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匮要略》“妇人伤胎”考❋

2023-03-21张承坤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异文金匮要略张仲景

张承坤,崔 为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长春 130117)

“妇人伤胎”语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在通行的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邓珍刊本(以下简称“邓珍本”)中,相关条文写作:“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1],后附注三字“见《玉函》”。今查《金匮玉函经》(《伤寒论》的同体别本),对应条文见于《辨可刺病形证治第二十六》,其云:“妇人伤寒,怀身腹满,不得大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娠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利则愈”[2],其中并无“妇人伤胎”而是作“妇人伤寒”。“伤胎”与“伤寒”含义相差甚远,故这组异文关系到条文所载病证是否存在伤寒表邪,关系到《金匮要略》中伤胎一证是否真的存在,关系到基于所谓伤胎证而衍生的相关中医临床、学术史、身体观等方面的研究是否还能成立。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考证。

1 古今解读

现存最早的《金匮要略》注本为明初赵良仁《金匮方论衍义》,但该书未对“妇人伤胎”做出解释。徐彬在《金匮要略论注》中道:“伤胎者,胎气失养,实有所伤,而病流下焦,非偶感之客邪,在中上焦比矣”[3],不但认为伤胎存在,且认为是由胎气失养导致,还进一步提出此证并非偶感外邪引起。魏荔彤在《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中论此证为“妇人胎气有伤”[4]。尤怡在《金匮要略心典》中言:“伤胎,胎伤而病也”[5]。高学山《高注金匮要略》道:“伤胎,妇人受伤于胎也”[6]。程林《金匮要略直解》云:“肺金受伤,胎失所养”[7]。曹家达《金匮发微》称:“胎得养则安,失养则伤”[8],这些注家都没有对“妇人伤胎”质疑。唐宗海在《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中称尤怡解读有误,认为该条文存在文法倒装情况:“仲景是言先有腹满等症,然后伤胎……盖其文法,言妇人所以伤胎者,多由是坏身腹满,小便不利,腰以下重,如有水气,即致伤胎之证也……故注仲景书,并当知汉人文法。[9]”虽然注意到从语法角度分析问题,较前人视野更加开阔,但仍未注意到“妇人伤胎”存在异文问题,且仍将此条视为“伤胎之证”。明清诸家之注大都未做校勘研究,直接从医理出发设法分析此条,唯吴谦等所编《御纂医宗金鉴》径称“文义未详”,怀疑“必是错简”[10]而不强加注释。

日本江户时代以来,许多医家受到中国清儒朴学一脉影响,在研究医籍时善用考据学,重视文本的校勘。著名医家森立之在《金匮要略考注》中便注意到“妇人伤胎”存在异文,将写作“妇人伤寒”的《金匮玉函经》和《千金翼方》原文附列在条文之后[11],只是没有明确给出倾向性意见。大塚敬节在《金匮要略研究》中亦注意到《金匮玉函经》“伤胎”作“伤寒”,并提出“推测本条文后来从《金匮玉函经》转载至此”的观点。但是并也没能确定二字的正误,只是如《御纂医宗金鉴》一般,坦言“该条文的内容不甚明白”[12]。日本诸家,唯有年代更早的丹波元简称对这则异文优劣作出过判断认为:“然根据《玉函》,‘伤胎’作‘伤寒’,乃义稍通”[13],但他的观点没有被广泛接受。

时至今日,“妇人伤胎”的异文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和妥善解决,中医学界仍普遍认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篇中最后一条为伤胎证。如陈邦贤《有关妇产科的一些史料》中,论张仲景妇产科脉证下即列“伤胎”一证,分类属于妊娠疾病[14]。《中医证病名大辞典》“伤胎”第一条:“病证名,指胎动不安,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妇人伤胎,怀身腹满’”[15]。唐瑛等《新释〈金匮要略〉伤胎的证治》认为伤胎证的病机是肺金亏虚,“心火得泻、肺之气血恢复自然能治疗伤胎”[16]。张婷婷等《从〈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之针刺内容管窥张仲景治妇人病特点》,认为伤胎证属于中医子肿、妊娠肿胀范畴,“与现代医学妊高征关系密切”[17],都没有注意到异文问题。而何任《金匮要略校注》注意到《脉经》作“妇人伤寒”[18],梁永宣《元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校注》注意到《金匮玉函经》和《脉经》[19],虽然指出了异文问题,但都未给出倾向性意见。仅罗元恺在《〈金匮要略〉妇人病篇》中道:“本条见《金匮玉函经·可刺篇》,‘伤胎’作‘伤寒’似较合理”[20]。至于为何认为“伤寒”较为合理,则没有进行详细解读。

