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思路

2023-03-21赵旭尹跃虎向道丽

农业与技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林区资源库林木

赵旭尹跃虎向道丽

(1.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生态研究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50;2.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50)

林木种质资源是体现林木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能够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基础性资源,在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维护生态安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林木种质资源又称为林木遗传(或基因)资源,指林木的繁殖材料,包括种子和各种类型的繁殖器官和组织[1]。林木种质资源具有可再生性,但同时也具有脆弱性及不可逆性,一旦遭受极度破坏,就会导致衰退甚至灭绝的严重后果。近年来,由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的气候变化,对环境生境的污染和破坏、对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造林模式、森林经营不合理等人为因素,使得我国林木种质资源丧失、流失非常严重,许多树种的野生资源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威胁,人工林树种遗传多样性剧减,并逐步丧失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与我国林木种质资源处境堪忧相对应的是,我国对林木种质资源的研究和保护水平相对落后,对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林木种质资源的本底调查不够,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动态监测评价体系、管理体系研究不够,严重制约了我国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的发展,阻碍了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强调通过建设救护繁育中心和基因库来实施对濒危动植物的抢救性保护,开展种质资源保护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显得重要和迫切。通过深入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对生物多样性开展全面调查,构建了生物多样性网络体系,开展了生物多样性就地和迁地保护工作。《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规划(2014—2025年)》[2](以下简称《规划》)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以“路线图”的形式纳入了林业发展规划之中,发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工作的考察,汲取山东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经验,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提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思路。

1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重要性

国家先后颁发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程,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制定了相关条例,对种子进行了立法,制定了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及保存方法,对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制定了技术规程,种质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程的制定为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的调查与保护提供了政策法规上的支持和方式方法上的参考依据,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政府的重视程度更加突出,国务院办公厅在2004年出台《关于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通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对生物种质资源调查、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2013年印发《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升创新能力的意见》中都明确指出,要开展全国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启动国家重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国家林业局于2009年发布了第1批13个国家种质资源库的建设,2016年发布了第2批86处国家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名单,其中,内蒙古森工集团阿里河林业局西伯利亚红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名列其中。国家林业局出台的《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规划(2014—2025年)》中确定,初步建立了以异地保存为主,原地保存和设施保存为辅的全国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3]。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应该抢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制高点,争取把林区的种质资源保护计划纳入到国家规划中,尤其是在设施保存库建设上,优化自身建设,争取被纳入全国设计建设的6个设施保存分库之一。

2 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工作经验

为全面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2010年9月27日,山东省编办把山东省林木种苗繁育中心调整为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主要承担山东全省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和利用等工作。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是山东省林业厅直属一类事业单位,是当前国内唯一一个省级林木种质资源专职保护管理机构,拥有种质资源核心保存用地273hm2(其中国有土地113hm2),包括种质资源库2个,科研中试基地2个。其中,港沟种质资源中心库38.67hm2,主要承担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和试验研究综合平台建设;枣园种质资源库34.33hm2,主要开展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的异地保存和相关资源的试验繁育;高官寨基地40hm2,官庄基地160hm2,主要用于试验林建设,测试、评价各类林木种质资源。

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现有职工41人(编制内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6人,高级技术职称以上9人,应用研究员3人;本科以上学历3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0人。拥有分子生物学等10个专业实验室,配置了扫描电镜、液相质谱色谱联用仪等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目前收集保存种质资源近5000份,收集标本3万份。

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组建以来,在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保护、收集与保存,林木种质保存库建设,林木种质资源科学研究及宣传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于2011—2014年组织开展了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摸清了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家底,建立了林木种质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和保存体系,建设了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平台,先后出版了《山东省木本植物营养器官检索手册》《山东林木种质资源概要》《山东省木本植物志》《山东珍稀濒危树种》等书籍,编制了国内首个省级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15—2025年)》,出台了国内第1个省级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方面的规章《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办法》,编制并发布了国内首个可供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目录《山东省可供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目录》,组织实施了“山东(暖温带)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设项目”,完成了“难生根树种扦插繁殖智能控制技术引进”等多项科研项目。

