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新诗画” 绣出“新江南”
——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创造新模式
2023-03-22黄丽丽赵晴
文|黄丽丽 赵晴
“微改造”改出“新诗画”,“精提升”绣出“新江南”。自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开展了生动实践,2 个试点市、31 个试点县(市、区)涌现了一批可借鉴的好模式、好经验、好做法,实现了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目的地、旅游接待场所等品质升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体验感、幸福感,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模式一 主客共建共享打开共富通道
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微改造”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奔向共同富裕的主要推动力,与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全域旅游等工作相结合,将之转化为游客的体验感、群众的获得感、全省人民的幸福感。
台州市仙居县锚定“风景增色、游客增兴、百姓增收”三增目标,全面推进核心景区提质扩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旅游业态培育升级,高质量打造“康养仙居”。目前,已集聚悦榕庄、雅高铂尔曼等10 家品牌酒店,打造了夜景观光、景区夜游等夜间文化休闲项目,彩石镶嵌、龙凤八卦小夜灯入选省级优秀非遗旅游商品。
丽水市松阳县以传统民居改造、特色工坊、乡村微景观等小体量建筑为切入点,撬动全县超半数乡村植入精品民宿、乡村书店、咖啡馆、美术馆、非遗工坊等业态,引入大乐之野、白日梦、碧山国际社等专业团队,带动5600余人就地就业,实现产业上山、百姓增收。
绍兴市柯桥区按照“因地制宜、彰显个性,示范引领、专题谋划,全域联动、多元保障”方法路径,实现“微改造”从外在“颜值”提升,转化为经济“价值”提升。其中,推动刻石山雅居民宿成功入选省级闲置农房激活试点单位,带动当地茶叶、笋干等农副产品年销售近120万元。
湖州市德清县以“国际化”“现代化”为导向,累计投入资金17 亿元,完成改造提升项目400 多个。推进莫干山区域改造提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推进民宿“微改造”,4 家民宿获评省金宿和主题文化民宿,民宿管家成功列入国家人社部新职业名单。目前全县民宿总量近千家,年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营收超30亿元。
金华市磐安县以景村共荣共富为发展目标,在“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中坚持品牌化打造、专业化运营、制度化管理。以旅游推动打造共同富裕“花溪样板”、探索“图书馆+”文旅融合模式促进乡风文明助推共同富裕等工作经验获得推广,“景村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入选首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
模式二 历史文化植入文旅深度融合
深入挖掘浙江文化底蕴,将其合理合情合景地融入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目的地、旅游接待场所等重要场所节点,使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成为“微改造、精提升”行动的独特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台州市天台县作为和合文化的发源地、浙东唐诗之路的目的地,创新实施“一百家一百分”旅游要素提升计划,提档升级博物馆、大瀑布等经典景区,开发“和合唐诗”等多条精品路线,“唐风宋韵”赭溪老街魅力初显,和合文化全球论坛永久会址落户天台。
绍兴市新昌县将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提升至破题县域发展的高度,完善工作机制,联动全域;打造花墙、城市书房、科技馆等一批打卡点,形成“天姥唐诗宴”、小“梦白”、精品民宿、旅游购物等县域特色文旅IP和公共品牌。
衢州市柯城区以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使文旅深度融合,形成余东—农民画、麻蓬—武侠文化、妙源—立春文化、严村—古村落文化四大版块,累计打造餐饮、工作室、研学基地等各类业态70余处,配套共享生活空间100余处,改造文博场馆点位共计50余处。
作为嘉兴市的主城区、革命红船起航地,南湖区围绕红色文化资源和中心城市品质提升,累计投资5.77亿元,完成“微改造”项目108 个。打造包括“南湖·1921”红色列车、1921复建老站房在内的“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建成“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6 条;打造“红船旁的艺术党课”,观看人数超500万人次。
