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活动课的实施刍论

2023-03-21舒海非

考试周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活动课资料历史

舒海非

历史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该学科既要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历史事件能力,还要通过所学内容发展学生的求真精神,让其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从而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历史活动课能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由开放的氛围可快速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趣味学习中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自主学习与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活动促进发展,从而获取较为深刻的历史感悟,体验到历史知识的独特魅力,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为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概念解读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将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即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生对历史资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能全面、客观、理性地做出判断,逐步形成历史观与价值观,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历史活动课

历史活动课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其突出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退出”课堂,通过主题探讨、自由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历史知识,尝试通过自己的力量分析史实资料,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学习氛围也会更加活跃轻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性思维,通过活动课程感知历史知识的魅力,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也会得到同步提升。

二、开展高中历史活动课的教育意义

(一)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才。历史活动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为主,在活动中可有效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并形成深度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对其未来社会工作起着坚实的奠基作用。

(二)落实新课改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立德树人”已逐渐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历史活动课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在活动课程中能实现学生对知识、情感、观念的同步发展,同时也突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深化对所学内容的认知,有效提高课程活动质量。

(三)契合历史学科特性

历史学科是对已有的事情进行回顾,通过学习、讨论、理解获取更深刻的感悟与认知。活动课程开展能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同时可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走进历史知识中,在开放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意识思维会得到启发,教学活动更具生机活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将历史学科的教育优势发挥到最大。

三、高中历史活动课的类型

高中生思维处于抽象逻辑阶段,自主学习意识较强,已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技巧,能自主探索知识内容并制订学习计划。立足学生能力及思维发展阶段,可将高中历史活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交流探讨型活动课,引导学生结合课程学习主题,自主收集、分析、整理历史资料,在课上使用讨论、辩论、小组学习等形式对收集到的资料展开探讨,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编辑撰写型活动课,要求学生整合学习过的资料与经验,通过手抄报、黑板报、历史报纸、论文等形式,在编辑撰写中详细阐明历史学习主题、提出问题、验证想法及历史评价,在编辑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唯物史观,对其核心素养提升起着积极意义。第三,参观鉴赏型活动课,此活动课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要求教师对所学内容拓展与外延,以参观、鉴赏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形象化的历史知识,进一步强化丰富学生历史体验感,在具有实践性的活动中增强其对历史知识、文化的感悟,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让其获取更多丰富且有效的历史知识,逐渐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活动课的实施策略

(一)主题活动,全面客观认识历史

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即要求学生将历史学科视为一门科学,站在历史的立场、观点去评价与分析史实,从而对历史知识产生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在历史活动课展开时,教师可创设主题活动,以学习内容为主题整理清晰的学习流程,在活动中使用收集资料、自主总结、师生探讨等途径,围绕着主题及当时历史背景、社会发展展开讨论,并适当地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站在历史角度分析事件,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发展过程,促使其透过纷杂的表象认识历史本质,在探讨与总结中累积丰富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为例,《课程标准》中将“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关系”视为教学目标。本节历史知识时间跨度较大,相关的影视资料、文学资料相对比较为贫瘠,且学生对该时代的历史经验掌握有限。教师可在主题活动展开前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在预习环节中初步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而在主题活动开始时,教师可将主题探索思路规划为以下流程:农耕文明的优势—古代帝国的兴起—古代文明的交流三个环节,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逐渐理清社会发展的顺序。此外,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多幅历史地图,教师可以地图为依托,引导学生有序分析古代大帝国兴衰的发展情况,并结合预习内容对史实资料进行分析。在学生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可提出具有总结性的问题,如:帝国扩张带来了哪些影响?帝国战争在文明交流中起到了哪些作用?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会结合已有经验及教材中文本资料深入探讨学习主题、总结学习经验,逐渐发展学生的唯物史观。除此之外,随着课程讨论的深入,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选择运用相关史实事件,以辩证性思维说明古代文明的交流情况,帮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思考问题,通过对事实的分析获取丰富且有效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强化其核心素养。

(二)角色扮演,发展学生历史思维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即要求学生将自己放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经济发展、生活氛围去分析实施,从而产生更加准确的理解。时空观念的形成能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打破其对历史知识的原有认知,尝试着站在历史发展的视角去分析事件发展的进程,从而获取全新的学习感悟。在历史活动课开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构建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角色的扮演与情感代入进一步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及在不同场景中出现的思维变化,将历史事件与生活活动相关联,以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

