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纪强震”牵动土耳其内外形势

2023-03-21李亚男 邵梦

世界知识 2023年6期
关键词:反对党尔多难民

李亚男 邵梦

2023年2月10日,土耳其发生强震几天后,位于土耳其南部的哈塔伊省建筑受损严重。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境内与叙利亚毗邻的边境地区连发的强烈地震以及并发灾害,已造成土叙两国五万多人丧生,其中土死亡人数逼近4.6万人,另有超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1300多万人受到持续影响。这场大地震是现代土耳其建国百年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又发生在近20年来最关键的一次议会选举和总统大选之前,加剧了土政经形势和外交前景的不确定性。

土耳其经济自2018年以来一直在慢性危机的边缘徘徊,集中表现为货币持续贬值、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借贷成本及贷款违约率上升。过去五年,土货币里拉对美元的汇率从3.94比1(2018年1月)震荡下跌至18.84比1(2023年2月),屡创新低。本币贬值导致通胀日趋严峻,2022年10月土年度通胀率攀升至85.51%,达25年来新高,亦创下总统埃尔多安执政以来的“最差记录”。随后数月,年度通胀率虽有所回落,但仍比土央行设定的“合理目标”高出十倍以上。高通胀背景下,牛奶、面粉、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暴涨,交通、住房成本飙升,民众生产生活受到直接冲击,对政府不满情绪日益累积。此外,美元持续走强还进一步加剧了土外债负担,推高其进口成本,使其面临潜在的国际收支危机。

土耳其目前的经济困境自有其深刻的内外因素。一方面,土经济结构具有典型的外向型特征,对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全球蔓延,美元进入新一轮强势周期,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的升级又导致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扰动,土外部经济环境恶化,资金流入减少,外贸逆差扩大,债务风险上升。另一方面,埃尔多安坚持非正统的经济政策,以低利率应对高通胀,期望能进一步刺激国内市场的投资和消费,继续扩张经济规模,因此在各国普遍加息的浪潮中“逆势而行”,不断调低利率标准。但低利率未能解决土货币贬值和通胀问题,反使其陷入“恶化螺旋”。

进入2023年以来,土经济出现些许好转迹象,但这是由于实施了新的国内资本限制政策,并得益于非正式且不可持续的外部资金流入,但这只能暂时缓解危机,不能解决根本矛盾。

大地震更是给这种短暂的复苏蒙上了一层阴霾,使土本已脆弱的经济再遭重创。据世界银行估算,此次地震带来的直接物质损失将达342亿美元,在最坏的情况下甚至可能超过400亿美元,重建所需资金至少是这一数字的两倍以上。土商业集团Turkonfed报告称,地震或使土损失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10%左右,并将拖慢年度经济增速。埃尔多安承诺尽快重建灾区的民宅、公共建筑和电网、公路等基础设施,这意味着必须增加政府支出。但在当前土本币贬值、生产成本高企的条件下,政府支出扩大会进一步推高通胀,让全社会分摊灾难成本,并加剧现有经济问题。

地震发生前,如何妥善安置数百万叙利亚难民并解决由此带来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已是土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2011年叙内战爆发以来,大量难民越过土叙边境前往土寻求庇护。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60万叙难民在土定居,这不仅给土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而且影响着本地人口结构,并逐渐演变为严重的政治问题。尤其近几年,土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社会治安和贫富差距问题持续恶化,土民众对难民的排斥也愈益强烈,对政府难民政策的批评声浪不绝于耳。受联合国难民署支持的“叙利亚晴雨表”项目2021年报告称,要求遣返难民的土民众比例已从2017年的约49%增长到2021年的82%。随着大选的不断逼近,难民问题备受关注,亦成为埃尔多安领导的执政联盟与反对党联盟争夺选民支持的关键议题之一。

地震发生后,土社会的反难民情绪被进一步激化。此次受震灾影响最严重的十个省份均位于土东南部,与叙利亚毗邻,也是敘难民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个别城镇难民人数占当地人口的比重甚至接近50%。受灾民众将难民视为“抢夺资源者”,将震后的秩序混乱、物资紧缺部分归咎于难民,在救援和重建中排挤同样处境艰难的叙利亚人。叙难民认为自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种族主义”和不公待遇,对土政府及当地社区的不满情绪上升。与此同时,别有用心的右翼民族主义政治团体也刻意散播“叙难民在灾区趁乱抢劫”“地震导致更多难民涌入”等不实消息,加剧社会的仇恨和对立。这给土政府的灾后安抚和重建工作带来更为棘手的挑战,也使处理难民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

