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林业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2023-03-21王晓红

新农民 2023年3期
关键词:经济林造林绿化

王晓红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在社会发展时代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提高乡村林业经济水平,能够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积极拓展造林绿化空间,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还能够更好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对乡村振兴,特色经济林产业新模式发展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发展乡村林业经济的意义

1.1 能够有效改善乡村群众的生活环境

乡村布局与经过规划建设的城市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普遍而言,大部分乡村建设并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详细规划。群众以往在乡村生活过程中,房屋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随意修建的现象,因此,大部分乡村布局相对混乱,卫生管理欠缺,居民居住环境相对较差。与此同时,由于部分乡村群众普遍从事养殖行业,而在养殖过程中并没有采取有规模的养殖方式,部分家禽和牲畜往往采用散养的养殖方法进行养殖活动,由于牲畜和家禽并没有得到集中管理,其排泄物较为分散,部分村庄存在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现象。然而,在拓展造林绿化空间后,能够有效发挥其良好的隔音除臭效果,从而更好地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

1.2 提高群众收益

拓展造林绿化空间新模式,不仅能够优化乡村居民生活环境,还能够有效提高当地居民收益。由于造林绿化的树种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以及树种进行挑选。在具体造林过程中,可以采用栽种具有经济效益的树木来开展造林活动。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树种,在经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后,能够逐渐发展成当地特色农产品,从而更好地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管理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树木,积极建立林业龙头企业,在不断发展中,培育一个品牌,同时不断强化企业品牌建设,积极开展造林绿化空间新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乡村闲置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改善去居民经济收入水平。还能够对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有效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1]。

1.3 保护生态环境

当前阶段,由于乡村在经济发展中开采矿产资源以及建设道路等,对乡村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矿产开发以及乡村建设导致我国乡村部分地区森林资源总量呈下降趋势。拓展造林绿化线模式能够更好地增加乡村植被总量,提高我国乡村环境森林覆盖率,还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在现阶段振兴乡村的背景下,不断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不仅能够保护土地资源,防止水土流失,降低部分乡村砍伐现象严重对自然生态带来的严重影响。里面是建设生态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长久以来,由于人类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影响,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会降低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同时也不利于乡村地区经济循环发展,若没有对生态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理,则会严重危害乡村居民生存环境[2]。

2 当前阶段乡村林业绿色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

2.1 林业产业政策不健全

林业产业政策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政策补贴层面,由于以往资金补贴投入不足,无法充分调动乡村居民参与特色经济林种植积极性。尽管我国林业在发展中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对于现阶段的发展速度而言仍是不够的,由于我国特色林业产业发展速度不断提高,然而当前阶段部分技术人才待遇相对较低,不仅无法实现种植技术的更新与进步,还会出现无法留住优秀人才的情况。同时由于相关林业政策不健全,造成基础设备更新不及时。因此,只有建立健全的企业发展政策,才能够推动特色经济林发展。同时,由于林业产业所涉及的部门众多,各部门之间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的交叉与重叠,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也是由林业产业政策不健全出现的问题。当前阶段,尽管我国已经颁布林业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由于特色林业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已有的解决办法已经无法应对新出现的问题,从而造成企业经济发展出现一定的阻碍。

2.2 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阶段,营业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阻碍我国营业经济发展主要原因之一。现阶段,尽管林业产业经济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初级产品一直以来都占据主要的市场位置,特色林业经济产品缺乏一定的品牌效应,同时由于管理模式不健全,存在经济林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缺乏林业产品深加工相关技术,二、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尚未形成,也没有根据林业产品的发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林业经济产品深加工程度较低,从而影响了当地特色经济林的经济效益,尽管部分乡村居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投入经济林建设中,但是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以及更加完善的产业结构导致特色经济林产品并没有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3 林业科技水平有待提升

林业科技水平是提高特色经济林产业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我国林业特色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先进的科学技术尚未即使有效应用于特色经济林建设过程中,现阶段,由于我国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尽管林业技术逐步应用于林业发展中但是仍然需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部分基础设备大多数需要进口。同时,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不够。尽管高校以及研究院等关科研机构已经根据我国林业发展情况研发出新品种以及新技术,但是由于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较弱,导致其投入生产周期更长,因此,对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3 乡村林业产业发展要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

