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2023-03-21黄万要

考试周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学困生向量知识点

黄万要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经常出现学生偏科的情况,尤其是在数学学科中。站在某个角度上来说,高中教学具有选拔人才的特点,而高中数学教学起到突出选拔特点的作用,所以,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难度都会有所提升。部分在初中阶段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刚刚进入高中后,就会感受到学习吃力,对教师讲解的概念、公式等难以在短时间内吸收。这就要求高一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力求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一)学生层面

1.缺少学习动力和信心

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在潜意识中就认为数学学科难度较大,自己无法学好数学,否定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这是学生难以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出现数学学困生的根源。笔者与班级学生交流后发现,80%左右的数学学困生都不是在一开始接触数学的时候成绩就差的,而是在某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断层情况,导致学生还未接受和内化上一个知识,下一个知识点就接踵而来,致使学生知识架构脱节,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不断下降。当成绩逐渐下降,学生就会慢慢丧失学习数学学科的动力和信心,甚至部分学生秉持“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自我放弃。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成绩不但不会明显提升,还会逐渐失去学习动力,最终成为数学学困生。

2.行为懒散、思想不积极

思想上的不积极直接表现为动脑时不积极,面对数学问题时,不愿动脑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和解题办法;行为上的不积极则表现在行为懒惰,不愿主动参与到学习环节,一直被教师“推着走”。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比较聪明,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讲解的知识点,都能很容易地听懂,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可以掌握相关知识,课后做题时,认为题目难度不大,做过一次两次的练习后,就不愿进行深入学习。然而,实际上,这部分学生正是由于过于自信,在考试或日常练习中,遇见相似或相同类型的题目难以解决,长此以往成为学困生。还有部分学生,虽表面看起来很努力,习惯认真听课,笔记记录得十分整洁、清晰,但他们暴露出的最大特点就是“拿起题就做”,未能动脑分析问题的本质,解题思路僵硬、固化,因此逐步成为数学学困生。

3.缺少优秀的学习习惯

缺少优秀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高一学生的通病。高中教学与初中教学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对学生学习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学科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练习的过程。通过对班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观察,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刚刚步入高中数学学习时,前1~2个月的表现都很好,无论是课堂学习的状态还是作业完成的程度,都能够达到教师的要求。但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表现出作业完成效果不佳、课堂学习状态不佳等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学生缺乏优秀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不仅在数学学习环节表现得如此,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相同的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或每次考试之前,都会为自己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后续一段时间的学习目标,但普遍在前几天能坚持住,越到后面就越松懈,最后,又恢复成之前的懒散状态,致使学习状态和考试成绩难以有效提升。

4.高中数学学习难度增加

高中数学的知识容量和难度系数比初中大了许多。初中数学主要以抽象和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概念,如集合、逻辑、函数等,让很多数学基础不扎实或理解能力不太好的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初中课堂的教学量较少,知识难度相对不大,教师可以通过控制教学速度,保障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程度,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能帮助学生及时消化相关知识。而高中数学的课程容量大、课时多,教师布置课外题的数量有所减少,再加上高中的学习科目增加,导致学生难以利用大量的时间专门学习数学这一个科目。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数学时,解题思路往往由教师提供,再引导学生联系知识点,完成解题。高中数学则需要学生自己探究解题思路,对学生数学思维要求较高,然而,学生之前大量地模仿教师思维导致其形成思维定式,阻碍学生创新创造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二)教师层面

1.教学方式不当

部分高一数学教师在授课环节制定的教学步骤,一般为课时所需讲解的知识点,而后,带领学生分析数学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向学生展示公式分解过程,完成课堂讲授后,教师会布置适当的数学作业或相应的学习材料。若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期间,将侧重点放在作业完成速度方面,忽视对知识点的内化和深入探究,很容易出现对概念、公式一知半解的情况,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期间,应关注到开展教学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忽视,直接导致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高中教学体系,从而出现跟不上教师节奏的问题,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2.教学评价方式不当

通过对部分文献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有近80%的高中数学教师将考试视为学生评价体系的主要标准,甚至制定出不公平、不合理的等级制度,将学生片面地分为“成绩好”和“成绩坏”两个层级。虽然教师原本的出发点是想通过这种激励机制,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端正学习态度,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教学手段不仅未能发挥出相应的教育价值,还为学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制约学生后续的学习、成长与发展。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成绩与天赋直接相关,因此,对数学学困生,秉持着放任不管的心理,未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耐心、热心的指导,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不断高涨。

二、解决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对策

(一)给予学生学习动力和信心

找出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给予学生足够学习数学的信心,是高一数学教师面对学困生的主要工作目标。大部分数学学困生的成因都是对自身的不自信以及对数学学科的畏难情绪,针对这一情况,高中教师在开学之初就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尽力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而后,激励学生从新的起点出发,努力学习数学。

例如:教师讲解《平面向量的概念》一课时,要优先认识到这一课时的教学价值所在。一方面,通过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向量的含义和几何表示等内容,奠定学生学习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以及坐标表示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学生掌握平面向量的基础概念后,可以通过向量形成的过程,获取学习其他数学的基本方式与路径,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形成。为在这一课时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与信心,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就能掌握向量的概念与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切实获得成就感,从而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环节。

