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创编类习作教学策略探析

2023-03-21范青青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内心习作动作

范青青

故事创编作为一种习作类型要求以贴近生活、结构简单、语言口语化、富有情节性和想象力为表达特点,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表达形式。在创编类习作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哪些策略指导学生达成习作目标呢?

一、创意生成策略

故事创编顾名思义就是有创意地编写一个故事,由此决定了这一类习作的关键就是创意的生成。统编教材安排的故事创编类习作,看上去有比较强的包容性和较大的自由度,学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同时也带来了选择上的困难,反而让学生拿不定主意。有鉴于此,教师可以根据成功的故事创编者的写作经验,结合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供不同的创意方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习作时能够突破自己的思维空间。适合小学生创编故事的创意方向有很多:从角色上看,可以是角色的对立、角色的改变、角色的拯救、角色的追求等;从故事特征看,可以是拯救故事、探索故事、神秘故事、竞争故事等;从过程看,可以着力表达发现、可以强调探索、可以突出艰难抉择、可以体验改变等。

这些创意方向,能够为学生创编故事提供帮助。首先是降低了创编难度。这些创意方向可以形成一种架构,对学生创编故事起到思维支架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将这一次创编类习作要求的创意与自己熟知的创意相关联,包括在阅读中关注的和已有的创编经验,使学生在创编故事的时候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其次是对创意目标的有效分化。不同年级的学生创编故事的要求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年级中不同习作水平的学生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创意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生成创意目标时,可以灵活处理,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二、素材选择策略

环境、人物和事件是故事创编的三要素,当学生确定了主要事件后,环境与人物的配置就成了故事创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对故事创编结果影响最为明显。在故事创编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对故事情节的设置很重视,很容易忽视人物与环境的安排,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教师缺少相应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创编故事时也就意识不到环境、人物是与故事情节同样重要的因素。找到了学生在故事创编选择素材上的症结,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思维策略支持。如教学“变形记”时,教师可以采用对立策略帮助学生突破困境,具体运用时,将可能遇到的各种人与物以对立的方式并列在一起,比如,喜欢的与讨厌的、亲近的与疏远的、获得的与舍弃的、鄙视的与崇尚的,等等。

教师运用这样的思维策略帮助学生选择素材具有多个优点。首先是思维定向。通过对立思维策略列举出的内容,能够缩小选择素材的范围,学生不需要费时费力地去思考“有什么”,直接进入素材选择环节,无形之中起到了思维定向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聚焦关键内容进行比较与选择。其次是情绪维持。对立本身能够带来一种比较强的刺激感,学生在寻找处于对立关系事物的过程中,大脑始终处在高速运转状态,为了实现目标而积极思考。再次是基于生活。学生在积极寻找具有对立意义的事物时,能够主动剔除那些套路化的主题,选择源自生活、有亲身感受和体悟的材料,在相关材料背后的人物与环境才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来,与故事情节形成匹配关系。

三、故事构思策略

有了环境、人物和事件,故事并不会自动生成,还需要学生通过构思和组织,也就是在对素材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与运用的基础上,形成关于故事的基本架构,经过反复推敲才能确定故事的结构。构思故事的过程是很复杂的,小学生独自完成的困难很大,需要教师适时提供构思策略,帮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表达经验。统编教材创编故事类习作要求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故事的创编要求为学生提供构思策略。

一是简单故事的构思表格。学生初学创编故事时,教师需要明确指出创编故事的基本要求。如教学三年级的“我来编童话”,这是在学生学习童话单元的阅读内容之后,教师让学生尝试编写自己喜欢的故事,体现读与写的有机融合。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故事创编活动,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会讲故事的优势,让学生自主说一说:讲一个故事,需要讲清楚哪些方面的內容,然后顺势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建立构思表格。应该说,创编一个简单故事的基本要求,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将表格填写出来,故事的构思也就体现出来了。二是复杂故事的构思图式。学生创编复杂的故事,教师可以根据故事的复杂程度提供不同的思维策略,可以是复杂的表格,可以是思维导图,还可以是组合图式等。如教学六年级的“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材的习作提示中列举了情节曲折、形象鲜明的例子,与习作要求中的“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有彼此呼应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故事情节创编上有一波三折的要求。教师可以呈现多种思维导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够体现故事一波三折特点的图式,将故事情节发展的相关内容标注在图式中,由此形成故事创编的构思架构。

四、语言运用策略

学生创编故事应该运用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能够让人读或听故事的时候觉得故事就像发生在眼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语言运用策略,重点突出人物的动作和内心活动。

首先是连续动作的表达。动作描写作为故事中能够吸引人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写的时候,容易出现孤立、静态的感觉,像是在摆不同的姿势,没有动态的效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在脑海中想象故事的画面,从中选择重点动作并用词语固定下来,再把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链条连成一体,形成一连串的动作。其次是内心活动的表达。创编故事中的人物内心活动可以与相关动作表达相匹配,在一种动作出现之后,可以跟着写上该动作带来的内心感受,这样既可以反映人物在故事中复杂的内心活动,又可以使故事显得丰富,有立体感,避免了一个劲地表达动作带来的单调感。当然,也可以将人物的内心活动作为一条表达线索单列出来,然后围绕人物的内心活动变化表现故事的曲折。

总之,在故事创编类习作教学中,教师需要从锻炼学生形成创意能力的角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创编故事中逐渐练就创新意识和叙事能力。

猜你喜欢

内心习作动作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动作描写要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