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及其推广措施
2023-03-21盛晓光
李 平,杨 树,彭 茹,盛晓光
(1.德惠市园艺特产工作站,吉林 德惠 130300; 2.德惠市农业技术宣传教育中心,吉林 德惠 130300)
0 引言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玉米种植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这对玉米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掌握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从根本上控制病源和虫源,为实现玉米高产、高质奠定良好基础。
1 玉米生长特性
玉米是一种高大草本植物,顶生雄性圆锥花序,颖果呈扁球形,杆直立,通常不分枝,基部呈耳状,中脉粗壮,雄小穗呈孪生状态,纵列排列于序轴上,植株喜光不耐阴。适宜生长温度为22~30℃,且在玉米植株生长周期内不同阶段所需温度有所不同:种子发芽期对温度要求较低,6~10℃之间;拔节期适宜生长温度为15~26℃,且对水分的需求量也最大;在开花时期,适宜生长温度为25℃左右;灌浆期适宜温度为20~23℃,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影响玉米发芽和生长,不利于籽粒增重。其次,玉米需水量较大,在生长期间适宜降水量为400~640mm,降水过多必然影响光照;如果降水过少,直接导致叶片蒸腾面积减少,蒸腾量与水分吸收量严重不平衡,导致植株缺水,降低玉米丰产高产性。
2 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2.1 选地与整地
在各类农作物中玉米具有较为发达的根系可以快速适应当地土壤环境,就算土壤环境不佳依然可顺利生长。随着植株不断发育当进入到生长期后会增加水分的需求量,所以在选择种植地必须保证灌溉条件良好避免影响后期的正常发育生长。为了确保土壤中水分和养分可更加顺利被玉米根部吸收必须科学完成整地工作,首先需针对土壤的科学整理加大重视使土壤培育效果得到确保,为了促进玉米生长一般要保证土壤肥沃且土层深厚,在进行整地工作前还要全面测定土壤肥力,并按照最终结果科学分析其中酸碱度与肥沃状态具体情况,如果肥力不佳可将基肥适当添加其中保证玉米生长可吸收足够养分。播种前还要针对所选土地完成深松翻耕工作,这样可让土壤墒情与通透性更加优秀促进种子的发芽并提高最终产量。
2.2 选种及种子处理
在对栽培玉米种子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也就是要结合种植地区的气候、人文、消费、环境以及土壤特性等综合选择,这是保证玉米质量和产量的基础。同时在选择品种的时候,还要选择高产、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因为只有保证了种子的质量,才能为玉米高产量打好基础;而且高品质的玉米种子,还能够有效降低种植人员的劳动量。所以,需要种植人员将玉米品种选择重视起来。除此之外,当对玉米品种确定以后,还要进行玉米品种的挑选工作,将存在不饱满、干瘪、破碎的玉米种子剔除出去,发霉和破损的种子也需要剔除出去,剩下的玉米种子还需要进行晾晒,一般需要晾晒3~4d左右,然后在浸泡12h以后,进行包衣,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玉米种子的抗逆性,保证玉米出芽率,有效降低种子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影响到玉米生长和质量。
2.3 播种
在玉米播种时,一定要考虑玉米播种时间。南北方温差较大,一定要根据地域特点选择播种时间,考虑当地雨量、温度等情况,提高玉米成活率。在南方地区播种,一般选择春末或夏天开端,而北方受温度影响,一般选择在春季进行播种。其次,播种方式需结合玉米种子特点确定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于耐密型玉米,可以适当加宽种植密度,而对于普通型玉米,则在种植过程中保持一定间隙,以便为玉米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使玉米能充分获取所必需的养料与水分,提高产量。若种植密度过高不仅无法提高产量,反而会因间隙太小,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降低产量与经济效益。
2.4 土地修整
种植玉米的第一步主要就是深翻土地,将土地深翻控制在30~35cm,保证种植玉米土地的平整度,并且在深翻之后再施加肥料,大约为3.75万kg/hm2,钾肥不得超过225kg,磷肥大约需要90~120kg,而复合肥需要450kg左右。玉米种子不同于其他的种子,它有着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对于肥沃的土壤能够使玉米植株成长更加的快速,让每棵玉米都能够吸收到丰富的营养,从而增强玉米植株的抗压能力以及耐受力。目前来看,在实际地种植玉米过程中,很多农民因为其他因素,将玉米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没有办法给玉米提供丰富的营养,以及创造良好的外部生产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还会因为各种外界因素、环境原因,造成病虫灾害的发生。如果说,农民在种植玉米时缺乏良好的土壤条件,那么就可以采用人工堆肥抑或者是育肥等手段,来有效提升土壤的肥力。当农民种植一些新兴产品的品种时,应当对土壤进行检测,该地区土壤的指标能否充分满足新兴玉米品种的生产条件。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之后,在科学、合理地施肥,保证玉米种植中的营养能够得到充分的吸收,从而培育出更加饱满圆润的玉米。
2.5 施肥与中耕培土
首先要全面了解玉米的种植情况,然后选择先底肥后追加或一次性追肥的方式进行施肥。整个工作必须严格保证精准性和科学性,只有这样才可对整体产量提升与植株健康生长进行确保,另外选择肥料时还要结合当地种植环境将适量农家肥添加其中,以此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正常发育中没有足够养分补充。施肥时要保证玉米根部和肥料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否则很可能导致根部受到肥料的伤害对发育造成影响。控制肥料应用量时首先要明确各个阶段的具体长势,然后按照生长情况合理控制。如果玉米已经处于抽雄-吐丝时期可将氮肥应用量适当增加同时将相应尿素添加其中,具体施压时可根据尿素10kg/667m2的标准进行,以此对籽粒灌浆充足进行确保使每颗籽粒都可更加饱满且提高结实率。在具体栽培中农户还要对中耕培土加大重视,通过此操作可让土壤通透性显著提高,翻松土壤后水肥效果也可因此显著增加明显改善了土壤的肥力,让玉米根部可向更深处生长促进整体发育加强营养吸收。中耕工作也可实现一定除草作用,全面中耕后可将周围杂草以及根部杂草及时清除,减少水分与养分的流失。通过培土可有效稳固玉米根部,植株也可显著提高自身抗倒伏能力,当遭遇大风天时不会大面积出现倒伏情况。
2.6 病虫害防治
2.6.1 黑穗病
