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索

2023-03-2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回民小学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劳动小学生语文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回民小学·李 祥

劳动是人类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也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在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前提下,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已经是教师重中之重的教学任务之一,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短板和弱项。

一、当前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的现状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德智体美劳)之一,总是容易被人们轻视甚至忽略,在当今新时代的背景下,生活质量的提高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家中的宝贝,学生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找家长来解决,致使学生缺少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和自主劳动的意识,有些学生甚至从小到大都是在家长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并不会劳动。但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劳动教育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已经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但是对教师来说,如何更好地融入劳动教育也是目前教学任务的一大难题。对于学生们来说,如何更好地配合老师加入到劳动教学中去也是需要不断探索的。

真正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创作能力还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寻找能够将劳动教育完美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打造学生优秀的品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带领学生融入生活,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劳动教育渗透的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和知识性的教学同样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会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事半功倍。而劳动与学习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好的习惯作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迁徙到其他方面的。学校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习惯,在劳动的过程中,充分磨练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体能,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内容。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仍然有教学实践等有关于劳动的教学活动,学生拥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态度会更加端正,从而可以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完成。

(二)有利于提高小学学生的劳动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多都被家长保护得太好,在生活中很少进行劳动实践,导致小学生劳动经验不足,缺乏劳动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动手能力严重不足,很多事情都无法独立完成。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要求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很容易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理解和不满,很多家长认为将学生送到学校是要学习知识的,而劳动并不和知识学习相关,没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劳动教育教学活动也无法顺利进行。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观念,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劳动实践,提高小学生的劳动能力。

(三)有利于促进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几年来,我国教育政策的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而劳动教育就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通过劳动教育,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明白劳动的意义,正确看待劳动以及劳动工作者。同时通过教学中的劳动实践,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动手能力差、自理能力差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素养,通过劳动去进行实践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有利于帮助小学学生在各方面得到提升,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三、有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劳动教育渗透的策略

(一)利用语文教材案例,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

小学阶段的教学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还体现在学生的素质和习惯上。因此,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也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理念离不开语文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劳动教育观念的树立,在教学过程中,将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理念联系起来。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时,这篇课文讲的是毛泽东主席带领着许多战士为村里的人挖了一口井,让村里的村民们可以吃上干净的水。村民们为了纪念毛主席和战士们的善举,在水井的旁边立了一块石碑,让祖祖辈辈都不要忘记挖井人毛主席的恩德。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语文教师要告诉学生,劳动是值得尊敬的,通过脚踏实的劳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任何嘲笑劳动者,鄙视劳动的行为都是要受到谴责的。就像毛主席和那些战士们一样,他们通过辛勤的劳动为村里人挖了一口水井,让村里的百姓们得到了便利,因此,百姓尊重毛主席,感恩怀念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在教给学生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劳动理念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重视知识性的教学,认为劳动教育并不在自己的教学范围之内,比起劳动的教育,语文知识的教育更加重要。自己的语文教学进程也很紧张,没有必要让不是很重要的劳动教育而占据自己的课上时间。首先,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教育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等同于知识性的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都正在发展,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多小学的学生缺乏劳动的经历,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下,有些学生会认为劳动者是地位比较低下的工作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劳动者是非常丢人的一件事情。因此,教师必须端正自己的劳动教育观念,正确看待劳动教育这件事,积极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这是中国非常有名的一个神话故事,大禹为了让人们脱离洪水的侵害,带领青壮年劳动力去治水,在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为人们解决了水灾。在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大禹的治水工作是多么的辛苦,对人们是多么重要,帮助学生理解大禹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引导学生对大禹产生崇敬、敬佩的心理。如果没有大禹的辛苦劳动,人们仍会被水灾所困扰,生存都会变成难题。还有,在学习有关袁隆平爷爷的事迹时,了解袁隆平爷爷几乎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农耕事业,就是因为他的辛苦劳动,我们才能吃饱,才能吃好。