2 文献考证

首先,根据宋臣附注及森立之等研究可知,《金匮要略》“妇人伤胎”这一条在《金匮玉函经》《千金翼方》《脉经》中都有出现,并且都写作“妇人伤寒”,因此从例证多寡的角度来讲,“妇人伤寒”就已经胜“妇人伤胎”一筹。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金匮要略》并非所有版本都写作“妇人伤胎”。在上海图书馆所藏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吴迁抄北宋绍圣三年(1096)官刻小字本(以下简称“吴迁本”)中,该条文即为:“妇人伤寒,怀身腹满,不得小便,加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利则愈”[21],径作“伤寒”而非“伤胎”,与《金匮玉函经》《千金翼方》《脉经》同。研究显示,吴迁本也最大程度保留了《金匮要略》北宋官刻原貌,是该书现存最正宗、最权威的版本,而邓珍本对《金匮要略》原书做了全方位修改,已经失去了官刻原貌,是元代民间修改重编的俗本[22]。因此,吴迁本所呈现的“妇人伤寒”才应当是《金匮要略》条文原貌,可与《脉经》《金匮玉函经》等书籍相互印证,而“妇人伤胎”则应是邓珍本编写之时出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所做的修改。类似改动《金匮要略》原文的情况在邓珍本中是非常多见的,如其赤丸方就删去了附子、射罔两味有毒药物,同时又将服用剂量大大增加了。

此外,吴迁本中还有一个关键证据,那就是附方的问题。《金匮要略》在编写之时,孙奇、林亿等曾在序文里明言:“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即他们将散落在其他医书中的张仲景方搜集而来,附列在每一篇的篇末形成附方。凡附方内容之前都会标有“附方”二字。邓珍本妇人妊娠病篇未见“附方”二字,因此虽然“妇人伤胎”一条后附注“见《玉函》”,但前人还是多把此条当作张仲景原书的条文。而吴迁本妇人妊娠病篇,白术散前明确标有“附方”二字,说明白术散和“妇人伤胎”一条都是附方。既是附方,条文后又注“见《玉函》”三字,则可以证明这个条文原本就是出自《金匮玉函经》的,并非张仲景《金匮要略》原书的内容,是宋臣附列在篇末的“散在诸家之方”。日本医家大塚敬节关于这一条文是从《金匮玉函经》转载而来的推测是正确的,因此作为条文原出处,写作“妇人伤寒”的《金匮玉函经》,其文本就更加可信。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中,“伤胎”和“伤寒”这一组异文,除邓珍本及其派生出的版本作“伤胎”外,对校则《金匮要略》吴迁本作“伤寒”,他校则《脉经》《千金翼方》和作为条文原出处的《金匮玉函经》等医籍亦都作“伤寒”。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邓珍本及其派生版本妇人妊娠病篇中的“妇人伤胎”是错误的,这一系统的《金匮要略》先脱去篇中“附方二字”,又将“妇人伤寒”刻作“妇人伤胎”,导致后世医家误以为张仲景医书中有此伤胎证,并基于此证进行了诸多衍义和发挥。

实际上,《金匮要略》并无伤胎证,这一原出自《金匮玉函经》的条文是说妇人妊娠伤寒后排尿困难的针刺治疗方法,尤其应该注意该证中存在伤寒表证的问题,徐彬认为“并非偶感之客邪”的观点是错误的。条文中也没有表现出胎气受损的意思,出现病患的主体是妇人而非胎儿。“伤胎”在中医古籍中出现的时间,宜下调至隋唐时期。如《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妊娠时气候》:“言此时普行此气,故云时气也。妊娠遇之,重者伤胎也。[23]”词汇史或者中医术语研究,尤其应当注意到目前通行的《金匮要略》多以邓珍本及其派生的版本为底本,这个版本系统存在改动原文的问题,研究中应当加以甄别考证。

猜你喜欢

异文金匮要略张仲景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李白诗歌异文浅谈
张仲景脾胃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