷、环保的消毒技术,可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目前,病历档案等离子体消毒柜已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引进等离子臭氧档案消毒舱,采用等离子体和臭氧综合消毒,不仅能有效灭活档案盒上的霉菌,且消毒前后纸张机械强度和字迹色差无明显改变。
6.消毒剂消毒
消毒剂是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要成为疫情防控常用消毒剂,一般应满足高效、廉价、使用方便、毒性小等特点,不具备这些特点的消毒剂不予考虑。上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印发《复工复产单位环境清洁消毒工作指南》,推荐使用含氯(溴)消毒液、二氧化氯消毒液、过氧化氢和75%医用酒精进行环境消毒。
(1)醇类消毒剂
醇类消毒剂指乙醇含量为70%—80%(v/v),含醇手消毒剂>60%(v/v)的消毒剂。醇类消毒剂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可用于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2]由于乙醇易燃易挥发,存放和使用时切记远离火源。严禁在档案库房附近大量囤放乙醇。乙醇在爆炸极限内遇静电或明火会发生爆炸,故不可用于空气消毒,也不可大面积擦拭地面、墙面、档案密集架等。乙醇具有脂溶性,不宜用于脂溶性物体表面的消毒。可用挤干后的75%乙醇湿巾擦拭档案的无字部分,但对于易洇化的字迹,要避免用乙醇直接擦拭。
(2)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包括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氯胺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84消毒液(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含氯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织物等的消毒。次氯酸消毒剂除上述用途外,还可用于室内空气、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表面、皮肤和黏膜的消毒。[3]含氯消毒剂是最常用的一类消毒剂,具有杀菌谱广、杀菌速度快、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此类消毒剂有一定的氧化性、腐蚀性和致敏性,调配和使用时应戴上防护手套。次氯酸是强氧化剂,会破坏纸张纤维,不能直接擦拭档案。它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因此金属和有色织物慎用。此外,还要特别注意不要把含氯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否则会引发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的氯气。
(3)二氧化氯消毒剂
二氧化氯消毒剂指主要有效成分为游离二氧化氯的消毒剂。适用于水(饮用水、医院污水)、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含内镜)和空气等的消毒处理。[4]与含氯消毒剂类似,二氧化氯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作用,也不能直接擦拭档案,金属和有色织物慎用。不宜与其他消毒剂、碱或有机物混用。存放、配制、使用时均须注意安全。
(4)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是指有效成分物质的化学分子结构中含有二价基“-O-O-”的强氧化性消毒剂,常为过氧化氢与过氧乙酸。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室内空气、皮肤伤口、耐腐蚀医疗器械的消毒。[5]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属于高水平消毒剂,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可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各类病原体微生物。此类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直接擦拭档案。有腐蚀性,对眼睛、黏膜和皮肤有刺激性,在实施消毒作业时,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具。由于其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与还原剂接触、遇金属粉末有燃烧爆炸危险,应注意存放安全。
二、疫情期间档案馆(室)消毒方法选择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档案馆(室)消毒势在必行,应综合考虑对环境、人员、档案的影响,做到科学消毒和精准消毒。《消毒剂使用指南》指出疫情防控期间,应合理使用消毒剂,遵循“五加强七不宜”,真正做到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6]盲目过度消毒,不仅浪费人力物力,也会对档案、环境、人员造成伤害。
1.环境消毒
(1)档案库房消毒
档案库房应严格执行疫情期间的出入制度,尽可能减少进出库房频次。对于进入库房的工作人员,要求必须戴好口罩,并对其进行健康监测,情况正常方可进入,降低由工作人员携带病毒进入库房的风险。档案库房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可用100 mg/L的次氯酸水或1%过氧化氢消毒液或250—500 mg/L含氯(溴)消毒液或100—250 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档案库房内部的地面、墙面、档案密集架、档案装具等,由于沾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性小,一般不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消毒。即便有阳性患者进入库房,根据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介质表面的存活时间,封闭库房10天以上,即可使病毒自行失活。严禁使用75%酒精对库房进行大面积擦拭,以免造成火灾。不建议用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对库房进行大面积擦拭,其挥发分解的酸性产物易损伤档案。
(2)查档大厅、展厅等公共场所消毒
档案馆(室)的查档大厅、展厅等公共场所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应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中的优化重点环节防控要求做好防护工作。查档大厅、展厅可在人员回避的情况下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消毒完成后要注意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厅内的地面、墙面、桌椅等可用250—500 mg/L含氯(溴)消毒液或100—250 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污染部位用500—1000 mg/L含氯(溴)消毒液或200—500 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可用100 mg/L的次氯酸水或1%过氧化氢消毒液或250—500 mg/L含氯(溴)消毒液或100—250 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洗手水池、垃圾桶等,每天消毒2次,可用1%过氧化氢或500—1000 mg/L含氯(溴)消毒液或200—500 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垃圾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3)数字化加工场所等办公区域消毒
档案馆(室)的数字化加工场所等办公区域,电梯、公共卫生间等公用设备设施和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可用100 mg/L的次氯酸水或1%过氧化氢消毒液或250—500 mg/L含氯(溴)消毒液或100—250 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一般不需要对办公区域进行针对性大面积消毒。若要用紫外线对办公区域进行空气消毒,或者用消毒剂大面积擦拭地面、桌椅,消毒时除了注意人员回避外,还需注意将纸张、缩微胶片、磁盘磁带等实体档案暂时转移,以免紫外线及消毒剂释放的酸性气体损伤档案,消毒完成后要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
2.档案消毒
(1)库房内的档案
档案非生命体,新型冠状病毒对其没有直接影响,其至多会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库房内的档案与人直接接触的频率小、间隔时间长,非特殊情况下不需要进行专门消杀。
(2)借阅归还、接收征集的档案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在纸张上的存活时间为4天,因此对于借阅归还的档案和接收征集的档案,在档案进入库房或再次出借前,可在过渡间存放7天以上,让病毒自动失活,而不用再采取针对性的消毒措施。若档案需要马上再次出借,可用文件消毒柜进行消毒。文件消毒柜一般采用臭氧或臭氧加紫外线的消毒方式,灭菌高效,操作便捷,易于推广。
(3)重点区域病历档案
疫情期间,数字化病案管理的优势凸显,推广无纸化病历尤其必要。在尚未完全实现数字化病案管理的情况下,重点区域的疫情档案、病历档案等,由于暴露于病毒环境、流通环节多、接触人员多,携带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大,在医护人员间的流通过程中极易造成病毒的传播,因此对其进行有效消毒十分必要。此类档案消毒应由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处理,可采用环氧乙烷熏蒸、臭氧消毒、等离子体消毒等方式进行消毒,消毒人员需严格做好自身防护。消毒后的档案应在过渡间放置10天以上再进入档案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