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实践表演中想象力的重要性分析
2023-03-21郑思佳
郑思佳
想象力是舞台表演的重要基础,也是展现演出真实感的关键所在,无论何种舞台实践表演形式,都需要表演者发挥想象力来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舞台实践表演关键在于意境呈现、角色塑造与情感传递,这要求表演者要积极调动生活经验,做好演出内容的细节处理,保证表演的逼真、到位。舞台表演是一种与观众面对面的演出形式,通过发挥想象力可以拉近表演与观众的距离,进而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一、舞台实践表演中想象力的内涵与功能
(一)内涵
舞台实践表演中的想象力主要表现为“舞台想象”,指的是表演者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对所扮演的角色、传递的情感加以塑造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构筑生动、鲜活舞台的关键,也是舞台实践表演的研究重点。表演者在呈现舞台时,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又要充分发挥舞台想象力,通过想象力表现出舞蹈中所要传递的情感,帮助观众奠定情感基调,引导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二)功能
1.预见功能
预见功能在舞台实践表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即兴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对对手行为及舞台环境做出下意识回应;或在舞台排练不充分的情况下依靠想象力进行应对[1]。舞台实践表演对表演者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提出考验,只有发挥想象力,预见相应的舞台情境,才能提升自身的舞台适应性,提高舞台表演质量。
2.补充功能
在舞台实践表演中常常会出现规定情境不充足的情况,这就需要依靠表演者的想象力进行补充。除了规定情境,想象力还可以实现知识经验的补充。受时空限制,表演者在排练中经常无法做到直接体验与感知,这时就需要依靠想象力填补认知局限,起到开阔眼界、扩大视野的作用。
3.替代功能
在舞台实践表演中,想象力也发挥着重要的替代功能。例如,演员所扮演的角色与自身差异较大时,就需要发挥想象进行替代。例如,一名年轻演员在表演“丧子之痛”时,就可以通过想象力进行替代与借鉴,可以回想父母对自己的情感,通过替代的方法改善阅历不足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替代功能需要以充足的表象为前提,而想象力的发挥则是运用表象的关键所在。
4.假使功能
想象力是表演者创造的基础,舞台上布景、灯光、道具的运用都需要依靠想象力,从而实现假定情境的真实化[2]。在舞台实践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借助想象力产生信念感,以真实的态度对待舞台表演,从而引导观众进入舞台情境中,实现舞台表演多主体的充分融合。
5.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指的是人体根据环境因素变化对自身生理功能进行调节以提升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调节功能在舞台角色塑造与情感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自我调节使感受力与表现力满足舞台需求。在舞台实践表演中,表演者需要依靠想象力对情感、动作、气息等加以调节,找到合适的情绪界限,通过最合适的方式演绎舞台。
6.创新功能
舞台表演艺术一直以来都是在不断创新的,可以说,创新是舞台表演的生命力,而想象力则是推动舞台表演创新的动力。为使观众体会到耳目一新的效果,舞台表演既要实现内容的创新,也要实现表现方式的创新,有效避免舞台演出的墨守成规。对于表演者来说,需要运用想象力探求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即便是同一部作品,也可以通过想象实现角色体验与情感表达的创新。
二、想象力在舞台实践表演中的重要价值
(一)丰富角色内涵
角色塑造是舞台表演的关键,特别是在实践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在面对观众时表达出人物的生动性和情感的丰富性。通常情况下,演员与戏剧人物或作品时代背景会有较大的客观差异,为表现出规定的性格特征与情感经历,演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表演技巧,还要通过想象塑造人物性格,将角色内心情感表现出来。演员通过发挥想象力可以更好地体会角色的内涵,以想象力为支撑找到角色塑造的切入点与发力点,从而增强角色的立体效果,进一步深化角色内涵。
(二)拓展演出空间
不同表演者在塑造同一角色或表演同一作品时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往往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其个人理解和演出表演不同。善于运用想象力的表演者可以拓展更丰富的演出空间,在角色塑造与情感传递上也就具有更强的生动性和立体感。将表演者的想象力精准融合到舞台实践表演中,不仅可以更贴合作品背景要求与角色塑造要求,还可以强化对作品情感的把握与传递,使同一部艺术作品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丰富和完善。就艺术表现力来说,在想象力的支持下,可以提升作品演出效果,同时可以深入挖掘其内涵与亮点,提升舞台表演整体的质量。
(三)提高表演者素质
舞台实践表演对表演者的专业能力素质提出较高要求,为呈现出更好的演出效果,表演者需不断完善自身能力素质,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和心理状态。作为舞台实践表演中的一种必备的专业能力,想象力具有一定的发散性,表演者在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素质的过程中应做到长期保持丰富想象力,进而依靠想象力明确舞台表演的目标和方向。可以说,想象力本身就是表演者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只有发挥想象力,才能为其他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找到方向,对提高表演者整体综合能力素质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想象力在舞台实践表演中的具体体现
想象力在舞台实践表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的舞台演出在想象力的应用和体现上也存在差异。常见的舞台表演形式包括乐器演奏、话剧表演、朗诵表演以及舞蹈表演等,对想象力的讨论也需要分类进行。
(一)乐器演奏舞台
