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多来的中欧关系:从冷淡疏远到小幅回暖

2023-03-21忻华

世界知识 2023年6期
关键词:美欧中欧欧洲

忻华

2023年2月14~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出访欧俄四国。如果算上出席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他此次行程就包括了法意匈德俄五个国家。访问欧洲,也是半年来中欧关系转圜的继续。

过去一年,乌克兰危机全面爆发、中美战略竞争加剧、西方对俄制裁升级,显示出西方与非西方世界之间出现了阵营对垒的某些迹象。不过,当下的世界经济体系与国际战略格局的分化并未达到美苏冷战早期那样阵营分明、壁垒森严的程度,而且在欧洲内外,从经济形势到政治格局、再到地缘战略环境,都出现了碎片化的趋势。受其影响,一年多来中欧关系在一度延续负面态势之后,到2022年下半年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圜,实现了小幅回暖。

在2022年9月中旬之前,欧洲依然以冷淡和警惕的心态看待中国。更有甚者,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于8月初窜访台湾之后,欧洲领导层部分人士愈益蠢蠢欲动,欲与台湾暗通款曲。虽然2022年4月中欧首脑举行了线上峰会、5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分别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通话、7月中欧举行了高级别经贸对话,但欧洲议会仍然执意在6月通过所谓“新疆问题”的决议和《欧盟与印太安全挑战》报告、9月出台关于台海形势的决议。同时欧盟高级代表博雷利、欧委会负责经济事务的委员真蒂洛尼、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等人也频频模仿美国放出狠话,斥中国为“挑战”和“威胁”。

三重因素导致这段时间中欧关系延续了充满对立与嫌隙的负面状态。

首先,美国越来越主动积极地拉拢欧洲。2022年2月初以来,美欧决策层每月至少有一次副部长级以上的双边对话,协调立场、拉近距离,美国对欧洲的引导作用明显增强。其次,欧洲主张对华强硬的“鹰派”势力随美国的节拍而起舞,表现得越来越活跃。近年来欧洲右翼民粹主义力量对主流政治的影响不断增加,致使领导层出现了一批主张对华强硬的“鹰派”保守力量,如欧盟高级代表博雷利、德国女外长贝尔伯克等。他们追随美国的强硬政策,着力批评欧洲对中国的“依赖”。再次,欧洲政治精英,尤其是中东欧一些人,深受俄乌战火的刺激,对中俄关系严重误解,进而对中国强烈不满,对美国关于中国的战略研判和政策架构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认同与追随。

实际上,欧洲对待中国一直是“口嫌体正直”,尽管许多政治精英对中国有诸多怨念,中欧经贸关系在2022年里却一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2022年1~10月中國对欧出口顺差额就比2021年全年的顺差额还要多出25.873亿美元,欧盟对中国的投资同比增长123.7%。2022年9月中旬以后,一方面随着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欧洲内部的制造业生产成本不断飙升,欧洲企业不得不转移资本,在中国启动多个大型投资项目,如德国宝马公司在沈阳、奥迪公司在长春、巴斯夫公司在湛江都有超过100亿欧元的大项目落地;另一方面,欧洲更加积极地推进对中国的外交联系与政治互动。11月4日朔尔茨访华,12月1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马克龙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都表达了访华意愿,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也可能在2023年上半年访华或再次访华。

实际上,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打开了欧洲的“潘多拉之盒”,触发了连锁的恶性循环,导致欧洲内部的经济与政治格局和外部的地缘战略环境趋于碎片化,致使乱局纷至沓来,这是导致2022年下半年中欧关系出现回暖的根本原因。乌克兰危机的延宕使欧洲俨然陷入一团乱麻,能源、经济、欧洲国家层面的政治生态、欧洲区域层面的地缘战略环境(特别是美欧关系)都出现了严重的失衡,乱象已恶化到相当激烈的程度,引发社会剧烈震荡,欧洲政治领导层赖以执政的民意基础越来越弱,受到的舆论压力与政治压力越来越强。不论是欧盟还是其成员国的领导层,为了扭转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为了巩固和拓展自身的执政基础,为了提升自己掌控全局的政治资本,需要在外交与战略上寻求破局的新机会和新资源,因而产生了与中国增加接触、改善关系的意愿。

总体而言,欧洲域内域外的地缘战略格局,出现了三层碎片化现象,从而迫使欧洲政治精英与中国接触,促使中欧关系小幅回暖:

首先,法德轴心出现明显的裂痕,因而法德领导人都希望借助对域外的交往来增加自身的政治资本,以便占据更有利的位置。2022年下半年以来法德在欧洲防务协作、能源补贴方法、经济治理方案、对美关系等一系列领域都出现明显的分歧,彼此嫌隙加剧。

