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速冻食品全产业链优化研究
2023-03-21刘婷
刘 婷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冷链物流技术的改善、新冠疫情的来袭以及消费者对营养卫生便捷食品需求的日益增加,因而速冻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这就带来了速冻食品产业的繁荣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速冻食品所占基数大,在加工食品中名列前茅。速冻食品产业与其他食品产业相比,不仅产业链环节多且链条长,而且所受外界条件因素的影响较大,实施全产业链整合发展模式势在必行。但在当前我国速冻食品全产业链构建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致使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的优势发挥不足。因此,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探索速冻食品全产业链整合发展与优化升级的途径,以实现速冻食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速冻食品全产业链的内涵及特征
中国速冻食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成长,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已成为食品产业化发展的典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速冻食品人均年消费量仍然较低,还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在近些年已成为食品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一)速冻食品全产业链的内涵
速冻食品是用新鲜农产品原材料制作,经过适当加工工序和急速冷冻工艺,而后在-18℃及其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包装、储存、运输、展示,并最终到达消费者餐桌的各类食品。[1]速冻食品的优势是以低温将原材料自身营养物质最大限度保存下来,不仅食品品质高,而且健康美味、方便实惠、贮存时间长,提升了食品的价值,创造了更高的效益。当前我国速冻食品品类丰富,包括米面类、水产类、果蔬类、畜禽类、调理类等多种系列,因而速冻食品产业涵盖农产品原材料多、加工工艺要求高、冷链流通环节复杂、产业链条宽且长。
全产业链构建与升级是我国当前大力推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全产业链构建强调从产业链源头做起,通过组织协调使上下游相关产业部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产业链最末端的市场信息和消费需求直接反馈到链条前端的原材料产前及生产环节,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贯通和可控。许益亮等提出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实质是纵向一体化和紧密型多元化的有效结合,纵向一体化是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程控制,紧密多元化是横向不同产品产业链间在品牌、渠道、物流等方面的紧密整合。[2]刘遗志归纳出农产品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具备四个主要特征:市场导向、各环节协同、上下游资源整合、过程可控,并且提高产品附加值、产品创新、品牌塑造与推广等始终贯穿全产业链。[3]方文英认为,农产品全产业链是在市场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连接原料供应、产品生产与销售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并在其中运用大数据管理,推动全产业链上各环节的高效运行与有序衔接。[4]刘西涛等指出,农产品全产业链的构建在农资储备、产品生产、品牌建设、流通销售等不同产业环节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条。[5]
由此可知,速冻食品全产业链的本质是以消费者为导向,形成一个紧密的且全程可控的完整产业链,该链条包含从农产品种养殖,到速冻食品处理加工、批量生产、包装储藏、冷链物流、展示销售,再到消费者餐桌的全过程。通过深度挖掘利用全产业链中各参与主体的优势资源并进行协同运营,有效解决产业链条断裂、供需不对等、质量不可控等问题,并将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实现全产业链上各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及有效衔接。
(二)速冻食品全产业链的特征
速冻食品全产业链实质上是产业一体化模式,主要具备有三个特征:产业链完整、协同效应、信息共享。
产业链完整。速冻食品全产业链最主要特征是产业链条完整且全方位可控,达到从产业链上游农产品种植或养殖及产品研发开始,到中游速冻食品生产加工,再到下游包装分销、冷链物流、品牌推广等“从田间到餐桌”的贯通。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经营主体在龙头企业带动下,通过契约合作、兼并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成为利益共同体,从而使得产业链上各相关主体紧密联结,整个产业链结构完整且关系稳固。[6]
协同效应。速冻食品全产业链上涉及农产品原料供应商、速冻食品加工生产商、冷链物流商、食品分销商等众多独立运营的主体,这些主体在同一产业链上相互协作,能够产生独自经营所不具备的协同效应。通过强化全产业链上各主体的利益共同体意识,使得全产业链上各类要素资源借助链条联结关系突破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通障碍,整合利用各类要素资源,实现协同效应。
信息共享。速冻食品全产业链依托信息沟通平台,围绕共同目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形成高效、透明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促进信息流在全产业链上高效流通,缩短信息获取时间,而且能够节省链条上各主体的信息搜集费用和谈判成本,降低交易费用,提升全产业链运营效率。
二、速冻食品全产业链构建中的困境
当前我国速冻食品业在全产业链构建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困境,如全产业链管理控制力较低、各环节关联不紧密致使供应流通不畅、信息技术创新及运用有待提升等。
(一)组织控制不力
