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
2023-03-21作者魏雨蒙石家庄学院科研处讲师硕士
(作者:魏雨蒙,女,石家庄学院科研处讲师,硕士)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编写,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指南》一书,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制定、组织管理、人才招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的现存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推动中国食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制定是基础。了解企业为什么要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是推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公众和企业的利益,最大限度地激励人们发明创造,致力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对创新和发展的大力推动,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企业将知识产权和自身的发展目标进行结合,从而详细地制定知识产权保护任务,促进企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含义和组成方式以及性质,作者在书中进行了详细论述。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是企业在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规则过程中,为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遏制竞争对手不当获利行为而制定的系列方针和策略,是企业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战略目标、具体任务以及组织保障三大方面。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分为进攻和防守两大类型,其中进攻型一般是指通过积极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防止侵犯创新行为。而保守型则是在识别可能存在侵权行为的基础上,对自身创新产品进行设计和改良的方式。
(2) 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困境。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目前中国的食品生产企业在质量认证、市场开拓等方面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资金,只有将很小部分的精力放在自身品牌保护过程中,并且大多数的食品生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不足,从而导致出现了很多同行企业抄袭、冒仿等行为。面对该种情况,作者在书中也进行了详细的列举,例如民营企业的商品包装被假冒、注册商标被同行企业恶意使用、商业秘密保管不善被竞争对手恶意窃取,以及商品外观设计保护不足等系列性问题。面对以上问题,一方面在于食品企业自身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另一方面在于中国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与不足。部分中国的食品企业没有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情报来预判市场发展信息,从而导致民营食品企业维权困难。再加上信息的滞后性,企业往往在自身的知识产权受到了严重侵害后,并取得了市场份额,食品企业才知道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了侵害,该种滞后性的行为导致企业商业利润受损,品牌价值下降。同时,中国的食品生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整体不完整也是导致以上问题层出不穷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尚未完整出台有关食品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更未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在该领域方面的人才也较为欠缺。
综上,加强食品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促进食品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传统的食品生产中面临新的技术挑战,应用型技术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数的民营食品企业受制于规模、人才等方面的限制,依旧采用落后的技术。因此,企业可以与同行之间加强合作,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来促进新技术的引进。食品生产行业协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对企业新技术的引进和发展方面要加大保护力度,面对各种纠纷及时采取行业协会自律解决的办法,将知识侵权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