通过对这些语文课本上知识的了解,让学生明白劳动是一件非常光荣,非常伟大的事情,我们都要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三)在劳动实践活动后,开展语文总结写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会选择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劳动,让学生从劳动中得到感知。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感知总结能力还比较差,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小学生在进行劳动实践后,只是感觉这样的教学方式很特殊,很好玩,体会到劳动很辛苦,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感受进行一个深化总结,这也导致了劳动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劳动实践结束后,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对体会进行总结。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结束劳动实践活动后进行写作,让学生将自己的体会书写出来。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自觉地将自己的体验和体会进行系统地整理,然后用流利的文字表达出来。其次,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每天都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将每天的劳动过程写在自己的日记上,去记录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语文教师的引导,主动地去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更加注重过程,对劳动有更多的感悟和理解。同时,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从而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对劳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而且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有效提高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四)以劳动融入教学,打造学生优秀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与劳动相关的文章,教师可以选择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融入劳动教学,同时也需要熟悉劳动教育方面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在语文课堂上扩展劳动知识,让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真正联系起来,带领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劳动教育。语文作为所有学科的学习基础,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输,更要重视教师对学生进行三观以及劳动方面的教育,这是语文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应当做的。学生处于小学阶段,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作为学生在学习路上的引导者,要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将劳动融入到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提高在学习小学语文学科时的专注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邓小平爷爷植树》时,教师可以在实施语文教学之前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并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分组讨论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情景以及自己对于植树的看法和感受,在学生讨论结束后,向学生介绍《首都百余万军民义务植树》的事情,让学生了解到劳动是被积极倡导的,呼吁学生向前辈们学习劳动精神,同时倡导学生在植树节参与植树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动手的快乐。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教育,让学生在身心上都强烈地意识到劳动的意义和好处,并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劳动收获后,会更加想要投入到劳动中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发劳动的想法,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

(五)以劳动锻炼身体,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对于现代小学生来说,最缺乏的莫过于动手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同时不断地向学生灌输劳动知识,并找机会让学生进行一定规模的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乐,这样一来,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时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教师在小学语文实践课堂中可以适当地鼓励学生在课下主动帮家长分担家务,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与劳动脱不开干系,同时也能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在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教育下,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并提高学生在劳动方面的动手能力,真正做到家校联合,共同育人。

例如,在学生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及与自己学校的不同之处等,在课堂结束后,教师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间带领学生对校园进行除杂草、给花和树浇水等一系列的劳动,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校的一切美好都是由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其实劳动创造能力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向学生灌输劳动知识,或者是学生通过自己双手得到的劳动成果,还体现在学生进行劳动的一个过程以及学生在进行劳动的行为。

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生产工厂或者科技馆,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果,并倡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去,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身体。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毕竟美丽的学校是梦想起航的地方,作为教师,绝不能将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六)创设劳动教学情境,采用劳动教育话题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需要教师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劳动教学情景,吸引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劳动。教师可以选择实践教学或者采用幻灯片播放的形式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一定的冲击,唤起学生的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习劳动,懂得劳动是非常光荣的。教师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给学生灌输劳动教学话题,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主动了解劳动知识,提高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创设多样化的劳动教学情境。

例如,在学生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千人糕》这篇课文时,教师以千人糕为话题切入,向学生提出问题,当他们想买一个新的玩具或者一本很喜欢的书时却身无分文,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几乎是所有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激烈地讨论,最终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双手的劳动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让学生在劳动中得到快乐并满足自己的需求,让学生清楚劳动的意义所在,并且要让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浪费是可耻的。

结语

总的来说,教师在探索如何将劳动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育中需要付出很多,既需要掌握劳动教育的主要知识和内容,也需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断发掘与劳动教育相关内容,并找到二者的共同之处,也找到适合学生的劳动教育方法,真正做到以劳动融入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劳动知识以及劳动精神,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5年提出这样一种观点——“以劳动梦托起中国梦”,也正如《少年说》中“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加强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能够更好地加快未来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猜你喜欢

劳动小学生语文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是小学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