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伞状经济”融合新模式明析畜牧业多元化路径走向

2023-03-21李佳淇王圆圆

新农民 2023年3期
关键词:肉鸡畜牧业养殖

李佳淇,王圆圆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0000)

畜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我国畜牧业在各阶段的发展重点与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发展重心的转变紧密联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一号文件中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在全面推进农村一体化建设的政策下,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当前阶段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农村产业繁荣、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

为解决畜牧业发展受限的问题,笔者提出发展“伞状经济”的概念。所谓伞状经济,是指模拟畜牧业经济为主体伞杆,伞面采取多元化发展方向且暗下以连接杆相互关联挂钩,在本文中,笔者以畜牧业为例,考量探究多元化产业产品发展下的子系列产品之间关联发展优化路径。

1 农村畜牧业经营发展情况及劣势分析

1.1 资源环境利用率低,自然污染严重

农村饲养畜禽基本为圈养或散养,农户养殖数量较少,部分农民按照老旧封建的养殖理念一味看市价涨跌来选择养殖的畜牧种类,而不注重对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的把控,在受到地方特殊地貌环境与极端气候变化影响时,极容易造成物种生存不适的情况,反而会引致畜禽体质下降、拒绝交配、生病甚至死亡等情况的发生,极大地束缚了农村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在农村主要以农作物收成为主,饲养家禽和牲畜只是用于满足家庭内部自身需求,因此,不会出现大型的专业养殖户,而且受经济条件所制约,大部分农户的家禽或者牲畜在满足自身需要之后都会流入当地市场,为家庭创造一笔可观的收入。大多数农民在养殖家禽或者牲畜时,不会注意周遭环境资源,只是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重视市场所带来的收益,忽视对周围环境资源的破坏和影响。以某地一农村为例,受部分养殖户养殖肉鸡带来收益的影响,该地区逐渐出现更多的肉鸡养殖基地。肉鸡养殖是通过大量的饲料喂养,以极少的天数将肉鸡喂养到一定的重量,然后送到屠宰场进行宰杀,最后送到肉鸡生产加工车间,对其进行解剖和分解,将肉鸡的不同部分进行清洗分装,最后以冷冻的形式输送到全国各地的餐桌上。对于肉鸡养殖户而言,饲养肉鸡为其带来十分可观的收益来源,帮助其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但是,肉鸡的养殖需要独立的养殖区域,通过开山挖土施工,在人员密集处建立肉鸡养殖基地。伴随基地的修建,该地范围内的土壤、水源被迫发生改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以损害自然环境作为代价,获取经济效益。同时,因为大量肉鸡投入市场,一时之间供大于求,肉鸡价格迅速下跌,且因为养殖密集,出现集体生病,死亡等问题。最终,不仅破坏了丛林植被,占用了耕地和森林资源,造成水土流失,污染加剧,还加重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农村整体的生活环境,引发邻里之间关系破裂,矛盾激发。

1.2 农村畜牧业发展力不足

我国农村地区仅有少数发展良好,大部分农村缺乏资金的流入而导致基础设施差,配套设施不完备,容易受到供电不足,信号覆盖面不广,交通运输不便利等条件制约,政府也不能给予足够的帮扶力度。由于信息传播媒介受限,农民与外界交流受到阻隔,许多外来的新兴产业链与发展模式不能很好地冲击农民的落后思维,以至于农牧业发展质量不高甚至在发展过程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众所周知我国土地面积是960万km2,呈现西高东低的阶梯式走向分布,因为广阔的地理面积,导致地形分布种类众多,山区面积大,严重影响日常的交通运输。受地形地貌等影响,畜牧业发展不成熟,更多农民以种植业为主,依靠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维系日常生活开销。我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倡导大力发展经济水平,提倡先富带动后富,以整体脱贫奔小康以及富裕为目标,实现十几亿人口全面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行列。但是,在部分山区,依旧存在大量仅能维系生命的村落,大多数农村无法走出大山,长时间的与世隔绝,导致其接受新事物的适应能力缓慢。以西南某一农村为例,受当地地形影响,地势陡峭,多山区,学生上学需要攀爬多个山峰才能到达学校。世代生活在贫瘠山区的农民依旧维持着以往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该地区农民受地形影响,种植业产量落后,仅能维系家庭所需,经济长期落后,外来人员进入困难,基础设施建设匮乏,信息传播缓慢,农民长期无法与外界取得交流和联系。部分农民会饲养牲畜,帮助减轻种植压力,提高种植收成,与此同时还要为饲养牲畜提供食物和休息空间,加重农民肩膀的担子。受交通等因素的制约,政府扶持政策无法顺利展开,农民依旧无法走出大山,发展畜牧业更是成为一项奢侈的想法。