速冻食品全产业链组织模式作为一种经济组织,离不开有效的治理机制,以保障产业链条上各主体协作关系的稳固性和高效性。但在当前我国速冻食品全产业链构建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往往会存在契约关系不完全性、交易不确定性、主体行为有限理性以及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使得产业链上合作主体间利益联结不稳固,全产业链管理难度较高。特别是速冻食品全产业链的源头是农产品生产环节,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产生了较高的市场交易成本及组织控制成本。
速冻食品全产业链条长且宽,通常纵向链条松散、横向链条发散,增加了全链条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速冻食品全产业链上涉及众多参与主体,需要强有力的核心主导企业对全产业链的各环节经营主体加以控制,但由于全产业链的参与主体具有异质性,其经营理念、行为特征、利益诉求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增加了产业链的治理难度。单独依靠核心企业对全产业链进行组织控制,其承担的组织管理费用将过高,出于减少成本费用的需要,会降低对全产业链的控制力度。[7]
(二)供应流通不畅
速冻食品全产业链的供应环节较多,特别是农产品原材料的多样性和时效性决定了速冻食品供应环节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农产品原材料的供应者为农户,农产品在批发市场被农户直接交易或由农产品采购商集中收购,再提供给速冻食品企业加工生产,而加工企业很少能对原材料生产者进行实际管控,造成食品原材料供给质量的不确定因素增强。而且速冻食品生产、冻结和贮藏等供给过程涉及一系列的工艺流程和供应主体,是一个较为不稳定的、复杂的系统,整个供给系统因产业链不健全而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速冻食品全产业链的有效运营,离不开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撑,虽然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在不断完善之中,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速冻食品半成品、产成品的周转运输均对冷链流通环节的要求较高,速冻食品温度在-18℃以下,残存菌的繁殖受到有效抑制,如果冷链断裂,速冻食品温度升高,将加速细菌繁殖,容易引发食品的二次污染,因此,仓储流通环节需要全程严格控制温度等条件。而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建设相对滞后,为速冻食品冷链物流配套的仓储运输体系不够健全,配送过程中的产能不平衡,侧重建设城市冷库,而忽略产地冷库建设等问题明显。[8]这就造成速冻食品在流通环节的断点与盲点多,直接影响着速冻食品的流通质量。
(三)信息技术滞后
速冻食品全产业链是一个系统化的运转体系,是涵盖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销售等多环节、全流程的有机整体,只有链条上各主体相互间信息技术沟通顺畅,整个产业链运营才能高效率。但速冻食品全产业链构建过程中却面临着严重的信息堵塞问题,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割裂,难以实现信息技术共享。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依赖于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的协作来实现整体效用的最大化,但由于农户与企业信息不对称而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即通过各种手段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常引发个体效用与整体效用之间的矛盾。而且全产业链上各主体间相互独立,则更容易产生信任危机,导致信息内容不对等、透明度不高、沟通不及时等信息交互障碍问题的存在。
另外,全产业链条中参与主体众多,节点参与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的信息口径标准和传输速度也使信息无法顺利传递且失去时效性。当今市场环境复杂、变化迅速,产业链下游食品销售企业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后,需要将信息层层传递给上游产品供应者,而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传递滞后、信息失真、信息不全面等问题,制约着全产业链的高效发展。
三、优化路径
技术创新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组织模式改进的重要因素,也是速冻食品全产业链优化的关键。技术创新不仅能够促进产品和服务的革新、市场需求的增长、商品流通的顺畅,而且技术创新还带来多产业融通技术改善,并引发某一技术向多产业渗透,使不同产业门类在技术、内容、平台及产品功能上相互关联,降低了产业链环节的专有性,打通不同产业间的壁垒,激发相关产业的交叉性扩张。特别是当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改变了产品供需等信息的传递速度及方式、减少了信息流通环节、增强了分工程度,使得市场供需信息沟通及时,实现了产品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更为灵活的调整。如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动态化信息管理的方式促进了全产业链的无缝衔接和运行模式的柔性协调,不断驱动着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一)促进速冻食品全产业链的横向与纵向整合
速冻食品从农产品原材料到消费者餐桌的加工工序多、距离半径大、流转环节多,容易造成产业链断裂,迫切需要产业链整合发展。速冻食品全产业链整合就是将分离的相关产业环节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现阶段速冻食品全产业链整合应在传统产业链整合理论基础上,充分融入互联网时代快速革新的信息技术,发挥创新性思维重构整合模式,采用不同的理念进行链条整合,实现横向一体化及纵向一体化的整合运营模式,最终提升全产业链的市场地位,以最小的成本谋取最大的利益目标。