2022年6月1日,沈阳华晨宝马公司新生产的汽车停放在露天停车场。

其次,欧洲内部次区域之间的“东西对立”和“南北矛盾”这两条矛盾轴线的裂痕都在加深。在“东西对立”的轴线上,波兰等中东欧国家对德国在乌克兰危机升级后迟钝犹疑的反应和援乌时瞻前顾后的算计感到愤怒,认为德国自私、短视、僵硬、算计过多,于是日益游离于欧盟之外,自行提升与美国的关系。在“南北矛盾”中,希腊、意大利等国对德国意图支配欧元区架构、而又不肯体谅南欧经济和财政困境的做法颇感愤慨。波兰和意大利正在日益成为欧洲在法德之外的“第三极”。

再次,2022年下半年以来,美欧矛盾重新凸显且不断加深,欧洲希望借重中欧关系来对冲美欧矛盾给欧洲带来的风险。美国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意向。2022年8月中旬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打算向电动车产业提供数千亿美元的补贴,吸引欧洲资本流向美国,导致欧洲出现“产业空心化”的迹象,引起欧洲政治精英的愤怒。9月初俄切断输欧天然气管道之后,欧洲经济出现急剧下行,美国能源企业却趁机将输欧天然气价格涨到原来的四倍。拜登政府对欧洲希望获取美国的支持以发展自身高科技产业的殷切期望虚与委蛇、反应冷淡,令欧洲极为失望和不满。法德轴心的裂痕,欧洲内部次区域之间的矛盾,以及美欧矛盾的加深,使欧盟和法德都希望与中国这样的域外大国拓展经贸合作,借以提升自己掌控全局的政治资本,这是中欧关系小幅回暖的重要原因。

乌克兰危机和中美战略竞争是2022年以来最关键的战略博弈,可能会延续较长时间。受其影响,中欧关系的未来走势将呈现以下几项特征:

一是当前中欧关系明显的“政冷经热”态势可能会长期延续,中欧之间的高层接触和经贸往来都难以改变这一态势。“政冷”的原因,是欧洲认为中国已不再是战略合作伙伴,而是竞争对手。“经热”既是过去态势的延续,也是当前欧洲的能源危机和经济滞胀的刺激所致,但在“政冷”的制约下,“经热”的热度也难以回到2021年以前的水平。当前欧洲政治精英不再奢望能回到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高歌猛进的黄金岁月,而是想要冷静应对“时代转折”。他们认为美国是欧洲安全不可或缺的保障,欧洲需要配合和支持北约,因此在军事防务上倒向美国一边,明确地选边站队。他们既要对俄国彻底脱钩,同时也要对中国加以防范,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二是欧洲未来很可能不断翻新自身的“印太”战略,积极拓展对亚太—“印太”地区的日韩台越和东盟等行为体的经贸关系,既借此制衡中国,同时也将原先投在中国的部分资本转移至这些地方,以减少对中国的“供应链依赖”。2022年5月美国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宣称这“将为21世纪的世界经济确立新的规则”,希望借此实现“供应链韧性”等目标。欧洲议会随后在6月7日通过《关于欧盟与印太安全挑战的决议》,在7月5日出台《贸易与投资领域的欧盟印太战略决议》,与美国遥相呼应。东盟现在已是欧盟仅次于中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12月14~15日欧盟与东盟举行领导人峰会,欧盟提出未来要向东盟投资100亿欧元,并向越南、菲律宾和柬埔寨等国提供具有援助性质的投资项目。与此同时欧盟也在与日本和韩国开展接触,探讨增加经贸合作的可能性。

三是美欧跨大西洋关系对中欧关系形成越来越强的牵制作用,美欧对华战略协作正在向着机制化的方向发展。在拜登政府的谋划中,美欧对华战略协作与其苦心经营的美日印澳四方机制(QUAD)和美英澳三边机制(AUKUS)遥相呼应,共同构成遏制中国的全球战略协作体系的拼图。因而在过去一年里拜登政府更加频繁地向欧洲示好致意,欧洲政治精英的观念体系、话语方式与议程设置,都受到美国越来越多的影响。同时欧洲不得不反思和修订“战略自主”構想,从追求欧洲“独立性”的意向,转变为配合和支持美国的态度。当前美欧借助“贸易与技术委员会”(TTC)、关于中国问题的外长对话机制、以及北约和七国集团(G7)的沟通平台,正在涉华议题上构建愈加紧密的双边沟通与协调机制。

中欧关系的小幅回暖是积极的信号,表明欧洲不愿被完全绑上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战车,仍希望在中美之间两边下注、灵活转圜。这说明中欧关系仍存在向前推进的潜力和空间。但另一方面,阻碍中欧关系改善的基本政治格局未变,美国对欧洲无处不在的渗透与影响、欧洲内部右翼民粹力量和趋于保守的部分政治精英,仍在对中欧关系施加负面作用。未来的中欧关系仍面临较大的风险和阻力。

猜你喜欢

美欧中欧欧洲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本期导读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建筑师行迹中欧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China investment in U.S.,Europe and ASEAN surges in H 1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