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全球航路的开辟》为例,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共分为三个部分:新航路开辟背景;新航路开辟过程;其他航路的开辟。在本节课学习中,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分析,能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在分析航路开辟的过程中,也能让学生意识到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在“新航路的开辟”部分中,出现了经典人物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教师可以该人物为教育契机,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及历史资料,引导其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活动中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及面对不同事件时出现的情感变化。除此之外还可结合教材引导学生扮演角色达·伽马、麦哲伦,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在角色扮演中激活学生与历史知识间的共鸣。在扮演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与“史料阅读”两个部分,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观察地图与感悟历史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时空观念,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通过角色扮演型活动课强化学生历史思维,让他们学会在特定的时间联系与空间联系中对事物展开观察与分析,对历史知识产生更加准确的理解。

(三)小组学习,整理辨析历史资料

培养学生“史料证实”能力,即要求学生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靠的论证来呈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在历史活动课的构建中,教师可创设小组学习模式,将其划分为若干组,引导其结合已有经验收集相关历史资料,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辨析历史事件的价值与产生原因,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在分析、讨论、总结、辩证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历史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其形成去伪存真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中《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例,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与启蒙运动的事件,初步了解“解放思想”理念,为本节课学习做好了铺垫。本节历史知识学习难度适中,课程共分为三个部分: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的扩展。在活动课开始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4~5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经验,一同分析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成因,通过小组学习方式结合史实资料说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条件、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制度、资产阶级的政治理念,引导各个小组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历史问题,并结合相关的史实资料论证本小组的想法。此外,本节课课时活动较长,在第一课时结束后教师可结合学生当前学习阶段,引导其通过互联网、历史图书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丰富本小组的历史论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史料证实能力,使得其所学内容更具说服力。最后,在小组探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同全体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师生一同梳理历史事件与时间发展线,共同提炼出更具说服力的探究结果,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主题探讨,理性解释历史原因

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即要求学生结合史料依据展开探讨,对历史人物、事件、社会影响展开理性客观的评价,从而建立正确的历史评判态度。在历史活动课展开时,教师可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向学生提出历史问题,以主题探讨的方式构建活动课程,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及原因,通过对丰富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论述,让其更加客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在描述与讲解的过程中剖析历史知识,更深刻地体会到其背后蕴含的因果关系,逐步发展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在自主学习中让其不断接近真实的历史知识。

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中《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为例,本节课共分为三个部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在学习完本节知识后,学生了解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的原因与表现;通过教材中的文本资料得知目前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对的问题。在本节课程学习结束后,教师可立足本节课的学习经验向学生提出历史问题:结合教材中“学习拓展”部分,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发表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出与课程活动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互联网、报纸、新闻资讯等途径收集相关历史资料,使用论文、感想、手抄报、新闻报纸等途径,编辑并撰写出自己对历史问题的想法,并要求其结合相关史实资料论证自己的看法,通过对资料的收集与辨析,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历史知识背后的因果关系,学会解释历史发展进程及相关事件,形成理性分析、客观评价的历史学习态度。

(五)活动总结,强化升华历史情感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即突出历史知识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通过对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激活学生的人文追求,同时提高其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担当起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责任。在历史活动课程中,教师可使用活动总结的方式为学生拓展历史资料,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把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关联,在感悟历史的同时让学生充满人文情怀,借鉴历史知识与经验学会关注现实问题,在感悟与理解中激活学生家国情怀,为其未来社会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中《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为例,本节课程共分为三个部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在家国情怀培养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树立全球意识、责任意识、信息安全意识,学会尊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感受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从而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教材中“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一部分,讲述了美国、英国、俄国、中国、日本等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在学习完该部分时,教师可立足我国改革开放举措展开讲解,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影视资料,通过丰富的史实资源,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的发展理念,结合当前政策及发展为其讲解“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的影响和意义,通过拓展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与民族的兴盛,激活学生家国情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创设演讲活动,以“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素养”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活动,提高学生对国家、社会、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不断强化学生身上的责任意识与担当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结合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对核心素养下历史活动课程的实施展开探讨,简述核心素养内涵并从多个视角出发提出几点可行性教育建议。活动课是历史课堂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合理运用活动课的教育优势,打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快速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点燃其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兴趣,使其在实践学习、自由探索、经验总结中感知历史知识魅力,提高课程活动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活动课资料历史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新历史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