以核心企业为主导进行速冻食品全产业链的纵向整合。速冻食品全产业链的有效运营关键是把整个链条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有效的上下游紧密的合作关系,通常核心企业在这个整合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核心企业往往由大型速冻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来承担。出于节约交易成本的需要,速冻食品产业链上各主体间的垂直合作和协调互补,降低了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冷链物流、销售推广等主体的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基于交易费用理论,核心企业有向上下游纵向整合的动机,并发挥对全产业链整合和协同的主导作用,其通过投资新建、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以及其他各种合作等方式,将与速冻食品业上下游相关经营者的联结方式从买卖交易关系演变为战略合作或参股控股关系,从而实现有效控制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围绕着这种纵向整合模式,速冻食品全产业链上相关主体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纵向一体化合作联盟组织,从而获得全产业链的可控性增强。核心企业应运用自身的技术、资金及规模等优势,合理规划物流和生产能力,改善产品质量,敏捷应对市场变化。在全产业链源头,核心企业通过建立生产基地、与合作社合作、与农户签到订单农业等方式,控制农产品原材料的供给;在全产业链终端,食品企业与流通销售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并加强塑造品牌和拓展销售渠道,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多样化需求。核心企业统筹运营,协调全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的合作关系,延长产业链纵向经营的深度,在全产业链上实现要素资源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
以价值链增值为目标进行速冻食品全产业链的横向整合。全产业链的横向整合应凸显其核心价值并实现价值增值。速冻食品业作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产业之一,其核心价值是为消费者提供新鲜、方便、健康的高品质食品。全产业链横向整合是围绕着原有的主营业务,通过核心价值的向外扩散,扩展与主营业务相似的业务领域,不断融入更多同类经营主体,实现产业横向规模增大,从而加强对同类产品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获得整体竞争优势。速冻食品全产业链的横向整合是在“面”的维度上向速冻食品产业的同类产品、伴生产业、配套产业以及精确性服务产业等方向拓展,衍生形成若干条子产业链。链条上的核心企业在横向对相似企业采用兼并、重组、控股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使产业链条加粗,同时吸引更多同类企业融入全产业链运营,增加产业链的粘性,减少同类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速冻食品全产业链整合的关键是核心企业依托技术、管理、品牌等因素,扩大速冻食品经营的范围、研发速冻食品的新品种及新口味,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持续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盈利能力。通过这种横向整合模式,一方面,使得产业链的规模扩大、产品种类增多,能够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实现全产业链运营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核心技术、管理能力、品牌价值借助产业链的横向扩散,推动全产业链的效能提升。
(二)完善速冻食品全产业链上各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速冻食品全产业链上分布着供应、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类直接参与经营主体以及政府机构、第三方检验组织、消费者等各类间接参与主体。这些主体之间并不都是相互关联的,全产业链的运营通常是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通过将上游种养植户、下游分销商联结起来,并纳入物流企业、科研组织、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主体对商品物流、信息技术流、资金流进行全产业链管理。各主体为了提升各自利益而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全产业链系统,这个系统的有效运营,有赖于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的不断完善。由于全产业链运营这种模式下参与主体众多,且多是独立的经营主体,其更注重自身的利益,因此,要以满足各相关主体的核心利益诉求为关键,确保全产业链运营所带来的价值能够在各利益相关主体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充分调动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促进速冻食品全产业链联结更为紧密。
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是推进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优化的内在动力,也是实现产业链上主体间的合理利益分配的基础,而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建立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信任机制的基础之上。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可实现网络信息一体化,减少中心化带来的信任问题,促进信息公开透明,使全产业链上各主体的地位平等,并通过便捷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对链条上各主体行为进行引导、规划和激励,为合理的利益分配提供基础。
速冻食品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利益相关主体在一个阶段的利益得到满足之后,会产生新的利益诉求,且全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向外扩展,引入新的利益相关者,这也会打破产业链上原有的利益联结关系。全产业链运营过程中需要根据现有利益相关者的反馈及潜在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及其变化趋势,及时进行利益联结机制的调整,保障各参与主体的合理利益诉求,实现全产业链上各主体的利益共享与协同演进。同时,需适应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这样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激发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稳定其合作联结关系,实现全产业链上各主体关系的长久稳固。
(三)依托“互联网+”技术加速供给流通
