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海南港口数字化发展的思考
2023-03-21李燕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
李燕 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
自贸港是自贸区的高级形态,在自贸港里海关一线放开,货物自由流动,进出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得到最大程度简化。2020年6月1日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明确要求,2025年前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下,适时启动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建设海南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方案提出,要高标准建设开放口岸和“二线口岸”基础设施、监管设施,加大信息化系统建设和科技装备投入力度,实施智能精准监管……完善口岸监管设备设施的配置;要创新港口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港口资源整合,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推动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转口贸易、大宗商品贸易、进口商品展销、流通加工、集装箱拆拼箱等业务发展,提高全球供应链服务管理能力,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推动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因此,海南港口亟需通过数字化建设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航运物流要素集聚,加强港口、产业、城市统筹协调发展,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能级,助推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自贸港。
1.海南港口现状及规划定位
海南港口发展布局现为“四方五港”,即北部海口港,南部三亚港,东部清澜港以及西部洋浦港和八所港。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五大港口规划定位如下:
1.1 海口港
海口港位于海口市,是全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海口港口岸是国家一类水运开放口岸,对外开放口岸由秀英港区和马村港区两大港区组成。秀英港区主要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部分客货滚装轮渡业务和散杂货装卸业务,现有码头泊位20个。马村港区是全省煤炭、散杂货、油气、化工品等能源、建材物资主要集散地,现有码头泊位11个。未来海口港将发展成为以陆岛客货滚装、邮轮旅游客运、集装箱和散杂货运输为主,兼顾新式跨海客运、石油化工品运输、南海油气勘探生产服务、救援应急保障功能的综合性枢纽港。
1.2 洋浦港
洋浦港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港口岸是国家一类水运开放口岸,洋浦港口岸由洋浦港区和神头港区两大港区组成。洋浦港区是以集装箱、通用散杂货为主的公共服务型港区,现有码头泊位12个。神头港区是以石油化工、浆纸、液化天然气为主的大宗散货港区,主要为临港产业服务,现有码头泊位35个。洋浦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重要支点和中国面向印太两洋的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海南自贸港集装箱枢纽港;全国沿海国际枢纽港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海南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的重要支撑;海南服务全国扩大对外开放和全面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资源;海南西部大型临港工业的重要依托。
1.3 八所港
八所港位于东方市,是海南省地区性港口之一。八所港口岸是国家一类水运开放口岸,现有码头泊位10个,主要货种为煤炭、金属矿石、化肥和化工原料及制品,其中进口以煤炭为主,供给后方腹地企业和居民使用。未来八所港将是海南省建设西部东方临港工业园区的重要支撑,是南海油气上岸加工储运基地和国家南海开发装备制造及后勤保障基地。
1.4 三亚港
三亚港位于三亚市,是海南省地区性港口之一,由三亚港区、南山港区、莺歌海港区和清水湾港区组成。三亚港区主要为邮轮、游艇提供靠泊服务;南山港区主要开展散杂货及集装箱业务;莺歌海港区主要开展电煤接卸业务;清水湾港区内有清水湾港区游艇码头,为游艇提供靠泊服务。未来,三亚港区将重点打造成为国际邮轮母港、游艇示范基地和深海科考船舶基地,兼顾为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和机场航空用油等提供运输服务,以旅游客运和深海科考船基地为鲜明特色的港口。
1.5 清澜港
清澜港位于文昌市,是海南省地区性港口之一。清澜港口岸是国家一类水运开放口岸,现有码头泊位5个,主要业务类型为货运。清澜港承担海南省东部沿海能源、原材料、农产品以及航天科技城装备运输、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保障任务,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水运物资集散地。未来,港口可便捷衔接东线高速,承担起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运载火箭等装备的接卸任务,同时也为三沙市生产资料、生活物资补给和人员往来提供运输保障,在保障国家航天发射、三沙后勤补给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上主要港口的规划定位已较清晰,但也可看出各港口现有运输能力和规模仍有限。自贸港的自由化程度、国际化程度上比一般自由贸易区更高,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优势突出,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与国内东部沿海省份相比,海南的经济总量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完整,岛屿型经济特征明显,腹地经济发展空间有限,且当前海南省港口整合仍面临着“整而不合”的难题,港口资源优化程度不高,亟须通过智能化[1]、数字化等手段来实现港口一体化运营和高质量发展。
2.港口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性
(1)提升管理水平。全球港口企业正在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港口技术有助于提升港口管理水平,在数字化新技术广泛使用的基础上谋求港口数字化转型,是全球港口发展的趋势。港口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业务转型升级,更是融合技术、业务、管理和组织架构的重塑[2]。港口通过数字化转型优化管控体系,实现数据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的融合,解决落后的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人员分工等与业务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港口管理水平落后与业务快速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把港口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推上新台阶。海南港口数字化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2)提高服务能力。