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建立面向社会的情报服务中心探索

2023-03-21沈林林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5期
关键词:情报服务情报服务中心

沈林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23)

0 引言

企业遇到技术难题,最直接的反应是去查找相关的技术资料。虽然现在电子信息已非常发达,但高质量的情报往往也对应着昂贵的费用,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购买相关数据库的条件。而且大多数企业没有做情报分析的人员,也不具备设立情报分析岗位的条件。就像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设立一个律师岗位,而是将相关工作外包给律师事务所。而将情报服务工作外包,存在有泄密风险、难以找到合适的情报服务机构、费用昂贵、难以形成延续性的服务等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人才层次不断提高,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拥有大量的硕士、博士;高校图书馆在图书、数据库、信息化硬件提升等方面的采购中花费大量的经费,而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却难以得到对应的提升。如何找到业务增长点,提升图书馆的服务价值,避免图书馆越来越被边缘化,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可见,高校图书馆在硬件、软件、人力等方面,都是具备建立面向社会的科技情报服务中心的条件的,但其模式尚需要进一步探索。

同时,科技成果转化难是高校及各类科研院所共同的痛点。对于社会上的企业而言,又往往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可转化的技术。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情报服务将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前站,在为企业提供情报服务的同时,推动科研的转化。

1 高校图书馆建立情报服务中心的必要性

除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也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工作,就是为当地的经济实体提供服务,而为社会提供情报服务是非常可行的服务项目。随着社会发展,高校招聘人员条件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学历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拥有大量的硕士、博士[1]。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它要为自己的学校服务,就需要具备自己学校各种学科知识的图书馆员,因此会招聘较多自己学校各学科毕业的学生,这就造成了高校图书馆馆员与自己所属高校在学科知识上、学缘关系上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学术研究方面来说,学缘太近可能不利于学术发展,但作为情报服务,反而会成为一种优势。

可见,高校图书馆是具备为社会提供情报服务的能力的,而且它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否则就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高校图书馆有类似的情报服务,但其特点是:(1)以为校内教职工提供服务为主,具体方式大多为馆员和教职工个人之间一事一议式的合作,不易积累,不易延续;(2)没有形成规范,尤其是没有形成规范的合同、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3)没有形成规模,只能零星发生;(4)不能为图书馆形成稳定的经济收益。

要改变这种状态,最好的方式是在组织架构层面直接成立面向社会的独立情报服务中心。人员配置方面,应由1位馆领导分管并任中心主任,设1名执行副主任主持工作,设1名中心秘书,具体人员可调用馆内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骨干人员,分为几个学科方向小组,并分别设定小组长。然后,参照社会上的情报咨询机构,完善情报服务流程;形成相对稳定的合同模板;设置收费标准,并完成特价审批。另一个关键环节是制订可行的激励机制,保证馆员的积极性与成长性,实现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骨干馆员也有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保持自身竞争力的需求,为这样的馆员提供机会,也是图书馆业务能力建设的好机会。

2 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中心的定位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馆员知识结构、服务能力,大都与本校的学科结构相适应,整体来说,一线市场的知识与信息相对匮乏。高校图书馆的情报服务工作,应有合理的定位,不应追求大而全,要有特色,围绕本校学科结构来开展。在为社会提供情报服务的同时,也是了解社会现状,提高为本校读者服务能力的过程。

比如,理工科大学图书馆的情报服务中心以相应理工学科的科技情报服务为主;医科大学图书馆,则以医学、药学、诊断学等相关学科的科技情报服务为主;化工类大学图书馆,则以化学相关学科的科技情报服务为主;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则可根据自身的人员、馆藏等情况,选择具有优势的学科方向提供情报服务。不能不顾客观现实,贪大求全,而应该根据自身学科构成情况,做“小而美”的情报服务中心。

社会企业所需要的情报服务,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经济价值的,所以高校图书馆的情报服务中心也要结合市场,但又要正视自身优势、劣势,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时时记住自己的优势是与学校学科相关的内容,而市场相关的实际情况,则需要多向服务对象请教学习,明确对方的目的。

