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增强剂,别被它的名字迷惑
2023-03-21石浩强
文/石浩强
免疫是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生理功能,其目的是为了防御病源性微生物的侵袭。在感冒易发的冬春季,一些家长及年老体弱者,会寄希望寻求使用免疫增强剂以提高免疫力,来达到预防呼吸道疾病的目的。那么这样做是否真的可靠呢?
一般而言,免疫增强剂可以激活一种或多种免疫细胞,使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性疾病和恶性肿瘤,也可用于难治性的感染,统称为“免疫治疗”。常见的免疫增强剂有胸腺肽类药物、干扰素、左旋咪唑、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等。
胸腺肽类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通过调节T细胞的发育、分化和成熟来调节细胞免疫,增强机体对疾病的预防和抵抗能力。常见的胸腺肽类药物主要包括胸腺肽、胸腺五肽、胸腺法新。胸腺肽一般是从小牛或猪等动物的胸腺中提纯出来的,可用于成年慢性乙肝患者,放化疗后免疫力低下的肿瘤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来对抗疾病。
干扰素
这类药物是机体在感染病毒时所产生的抗病毒免疫因子,主要有α、β、γ三种不同的类型。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是α型干扰素,可用于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及多种肿瘤的治疗,而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指南也提及使用α-干扰素用于抗病毒治疗。
不过,α-干扰素使用后会产生发热、血象异常、嗜睡、乏力及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还可能会出现脱发、间质性肺炎、结膜下出血、肝损伤、过敏反应等症状。
左旋咪唑
这是一种合成噻唑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广谱驱肠虫药,主要用于灭杀蛔虫及钩虫。此外,该药对巨噬细胞或T细胞功能减退的患者有修复免疫功能的作用,可用于儿童复发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银屑病等。但该药并无直接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作用,且长期使用还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损伤和粒细胞减少。
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
它是从健康人血浆中分离提取出来的免疫球蛋白组合抗体,适应证为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如重症感染,新生儿败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因为它属于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更应有明确的指征。
医生提醒:正是由于免疫增强剂的药效与不良反应并存,所以绝不是单纯考虑提升免疫力就可以用药的。患者务必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在有明确的临床指征下,临床用药利大于弊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