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象征到联觉:线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比较

2023-03-21王芩伶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联觉象征

摘 要:视觉艺术发展至今,从架上绘画中的线到走进空间中的线,从抽象的线到具体的线,人们观念的转变为线的创作提供了全新视角。按照创作材料的属性对线的类别进行划分,分别对“硬线”与“软线”的象征作用及“具有亲切感的线”和“具有疏离感的线”的联觉作用展开论述,以精神分析及荣格的心理学理论解读视觉艺术中的象征与联觉现象。象征是艺术作品的灵魂,而联觉的应用是深化象征意义的有效途径,并且为艺术家的远端联想与艺术创作提供灵感。

关键词:线;象征;联觉;美术创作

一、线的艺术理论基础

(一)发展与演变

线是一种最原始的符号,它组成了人类最早期的图形、文字。从原始艺术至古典主义绘画,线主要被使用的是其基础的描摹功能,作为最基础的元素被用于描绘自然万物。从现代艺术到后现代艺术,风格化的线开始广泛应用于绘画中。素描中情感化的线、色彩中显著的线条感,以及作为独立的表现形式的线出现在艺术家的创作中。线的功能转变为素描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也为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活力。线作为最古老的绘画元素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又该做出什么样的回应?

(二)属性与功能

从传统的架上绘画到空间中的线,按照创作的语境和材料进行区分,可将线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架上绘画中的线,由水性材料、油性材料、石墨炭等绘制。按照绘制线条的属性可以分为“硬线”与“软线”。这里需要与在传统素描中以光学理论为基础的虚实、硬边缘与软边缘的概念进行区分。“硬线”是指具有锋利、清晰、明朗特点的线条,“软线”具有圆滑、模糊、柔和的特点。在传统学院派素描中,“硬线”与“软线”通常是相互抵消的,线条的风格是弱化的。而在个人风格显著的作品中,艺术家通常会放大线条的特征,使画面具有显著的“硬线”或“软线”的特点。另一类是空间中真实的线,由布料、纺织物、金属线、塑料等制作成的线,可在软雕塑或当代艺术中应用,按照材料的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具有亲切感的线”与“具有疏离感的线”。

二、线的象征:连接内心的想象

自精神分析理论对现代艺术产生影响后,艺术家便开始创建一个新的世界,不是基于外部物化,而是基于个人对内在经验的反映,用象征性的投射来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1]。这些象征符号被视为连接无意识的窗口,在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中有着重要价值。荣格认为,创作者和艺术家天生就与无意识保持着非同寻常的联系,真正的艺术家从无意识的深处将意象打捞起来,然后进行有意识的记录和塑造[2]。

(一)“硬线”与“软线”

从线的基本象征意义出发,线条的起伏可以代表情绪的变化。平缓的线预示着平静,而起伏的线象征着波动的心绪。在大量使用“软线”的作品中,画面的感情色彩都是比较激烈的,比如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他的画作中采用了大量起伏不定的线条,这些线象征着画家内心剧烈的情感波动,因而其作品《呐喊》呈现出了一种“无声的咆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野兽派创始人亨利·马蒂斯也喜欢使用“软线”作画,除了明亮活泼的色彩外,大量柔和松弛的曲线也在令观者感到愉悦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绝对的直线则象征着理性,在强调空间构成,或是几何作品中,通常都会使用大量的“硬线”,比如立体主义画作中,直线的分割就强调了时间与空间的理性部分,错乱的空间能引起观众的思考。然而,毕加索在强调精神与情感的时候也会大量使用“软线”,例如其作品《梦》,画面中柔软的线条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梦境。最直观的是使用线条作画的抽象作品,如杰克逊·波洛克使用“软线”创作的抽象画作与彼埃·蒙德里安的“硬线”作品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画面情绪,前者是活跃与感性,而后者是冷静与理性。

(二)隐含的秩序

线的秩序蕴含着更深层的象征意义。这里论及的线的两种秩序,一种是规律排列,另一种是破碎和分割。从荣格心理学分析视角来看,标志性的图像激发了人们对自己最深层的情感能力的开发和接受。

后印象主义画家凡·高的画作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画面中大量排列的短线,这些密集排列的线与印象主义或点彩派的“色点”不同,不是在单纯地描绘形式上的美感,而是不安的且带有“神经质”色彩的。大量直观地排列密集的线条,很容易使人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因此,凡·高的绘画展现出了一个伟大艺术家的敏锐,但画面中明亮的色彩却无法让人在画中感到“马蒂斯式”的放松与愉悦。