从建立情报中心的目的来说,应明确其目的是提高自身社会价值,建设高校图书馆业务能力,而不应仅以盈利为目的。应强调公益属性,淡化盈利目的,把情报服务工作作为事业来做。

从服务内容的角度来看,科研人员更关注论文,而企业则会更关心专利文献,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情报服务中心,不仅要努力提升专利相关知识、能力,提高专利情报分析能力,还要学习专利法相关知识,甚至可以外聘相关的法律工作者协同工作。

3 高校图书馆建立情报服务中心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建立情报服务中心为社会提供情报服务,具有众多优势。

3.1 文献资源有保障

大学图书馆动辄拥有上百万册图书,每年为电子资源投入数百万元,很难想象社会上的情报咨询机构能投入这么多资金成本来建设文献数据资源。而且高校图书馆的文献数据资源建设,主要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情报服务工作在这方面并不增加太多额外成本。

3.2 人力资源有保障

一方面,现在各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各高校图书馆都拥有大量硕士、博士。而且,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相比企业人员更加稳定,服务工作容易实现延续性[2]。同时,拥有高校品牌背书,使服务客户更加放心。在泄密风险等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做好情报服务工作,反过来也会为高校品牌增值,提高高校在区域经济实体中的口碑。

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馆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本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熟悉本校的学科资源,与本校老师熟识,尤其是自己导师团队,更是其天然的学术资源。如此一来,在为社会上的企业提供情报服务的同时,也能收集到企业的其他需求,与其学术资源对接,可完成企业需求与教授、研究员之间的对接。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的情报服务中心,可作为“智库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要发挥好“智库平台”的作用,就要做好外联工作,包括与科技处、宣传部、学校下属经济实体等顺畅沟通;也要与学校的专家教授做好沟通,对学校专家教授的学术研究状况了如指掌,随时可以做好专家教授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

3.3 成本优势

从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人力资源、情报服务中心的公益性质定位等方面来看,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中心的运营成本远远小于社会上的情报咨询机构,具有相当大的成本优势。

同时,与社会上的情报咨询机构相比,高校图书馆市场运营空间、灵活性以及市场营销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高校图书馆需要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自身口碑,形成品牌。

4 高校图书馆建立情报服务中心将成为图书馆的价值增长点

自在线电子数字资源兴起以来,图书馆的纸质图书、期刊等馆藏资源的价值大打折扣,各高校图书馆均有被边缘化的危机,各高校图书馆领导为了改变这种状态,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想要提高图书馆的价值。传统的图书保存、借阅功能相对萎缩,新型服务内容未能产生亮点,使得图书馆的功能越来越像大学的辅助自习室。

虽然高校图书馆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有的大学在大厅里提供3D打印;有的大学在图书馆中设置讨论室、视频录播室;有的大学在图书馆中设置咖啡馆;有的大学设置24小时自习室等,但仍不能改变图书馆的人越来越少、使用图书馆服务的人越来越少的现象。高校图书馆采取的措施具有一些共同特点:(1)服务本校师生;(2)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功能相重合;(3)具有极强的可替代性。

高校图书馆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应该把服务对象扩展到全社会,而不仅仅是本校师生;(2)提炼自己擅长的服务内容,而不应该去做其他部门、院系更擅长的事;(3)形成自身过硬的服务项目,做出品牌。情报服务,正是图书馆最擅长、最有条件做的事情。而面向全社会提供情报服务,则需要解放思想,打破原来的服务思路,甚至要有一部分人员走出校园,去主动与企业对接,主动提供情报服务。

不应只局限在情报服务,需进一步发挥“智库平台”的其他功能。情报服务工作还可以成为技术转化(尤其是本校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的切入点,为技术转化工作提供巨大的动力。

5 情报服务可作为技术转化的切入点

情报服务工作具有其特殊性,需要双方深入沟通自身的需求、自己能提供的服务内容。其中,“信任”是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企业、资本、技术拥有者之间往往相互隔离,相互匹配的过程需极高的成本。高校图书馆的情报服务中心不仅要行使好“智库平台”的功能,还要把自己建设成技术转化中心,让自己“既是服务机构,又是中介机构”。

