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3-03-21吴菲
吴 菲
一、引言
声势律动教学法是一种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声势训练的有效教学方式。声势律动主要是通过肢体部位发出声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身体随之摆动,让学生在理解音乐的过程中有效表达自身的情感。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因此,教师应该有效掌握该种教学方法,深刻理解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并巧设各种音乐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激情演绎,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作品表达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保证小学音乐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少学习兴趣
从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情况看,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相对落后,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个别教师认为音乐只是一门副科,与学生的升学考试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态度有所敷衍,缺少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导致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并没有足够的热情与兴趣,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没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以教学为核心,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二)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目前,还有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设计缺少新意,教学活动比较枯燥,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他们并没有真正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听听歌,然后一句一句地去学习,学生只要会唱或者欣赏教材中的歌曲即可,忽视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也没有详细为学生讲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其他相关内容,导致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不扎实,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性活泼、好动,对一些比较明显的节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利用声势律动将音乐节奏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肢体的律动,增加学生的主观体验,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
在声势律动作用下,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肢体动作,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实践。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学生可以轻松掌握音乐相关知识,既愉悦了身心,又可以提高音乐创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如果没有节奏感,就无法完美演绎歌曲。而通过声势律动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形式,感受音乐魅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并让学生知道如何更好地表现出音乐作品,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情操,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四、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激发学生的律动兴趣
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多媒体教学工具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让更多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立体。教师将一些音乐知识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能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彩的画面、有趣的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音乐,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听赏《阿坝夜会》时,传统教学方式可能直接利用录音机让学生听一听该曲子即可,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加深学生对该曲子的印象,教师应该让学生运用饱满的情绪,哼唱该首钢琴独奏曲,并且积极学习藏族基本舞步,能够随着乐曲的节奏进行舞蹈,让学生初步感受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对藏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首先,可以通过视频给学生播放藏语“扎西德勒”等见面语,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然后给学生播放相关课件,让学生了解藏族相关文化,再给学生播放该首钢琴曲,第二遍将钢琴曲与藏族舞蹈一同播放,让学生观察藏族舞蹈的姿势、动作要领以及服装等相关方面的特点。在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模仿,当动作熟练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创一些肢体动作,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另外,教师也可以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如当前一些新媒体平台已经相当普及,例如抖音短视频受到很多小学生的欢迎,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将一些新鲜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音乐节拍,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致。
(二)丰富声势律动形式,强化学生旋律体验
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学好音乐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时,应注重丰富声势律动形式,给予学生更好的音乐学习体验,让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感受美好的旋律。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手、脚、头、腰、腿等各个身体部位的结合,还应该借助一些乐器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展示音乐的节奏,还可以增加学生感知音乐的机会。另外,在结合一些教学工具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进行哼唱,或者通过手动伴奏等方式,让学生做好相应的配合,丰富学生的体验。例如在《田野的呼唤》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体验各声部表现的效果,引导学生从活泼动听的旋律与歌词中感受大自然山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高音时,可让学生按节奏练习“梯里通巴”,教师可以配上一些呼唤的动作,让学生感受附点节奏,并在“梯里通巴”处加入律动。还可以在适当处使用口哨方式,为声势律动提供更多的选择,增加学生对该首歌曲的认知,让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快乐成长。
(三)构建良好教学情境,提高声势律动教学效果
声势律动教学方式的应用,还需要借助一些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音乐情境,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内涵,深刻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以《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例,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欣赏这首曲子,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如京剧的起源、唱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与人物行当等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让学生领略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所具有的美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比如,教师可以自带一些京剧服装,并扮演剧中的主人公李铁梅,身穿偏襟红袄,非常有精神,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比如“是不是所有的京剧演员都穿这种衣服?”,引起学生的思考。剧中李铁梅有一根长长的辫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借助服饰与辫子等增加一些动作,比如抖抖衣服、甩甩辫子等肢体动作,增加学生的演绎兴趣,并且京剧注重眉目传神,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表情,让学生感知京剧表演的灵动性与趣味性。另外,教师根据“李铁梅”的故事,让学生课后自行了解“红灯记”这个故事,并组织学生演绎相关片段情景,让学生自主构建音乐情景剧的表演动作,增强戏剧的故事性,彰显人物性格特点。
