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2023-03-21娄威
娄 威
(辽宁省锦州北镇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辽宁 锦州 121300)
在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农民都参与到,设施蔬菜农业建设中,进一步带动我国基层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也是未来农村发展中必要的趋势,对我国的整体经济贸易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控技术上来讲,这是一个比较复杂和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在实验中不断完善病虫害防控技术,确保研发人员可以充分了解当地农产品的气候状况,以及各种蔬菜的生长习性,甚至是病虫害物质的生活规律和生物特性,把这些关键点整合到一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方法,使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效果更加显著,促进农民企业培育出更加高质量的绿色蔬菜。
1 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控技术的现状分析
农业在发展绿色蔬菜的种植过程中,经常受到病虫害的破坏,降低绿色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使农民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受到损失。在设施蔬菜病虫害中,比较常见的有菜蛾、菜蚜、棉铃虫等,这些病虫害不仅会咬食蔬菜,虫子的分泌物和排泄物还会对蔬菜产生二次危害,降低农业发展的整体效益。因此,有效农业会采取效果明显的化学药剂,利用农药的化学作用消除病虫害对蔬菜造成的影响,降低幼虫的生长,抑制病虫害的繁殖。但是,这种化学药剂的使用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比如,相关杀虫剂的使用,会严重危害到蔬菜大棚周边的土壤层,以及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并且有些农药会残留在蔬菜表面或者根茎上,导致人们在购买后,清洗比较困难,进而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不利于绿色蔬菜长远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控技术上,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农民在治理蔬菜病虫害过程中,大多数会选择喷洒药剂的方式,让蔬菜和病虫直接接触到化学农药,长时间会导致病虫产生药性抗体,无法发挥药剂的作用,也会在人们使用时,危害到生命健康,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预测的污染,使水环境等自然资源逐渐枯竭,不符合现代社会绿色发展的理念。同时,在农业蔬菜种植阶段中,有些企业为了让蔬菜的产量达到最大值,不会对病虫害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导致蔬菜产品的质量下降,不利于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农业发展必须结合现代社会中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用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的问题,降低防控药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秉持绿色环保治理的理念,科学化和专业化地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2 设施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具体措施
2.1 农业防治技术
2.1.1 从幼苗着手,优质幼苗质量
在绿色蔬菜的培育过程中,对环境要求较为严格,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以及合理的药物技术,进而提高幼苗的生长速度,缩短绿色蔬菜的生长周期,种植出一批又一批高质量和高产量的绿色蔬菜。同时,农民要重视工厂化的育苗形式,扩大种植基地的范围,确保蔬菜种植技术的稳扎稳打,栽植出更加优质的蔬菜幼苗,并且结合幼苗的生长习性,进行针对性的防控技术,从根本上提高幼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逐渐培育出更加壮实的蔬菜幼苗。
2.1.2 科学轮作
由于蔬菜大棚的发展空间较小,从土壤的生存环境上看,连续几年都种植同一类型的蔬菜,会使地质环境的微生物增加,促进病虫害细菌的滋生,威胁到后续蔬菜的生长。因此,在科学种植技术的支持下,更多农民选择间隔种植蔬菜,比如,每两到三年换一批农作物,减少蔬菜发生病虫害的概率,提高农作物的整体质量。同时,农民在对其进行施肥时,尽量使用有机肥料,降低氮含量的使用,在完成农作物种植后进行清理时,确保其根茎清理到位,避免残留病虫害,为下一批种植作物提来危害。此外,这种有机肥料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还能够改善土壤的性质,让土质状况更加良好,为蔬菜提供高质量的营养成分。
2.1.3 控制好室内的温度
在植物进行生长过程中,控制好室内的温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确保植物可以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茁壮成长,为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增强农业发展的品牌形象。在设施蔬菜大棚中,正常的温度会控制在20~30℃,但是晚上一般会调节为10~15℃,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导致农作物的枝叶受到影响,降低成活的数量。同时,农民也要重视农作物的湿度控制,采用先进和有效的防控技术,比如使用滴灌或者调节通风口等方式,控制好设施蔬菜大棚中的湿度,能够及时把过多的湿气排入到室外,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不断对防控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为绿色蔬菜生长创建出更加适宜和合理的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病概率。
2.1.4 合理运用消毒技术
在炎热的夏季,温度过高也会对设施蔬菜大棚造成影响,农民需要对大棚内的杂草和废弃的农产品进行清理,确保施肥量和灌水量达到标准值,对于地膜式的农作物,要保证大棚的封闭效果,并且合理提高土壤的温度,在一定时间下利用温度的作用,消灭土壤中病虫的虫卵,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同时,在晚间也需要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减小通风口,保持在植物正常生长的恒温控制中,适当地做降温处理,以此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2.1.5 合理布置植物的密集度
农民在对绿色蔬菜进行种植时,需要结合植物的生长特性,按照科学的种植要求,合理设置植物的密集距离,构建更加适宜的植物群体生长结构,确保植物可以在大棚环境中,顺利进行光合作用,提高设施蔬菜大棚的通风效果,让植物可以对病虫害产生一定的抗体,进一步提升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农民要学习科学的种植技术,打破传统的栽植模式,合理规范好蔬菜的种植密度,使蔬菜生长更加旺盛。
2.1.6 科学化管理水量和施肥量
