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凉市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思路及措施体系

2023-03-22刘铠源宋永锋毛泽秦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1期
关键词:平凉市水土保持高质量

刘铠源,宋永锋,毛泽秦

(平凉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甘肃 平凉 744000)

1 平凉市地域特征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会处,地理位置为北纬34°54′~35°43′、东经107°45′~108°30′,总面积11 119.08 km2,海拔890~2 857 m。平凉市地跨六盘山东西两侧,市域内有泾河、葫芦河、千河3条渭河一级支流,地貌类型区上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和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域内残塬梁峁沟壑交错;地理区域上属西北黄土高原区的晋陕甘高塬沟壑保土蓄水区和宁南陇东丘陵沟壑蓄水保土区;气候上属陇中南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9 ℃,年均降水量533.1 mm,年均蒸发量880.8 mm。平凉市干旱少绿,汛期多发暴雨洪水,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截至2019年底水土流失面积达8 821.80 km2[1],占总面积的79.34%),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2 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平凉市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创建了多种生态建设与生态经济模式,依法强化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有效控制了人为水土流失,改善了市域水土资源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提高了土地有效利用率,推动了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同时,培育了一支高素质水土保持建设队伍,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至2019年底,平凉市共新修梯田27.58万hm2、条田4.42万hm2,高标准农田占总耕地面积的52.5%;修建淤地坝127座、塘坝13座、水窖66 735眼、涝池9 837个、谷坊2 873座、沟头防护3 136道;营造水保林3 705.3 km2、水保经济林110.5 km2;实施退耕还林554.8 km2、封山育林299.6 km2、荒坡种草253.0 km2、封坡育草97.7 km2、引洪漫地113.8 km2;建立水土流失监测站3个、水土保持监测监督站点75个、智慧水保系统及信息平台1县;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达到7 177.9 k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1.37%,森林覆盖率达到33.62%,林草覆盖率达到58.44%,水土保持率达到72.88%;水土保持措施保水率达到39.3%、保土率达到51.6%,年均拦蓄径流3 268万m3、拦截土壤3 856万t;水资源利用率达到35.3%,河流沟道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以上,重要水源地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区域小气候持续向好,持续干旱与极度干旱气象逐渐减少,水土资源利用率持续提高。

经过半个多世纪坚持不懈地进行农田整地建设,平凉市442.07 km2塬地全部改造成条田,2 713.6 km2坡耕地改造成梯田,95.3%的“三跑”(跑水、跑土、跑肥)山坡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粮田,80.2%的山地产业道路达到机械化作业标准,“人扛肩挑畜驮”的农耕条件变成了机械化耕作。山塬地苹果、马铃薯、地膜玉米、旱地蔬菜、山地草畜等主导产业大规模发展,创造了“梯(条)田+产业+科技”的优质高产高效产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农业生产连年丰产丰收,农业产出持续提高,农民群众收入连续增长,到2020年底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 000元以上的小康标准。按照世界银行二期贷款项目调查统计成果推算,农民群众收入增长中水土保持贡献率达29.17%,水土保持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至2019年底,平凉市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538个,验收水土保持设施241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达到91%、实施率达到85%、验收率达到82%;依法依规查处各类破坏水土保持设施事件680余件,全面强化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3 存在的问题

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投入力度的限制和影响,目前平凉市水土保持工作仍存在一些瓶颈。一是“两高一低”问题和矛盾突显。平凉市土壤侵蚀模数1 500 t/(km2·a)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仍达62%,治理程度高的同时土壤侵蚀程度高、水土保持效益低的问题突出,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仍然较重。二是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修复矛盾突出,人为水土流失治理任务重。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突出,局部地区生态恶化趋势加重,如规划建设的平凉机场、平庆高铁、灵台矿区等重点项目预估将扰动土地面积148 km2以上,需要开展大量的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是自然灾害引发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艰巨。严重的暴洪灾害时有发生,引发的次生水土流失强度大、反复性强,加剧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难度。四是治理进度滞后,治理程度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目前,平凉市仍有135.22 km2山丘区坡耕地和949.76 km2老旧梯田需要改造提升;全市林草植被覆盖率、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均低于全国平均值,要想赶上全国平均水平,需增加林草地面积729.41 km2、城市绿地面积27.66 hm2;现有的35个自然保护区和435 km2景区需加强管护,未治理的1 643.9 km2水土流失区需进行综合治理,初步治理面积中的5 468.77 km2土地需进行深度治理、精准治理,92处城乡供水水源地保护区的599.5 km2区域需加强林草植被建设。

