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广电新闻传播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3-03-21魏军侠
◎魏军侠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融媒体中心,山东 东营 257000)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智能手机、计算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新型媒体形态。随着5G 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网,新媒体和自媒体具有高度的实时性和交互性,对传统广播电视传媒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现状、对策和未来发展。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现状分析
(一)无法抢占新闻报道的先机
受众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件的现场情况,即时性与现场性是媒体的两大特性。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事件的报道者,所以新闻事件的现场视频往往先于广播电视的报道出现在网络上,而且新闻播报之前还要经过电视台的严格审核,这就使新闻报道严重滞后于民间的网络传播,等到电视台播报新闻时受众已经没有了对新闻内容的新鲜感。例如,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2022年7月8日遇刺,在广播电视报道之前现场视频就已经在国内外各大网络平台迅速传播,网络上充满了对刺客行凶动机的各种猜测。由此可见,新媒体和自媒体在抢占新闻报道的先机时,相较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新闻采访报道的深度不够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对信息的获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由于网络声音多种多样,时常相互矛盾,受众因此对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新闻传媒在受众心中仍然有着比较高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然而,一些媒体工作者为了第一时间报道新闻事件,没有在报道之前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采访,这就使得他们的报道流于表面,无法达到受众的要求,如果新闻报道失实就会严重损害电视媒体的公信力。此外,许多广播电视媒体急于发布新闻以获得关注度,但却缺乏后续的跟踪报道,不能及时回应受众的关切。
(三)记者的专业性不强
一些记者在采访时出于迅速挖掘真相的急切心理,忽视新闻当事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言辞和语气不当,引发受访者的抵触情绪,使访问质量大打折扣。摄录设备(如摄像机和录音笔等)是为了全方位地记录采访过程,避免采访细节的遗漏,是采访时必须要全程使用的设备,可是有一些记者在长期使用摄录设备的过程中对设备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疏于做详细的文字记录。还有记者在采访之前没有做足功课,在采访时出现很低级的错误。记者处于新闻报道的最前线,是传媒阵地的排头兵,记者的现场采访质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成败。因此,记者必须具备强烈的新闻使命感和高度的专业性。
(四)采访报道失实、失真
电视新闻播报的目的是还原事实真相,引导受众舆论,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在网络时代,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参与度得到很大的提升,网络平台上充斥着形式多样的自媒体和新媒体,为了同这些新型媒体争夺受众,广播电视新闻也竭尽全力地在形式、内容和编排等方面推陈出新,但是有一部分电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进行恶意剪辑和选择性报道,丢掉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例如,某电视媒体在报道一名女子和保安发生冲突的新闻时,放出保安推搡、责骂女子的视频,使保安遭遇网暴,后来这一事件在网上发酵,更多的知情者透露了事情的真相,原来该女子经常乱停车,这才导致了双方的冲突。
二、广播电视媒体应对来自新媒体挑战的策略
(一)与时俱进,完成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向融媒体的转变
传统媒体的即时性不如新媒体,但是权威性高于后者。融媒体是指把多个媒体平台整合到一起,将传统媒体同新媒体的优势结合起来。广播电视媒体须在微信、微博等各主要社交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分配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优先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新闻,同时广播电视媒体还要关注受众的看法,保持同他们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受众的需求合理调整、优化新闻节目。广播电视媒体还可以利用网络直播实时性、互动性强的优势,在网上直播新闻的报道采访,记者和主播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了解受众所关心的问题,从而围绕受众的关注点进行报道采访。广播电视媒体还可开发自己的APP 软件,发展、维护固定的受众群体。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平台上向媒体爆料,因此广播电视媒体要在网上完善自己的曝光平台,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曝光平台获得第一手的新闻素材;另一方面还可将网络曝光平台建设成反映民情的平台,通过传媒的力量解决民生问题,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只有与时俱进,融合新的技术手段,才能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永葆鲜活的生命力。