当前互联网科技正在向各个产业领域加速渗透融合,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可重构产业链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质流,将“互联网+”渗入到速冻食品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能带动与速冻食品相关的新产业产生,逐步形成速冻食品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互联网生态圈,重构产业链整合新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速冻食品产业运营模式,实现整体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构建纵向或横向相互关联的速冻食品产业链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纵横交错的产业链网状结构,也促进了速冻产业集群的形成,能够产生更大规模的集群效应,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市场竞争力。
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可加速速冻食品全产业链的混合整合。众多互联网平台的繁荣发展,带动了各种食品类电商的兴起及冷链物流水平的提升,也加速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终端销售的应用,这些在消费领域兴起的数字技术和商业模式正在向各个产业领域延伸渗透,加快了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时代庞大的在线消费群体,也促使速冻食品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用“互联网+电商”模式能够解决速冻食品全产业链中的物流、储运、金融服务环节的问题,确保链条上各要素资源流通得顺畅、快速。依托互联网电商模式及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实现农产品种植基地、批发市场、速冻食品加工企业、冷链物流等信息的有效整合,通过在网上采集、发布信息,实现在线交易、物流配送、售后服务和市场运营管理等环节的有效衔接,最终确保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的互联互通。
互联网技术不断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形成环环相扣的格局,将各类要素资源进行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和聚合质量,营造出全新的冷冻食品产业链生态环境。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纵向延伸上下游产业领域、横向拓展同类产品及服务规模,实现速冻食品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已成为发展的必然。
(四)搭建速冻食品全产业链数据信息共享平台
全产业链上各主体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同,且更为关注自身的数据信息处理,如果不能信息共享则容易产生信息壁垒,造成信息失真和传递不及时,直接制约着全产业链的信息沟通。为解决全产业链中数据无法实时共享的问题,需要有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存储、分析,搭建透明、高效、可靠的全产业链信息共享平台,冲破信息壁垒,实现各个环节信息的互通共享,提升全产业链信息化管理水平。信息共享是速冻食品全产业链上各主体间实现协同合作的必要条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对速冻食品全产业链上所有相关经营主体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起风险共担的信息交互机制,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能够为全产业链上各主体优化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以核心企业为主导搭建速冻食品全产业链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能够突破原有产业链条上各参与主体间的信息割裂、单向交流、时间滞后等障碍,形成一种以信息共享为基础的网状产业结构,该结构中各主体间的相互关联更为紧密。同时,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中引入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提升平台的安全性,高安全性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各个主体提供可靠、便捷的信息,推动信息的高质量流通。例如,通过运用数字化建模、信息加密、自动识别等技术,能够集成贯穿全链条的信息系统,构造全流程数据链,从而实现对全链条的质量管控;[9]又如,可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产业链上数据信息的不可更改、去中心化及真实可靠,并使得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不确定性得到控制。[10]为了确保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可信性和独立性,还可引入第三方信息服务商独立建设与维护平台运营,并健全风险共担的信息交互机制,以制度化的奖惩措施来保障主体间的信息协同性。高质量搭建的信息共享平台能为全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提供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进而推动速冻食品全产业链效率的持续改进。
四、结语
受到居民饮食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近年来中国速冻食品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其高质量发展,如全产业链管理控制力较低、各环节关联不紧密、信息技术运用不足等。伴随着全产业链运营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全产业领域渗透,为速冻食品产业带来了更大的有机整合与优化提升空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健全速冻食品全产业链质量可追溯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可促进信息流在产业链上的双向流动,达到速冻食品质量信息全程可追溯以及原材料供给状况、生产过程数据、供需行情资讯等信息高速流通,突破原有产业链上各主体间的信息割裂困境。同时,可融入区块链技术,增强信息公开透明程度,减少中心化带来的信任危机,在全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之间建立起更为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而实现速冻食品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