为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向量的概念,教师可从“南辕北辙”的典故着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向量。比如“战国时期,有个北方人想要到南国的楚地,他从太行山出发,乘着马车想要往北走,有人提醒他应该向着南边的方向走,你为什么要向北走呢?”而后,教师提问:“这个人能够走到楚地吗?为什么呢?”学生此时会回答教师:“不能。因为方向不对。”教师再以“方向”这个词,引出平面向量的概念,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将平面向量与线段进行比较,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再生硬和死板,便于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发现知识点的内涵与本质所在,并在后续的学习中找到学习方法与学习自信,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提升其学习质量与效果。

(二)培养学生形成优秀学习习惯

建立优秀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作为高一数学教师,应优先引导学困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良习惯有哪些,找出不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出现这些不良行为的主要因素;最后,依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尽快建立优秀的学习习惯。

第一,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学习曲线,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时间是符合大脑接受知识的高效时段,从而科学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第二,指导学生自主制订学习方案,教师再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指点学习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计划,以此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什么时间学习;第三,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考察学生的学习计划是否落实到位,依据学困生的真实状态给予指导和帮助,进而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习惯。

(三)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高一数学是学生学习高难度数学的基础和起点阶段,站在学困生的角度上来说,若数学知识点难度较大,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注重教学难度坡度问题,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工作。

首先,高一教师要针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大纲进行研究,关注到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从而将其与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衔接,保障自身掌握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依据高一数学的教材和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其次,高一数学中有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如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等,对此,教师可采用“小梯度、多层次”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目标分为多个阶段,帮助学生逐级消化。此外,教师应多从实例、情境等方面着手,指导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连接,注重总结和举例阐述。

最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科学、专业的学法指导,帮助学困生找到学习的侧重点和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大部分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惰性,缺乏主动参与学习环节的意识。对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强化其学习意识和意志。第一,教师观察学困生在课堂环节的表现情况,在课后主动辅导学困生,发现其优点、闪光点时要及时鼓励和表扬;第二,数学教学组应针对学困生现用的学习方法进行调研,建立专门的电子档案跟踪记录,编写学生成长记录,开展多途径交流;第三,向学生发放目标计划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其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进行定期学法指导活动,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讲解《立体图形的直观图》一课时,可从平面直观图、立体图形等方面着手,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首先,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认识了柱体、锥体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为了将这些空间几何体画在纸上,使学生能够根据平面图形想象空间几何体的形状和结构,需要学习直观图的有关知识;其次,教师为学生出示几种立体图形,让学生通过想象画出平面三视图,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联系以往所学的相关知识,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最后,教师提出“斜二测画法”的概念和相关绘画步骤,引入新知识。

(四)宽容对待学困生

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不仅与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息息相关,还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绪、学习状态等有着紧密的连接。对此,高一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期间,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语,尽量避免使用生硬、带有侮辱色彩的言语和行为,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困生在校学习期间,时常会出现被班级同学鄙视等情况,导致大部分学困生面对学习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烦、沮丧等心理。这时,数学教师应承担起教育工作者的职能,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例如:教师发现学困生出现作业抄袭问题时,不要过度责备,甚至可以将班级中作业完成情况最好的作业主动给学困生借鉴,并嘱咐学困生,作业可以借鉴、可以抄袭,却不能省略自己动脑思考这一环节。在第二天,教师还可以鼓励学困生,到黑板上将相应的习题再做一遍,帮助学生加强对相关知识和解题思路的记忆。在此环节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问题,保障及时与学生沟通,尽量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情绪和心理,使其“卸下心防”。

面对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时,教师一定要做到平等对待,不要因为自身喜好就对班级学生进行差别对待,甚至,面对学困生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耐性,适当地给予学困生鼓励和表扬,以此加强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动力与信心。

(五)利用信息技术攻克难点问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攻克高一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难题,让复杂的理论知识化繁为简,减轻学习压力。教师要提高信息化教学意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增强师生的有效互动,比如微课设计、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电子书包等,在多媒体、微课等教学设计中融合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比如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总之,要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创设贴合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数学问题,建立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站在数学的角度对难题进行深入探究,发现数学中的本质规律,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增强课堂互动环节,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并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等,使学生能更轻松地应对数学中遇到的难题。

比如在学习高一数学《指数函数》这一课知识时,指数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其概念复杂,涉及知识面广泛,学习内容较为抽象,只靠教师书面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教学,能够吸引学生学习。配合多媒体、投影仪、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动手用几何画板作出指数函数图像,在探究活动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

再比如在学习高一数学《函数的基本性质》时,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像,函数是高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传统的绘制方法无法提高学习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可实现本节课的高效学习,促进学生对函数图像的巩固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一是学生接触高中学习模式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阶段。面对数学学困生教师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主动了解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因素和根本原因,而后,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消除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引导其建立学习自信,进而实现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动力与成绩的提升。

猜你喜欢

学困生向量知识点
向量的分解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聚焦“向量与三角”创新题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