4 平凉市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思路

在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要求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平凉市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态势和水土保持进程,探索得出新时代平凉市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契机,以推动实现平凉市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服务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以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以打造泾河、葫芦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流域及水生态文明城市为方向,以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线,以“一屏两域三河”总体布局为构架,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实施山水沟塬林草田路村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注重自然恢复、强化监督管理,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管理服务现代化建设,力求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助力平凉实现生态安全、经济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乡村振兴[2],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为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提供有力支撑。其中,“一屏两域三河”总体布局主要是指:立足平凉市地处黄河中游的区位优势,基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努力构筑关山山脉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打造泾河、葫芦河两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流域,建设泾河、葫芦河、千河三条宜居宜业宜游幸福河,开拓平凉水土保持现代化事业。

5 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措施体系

新时代、新阶段,平凉市应努力破解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高的同时水土流失率高的瓶颈,持续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大力推行水土流失治理区深度治理、精准治理,加强信息化监测监管,大幅提高林草覆盖率及水土保持效益,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流域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全面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幸福感,为此构建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措施体系。

5.1 全面实施生态化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措施体系,构筑关山及其山脉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充分利用平凉市创建全国森林城市时形成的绿色发展共识和项目优势,大力实施关山及其山脉生态屏障建设与保护、水源涵养生态廊道建设、生态功能区维护、疏林地补植封育等项目,以及生态养生小流域、生态沟道、生态村、生态乡(镇)建设;强化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自然修复和封禁[2],最大程度减少人为活动对自然植被、野生动物、饮用水水源地的扰动和影响,同时采取封山育林、封坡育草、人工补植、抚育改造次生林和疏林地补植等封育保护措施,提高林草覆盖率,着力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和生态功能区[2];逐流域建设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生态安全,提升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能力,维护和增强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快速构筑关山及其山脉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5.2 大力实施深度化、精准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夯实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基础

持续加大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和旱作梯田开发与老旧梯田提升改造力度,全面建设高标准梯田和优质高产高效旱作梯田示范县(市、区),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增强农村综合发展能力。持续加强平凉市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水土流失深度治理、精准治理[2]。集中连片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减少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控制面源污染,加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着力建设生态流域、清洁流域、生态乡村、生态景区,优化小流域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加大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固沟保塬建设力度,开启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固沟保村护田措施,并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山水沟塬林草田路村综合整治,保持水不冲塬(园)、土不离壤、泥不出沟、塬(园)不侵蚀。持续加大城市(城镇)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加强城市(城镇)建设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土流失防治与监督管理,持续改善城市(城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减少人为水土流失。

5.3 集中实施智能化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智慧水保措施体系,促进水土保持综合监管能力现代化

加大信息化、智能化监测预报系统和智慧水保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力度。以县级智慧水保平台建设和城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智能监控为主要措施,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完善全市水土流失监测站(网)信息化体系,建立健全水土流失监测体系,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水土流失监测水平和水土保持综合监管能力;加快水土保持科技教育示范园区建设和法制化预防监督步伐,全力推动水土保持现代化发展。

5.4 努力实施大水保、大融合机制体制保障措施体系,保证“一屏两域三河”总体布局目标实现

借鉴福建长汀经验,凝聚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全力推动大水保的智慧和力量,成立县(市、区)推进水土保持工作领导机构,统一组织县(市、区)委办、政府办、发改、财政、水务、水保、林草、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和投资,将水土保持工作融入县(市、区)城乡经济发展大盘中统筹谋划、综合安排、统一指挥、强力推动。创新成立国投农业发展公司或乡村振兴建设公司,作为农林水利水保项目实施法人,统一管理、统一组织,专业化实施农林水利水保项目,落实好项目建设管理法人责任制、项目招标投标制、施工管理合同制、施工监理制、项目建设质量终身制等,建立“全方位、纵到底、横到边”的大水保格局;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水土保持监管,培育更多的水土保持技术服务队伍,构建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监管到位的水土保持市场服务体系,为全社会共同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探索实施市、县(市、区)联合开展水土流失监测和水土保持检查监督管理的模式,提升监督执法力度和水平;健全完善各级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落实市、县(市、区)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落实奖补资金和责任追究制度,鼓励鞭策各级各地积极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建设;加强行业能力建设和科技投入,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和水平;提升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开创水土保持新格局。

猜你喜欢

平凉市水土保持高质量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水土保持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平凉市出台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