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学生的抑郁障碍心理状况调查及价值引领

2023-03-21倪沈妍

科学导报 2023年17期
关键词:社会中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抑郁障碍心理;家庭;社会

2020年,疫情的到来给社会各个阶层带来沉重的打击。

小明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小明的爸爸、妈妈是经商的商人,小明含着金钥匙出生,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接受着良好的教育,性格活泼开朗、成绩优越,有很多的好朋友。但新冠肺炎病毒爆发,小明爸爸、妈妈的生意愈渐冷淡,生意的失意给原本吃喝不愁的家庭带来重大打击,小明爸爸和妈妈的感情也因金钱的问题而破裂,走向了离婚。小明的妈妈极力争取孩子抚养权,但经法院判定,小明判给了爸爸。但由于爸爸的工作繁忙,无心照顾小明,把小明托付给了小明的爷爷奶奶。突如其来的家庭变化,给小明带来了无法愈合的伤害,逐渐开始不爱说话,在课堂上经常分神,明明很努力去记住课堂内容,但课后总是会忘记;下课后也不出教室玩,只是一个人呆愣愣地坐在座位上;回家后与爷爷奶奶也全程没有沟通,闷闷不乐,但经过爷爷奶奶长时间的陪伴,他渐渐依赖上了他们,一旦发现回家后家里没人就开始紧张、不安、四处寻找。

由于新冠肺炎病毒逐渐严重了起来,经教育局与学校决定,小明所在的学校全体学生回家进行线上教学。能与爷爷奶奶整天在一起,小明有一丝愉快,但爷爷奶奶为了孩子学习着想,天天和小明说要好好学习。于是,小明整天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上网课,只有到饭点才从房间出来。爷爷奶奶们很担心孩子的状况,在某一天进小明房间时发现小明在上网课的时间打游戏,沟通无果后,两位老人家焦急告诉小明父亲,但孩子爸爸完全不关心孩子状况。

时间过得很快,在国家的严格管控下,疫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小明也即将面临中考。由于在网课期间小明一直在打游戏,成绩落下一大截,中考的步伐越来越近,小明愈加恐惧、紧张不安、心烦意乱,面对一次次的低分、老师的批评、学生的嘲笑,他更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整夜失眠、食欲不振。

学习障碍与孩子的智商无关,是指孩子在后天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妨碍其正常完成学习任务的一切不适应行为。青少年的自控能力较低,小明在线下的课堂上经常分神,在线上的课堂上经常打游戏,在成绩飞速下降后,面对老师的一次次批评,他内心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中考的推进,他愈加害怕。

闭锁心理属于内倾型心理,指把自己封闭起来,平时很少与人交流,内心的矛盾从不外露。小明在父母离异后,心理已经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封闭,在与爷爷奶奶的生活中,他的心逐渐打开了一些,当他想去与爷爷奶奶有更多的沟通时,爷爷奶奶却一直将学习挂在嘴边,这让小明感到很失落,因此,在网课期间将自己关在房间上网课,与外界隔绝,用打游戏来释放心中的烦闷。

抑郁与焦虑常常伴发,焦虑是以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是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情绪状态。中学生焦虑是指学生在情绪上的紧张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极度敏感,心跳加速、睡眠障碍等。小明在父母离异后,父亲将自己给爷爷奶奶带,这让他极度缺乏安全感。但在与爷爷奶奶相处中,他再一次找寻到了家的感觉,因此在发现爷爷奶奶不在家时,便变得格外焦虑、情绪激动。面临中考,他本身就因为过去课堂的荒废而焦虑了,但在外界还接收到了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他更加敏感和焦虑,无助而失眠、食欲不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中学生本身就处在青春期,突如其来的巨大变化都会使中学生敏感而缺乏安全感。父母的离异给中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在认知上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因此会更加自卑,将整个人封锁,不愿与外界发生一丝碰撞。

在中学生出现负面情绪以及消极行为时,家庭并没有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交谈与指导。一方面孩子的监护者没有协调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对孩子的冷漠会使孩子愈发自卑,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孩子的监护者应当根据法院判决结果,将孩子放在自己身边抚养,而不是托付给没有恰当教育方式的长辈。

有研究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们造成的生理损害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但对心理的影响却会持续很长时间。中学生在新的环境下,没有正确的引导与情感的交流,使个体性格极度敏感与焦虑。中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分神时,教师没有及时与中学生进行课后的交流,没有及时了解、关心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在中学生下课后独自坐在座位时,同班同学没有去主动询问情况;在中学生成绩下滑时,教师没有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而是無止境的批评,同学们没有给予安慰而是嘲笑。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学生处在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下。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尤其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因此,社会环境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