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北斗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越来越紧密,港口的业务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港口要通过数字化发展拓展数字化场景应用[2],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数字运营、共享服务、平台服务、预约服务、远程办单等业务,推进港口服务更加安全、优质、高效、便捷,提升客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同时加快培育发展数字供应链金融、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智能出行等新模式和增值服务,推进服务数字化,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助推海南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3)延伸产业链条。根据海南自贸港2025 年实现封关运作的要求,海南全岛产业布局、经营模式、经营主体、目标客户将在2025年前后发生重大变化,港口企业应提前谋划预测客户需求,调整产业布局,在横向和纵向布局时,要关注全方位的港口生态圈,打造从产业链环节参与者到产业链缔造者的转型,延伸产业链条,广泛链接内外部客户,以期成为自贸港发展的“新动力”。
3.港口数字化发展的路径
(1)整合港口资源,推进一体化建设。应将主要港口作为全省公共码头资源整合平台,以枢纽化、集约化、现代化为方向,促进港口资源整合、港口间互动联合,构建差异定位、功能互补、主次分明、布局合理、经营协同的发展新格局,努力推进海南港口整体数字一体化建设,增强海南港口整体竞争力。
(2)统一数据标准,促进互联共享。海南港口业务点多、面广、线长,涉及大量的基础数据信息,因此亟需将业务数据标准化和统计指标标准化。数据标准化是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开展主数据管理,使港口内部各业务板块系统信息编码保持高度唯一性,实现标准化应用,使数据来源统一、规范同享、应用统一、服务集中,消除信息孤岛,打破信息壁垒,也为港口数据中台建设提供基础保障[3],为各平台标准化导入、多维度统计分析创造条件。
(3)加强协同合作,构建数字化产业生态。港口数字化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港口自身,还涉及到客户以及相关合作方,要加强与各相关方的协同合作[4],共同构建良好的数字化产业生态。加强与管理部门的协同沟通,寻求政策指引与支持,为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与客户的协同合作,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效率提高及效益提升,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协同发展,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加强与相关合作方的协同合作,围绕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目标,积极参与港口数字化转型工作,群策群力实现共同发展。
4.港口数字化发展的保障体系
港口数字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迭代完成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顺利推进港口数字化发展,应建立相对完善的发展保障体系。
(1)战略保障。港口数字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数字化发展要上升到港口企业战略层面高度,纳入港口企业的发展规划,由高层授权和支持,制定战略规划,描绘发展蓝图,设计实施路径,依托整个企业的资源、优势推动发展落地,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践行数字化发展规划的良好态势。
(2)组织保障。港口可成立专门的数字化推进领导小组,由“一把手”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主要决策数字化发展的重大事项,统筹数字化进程中的管理优化及资源配置;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数字研发、基础服务及相关项目建设落地,为企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3)制度保障。通过变革建立适合数字化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是巩固转型成果的关键所在。港口企业应完善制度顶层设计,构建多层次的治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数字化管理和日常运维工作,鼓励员工创新,发动全员参与,将数字化转型的理念深入到每个生产和工作细节中。
(4)人才保障。迎接数字化转型,港口企业需注重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推动自上而下的人才组织转型,培育公司员工的数字化思维,引导全体员工树立数据化管理思维。领导者需具备利用数字化的工作进行决策与管理的能力,从数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通过数据创造价值的目的。
(5)资金保障。专项资金投入是企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港口数字化发展具有前期成本投入大,有效回报周期长的特点。港口企业需安排数字化发展的专项资金预算,确保在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基础建设、功能应用、数据采集、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有效投入,发挥内外部联动优势。
(6)协作保障。港口数字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利用社会大生态系统的支持,解决港口企业因资源限制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港口企业在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中,不仅要进行内部提升,还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寻求最优的客户服务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努力寻找第三方的优质资源,从而打通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走好合作共赢之路,谋求共同发展,为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寻求外部协作保障。
(7)合规保障。建立起以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为划分基础的企业信息化标准分类体系,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企业信息化标准。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将基于业务架构合理划分主题域,明确数据对象的基本定义、属性、标准、认责和使用,完善相配套的数据管控体系,满足数字化建设对数据统一性的要求。
(8)考核保障。为便于对企业数字化状况进行有效测评,港口企业应依照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有效性原则建立起一套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于从数字化就绪度(组织对数字化的准备程度)、数字化强度(组织基于数字技术的转型表现)和数字化贡献度(组织实施数字化转型后的绩效表现)考评其数字化成熟度三个方面,考评港口的数字化成熟度,兑现与考核结果挂钩的激励,以促进港口数字化发展循序渐进。
5.结语
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海南港口要千方百计加快高质量发展,走数字化发展之路,通过数字化转型发展助力建设高水平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