当前,我国科研投入逐年增大,科技成果大量积累,但转化率太低,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国家已注意到这种现象,相继在国家层面、各省市层面出台大量的政策、规章,以求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一方面,技术转化难是所有高校甚至全国科研机构的痛点。另一方面,技术需求者找不到技术拥有者。推进技术转化既是国家需要,也是机遇所在,技术经济公司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虽然大多数高校都有“技术转移中心”之类的机构,但大都不知道怎么入手,工作成效不明显[3]。

高校图书馆对本校的专家教授、科研成果非常了解,加上在为社会企业提供情报服务的过程中能收集到第一手的、真实的需求,这样就可以促成技术拥有者与技术需求者之间的对接。还可以发挥“智库平台”的功能,为企业寻找合适的技术顾问,为专家教授提供发挥技术优势的机会。

一般的中介机构在找项目的过程中并不能盈利,而情报服务机构是在有偿提供情报服务的过程中找到合适项目的,所以,其寻找项目的成本远低于一般中介机构。

一方面,情报服务类、技术经济类的工作在社会都属于高薪酬职业,图书馆员在开展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收获一部分劳务收益;另一方面,与高薪酬工作类型对标,也有利于提升图书馆员自身成就感,有利于形成良性工作氛围。

6 案例简介

多年来,一部分图书馆已意识到面向社会的情报服务工作的必要性,并进行了一些实践,本文正是在这些探索的启发下做了进一步思考与整理。在此,提供几个案例,希望能够发掘出更多值得关注、研究的成功案例,共同推进高校图书馆的情报服务工作。

6.1 江苏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江苏大学图书馆自2010年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并逐步拓展服务深度和广度。2011年起服务了50余家企业有关江苏省知识产权贯彻标准的工作。2013年起与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作,为企事业单位出具专利研发检索、专利新颖性检索等各类专利检索报告;提供竞争力分析、预警分析等各类专利分析报告。经过多年培育,于2018年正式成立“江苏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学科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知识产权信息与情报分析[4]。该中心共有工作人员16人,专业领域涉及计算机、机械、化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环境工程、情报学等,其中12人取得教育部科技查新员资质,2人取得全国专利代理人资质,4人通过了专利信息分析专业人员能力素质(中级水平)测试,4人取得江苏省知识产权工程师资格,中心每年投入40多万元经费购买专利信息数据资源和专利分析工具。

6.2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科服务中心(原信息检索中心)

该中心有11位馆员,其中博士4人、硕士7人,团队拥有医学、中医、中药、情报学、文献学等多学科背景,在馆领导的支持下,考取专利代理师资格证2人。中心以中医药为特色,为校内外开展情报服务工作,协助科技处开展技术转化工作,逐步成为校内外技术联系的纽带,为建立独立的“面向社会的情报服务中心”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初步的筹备工作。

7 结语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价值正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有人提出图书馆在不久的将来会消失的论点。各高校图书馆为了改变这种尴尬局面想了很多办法,但大都没有跳出“为本校师生服务”“行使其他部门职能”的怪圈。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回归常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本来就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却未能受到重视。

高校图书馆拥有文献资源、人力、学术资源等优势,有条件成为“智库平台”,甚至可以成为本校技术转化的切入点,应该成立面向社会的情报服务中心,不仅要推动高校图书馆价值增长,还要为学校的品牌建设、技术转化进一步提供价值。

就建立面向社会的情报服务中心而言,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本校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他们熟悉本校的学术资源,与本校专家教授熟识,容易搭起企业与专家教授之间的桥梁,获客成本低,易于形成具有特色的情报服务机构。尤其是拥有“双一流”学科的高校,这类学科在国内本来已属于领先学科,依托这样的学科开展情报工作,更易于发挥“智库平台”作用,以及促成科技成果转化。

可见,高校图书馆有开展新型服务的需求,有条件开展情报服务工作,还能拓展出“智库平台”、技术转化的价值,值得建立专门的情报服务中心,并将其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事业来做。

猜你喜欢

情报服务情报服务中心
情报
情报
情报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分工协作的情报系统构建方法研究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策略
医院罕见病图书情报服务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