中学生抑郁性障碍导致其将自己封锁起来,得知父母离婚后没有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解开心结;在学校没有主动与老师、同学交谈自己的心理状况,寻找外部帮助;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没有与监护人进行情感的沟通,片面从一个方面误解他人的关心;青少年容易接受新事物,心理还处在尚未成熟的阶段,居家上课使他们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从而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下降;在压力与焦虑充斥整个生活时也没有主动寻找解决方法,而是蜷缩起来,无助而自卑地去面对生活。后疫情时代,中学生再一次面临社会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学习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往往诱发抑郁的情绪。

学校需适时开展中学生身心健康辅导和教育工作,开设多学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加强中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与生活的积极性;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媒体宣传力度,引导中学生正确认知自身心理状况;学校也需发挥其对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引领作用,切实加强专业教师队伍与专门力量的建设,在后疫情时代稳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优化政策;学校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园网络生活之中,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网络生态环境。学校要丰富学生体育生活。体育运动不仅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力,增强身体抵抗力,还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减轻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教师应当多去关心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习情况。多开展校园健康心理类活动,向同学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多开展故事分享会,鼓励全班同学参与,倾听中学生的想法,增强学生的分享欲,释放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在学生成绩突然下滑时进行一对一交谈,通过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了解中学生成绩下滑背后的各方面影响因素。教师应当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营造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教学环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为中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启发式教学促进中学生思考,鼓励主动发言,提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定期组织班级进行集体活动,培养班级学生之间的感情,构建融洽、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教室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去对待每一位同学,并时刻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心理状态。

教师应该构建持续化的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经常与中学生家长联系,交流学生在校情况,了解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状况,通过家校合一的方式帮助中学生提升成绩。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构建模范家长体系,组织家长进行教育方法分享,让孩子家长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中学生生活的家庭应当进行一些适当调整,监护人应在工作和家庭之间保持平衡,掌握中学生心理,当意识到子女情绪波动显著,应当适时对中学生开展沟通交流,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正确的引导,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同时监护人要注意教育方法的适当性,不能一味地要求子女学习成绩优秀,这样会适得其反。父母应当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学会与子女共处,构建良好亲子关系,使其体会到家长对他的关爱,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

增加亲子间的亲密度,比减少亲子间的冲突更为重要。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养理念,向孩子传输积极的信息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耐心、尊重。在孩子有所成就时进行一定的鼓励,在孩子有错误的行为时及时批评,并耐心告诉孩子解决方法。在后疫情时代,家长要培养学生的情绪弹性,在环境的转化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尽快适应家庭学习到学校学习的转变。

中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整体认识、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既要在自身身上找到闪光点,还应及时改正自身缺点,直面自己心理上出现的不良变化,积极寻求各方协助,提高心理韧性。中学生应当适当采取中学生心理调节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面、积极的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在闲暇之余可以观看一些积极向上的电影;在焦虑时,可以听轻音乐舒缓内心的紧张与压力。面临着后疫情时代的新环境、新形式、新问题,中学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平和、乐观的情绪状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学会自我调适,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家长给孩子灌输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孩子心理的养成有重要作用;社会各阶层应当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制定相应措施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中学生应当自觉主动进行日常的心理调节,使自身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在产生不良心理状况时,及时找到可以倾诉的人或机构进行咨询。

参考文献:

[1]刘炜.中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04):9-13.

[2]刘万伦,黄梦莹.中学生面临的自我矛盾及应对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2):4-8.

[3]刘昱伟,徐宏宇.浅析“互联网+教育”时代中学生的教育教学[J].现代农村科技,2018(02):84.

[4]罗娅.中学生学业压力与情绪问题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D].西南大学,2021(05).

[5]王鹏飞.疫情期间中学生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与焦虑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21(12).

[6]李一平,张杲阳,陈润坚.新冠疫情后大学生抑郁情绪的调查研究与对策探讨[J].心理月刊,2022(23):207-209+216.

[7]马振,贾长胜,尹婷婷.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04):127-133.

[8]林斐,连榕,蓝瑞铭,黄雅婧.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大学生适应障碍和抑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教育评论,2022(08):92-96.

[9]高歌.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中学生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J].心理月刊,2022(10):113-115.

[10]雍挺俊,陈懋慈,李义安.中学生心理韧性、学校适应、学业情绪和学习投入关系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01):69-74.

[11]李蓓蕾,徐萍萍,张莉莉,高婷,邓林园.疫情前初中生亲子关系与疫情期间家庭学习适应的关系——情绪弹性的中介作用与师生关系的调节作用[J].教育学报,2022(04):126-138.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倪沈妍)

猜你喜欢

社会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