破裂和分割暗示着画家自我的分裂与完整。破碎和分割的线通常象征着无意识中的创伤及自我的修复想象。在注重表现精神性的人物肖像或人体绘画中,在人物的面部或身体上往往会有大量组合的破碎线条,例如席勒、弗洛伊德和培根等艺术家画中的人物,这些组合的破碎线条象征着精神的破碎及肉体的完整(即便是扭曲的),即表现内在与外在的冲突。因此,在他们的画作中,人的面部和身体出现了很多本来不属于现实的线,这些线指向内心世界,所以观众能通过画面感受到强烈的精神性。

(三)质感的表现

运用抽象的线表现具体的质感,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符号的图标性作用,引起观众的直接观感。在绘画中,艺术家巧妙地利用绘画材料的特性来表现不同的质感,例如石墨、碳等通常用于表现树纹、皮肤、毛发等粗糙的肌理。在奇奇·史密斯的紙本绘画中,她用密集的线来表现鹰的羽毛、狼的毛发,这种方法的效果是显著的。她在《狼女》中利用线条描绘毛发,勾勒女孩的脸庞,一个具有兽性外貌的女孩便触发了人强烈的视觉情感及对于远古人类先祖原型的遥远想象。水墨、水彩、油画等则利用干枯的笔触来表现粗糙质地的线条,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巴塞利兹的作品中经常用大量粗糙的线条来描绘人物或动物,强烈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象征原始自然的天性,呈现与精致对立的趣味。艺术家也经常利用粗糙的质感来增强人物的生动性,例如马琳·杜马斯的人物画中总是会出现一些质感强烈的夸张线条。利用线来表现质感的方法在纸本绘画中比较常见,而画面整体呈现的效果通常是由“硬线”与“软线”的多种象征方式组合而成的。

三、线的联觉

艺术联觉体现了联觉和艺术之间强烈的关系。在文学、诗歌以及艺术作品中,联觉经常被视为一种风格的体现方式,被用于象征意义,以此来置换感觉。创造遥远的联想是艺术家的典型能力,并且被用于他们的艺术创作中[3]。

(一)有温度的线

根据线的材料,可将其大致划分为两类:“具有亲切感的线”和“具有疏离感的线”。毛线、纺织线和布料一类的材料可以称为“具有亲切感的线”,这类材料往往与人的身体有密切的联系,它们能带给人直观的温暖感。盐田千春的作品中就大量使用了棉线这种“具有亲切感的线”,主要分为红色和黑色。在一项全面跨文化的研究中发现,红色和黑色是对人的情感意义影响最大的颜色,红色象征着爱、生命、激情,或在一些极端的语境中代表鲜血、伤害,而黑色象征着原始的黑暗、不明朗和未公开,代表哀悼、悲伤、邪恶等[4]。

在盐田千春的作品《与DNA的对话》和《手中的钥匙》中,她用红色的棉线连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件,如鞋子、钥匙等。在其作品的语境中,棉线是生命的象征,如同血管一般的棉线是维系生命的纽带;在日常生活中,棉线与人和人的身体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它经由人的双手编制或穿在身体上,紧贴人的肌肤,因此这些棉线在质感上很容易引发观众的触觉,对棉线触觉的想象使观众更容易捕捉到棉线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就算在没有任何物件,只有大量红线密集交织占领整个空间的作品中,也能使观众感受到人或生命存在的气息。棉线在加入色彩后,其指向会更加明确。它们在红色系的作品中象征着蔓延的大火、血液、鲜活的生命,而在黑色系列的作品中,如《在沉睡中》《在沉默中》,则象征着被大火燃烧后的黑暗、恐惧、灾难。黑色的金属线更像是外来物,容易引起割裂或入侵感,而黑色的棉线就像是从人的心理或精神世界蔓延出来的。《在沉默中》画面里黑色的棉线缠绕着损坏的黑色椅子、黑色钢琴,这个场景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火灾。实际上,作者表达的也是火灾后的场景,被烧焦的物件凄凉孤寂。这样的场景不仅会触发观众的触觉,对于敏感或是有类似经历的人来说,甚至可能引起他们的嗅觉反应。