近两年来,土为改善外交孤立,加紧修复与昔日“地区对手”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埃及等国的关系,并着手推进与叙利亚、亚美尼亚的和解进程。但埃尔多安的新一轮外交攻势并非一帆风顺。一是与希腊关系持续紧张。土希两国在东地中海区域的资源争夺将长期持续,在南北塞浦路斯问题上立场尖锐对立,加之都在备战大选,外交上没有“示弱”空间,军事对抗风险不断上升。二是与美欧关系风波不断。土在乌克兰危机中“左右逢源”,不愿追随美欧对俄全面制裁,阻挠瑞典和芬兰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引发美西方国家的不满。就在地震发生数天前,美与多个欧洲国家以“土安全形势恶化”为由,关闭驻土领事馆、发布针对土的旅行禁令,欲对土施加惩罚;土则针锋相对,指其发动“心理战”,搞“阴谋和手段”阻碍土发展。双方新一轮外交口水战一触即发。

在此关头,大地震的突发不仅阻断了土眼前的外交危机酝酿路径,而且为其“外交修复”创造了更多机遇。震后,希腊向土捐赠救灾物资并派外长访问重灾区哈塔伊省,领先于欧盟各国;土予以积极回应,两国社会对立情绪明显缓和。亚美尼亚抛开与土历史恩怨和现实分歧,第一时间向土提供应急物资和人道主义救援,打开了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直封闭的土亚陆地边界;亚外长借慰问灾情之机访土,进一步推进两国关系正常化。美欧亦对土表达了明确善意,运送急救药品、派遣搜救队并承诺捐款,还动用北约在土空军基地协助分发国际救援物资等。美国务卿布林肯在震后终于实现其上任两年来对土的首次访问,并宣称将向土“提供长期帮助”。

2023年2月24日,土耳其哈塔伊省灾民正在排队登记,等待乘公共汽车撤离灾区。

这种独特的“地震外交”得到国际人道主义的加持,成为土进一步改善外交环境的转机。虽然“地震外交”并不能解决土与各国间的根本矛盾,残酷的政治现实和强硬的利益对抗亦将随时间推移而再次出现,但短期内,它仍然能够起到缓解紧张局势的作用,予各方以必要的转圜空间。

土耳其原定于2023年5月14日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这将决定执政20年之久的正义与发展党(正发党)和埃尔多安本人的去留,被视为土建国100周年之际最重要的政治事件。正发党和埃尔多安曾有过“连选连胜”的骄人战绩,但近年来因无力应对混乱的经济形势,日渐失去选民信任。据2022年9月民调报告显示,埃尔多安的支持率一度跌至40%以下,落后于反对党所有重要的潜在候选人;正发党领导的执政联盟支持率与反对党联盟不相上下,并无明显优势。震前数月,埃尔多安接连发布多项“利好政策”,如取消退休年龄要求、允许符合条件者提前退休,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等,提振选民信心,刺激支持率小幅回升,但仍不足以确保选举获胜。

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加剧了土当前面临的经济和难民困境,也给埃尔多安和正发党带来新的竞选压力。土政府初期赈灾不力招致民众广泛批评,地震中暴露出来的建筑质量问题又引发反对党对政府相关政策、专项税收使用和贪腐问题的攻讦。地震“余波”不仅持续影响着灾区,也同样晃动着土耳其的政治前景。这与土1999年大地震发生后的情况颇有几分相似:当时土耳其也同时遭受着猖獗的通貨膨胀和惨烈地震的双重打击,时任联合政府在危机中应对不当,为正发党在2002年赢得选举创造了契机。反对党希望能够复制历史,把这次“世纪强震”变成埃尔多安的权力终点、正发党的“政治滑铁卢”。

但正在发生的现实远比想象中的历史更为复杂。地震发生一个月后,埃尔多安和正发党领导的执政联盟支持率确实比震前略有下降,但反对党联盟却也未能像预期一样获得更多支持。部分原因在于反对党没能提出一个“比政府更高明”的重建计划,更关键的是,他们始终未能就推举总统候选人达成共识,这直接削弱了其对选民的号召力。3月4日,反对党联盟再次召开会议推举候选人,但终因意见分歧导致公开决裂,联盟中的第二大政党、带有民族主义和中右翼色彩的好党宣布退出。就像过去20多年一样,反对党的混乱与相互争斗仍是埃尔多安的重要政治资产,这或将助其在选举中处于有利地位,但反对党联盟并不会就此溃散。未来数月直到选举开始,双方在地震余波中的争夺和较量将更趋激烈。

猜你喜欢

反对党尔多难民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艾尔多安“秀”球
为让小难民开心 他冒险送去上万个玩具
叙利亚难民去往何方?
孟加拉国反政府集会现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