湖州市南浔区高度重视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走出一条文化传承创新与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南浔古镇为例,通过文化遗产修复提升、恢复水系风貌、门户形象改造提升、小场演艺常态化运营、扩容红色点位等举措,积极探索景区“微改造、精提升”新路径。
模式三 闲置资源盘活做足“绣花功夫”
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小中见大,以点带面,做好乡村农房、文化、劳力等闲置资源“盘活”文章,从景区景点到全域营造“席地而坐、悦心而游”的诗画情境,使人们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安吉县聚焦资源转化,推动“盘活”类项目55个,实现荒地变公园、旧房变乡宿、“闲人”变工人。如灵峰旅游度假区剑山村蔓塘里,通过环境提升、设施改造、文化融入、运营优化等多方位改造,从村民口中环境杂乱的“烂塘里”转变为如今产业兴旺的“夜塘里”。
江山市聚焦“四大工程”,以匠人之心、绣花之功实现“衢州有礼·锦绣江山”旅游品质“蝶变”。如大桥镇西坂村利用“一户多宅”整治拆后的土地,建成多处美丽庭院,并坚持“修旧如故”原则,对梅花拳馆进行整体框架修缮,形成了“大桥西坂”的美丽宜居新面貌。
湖州市吴兴区坚持“四微四化”工作法,以盘活存量为重点,大力推动闲置资源市场化。如郊外蝴蝶主题餐厅曾是一处废弃水厂,经过“微改造”改建成以蝴蝶为设计元素的主题餐厅,内设5D 全息光影主题包厢、多功能大厅等,成为集商务宴请、私人订制、派对服务、茶饮休闲、文创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餐饮综合体。
丽水市缙云县坚持以质取胜、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以人为本,累计投入4.73亿元,完成168个旅游项目。如改造后的阳冰书房,有200个阅览座席、可藏5万册图书,既可扫码刷卡自助,也可由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是一个集阅读、社交、休闲为一体的智慧化公共文化空间,成为缙云新的文化地标。
温州市泰顺县实施“三色图”管理,改造提升筱村公社、南浦溪景区、空山隐民宿等一批网红打卡点。如南浦溪景区通过南浦溪游客中心的建设,水上游乐区、激情漂流、露营基地等服务设施的升级,成为热门的游客打卡点。
模式四 多方联动参与凝聚发展合力
将“微改造、精提升”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匠心工程,通过政策资金的“有力”,形成部门之间的“合力”,激发市场主体的“动力”,形成了群策群力、广泛参与的生动局面。
“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深入推进全域旅游,打造吸引流量的网红打卡地、留住高端消费的品质新景区”,围绕这个目标,湖州市长兴县将“年轻化、时尚化、高端化、品质化”四化融入“微改造、精提升”五大工程,打造“网红十景”;举办文旅新空间创意设计大赛,发布第一批待设计项目库和优质设计团队库,顺利落地高品质文旅新空间10个。
温州市瓯海区创新“国企入股+公私合营”模式,引进了运营项目经验丰富的浙江云涧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和瓯海区旅投集团,以7∶3的投资比例,合作成立公司联合运营,实现整村开发,有效缩减了项目开发周期、建设成本。山根村经过“微改造、精提升”和旧村改造,实现华丽转身,村民资产户均升值超500万元,村集体资产收益每年增加280万元,吸引30多户村民返乡创业,解决近200人就业问题。
衢州市开化县坚持深处挖掘、小处植入,引入一系列文旅融合服务和数智化升级。其中,林山乡以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为契机,构建“151”产业共富体系,并由菖蒲、霞湖和大举3个村共同组建强村公司——石菖头产业发展公司。2022 年以来,林山乡锚定“匠心花园幸福林山”目标,聚焦乡域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增进,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实现20万元以上村全覆盖。
衢州市衢江区把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等工作紧密结合、充分融合,将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列入全域旅游“1258”发展体系八大重点工程之一,构建“一体(衢江全域旅游枢纽)两翼(铜山源旅游集聚发展翼、黄坛口旅游集聚发展翼)三圈(以运动康体为特色的衢北度假圈、以生态康养为特色的衢南慢游圈、以诗路衢江为特色的中部风光圈)”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丽水市遂昌县建立“微改造”评估考核机制,落实工作任务、强化指导培训、开展晾晒激励,掀起了“微改造、精提升”的实干热潮。其中,关雎文化园累计完成投资150余万元,完成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标识标牌、园林景观绿化、游客休憩设施、生态休闲步道等“微改造”项目,于2022年12月20日正式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