(二)加强采访团队建设,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
采访团队位于新闻报道的第一线,直接关系着新闻采访节目的质量,所以广播电视媒体要给采访人员设置较高的准入门槛,对采访团队的成员进行严格细致的考察。为了保障新闻节目的质量,广播电视媒体的采访团队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较高的新闻敏感度
要保证新闻报道的时效性,采访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度,尽可能觉察潜在的新闻热点,抢在其他媒体之前报道。越早报道,新闻的时效性就越强,如果采访人员是第一个调查采访热点新闻的媒体工作者,他将给自己和所属媒体赢得巨大的声誉和关注度。要想拥有敏锐的新闻感知能力,媒体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对当下的世界有更深刻、准确的洞察。新闻工作者只有拥有这样的洞察力,才能敏锐地感知热点新闻可能出现的地点和时机。
2.较强的临机应变能力
采访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面对突发情况,采访人员必须迅速地理清思路,做出决断。如果采访人员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不知所措,反应迟钝,就会使采访受到干扰,甚至被迫中断。
3.良好的共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新闻采访是有温度的,需要采访者具有一定的共情能力,能够理解采访对象的情绪和心理,用得体的语言和语气对其进行采访。只有这样采访对象才愿意积极配合采访人员的访问。此外,采访人员要能理解媒体受众的诉求,找准他们的关注点,这样才能明确采访的方向。
4.高超的拍摄技巧
一次成功的采访需要采访人员和摄影人员共同完成,有时画面对信息的传递能力远胜于语言,优秀的拍摄人员所拍摄的采访资料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灵活地使用采访技巧
在复杂多变的采访环境中,采访人员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适时地调整采访策略,通过观察采访对象的状态选择合适的沟通技巧。在新闻调查节目里,有的采访对象因为存在不法行为,对采访人员的提问采取回避、遮掩的态度,这时采访人员就要运用采访技巧,使受访者的言辞自相矛盾;有的受访对象刚刚遭遇不幸,不愿意面对镜头,对采访有较强的抵触情绪,这时采访人员就要用富于温情的话语婉转地提问。例如,在天津滨海区的爆炸事故现场,采访人员不仅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惨烈的爆炸场景,还要通过巧妙的沟通技巧来获取信息:采访人员要关心地询问采访对象的情况,通过他们的回答间接地获取爆炸事件的信息,在采访过程中采访人员要考虑到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避免简单、直接提问。为了保证新闻的及时性,采访人员还可以在采访紧急突发事件的现场进行网络直播,这对采访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访人员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能够在迅速归纳总结网友提问的同时,熟练地操作直播和采访设备,保证良好的新闻直播报道效果。
(四)丰富新闻采访的形式
广播电视媒体不能盲目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而首先要保持自身的权威性、真实性优势。新闻媒体想做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节目,就要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根据受众的关注点和喜好来研究节目形式。广播电视媒体还可借鉴其他频道的节目形式,尤其是一些受众反响比较积极、热烈的新闻采访节目,将别人的节目形式同当地的特色结合起来。例如,地方广播电视频道的受众一般是本地民众,他们对当地发生的热点新闻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地方电视台可以制作一档报道当地热点事件的新闻栏目,用当地方言以拉家常的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讨论,为当地的民生、民情提供一个接地气的媒体反映平台。
新媒体虽然具有很强的及时性和传播性,但由于缺乏新闻调查与审核,不具备足够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充斥着大量虚假的、相互矛盾的信息。例如,在一起学生坠楼事件中,一些新媒体和自媒体为了博取眼球,在未经调查核实的情况下,配合耸人听闻的标题将其渲染成学生因为遭受校园霸凌而自杀的事件,造成了比较大的社会舆情。对于上述类似的案例,广播电视媒体应该发挥自身的真实性、权威性优势,澄清社会上的虚假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回归正常。
(五)深入发掘新闻线索,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
对于比较复杂的新闻事件,广播电视媒体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调查报道上,还要深入发掘新闻线索,尽可能将完整的事实真相呈现在受众面前。广播电视媒体要充分彰显新闻报道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传媒人的社会担当。采访人员要以严谨负责的态度甄别新闻线索,提高新闻采访报道的效率。要坚守媒体人的职业道德,不发布未经证实的内容。要注意进行追踪报道,最大程度地挖掘新闻价值以回应社会关切。
