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业为切入口,深入落实“双减”
2023-03-22葛玉红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葛玉红 _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作业改进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必然要求。规范有效、科学创新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管理机制,是实现作业减量提质的关键,以此为支撑,学校开展了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课程化、整合化、联动化”研究。
1.课程化:学科内部在课程视域下设计作业
作业设计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学校提倡在课程视域下设计作业,使作业回归育人本位,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将学科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融入其中,强调目标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动态性。作业设计不仅限于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同时着眼于素养的提升;而且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整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过程性评价。
各学科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是达成学校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的途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立足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具备系统性、结构性、关联性和层次性的优势,有助于学生对单元主题内容再次进行整体认知,形成系统化、程序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原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业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协调统一,指向培育单元学科核心素养。二是整体规划,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单元作业任务群。既有指向知识和技能巩固的基础作业,也有着力于提升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实践类、项目类作业。三是重视作业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知识、提升能力。
2.整合化:多学科整合设计作业
多学科整合性作业是实现作业育人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实现减负提质增效,学校积极倡导教师布置学科整合性作业,尤其是布置寒暑假项目式和实践类作业时,学校整体统筹,多学科教师合作,共同研制作业单。除此之外,还鼓励各学科融入美育、劳动教育等元素,实现“五育”并举。这种整合性作业有效避免了单调重复的作业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各学科总量协调,是确保每个学生作业上限的“总阀门”。要做到作业真正减量,需要加强各学科教师间的有效沟通协作。学校建立了横纵作业统筹机制,学科组以研究为抓手,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切实提升作业质量。在布置作业前,学科教师要像学生一样“下水”计时做作业,通过教师做作业的时长,预判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分层布置作业,严控本学科作业量。年级组从量上进行学科间的整体统筹协调。通过作业公示,定期进行学生和家长作业调研访谈等精细化作业管理制度,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3.联动化:家校合作设计作业
“双减”的最终落实,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认知,形成合力。学校以主题讲座、家长沙龙、访谈调研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达成共识,让家长认同减负增效等作业管理制度,有效避免学校减负、家长添负的局面。另外,学校的部分作业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如家庭劳动教育、亲子共读、体育锻炼、寒暑假实践类作业等。
此外,为确保各学科的作业设计质量,学校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一是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包括上周回顾、主备讲座、补充讨论、确定方案四个环节,并具体规定集体备课的内容。在上周回顾环节,备课组成员分享上一周作业的落实情况;在主备讲座环节,主发言人要讲解本单元的配套作业设计;在补充讨论环节,教师讨论作业形式和内容,最后备课组长确定本单元作业。二是进行整体设计,多维度开展教师作业设计培训。形成“市级—区级—学校—教研组”四级联动示范引领的作业培训体系,建立“培训—研讨—实践—反思—调整—再培训”闭环培训教研机制。三是制定作业治理制度,包括作业公示制度、作业批改制度、作业追踪制度、作业评比反馈制度。四是建立作业课程资源库。各组将优质作业上传到平台,形成校本作业资源库。
总之,当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学校的作业管理走向精细与规范,学生才能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收获学习成就感,让教育回归本位,让“双减”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