在芭芭拉·利卡的作品中,用金属线编制的作品呈现出与织物线不同的面貌。在她的作品中,人的身体本身就像是牢笼,而这个牢笼被困在了更大的“城市牢笼”之中。金属线与织物线不同,精致的金属线象征着工业文明、物质世界,有疏离或压迫感。由铁丝重构的扭曲人形被缠绕在象征着城市建筑的几何体中,让人联想到金属质地的牢笼及外在的物质世界对于人精神世界的侵蚀。金属线的质感使观众容易联想到冰冷、坚硬的触感,甚至工业金属的气味,因而深化了符号的象征作用。如果由织物线来完成这些作品,则呈现的更像是人的心理世界的牢笼。不同质感和不同温度的线,在作品中能起到不同的象征与联觉作用。

(二)连接身体的线

利用材料来象征人的身体,是当代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伊娃·黑塞在她的作品中使用玻璃纤维和乳胶制成的线来象征人的身体,她认为这些材料的半透明性与发光性以及物理触感,都像是一层薄薄的皮肤[5]。她在作品《无题(绳索)》中,由乳胶覆盖的绳子有着人的肌肤质感和触感,它们被悬挂起来,重力使它们向地面坠落,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抗争。此外,安图内斯的作品中也经常以绳子象征身体,将悬挂打结的绳子比喻人体的器官,绳子弯曲的形态使人们感觉它们似乎是扭动的、鲜活的。作者运用外力将连接这些“身体”的绳子悬挂着,形成一种牵扯感,并巧妙地利用材料和视觉引起人的联想。埃内斯托·内托的作品则是直接为观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方式去感受艺术与身心的连接,他常使用织物制造线或网状结构的大型装置作品,观众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丰富的感官体验,在艺术的精神性空间中感知并思考人与世界、生活的相处方式。

四、线的联觉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比较

在西方绘画中,符号(symbol)与寓言(allegory)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本文泛指象征主义(symbolism)与符号。对比平面中抽象的线和空间中具体的线,例如,将平面绘画中的红线转换为空间中的红色棉线时,它们的象征意义相同,但后者利用联觉使艺术作品以更加立体、直观的方式呈现时,更容易和观众的情感和认知产生互动。从向内的绘画到向外的画面,联觉的应用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在今天,视觉艺术是以视觉为基础,多感官的艺术。视觉艺术与跨学科交叉研究,为美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如果象征的图像是连接人无意识原型的重要途径,那么艺术的联觉应用可能为这种途径提供便捷。线的联觉作用通常都运用于空间作品中,很少在架上绘画中使用。很多艺术家也尝试破掉画框的边缘与硬角,使画面向周围空间扩展,例如超前卫艺术家米莫·帕拉迪诺对于画布边缘的拓展,改变画布为硬边方形的刻板的视觉思维,艺术家通过这种方式来回应新的时代背景。但笔者认为,利用线的联觉特性,将其运用到布面绘画作品中,把平面中抽象的线转换为具体的线,增强布面绘画的联觉作用,或许可以给艺术创作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埃及艺术家加达·阿米尔将刺绣结合到绘画中表现生动的女性形象,当代艺术家希拉·希克斯使用各种颜色与质感不同的纤维线创作触觉丰富的视觉艺术,她的编织作品成功地将工艺与美术相结合,造就了独特的图像语言。目前,象征的方法仍然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艺术创作中,而联觉在此基础上对于触发“感觉”有特殊的意义。除了在绘画上利用了线的联觉外,还有许多艺术家运用在其他艺术创作中。

五、结语

象征是艺术作品的精神核心,是连接观众无意识的窗口,并且能投射出艺术家的内心情感。而材料引起的联觉作用能深化象征的意义,增进观众与作品的情感互动。在如今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材料媒介与跨学科的研究对于艺术创作的创新与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艺术联觉的积极作用,为艺术家提供一些新的创作视角。

参考文献:

[1]NAUMBURG M.Art as symbolic speech[J].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1955(4):435-450.

[2]雅各比.荣格心理学[M].陈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31-32.

[3]ROGOWSKA A.Categorization of synaesthesia[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2011(3):213-227.

[4]NAAMA E, SHARON S, DAFNA R.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ymbols emanating from the spontaneous artwork of survivors of childhood trauma[J].The Art in Psychotherapy,2015(44):45-56.

[5]費恩伯格.艺术史:1940年至今天[M].陈颖,姚岚,郑念缇,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317.

作者简介:

王芩伶,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表现性油画语言、视觉艺术与心理分析理论的跨学科研究。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联觉象征
你是联觉人吗
数字时代的工艺美术摄影
浅谈美术创作的意识状态表现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古代游牧民族绘画对中国画的贡献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视觉思维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实践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语境下的美术作品创作的家风蕴意
联觉的发展与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