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家兔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3-22王艺伟
王艺伟
(鹤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河南 鹤壁 458000)
兔是一种草食性动物,现阶段在笼养家兔产业发展进程中,主要面临引种、饲养、疾病治疗与越冬管理等环节的一系列问题,为此,本文围绕科学引种管理、疾病治疗措施与越冬注意事项三个层面提出家兔养殖管理的优化策略,为家兔养殖业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现实参考。
1 常见问题
1.1 盲目引种与饲养
部分小规模养殖户在引种环节未做好充足调研,在家兔引种等环节存在一定盲目性,常引进品质差或带病种兔,并基于多代繁殖模式进行杂交兔培育,可能因遗传性能不稳定导致后代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抗病力下降等问题。
1.2 家兔皮肤及肠胃病
皮肤病作为笼养家兔的常见病,主要由疥螨、真菌两种病原体诱发疾病,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感染后将使患部被毛脱落、表面出现炎性变化,导致家兔出现啃咬躁动、食欲下降等问题,可能因衰竭死亡。另一类常见病为肠胃疾病,表现为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类型,对于1~3 月龄幼兔具有较高致死率,为养殖户带来较大损失。
1.3 冬季幼兔存活率低
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倘若因兔舍内未做好保暖、防风措施,母兔带仔过多、少奶或导致仔兔发育不良,将提高幼兔的死亡率。断奶期仔兔伴有体重减轻、抵抗力减弱现象,倘若在养殖环境中出现应激因素或饲料配方不合理,将进一步降低幼兔存活率。
2 养殖管理优化策略
2.1 建立科学引种机制
养殖人员应秉持自繁自养原则进行笼养家兔引种管理,严格把好入场前的检疫关,在引种后及时分群饲养,如对断奶后仔兔以6~8只/笼的密度进行饲养,对于以雄兔为代表的成年兔需严格执行单笼饲养,控制好饲养密度,并做好春季剪毛与夏季防暑降温管理,保持笼养环境的安静、清洁。
2.2 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2.2.1 皮肤病治疗
对于家兔因疥螨造成的皮肤病,可选取100 g 百部粉末加入1 000 ml 1∶50新洁尔灭稀释液中混合均匀后,将患部浸泡2 h 左右进行药浴治疗。对于因真菌引发的皮肤病,选取适量酮康唑或水杨酸涂抹在患部,可收获较好治疗效果。同时,将患皮肤病的家兔隔离后进行全舍清理消毒,选用过氧乙酸喷洒在笼舍及地面上,并做好通风处理,确保室内空气湿度不超过65%,防止因饲养环境潮湿导致皮肤病复发。
2.2.2 肠胃疾病治疗
对于兔大肠杆菌病,按体重选取庆大霉素进行注射治疗,连用3 d左右即可收获较好治疗效果。对于兔球虫病,可皮下注射磺胺咪唑,连用2 次;或选取1∶1 000 磺胺氯吡嗪钠稀释液添加在饮水中,供家兔自由饮水,并添加1∶1 000复合多维,用于增强机体抵抗力;也可选取20 g/100 kg氯羟吡啶拌料喂服,连用5 d左右,起到较好驱虫效果。为防范菌类、寄生虫在兔笼或兔舍内传播,还需做好粪便的及时外运与堆积发酵,消灭传播源头。此外,还需严格落实全群免疫接种工作,如选取1 ml瘟-巴二联疫苗对笼养家兔进行每年2次免疫接种,并结合不同疾病高发期进行提前投药预防,降低疾病发生率。
2.3 明确越冬注意事项
2.3.1 落实防寒保暖措施
养殖人员应在入冬前开展兔舍集中检查工作,对兔舍破损、漏风等部位进行及时补修,将兔舍温度维持在15~20 ℃的稳定区间内,避免因温差变化过大使家兔出现感冒症状;冬季选择晴朗、气温稍高时段进行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流通;将仔兔移至室内温暖区域进行养殖管理,待仔兔满20 日龄后即可与母兔同养。为抓好冬繁,需在种兔发情期适量增加发芽饲料,并添加定量维生素C,选取每日下午3~6时安排配种,确保母兔正常发情,提高冬季家兔繁殖力。
2.3.2 保证充足光照条件
在母兔进入配种繁殖期前,应在兔舍内悬挂灯泡或紫外线灯,保证母兔接受8~10 h的充足光照,提高其繁殖能力和产仔品质;对于育肥兔在育肥关键期,应适时缩短光照时长,在避光、安静区域进行育肥管理。
2.3.3 采取科学饲料配比
冬季笼养家兔主要饲喂豆皮等农副产品,要求养殖人员做好饲料的清洁处理,避免饲喂霉变饲料;做好粗饲料与精料的科学配比,做好更换日粮前的过渡处理,对于妊娠、哺乳期母兔需饲喂精料50~100 g/d,对仔兔需饲喂精料30~50 g/d;在饲料加工环节,需将块根类饲料进行切丝处理,并与精料混合拌匀,防范饲料遭到污染;在优化饲料配置的基础上,还需喂服温水,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盐类和电解多维一类营养剂,用于增强家兔体质、提升抗寒能力。
3 结论
通过结合家兔的生活习性与生长特性,建立适应笼养模式特点的科学养殖管理机制,依托自繁自养、适时分群保证饲养模式的科学性,针对常见皮肤病、肠胃病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配合饲养环境的优化以及落实清洁、消毒以及保暖防风等技术措施,保证笼养模式下家兔的健康发育,从而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