设施蔬菜生长过程中,离不开水和肥料的滋养,对其灌入量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和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减少植物发生营养不良的情况,导致病虫害的入侵,影响到农作物整体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农作物种植基地要积极学习科学的种植知识,引入专业的技术人才,参与到农业发展中。在对蔬菜进行浇水灌溉使,水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增加病虫害的滋生。同时,对蔬菜过度施肥也会造成伤害,导致蔬菜营养过剩,太少的肥料,也就达不到肥料的效果。因此,一定要科学化地管理和控制水量和肥料的注入,结合各种蔬菜对水量和肥料的需求,以及土壤的成分,合理配置肥料含量,适度增加水的注入量,对于磷肥和钾肥的含量也要进行合理控制,杜绝氮肥的使用,提高肥料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及时清理废弃的蔬菜和土质环境,采用环保的方式处理病虫害的枝叶,减少已感染到病虫害植物的传播速度。
2.2 生物防治技术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会受到生物药物的影响,造成水资源等环境产生污染,不利于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因此,农民要科学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在大多数生物防治技术中,更多会使用到害虫的天敌和生物农药,采用这两种方式对绿色蔬菜进行保护。比如,对于植物威胁较为严重的病虫,会在设施蔬菜大棚中养殖这些病虫的天敌,通过合理的时间和空间的设置,让天敌吞噬病虫害,进而减少大棚中病虫害的数量。另一方面,国家要积极倡导农业发展中,大力使用到生物农药,摒弃传统的农药手段,使用微生态的农药,提高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让其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针对性和系统性地开展全程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并且可以起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作用,改善我国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创建出更加和谐和美观的生存空间。
2.3 物理防治技术
在开展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过程中,也会经常使用到物理防治技术,这种防控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已经相当成熟,良好地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使农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我国整体的经济水平,促进国内外农产品的交流和合作。在实际的物理防治技术中,一般会在设施蔬菜大棚的通风口处,建立防虫网设备,从外部结构上减少病虫害的进入,减低室内大棚中病虫害的数量,避免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对于防虫网的密度和大小等方面,也要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制定出最佳的防虫网防治方案,不仅保证设施蔬菜大棚正常所需的通风效果,也要有效防治病虫害的进入。一旦防虫网的密度较小,不能很多地对较小的病虫起到隔离的效果,也就使防虫网的设立无任何意义。因此,一定要科学设置防虫网的密度大小,在大范围开展防虫网设计工作前,要开展防虫网实验活动,确保各项结果都能满足防虫要求后,在进行全面的防虫网布置,使物理防治技术更加科学和实用。
另一方面,相关技术人员要控制好大棚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从物理角度上对其进行科学化的防治技术,在充分了解病虫害的生长习性之后,进行针对性的物理防治技术措施,避免绿色蔬菜受到各种病虫和寄生虫的影响,限制绿色蔬菜的正常生长状态。同时,在设施蔬菜大棚已经受到病虫害的影响时,可以观察病虫的生长状态和习惯,实用到诱杀防控技术,减少害虫的繁殖数量,从根本上控制病虫的破坏面积。此外,在我国科研技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农民可以利用到病虫害怕光照这一特点,开展趋光防控技术,根据光的不同颜色,开展病虫诱杀活动,进一步减少病虫害的生长基数和数量,缩小绿色蔬菜被病虫害破坏的面积。由于有些病虫害会对不同光的颜色产生躲避,防控技术人员就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设施蔬菜大棚中安装黏虫板等装备,诱捕到不同病虫害,并且相关人员需要对这些害虫进行观测和研究,找到害虫的天敌或者缺陷,经过不断地研究和发掘,设计出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技术,进而可以在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中,充分发挥防控技术的价值。
2.4 化学药物防治技术
在设施蔬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中,也包括化学药物防治技术,这种防控技术在目前的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组成地位,也是直接控制病虫害的基本措施。所谓化学药物防治技术,就是利用化学药物,对设施蔬菜大棚进行病虫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是,在很多农作物病虫害治理过程中,由于农民对专业种植知识了解不够全面,经常会使用毒性较高的化学农药,不仅对农作物本身造成一定伤害,也不利于有效地防控病虫害,长时间还会让害虫在自身中产生抗体,无法发挥化学农药的药效,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农民在开展化学药物防治技术中,特别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积极使用低毒、高效和低残留的化学药剂,或者微生态药物,比如植物性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等。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农业发展中设施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使我国的生态资源再生效果更加显著,推动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一定要严格管控化学药物的使用量,不能随意把药物流入到河流或者土壤中,减少有毒物体对环境的破坏,打破我国生态环境的平衡。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下,国家要对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积极研发出更加先进的绿色防控技术,使病虫害防治工作真正落实到实际农业发展中,增加农业蔬菜建设的质量和产量,打造高质化和高效化的农业蔬菜发展基地,推动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使用化学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可以使用申嗪霉素等药物,对于蔬菜的枯萎病。根腐烂病等真菌感染的病害,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减少农作物的损失量,并且使用微生物源和植物源的杀虫剂或者杀菌剂,对病虫害进行针对性的治理,避免农药的使用产生化学残留情况,进而种植出优质的绿色蔬菜,为人们提供健康绿色的蔬菜产品。
3 结语
在设施蔬菜生长过程中,融入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治理病虫害,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侵蚀,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价值。同时,种植户要提高病虫害的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根源上作为切入口,降低绿色蔬菜种植环境中病原体的数量,结合植物和病虫的生长习性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进而逐渐形成稳产稳量的蔬菜产品种植模式,使用科学的药物防控技术,以及先进的信息设备,实时对蔬菜种植环境进行监控,使现代农业蔬菜种植技术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更加健康和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