(四)巧用声势律动,渗透音乐知识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仅仅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是不完整的教学,还需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音乐知识,才能让学生运用音乐知识去更好地演绎歌曲,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方式,将一些音乐知识变得生动具体、简单易学。例如在“四四拍子”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习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以及它的指挥方法,培养学生四四拍子的感受能力,通过让学生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摇篮曲》,感受其音乐特点,让学生一边唱一边打拍子。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复习四二拍子和四三拍子的知识点,如四二拍子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呈现强、弱的规律,而四三拍子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呈现强、弱、弱的规律。通过哼唱《摇篮曲》,让学生认识四四拍子,知道四四拍子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在打拍子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其强、弱、次强、弱的规律。
(五)善用声势律动,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
声势律动教学法通过律动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让学生具有更好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声势使学生表达出自身的情感。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善于运用声势律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准确表达音乐情感内涵。例如在《吉祥三宝》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聆听《吉祥三宝》,不仅要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还应该领悟歌曲内涵,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听音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时,随着音乐轻轻摆动身体,思考这两部分音乐节奏有什么不同,很明显,第二部分的音乐节奏更舒展。同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两个部分音乐,注意不同的情绪应该用不同的动作,从而让学生了解歌词含义,并了解马头琴以及演奏方式。还可以让学生体验串铃、木鱼、碰钟以及响板等不同打击乐器的用处,让学生从情绪与音乐节奏上分析,伴奏节奏不能太紧密,否则会导致节奏混乱。学生通过感受歌词与表演,会珍惜现在快乐幸福的生活,珍惜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
(六)借用声势律动,提供展示平台
教师在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方法时,应该创新其展现方式,如利用声势律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培养学生,提高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例如在《铁路修到苗家寨》教学中,这首歌曲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传唱至今,让我们很多人都认识了贵州,那么今天贵州某小学邀请我们班的学生到那演出,演绎的歌曲就是《铁路修到苗家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同台竞争,演绎较好的那一组能够获得演出资格。首先,给学生划分小组,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然后,让所有的学生积极学习该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并了解西南少数民族的音调特点,让学生试着演唱,教师及时纠正存在错误的地方。当学生基本掌握该歌曲时,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每组选出一名正队长和副队长,排练队形,编排动作,将唱与动相结合,通过多次的排练,形成正规的合唱队。学生可以通过跺脚或拍手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增加对歌曲旋律的感受,并不断地练习,形成身体记忆。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进行有效纠正与指导,提高练习效果,在下一节课时,让学生分别进行演绎,选择相对较为优秀的一组,给予演出奖励。通过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有效掌握歌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给予学生更多自由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丰富学生的演唱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七)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自由创造肢体动作
部分教师在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方式时,相对比较呆板。多数时候,教师选择一些网上优秀的视频,经过整合,成为自己的教学素材,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搬照抄,依然让学生模仿视频里的动作,并没有让学生自主创编一些肢体动作,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体现出声势律动的教学理念,但并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学生不断地模仿,缺少自由学习空间。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认知,在声势律动教学方法运用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内容与节奏的理解,自主设计一些肢体动作,从而与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中,这是一首藏族民歌,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该歌曲的曲调属于藏族踢踏舞曲,而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热烈奔放,歌曲的旋律也非常活泼,节奏感较强。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后,感受一下音乐形象,并自己创编一些踢踏舞的动作。当歌曲播放时,学生跟着舞曲一起跳舞,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跟着音乐自由律动,然后再跟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颤膝律动,手自然前后摆动,再加入脚步,让学生先自行感受,然后教师再给予纠正,为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八)运用声势律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年级的教材中,有很多歌曲属于听赏歌曲,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声势律动优势,增加学生多种感官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作品相关知识内容,同时也可以有效启发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例如在《运动员进行曲》教学中,本节内容以欣赏为主,教师应该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音乐,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节拍、节奏和旋律等相关要素,享受音乐,获得愉悦的体验。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编节奏的练习,更好地体会音乐的情绪。如教师出示三声部节奏,模仿乒乓球运动的节奏,然后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演绎“嘟”“乒乓”“乒乓”的节奏,然后让三组学生进行合奏,有利于启发学生为音乐创编不同节奏的伴奏,也有利于让学生掌握教学难点,更好地将三个声部的节奏准确合奏在一起。通过节奏的感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声势律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这需要教师创新声势律动的教学形式,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并开展恰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创编肢体动作,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但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声势律动并不是随意进行教学,也不是让学生随意律动,而是通过对作品的准确感知,增加合理的肢体动作,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音乐情境,感受音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