1.3 农村畜牧业产业产品单一,产业链不明显

我国农村地区的畜牧业以分散的农民个体为主,在农民个体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发展为中小型养殖户,导致农村地区养殖规模分散不集中,也没有建立完善的中小型养殖体系,畜牧业发展过程缓慢,机械化设备并不完善,总体畜牧业一体化程度较低。在供产加工过程中,产品以单一的肉、蛋、奶制品为主,在其他方面涉猎开发较浅,未能完备的发展畜牧业,也不能及时满足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精神层面的供应,以至于会造成供产脱节,销售脱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的出现。对于拥有传统思想的农民而言,种植业才是生活的根本,因此,与畜牧业相比,农民对于种植业投入的心血要更多一些。因此,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农民均以试一试的心态展开,在饲养家禽或者牲畜之后,考虑更多的也是其为家庭生活生产过程中能带来的贡献。对于农民而言,土地和粮食才是根本,畜牧业也只是种植粮食过程中的附加项,而附加项所产出的产品更是不需要展开高度思考。因此,我国现阶段,畜牧业产业结构不完整,畜牧业产品单一,是符合当下农民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以西北地区的农业为例,西北多草原,因此,畜牧业发展相较于其他地区会更快速一些,而西北地区大量畜牧业产业结构的发展状态下,更多的也是以牛羊肉乳制品为主,比如牛肉干、奶贝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畜牧业加工后的产品。畜牧业发展相对比较快速的西北地区副产品产业链尚未完全建立,更不用提其他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地区,农民对畜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将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速度。西北地区的副产品因为地区独有,且产量有限,一直是全国范围内高需求的产品,并不能满足社会大部分群体对其的追捧和需求,从而会导致供销脱节等现象的发生。

2 农村畜牧业发展的多元化路径考量

2.1 养殖环境自身需治理

养殖环境的一大重要影响因素就是粪污的治理好坏,农村畜牧业更着手于畜禽的饮食喂养而并未注重粪污治理,加上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村农业畜牧业生产管理不到位,粪污的发酵问题成为一大难题。据笔者走访调研了解,一些大型畜禽如牛在放养过程中任其自由排泄,没有相关人员治理,少数兼顾农业与畜牧业的农民会有意收集鸡和羊的粪便用于直粪上苗,但收集过程中并没有刻意进行粪污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而是采用传统的露天堆肥,不仅会产生有毒的气体污染环境,而且在堆放过程中由于没有固定场所,还会造成饲料与排泄物混合的情况,而且未经处理的粪便直粪上苗,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导致烧苗情况的产生,因此粪污问题不容小觑,应该注重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回收利用。以北方某一农村为例,因为养鸡行业的异军突起,村子周围兴建起大量养鸡房。每到将鸡交付出去之后,村落周围的河水无不漂浮着散发恶臭的鸡粪,一时之间用水成为众多农民心中最烦躁的问题。原来,在交付肉鸡之后,需要对现有鸡房进行清扫和消毒,避免细菌的滋生,而清扫后的水则顺着山涧缓缓流向河流和小溪,严重的则会威胁平时的吃水井。面对鸡粪污染,该地区农民不再忍气吞声,而是直接找到政府,通过政府的协调,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最终,养鸡户需要在鸡房附近挖掘足以容纳鸡粪的深坑,平时排放的污水也需要进行改道。通过两方协调,最终,鸡粪可以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农民,通过发酵给庄稼和果树施肥,而养鸡户则是皆由此多了一项收获。诸如此类的案例有很多,不仅双方需要为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而且需要运用科学的方式,将污染变废为宝,共同保护自然环境。