3.1 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是促进乡村经济的循环与发展。因此只有努力实现乡村产业的整体繁荣,推动主副产业协调发展,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这一目标。乡村产业繁荣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平稳增长,同时还能够提高林业在我国产业中的地位,经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让林业产品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促使林农成为更具有吸引力的职业,以便于更多的人能够投身于林业建设过程中,从而不断推动林业技术水平持续提高,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致富能力。振兴乡村还能够让乡村居民积极投入建设美丽家园的工作中,从而从根本上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林业产业首先需要符合区域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需求,利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充分挖掘经济树种资源,从而更好地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挑选适合发展的经济树种,并使其作为产业发展项目,有效利用123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深加工产业以及乡村文旅产业综合发展,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促进经济林种植产业良性发展[4]。

3.2 生态宜居

现阶段,由于近几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无论是资源开发还是工业建设都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不利于当地居民生存,同样不利于当地经济循环发展。因此,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强调需要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绿色生态工程与之协调发展,同时还要坚持以适宜居民居住为重点的战略核心目标,将绿色循环经济与生态工程放在与营业经济产业链相同重要的位置上,促进生态生活,生产共同发展。在当前阶段对已被破坏的乡村系统进行修复和保护重要工作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对乡村环境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考量,科学治理。在发展林业经济与修复生态环境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寻找因地制宜的生态治理方法以及营业经济发展方法。只有真正实现优化村民居住环境,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5]。

3.3 生活富裕

促进乡村人民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之一。乡村居民在林业经济发展中能够持续获得稳定收入,实现生活富裕,经济宽裕,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居民生活更加便利,乡村社会才能够和谐平稳发展。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不仅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同样也是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根据乡村区域具体情况来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不仅能够促使区域周边乡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林业经济建设,充分激发乡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在科学合理的指导下,创造富裕生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乡村居民可以充分利用房屋周边闲置土地来种植特色经济树种,依据科学的技术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同时还能够保持连续稳定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力再就业等方法实现经济效益[6]。

4 发展乡村林业绿色经济新模式的具体措施

4.1 根据政府相关规定和部署制定一定优惠政策

拓展造林绿化新模式过程中,由于部分乡村居民并不能够全面理解通过特色经济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乡村居民往往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特色经济林建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开展相关工作过程中,区域政府要对积极参与拓展造林绿化空间新模式改革的乡村居民进行一定的补贴,结合当地所提倡的发展特色经济林相关产业战略目标,对积极参与且种植合格的经济林作物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

4.2 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和林下经济策略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区域特色经济林产业作物产量,区域政府在开展拓展造林绿化空间新模式过程中,要根据林业产品整体产量制定相关产品检查验收规范。为了能够保证特色经济树种的两种供给,促进特色经济林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引进具备专业育种能力的企业与当地积极开展合作,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特色经济树种进行育种,同时还要坚持连片栽植,规模经营的发展原则,严格根据技术规程的具体要求开展造林工程。还可以根据乡村区域,地理位置影响以及特色经济林树种的具体特点,在林地实施套种方案,科学的种植林下经济作物,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为促进当地特色经济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积累更多的经验[8]。

4.3 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强化监管力度

坚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标准,是促进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为了能够保障特色经济林产业持续发展,区域林业部门需要根据相关部门制定的林业产品验收规范对,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同时还要对特色经济树种进行定期检查,了解经济林树种成长情况,根据其养护管理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只有树种验收合格后才能对管理经济林的农村居民进行补贴,若是验收不合格,则应当在期限内整改。强化监督管理力度,能够更好地促进特色经济林建设,从而真正实现拓展造林绿化空间新模式的作用[9]。

4.4 利用示范带头效应,带领乡村致富

在建设特色经济林,拓展造林绿化空间新模式过程中,区域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建设特色经济林试点的方法,让区域乡村群众能够深入了解拓展造林绿化空间模式,建设特色经济林的作用。建立相关特色经济林产业示范园,有效进行技术研发工作与推广工作,鼓励乡村居民参加产业发展。

5 结论

综上所述,拓展造林绿化空间新模式能够更好地带动乡村特色林业经济产业发展。打破当前阶段,新政策下林业用地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乡村地区闲置土地的作用。把握提高特色经济林业产品发展经济效益的机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利用当地特色林业产业发展条件,鼓励乡村居民积极投入建设,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经济林造林绿化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经济林栽植密度与营造方式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