乐器演奏的舞台实践表演关键在于将曲目呈现在舞台上,而运用想象力有利于舞台表演成功。在正式开展演奏之前,演员可以对曲目的演奏状态、演奏速度与声音效果进行预设,从而对以往的演出经验进行修正,达到稳定心态、放松肌肉的目的。对于乐器演奏舞台来说,想象也是一种排演方式,可以使演员在登台前进入演奏状态,有效调整心态,从而达到预期的舞台实践效果。
乐器演奏舞台强调情感体验,只有充分体会曲目的情感内涵,才能丰富演奏过程,展现舞台表演的艺术价值。以钢琴演奏为例,表演者在弹奏钢琴曲目时需要运用想象力来体会一首作品的思想感情,激发对音乐情感全方位的感受。例如,很多西方国家的钢琴作品均为宗教题材,包括贝多芬的《庄严弥撒》、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等均展现出独特的宗教情感,若表演者对宗教题材不熟悉,就可以通过想象感受曲目的精神内核。很多时候,表达宗教情感的钢琴曲目都有着很好的抒情性,可以使听众体会到一种心灵上的平静。为感悟曲目中的虔诚状态,表演者可以依靠想象感受教堂场景。比如李斯特的《但丁奏鸣曲》《b 小调奏鸣曲》等作品,通过展现人性与魔鬼的对抗来传递宗教气息。表演者在舞台实践表演中不应忽略相关宗教要素,而是要通过想象的方式了解、体会宗教情感,从而将钢琴曲目中的精神内核更为深刻地表现出来。
(二)话剧表演舞台
话剧表演对想象力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话剧演员需要通过自身想象力将剧情内容传递出来,使人物形象与场景塑造更加生动、饱满。话剧排演时,演员需要对人物形象的性格、动作、语气等进行想象,以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实现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很多时候,演员无法依靠生活经验体会人物情感,因此需要借助想象力为角色注入灵魂。在赋予角色情感的同时,演员还需要以剧本为基础展开想象,在虚构的情节中呈现出良好的话剧效果。
例如,话剧《四世同堂》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巨著,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老北京胡同里民众的生活和命运,运用“新现实主义”手法将不同家庭的悲欢离合呈现在舞台上[3]。在表演话剧《四世同堂》时,演员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首先,《四世同堂》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与深刻的社会问题,演员在理解作品与角色时,需要通过想象感受当时历史背景下人物的行为与心理。其次,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涉及的情节细节十分复杂,将其搬到话剧舞台上时,演员需要运用想象力选择与舞台表演相适应的内容,更好地传递作品情感,增强戏剧表现力。再次,《四世同堂》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演员在表演这部作品时,需要通过想象深刻感知历史文化与民族情怀,达到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的作用。最后,作为小说改编的话剧,在舞台实践表演中应尽可能保留其文学风格与情感内涵,演员应发挥想象力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合适的话剧形式和语言运用使观众体会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三)朗诵表演舞台
朗诵舞台表演是对文字进行理解与表达的过程,而理解、表达都需要依靠想象力来实现。只有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将平面的文字通过立体语言呈现出来,实现朗诵舞台的艺术呈现。朗诵表演涉及的文学作品十分丰富,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戏剧,都需要通过想象体会其情感。
例如,表演者在朗诵柳宗元的《江雪》时,首先要通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作者通过简短的诗句呈现出绝妙的冬日江景,实现对视觉、听觉、体觉的多重触动。围绕诗句,表演者应形成相应的想象空间,以“留白”的形式感受诗中情感。古诗的朗诵既要做到字正腔圆,表现出诗句的韵律美;又要发挥想象力,表达出诗句的画面美,让观众在聆听的同时也有身临其境之感。因此,表演者在进行朗诵舞台表演时,应充分调动自身想象力,将具体的文字转变为脑海中的画面,根据作者的描写生成信念感,同时随着画面的转换实现情感的波动,而在情感的起伏下,表演者的语音、语调也可以进行合理变化,以想象力为依托,升华朗诵舞台表演效果[4]。
(四)舞蹈表演舞台
想象力是舞蹈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融合美学与戏剧精神的表演艺术,舞蹈艺术创作过程中应充分实现现实和想象的深度融合,为观众带来极致的视觉享受与情感体验。舞蹈表演需要以表演者的高度想象力为依托,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对舞蹈作品进行加工创造,展现出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特征。想象力在舞蹈表演舞台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运用想象力完成舞蹈环境设计。舞蹈意境的呈现需要在具体的环境下进行,但受到文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不是所有的舞蹈环境都可以呈现在舞台上。为充分展示舞蹈效果,舞蹈设计师需要借助想象力还原舞蹈环境,展现出特定场所下舞蹈作品的风格特色。以杨丽萍的《两棵树》为例,通过两棵树相互依存的状态反映出男女相恋后风雨同舟、互相支持的美好情感。树本身不具有思想意识,为传递情感,舞者需要依靠想象力呈现树的自然形态,借助手臂、躯体的动作变化表现树枝的伸展与缠绕,同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两棵树生命的变化。
其次,通过想象力表现舞者形态。舞蹈是通过舞者全身动态呈现的艺术表演,舞者只有不断对自身的舞姿进行创新美化,才可以更好地体会舞蹈情感。在此过程中,舞者需要通过想象力引发自我思考,实现对舞蹈形态的加工与创造。以《雀之灵》这部作品为例,舞者在想象中模仿孔雀的形态,借助手腕、手臂、腰臀等部位的扭转,呈现出惟妙惟肖的孔雀形象,从而为舞蹈表演注入灵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象力是支撑舞台实践表演的关键,可以为意境呈现、角色塑造与情感传递提供动力。表演者在舞台表演中应正确运用想象力,发挥其多元化的功能与作用,加深对作品角色与情感内涵的体会。结合舞台实践表演来看,想象力在乐器演奏、话剧表演、朗诵表演以及舞蹈表演中均有体现,在想象力的支持下,既可以实现舞台创造手段的创新,又可以挖掘作品的深层价值,从而呈现出更好的舞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