2.2 推崇科教兴农,发展机械化设备

我国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机械化设备起步晚发展慢,且大部分机械化设备仅适用于大型养殖场,针对中小型畜牧场适配性设备少之又少。而在我国农民养殖过程中,绝大多数养殖户身体力行,靠人力低效率地去完成从养殖到售出产品中间这漫长的过程。而且对于年长的养殖户来说可谓负担,因此发展应用适配性强且效率高的机械化设备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增强对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的把控,另一方面节省人力,提高产品的产出,有利于促进农牧业经济发展。我国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倡导将科技与生活相结合,积极引进科技成果到千万家庭的生活中,提高人均生活质量。对于眼下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特点和状况,首先需要提高农民自身对于畜牧业的重视程度,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提倡科学走进生活。通过对自身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开发符合当下需求要求的机械设备,基于问题找到方法,更好的帮助农民在发展畜牧业过程中,减轻自身的压力,提升工作效率。积极钻研,努力开发新型机械化设备,通过机械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和展开,更好地解决了我国畜牧业发展晚,起步慢的问题,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推动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

2.3 注重产品质量与需求朝向

对于畜牧业的产品输出,集中在肉制品奶制品与蛋制品上,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人民在物质基础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更注重产品质量与精神上的提升,农民可借鉴优秀的科学养殖技术,采取科学有效的喂养方式,减少激素、兽药等药物的使用。同时在环境方面尽可能去规避环境污染,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检查力度,防止携带细菌病毒的产品流入市场。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国民更加注重饮食安全,也更愿意接受绿色生活。因此,基于社会大众的绿色环保的产品需求,农民需要不断改良养殖技术,减少饲料,激素的投入和使用,尽可能避免对牲畜和家禽使用药物,同时关注自身卫生,为家禽和牲畜的生长营造温馨、舒适且绿色环保的无菌环境。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新型的畜牧产品种类,通过研发创新,不断丰富畜牧业产品的产业链结构,优化畜牧业产品的市场环境,为农民营造发展畜牧业的美好愿景。同时政府应当加强帮扶力度,通过专业人士的上山下乡,帮助农民解决在畜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开导遇到困难时的沮丧情绪,解决难题的同时为农民开展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底气和信心。通过对畜牧业产品种类的开发,调动畜牧业产品市场,带动农民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推动社会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了更大的一步。

2.4 推进农村畜牧业保险深入

畜牧业保险是现在“三农”问题的重点之一。近年来猪瘟、流感问题频出,对畜牧业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不仅市面价格下跌严重,还时刻面临着畜禽死亡经济破产的情形,而畜牧业作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直接影响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随着政府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畜禽保险也纷纷给予认可,但由于部分农民养殖数量少补助力度低仍然拒绝购置保险,且畜牧业发展中尚存在的如费率单一、参保率不足、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等问题仍待解决,深入推进畜禽保险,能够更好地保障农民的生活,为畜牧业发展打上一把“保护伞”。作为充分发挥统筹作用的中央政府,需要立足于当下社会发展的特点,迎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残留,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国民经济水平受到明显波动,畜牧业市场犹如一潭死水,急需“活水”的引入和充实。因此,作为中央政府,更需要立足民生实际情况,加大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为投身畜牧业的农民提供安全保障。通过提高补助力度,加强对畜牧业发展中的保险范围和强度,从多个角度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调动农民整体的参与积极性。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安全保障,始终坚定地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增加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程度。

3 结语

在面对大型养殖场资源配置好,产品生产加工一体化,产业链与供应链稳步占据市场的情况下,个体农民想发展畜牧业经济,不能仅思忖如何提高产品输出数量,而更应聚焦在畜牧业的潜在发展能力上面,深度挖掘畜牧业隐藏财富,同时关注新时代人民对产品的关注点与注意力的转移,将“伞面”铺开,多元优化发展路径减少短板,以此来支撑主体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发展“伞状经济”发展融合新模式以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肉鸡畜牧业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映像畜牧业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肉鸡腹水咋防治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猪市虐我千百遍 我视养殖如初恋
肉鸡常见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