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路径
2023-03-21仲海燕
仲海燕
统编教材中安排学习的古诗有一百多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如爱国主义、浓烈的亲情和友情、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是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抓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德育渗透的有效路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得以延续至今受益于民族精神的维系,民族精神中最具凝聚力的是爱国主义。在古诗中,爱国主义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学习古诗,就是感受爱国主义的有效途径。
首先在学习古诗中感受拳拳爱国心。爱国是历代诗人创作的母题之一,诗人不管身处何时何地,爱国犹如一盏明灯时刻照亮他们的心头,这就是许多诗人在作品中从不同角度表达爱国情怀的源头所在,也是学生学习古诗时最需要重视和关注的内容。爱国主义感情的表现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一样的呈现方式,在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的笔下,对无比壮丽的祖国河山赞美也是爱国情结的一种真诚表达;相比之下,还是那些直接表达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更令人动情。如在陆游所写的大量诗作中,爱国主义是最强烈的情感,他以“位卑未敢忘忧国”自律,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为绝笔,体现了诗人终其一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教材中虽然只安排了陆游的《示儿》作为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群诗阅读的策略,让学生阅读陆游的其他爱国主义作品,诵读其中的经典名句,如《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壮志难酬的无限悲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做梦都不忘收复失地的拳拳爱国之心。又如王昌龄的《出塞》诗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的正是戍边将士为国家安宁驰骋疆场的壮志豪情。这些体现浓郁爱国情怀的诗句,能够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
其次在学习古诗中懂得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作为重要的德育元素在古诗中表现为热爱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更多指向乡村,它们是众多描写景物和田园生活诗作的源头活水;统编教材中选入的描写自然景物与田园生活的诗作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可多得的素材。杜甫《绝句》中“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绘的是一幅亲切自然、情趣盎然、春意阑珊的画卷,学生读了诗句就想像那燕子和鸳鸯一样享受春光。张志和《渔歌子》中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風细雨不须归”,描绘的是一幅多么惬意、闲适又逍遥自在的江南垂钓图,正如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学生从中读到的是诗人平淡的生活,但是,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却能感染他人。
再次在学习古诗中体会民生疾苦。一切幸福都是靠劳动得来的。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根本不懂得生活的艰辛。教师在古诗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表达劳动人民辛苦的诗篇,感悟民生疾苦。如李绅《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师在学生读诗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炎炎烈日下,农民在田间地头干活时,挥汗如雨,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每一粒里面都饱含着农民的汗水,自然是最值得人们珍惜的。
诗歌没有了感情就像人缺少了血肉一般,但诗歌的感情不是用标签贴上去的,而是蕴含在诗句的意象之中的。在诗人表达的感情中,除了上述论及的爱国之情,还有亲情和友情。这种情感也是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面对的,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亲情和友情,能够让学生从中受到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和影响。
首先是在学习古诗中体会亲情。古时候,诗人为了实现理想和抱负,常常辞别亲人和家乡远游他乡,这样在他们留下的诗作中,就有不少怀乡思亲的作品。读这样的诗句,同样能够带给学生情感上的教育。如孟郊《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报得三春晖”,游子思乡很重要的因素是故乡有母亲在日复一日地盼望着、盼望着,母亲的内心充满了矛盾:既希望儿子在外有发达的一日,能够光耀门楣,又希望儿子早日回到自己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儿子的心中也是冲突不断:母亲一辈子的辛勤付出无以回报,只有功成名就荣归故里才能了却母亲的心愿,但功名的取得又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只好在奋斗中慢慢等待机会。又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把自己对手足亲情的牵挂与思念写得力透纸背、感人至深,千百年来感动了多少思乡的游子,学生从小记住“每逢佳节倍思亲”,长大后无论到何处发展,总忘不了养育自己的家乡与亲人。思亲的古诗在学生心中种下的是“不忘根本”的种子。
其次在学习古诗中感悟友情。古时候交通不便,导致人与人之间往来常说的话是“稀客”;这样一来,朋友之间的离别也是被人们看重的活动,因为再见不容易,这正是古诗中表达得最真挚的离别之情。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尽了诗人与朋友在临别之际心头的惆怅与牵挂:此去遥远的荒凉边关,人生地不熟……只好把一切关心与祝福都放在这酒中,一次次喝下去你也就把我记牢了;这种依依惜别之情实际上远比酒还浓烈。又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以自我表白来劝慰远行的朋友,而“冰心在玉壶”把朋友之间的难舍难分表达得一往情深又淋漓尽致:我的一颗心永远陪伴着你!学生读着表达友情的诗句长大,心中对待友情的种子也会被古诗滋养。
“诗言志”的说法由来已久,这里的“志”是指诗人的抱负、理想和志向,体现的是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古诗中表现诗人理想、志向的内容,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
如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人产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志向。又如学习王冕的《墨梅》,诗中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学生联想到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保持初心和定力,不被世俗打扰。这些诗句能够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注入正能量,帮助学生从小树立雄心壮志,一步一个脚印朝着人生目标迈进,勇往直前。
总之,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需要教师全面深刻地把握古诗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学情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德育无痕地渗透到学生的古诗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