电视广播媒体还要做好新闻报道的选题工作,尽量选择关系到民生民情,能引起一定社会关注的新闻,选题的选择对新闻节目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确定选题之后,采访人员就要在各种信息中挖掘新闻线索,线索的甄别一定要尽可能准确,否则就可能在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上做无用功。对于某些时效性很强的采访任务,采访人员最好在采访前同采访对象进行沟通,了解采访对象在采访内容上的接受程度,避免在采访过程中出现意想不到的尴尬局面。在新闻采访调查的过程中,采访报道人员有时候还会面对不可预知的阻力和压力。在这种时候,采访人员要铭记一个新闻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坚持追寻事实真相,还社会以公平公正。只有这样,媒体的社会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
(六)做好采访准备
采访人员在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采访的过程就越顺利。充足的准备工作能让采访人员充满自信和底气,为采访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打好预防针。在做准备工作时,采访人员应该查阅大量的资料,对新闻事件有尽可能全面、深入的了解,找到受众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点。同时,还要对采访对象做足功课,了解对方的身份、经历甚至性格,从受众的关注点切入,根据采访对象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层层递进的问题。
三、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一个主要的讯息传播媒介,传统的广播电视传媒是无法规避新媒体的冲击的,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只能接受这一现实,顺应大环境的变化,通过自我更新与时俱进。新媒体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主要面临以下发展趋势。
(一)不断提升新闻采访报道的深度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在时效性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为了弥补时效性不足的短板,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将不断提升新闻采访报道的深度,发挥自身在权威性和真实性上的优势。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选题的选择上将更加慎重,专注于选择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选题,同时还会在新闻内容的审核环节进行更加严格的把关,尽可能保障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此外,传统媒体还会利用电话爆料热线、互联网爆料平台等方式不断扩大信息源,与新媒体争夺第一手的新闻材料。
(二)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新闻采访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正在飞速地更新换代。目前,5G技术正在我国迅速普及和升级,5G 技术将使传媒行业发生重大变化。广播电视媒体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历史的机遇,线上的新闻访谈将会成为广播电视采访的主要形式。在5G 技术的加持下,信号的传输速度将会得到质的飞跃,让线上新闻采访接近于面对面采访。广播电视媒体的网络直播报道会在5G 技术的加持下极大地缩短滞后的时间,体育赛事直播的实时性也能通过5G 技术得到进一步增强,给受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赛体验。
(三)全民参与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采访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5G 技术正在走进千家万户,6G 时代的曙光也依稀可见。在未来的全数字时代,家居、汽车、基础设施等等将全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全民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参与度必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地归纳、分析电视新闻受众的实时反馈,帮助媒体从业人员更精准地了解受众的诉求,制作容易让受众接受的新闻采访节目。同时,智能化的数据处理系统还有利于更大范围、更深入地挖掘社会新闻,让更多受众成为新闻素材的提供者,提升全体国民的新闻素养,推动我国新闻事业向前发展。
(四)新闻采访的呈现方式多样化
5G 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新闻报道采访的呈现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由于信号传输的超高速度和人工智能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未来可能会诞生可以让用户全息实时观看新闻报道的智能设备,让媒体受众“亲临”新闻采访现场,使受众对新闻事件有更直观、更准确的了解,这一技术同样可以应用于体育赛事的直播中。
四、结语
信息科学技术缔造了新媒体和自媒体,新型的媒体形态对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广播电视媒体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将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媒体行业,与新媒体和自媒体形成互补互利的媒体生态圈。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也要转换思路,使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提升专业素养,为传统电视广播媒体成功转型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