黑穗病病症表现为玉米穗呈现黑粉状,一旦发生此病,会降低玉米产量。玉米黑穗病发生原因为:玉米在传精授粉期间,雄性花发生改变,导致雄蕊生长发育发生异常,雄性花占据了雌性花的成长空间,减少玉米果穗,降低玉米产量。防治黑穗病,需在播种时挑选品质优良的玉米种子,尽量选择抗虫害能力较强的玉米种子。同时,在玉米播种前,需对玉米种子进行药水浸泡处理,挑选合适的药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同时要注意温度和培育时间,确保玉米种子出芽率。在播种过程中,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土地进行翻新,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和播种时间,为种子生长提供良好的温湿度环境,确保其能够长出更加优质的幼苗。在出苗期,及时拔除已经感染病害的玉米幼苗。
2.6.2 大斑病
玉米叶片感染大斑病概率较高,主要特点是叶片上会有条形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枯黄,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降低玉米产量。首先,利用物理措施防治大斑病。在选种时尽量选择抗病杂交品种,从源头上避免大斑病发生;其次,采用合理密植的方法进行防治。保持玉米田间良好通风,采取农作倒茬的种植方式。最后,针对已感染大斑病的玉米可以通过化学措施及时防治,避免影响其他健康的玉米植株。
2.6.3 螟虫病
螟虫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病虫,给玉米植株带来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直接影响着玉米产量。玉米螟虫主要发生在玉米出叶的时期,通过食用玉米心叶和玉米根茎来破坏。玉米螟虫病的防治需要根据测报部门提供的螟虫发生情况和发病趋势进行防治工作,如对幼虫和卵虫的防治可以采用赤眼蜂进行控制;还可以使用1000倍的10%吡虫啉喷洒,这种药物能在预防幼期螟虫的同时,还能防治灰飞虱;而对于成虫的防治可以利用黑光灯进行捕杀。
3 玉米种植推广措施
3.1 完善推广体系
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时,须充分展现此技术的价值,并在推广期间将创新意识树立起来。比如可针对示范地的建设加大重视,保证每个生产者可更加充分了解推广技术效果。推广时还需对各技术情况全面分析,对农业相关政策、科研技术进行加强,确保种植人员可得到更多利益,通过利益的驱使更加积极主动地应用不同的高产栽培技术,这样可让此类技术在整体上有效实现全面发展并不断做到优化创新。现阶段,农业技术水平在不断快速上升,农业生产中出现了很多新型的玉米品种,通过对品种创新工作进行加强可让玉米得到更加规范的分类,结合当地气候与土质条件让种植中产生的损失有效减少,确保高产栽培技术可和目前新型的品种之间有效实现融合,最后让玉米质量及产量得到最大化保证。
3.2 推广单粒播种
单粒播种技术就是精量播种,利用机械设备选取优质种子,再根据土地性质选择合理的间距和深度进行播种。一个地方只能进行单一玉米品种种植,而且接下来的玉米生长阶段也不用继续施肥,就能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项土地养护政策的出台,可耕种土地在不断减少,玉米单粒播种技术的推广尤为重要。玉米单粒播种技术为提高玉米出苗率和品质提供了保障。同时优质的种子能增强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强化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玉米单粒播种技术也能保证种苗之间的密度最佳化。
3.3 建立玉米种植示范区
玉米种植示范区的建立可为农民提供最为直观的增产感受,让农民直接观察到品种、技术的不断提高所带来的生产效益。由于农民种植水平有限,做好玉米种植示范区的建立还可有效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的配合程度。种植示范区建成后,应积极组织农民进行参观和现场测产,用真实数据让农民了解到玉米种植技术的优势,激发农民不断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民对玉米种植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3.4 测土配方推广
实现玉米高产和稳产,其中测土配方技术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今后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并推广该项目技术,提高测土配方技术应用率,引导广大农户不断验证配方施肥技术参数。根据该地区土壤状况印制施肥建议卡,确定玉米施肥配方,并且将建议卡发送到农民手上。当地土肥站也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测土配方供应一条龙服务体系,在农村联产责任承包制不断深化的社会背景下,突出施肥重点,强化示范带动效应,在必要时可以利用双中心推广模式,组建配方肥料配送中心和施肥技术服务中心,以提升玉米种植技术手段为突破口,扩大配方施肥应用覆盖面,以此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耕地生产力。
3.5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第一,补充人员,提高待遇。目前政府主导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人员少、经费薄是限制政府部门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大环境下,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的经费支持,根据不同区域玉米种植任务合理招聘人员。同时提高基层人员福利待遇,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第二,加大培训,提高技能。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力度,合理利用多媒体渠道将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传授给农民群众,让他们成为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者和受益者,多渠道和多方法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水平。如在行业内聘请技术专家和教授通过网络直播、组建微信群或录制宣传广播来推广玉米种植技术。
4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作为我国当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辐射范围较广且单产高,规模化种植可以有效满足市场对玉米所需,缓解粮食供应紧张问题。利用精细化栽培和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玉米植株产量和质量。因此,在今后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对优质种源、测土配方技术、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推广,提高耕地生产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最终提高玉米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