2.1 上级部门高度重视

国家发改委、山东省政府及各级部门对此高度重视,为各项基础建设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项目总投资为2.16亿元。山东省仅在资源调查阶段就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山东省政府、省林业厅多次下发相关文件,2016年6月29日,山东省出台了国内第1个省级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方面的规章——《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办法》。

2.2 宣传教育成效显著

为提高民众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认知,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特别重视宣传工作,制作的宣传片《一份并非危言耸听的林业报告》,让人们能够直观地认识到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震撼人心。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还充分利用媒体及时发布调查、科研等相关信息,增强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

2.3 科研力量实力雄厚

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的基础设施完善,仪器设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大。建成了常规育种实验室、组培实验室、生物学实验室、理化分析实验室、生理生态实验室、种子检测实验室、难生根树种扦插试验温室等7个实验室,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存、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平台。并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39篇,获得专利7项,制定规范与标准18个。

2.4 开拓创新能力强大

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方面处于我国前列,甚至先于国家政策。在开展工作之初没有太多的现行经验可借鉴,但在不断摸索中,建立了6个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5个异地保存库,1个设施保存库,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第2批82个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山东将5个收入囊中,并开展了林木种质资源监测与评价,制订了林木种质资源标准体系。中心可以说是在开拓创新中不断前进。

2.5 合作交流频繁深入

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重视与外界的合作交流,2011—2014年,与山东省17个市159个调查单位和山东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协力共进,共同完成了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近年来,中心更是加强了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如中心科研团队到黑龙江、内蒙古、云南等14个省区市考察调研,与英国、新西兰交流合作等。

2.6 工作作风严谨务实

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工作人员认真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把控各项经费支出,项目经费、基建经费等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实施,中心工作人员在探索中前行,不断探索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路径,制定保护标准,实施保护措施。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方面的工作,可借鉴山东林木种质资源中心的成功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各级政府的支持,先开展林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合适的物种作为切入点,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以点带面,带动林区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建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木种质资源动态监测体系,构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木种质资源博物馆。

3 林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现状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位于我国东北部,是我国4大国有林区之一,分布着寒温带明亮针叶林,是我国目前森林资源保存最为完好、森林面积最大的林区。林区森林面积达到980.99万hm2,森林覆盖率已达到79.82%,全林区各类野生植物共有202科195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第1批公布)有黄菠萝、钻天柳、野大豆、松口蘑等8种。根据2008—2011年在林区全面开展的林木种质资源清查工作的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木种质资源30科61属180种(含变种及变型),其中,乡土树种142种,外来树种38种,国家Ⅱ级珍稀保护植物有钻天柳、黄檗、紫椴、红松(人工引进)等4种。内蒙古自治区珍稀树种10科18属25种,其中乡土树种33种,外来树种14种。林区丰富的种质资源,是祖国北疆重要的植物基因保存库,也是寒温带地区植物育种的材料库,在保护遗传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保存林木种质资源最可靠的方法是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封禁林[4]。林区已建立58个自然保护地。建立了内蒙古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蒙古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级森林公园9个,建立了内蒙古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牛耳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国家级湿地公园12个,内蒙古阿龙山敖鲁古雅湿地公园、内蒙古吉文布苏里湿地公园、内蒙古毕拉河百湖谷湿地公园等自治区级湿地公园5个,为林区林木种质资源的原地保存奠定了基础。

林区的造林绿化树种主要是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绿化树种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导致林分抵御不可抗力能力较差,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能够从根本上保存本土固有种质资源,改善种质资源的优良性状,也可以引进外来优质种质资源进行保存、改良、驯化,丰富林区造林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林区虽然开展了林木种质资源清查工作,建立了一批单一树种的良种基地,但总体上看,调查不够全面详细,缺少长效监督,基地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保存树种比较单一,对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充分发挥保护林木种质资源的作用。

4 林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具体思路

4.1 继续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本底调查及监测工作

根据国家林业局《全国林木种苗发展纲要》和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关于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内蒙古森工集团局已于2008—2011年,在林区全面开展了林木种质资源清查工作,并初有成效。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效的凸显,林区的森林资源得到良好的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随之增加,林木种质资源更加丰富。因此,有必要继续对林区林木种质资源进行本底调查,侧重对珍稀濒危树种,重要用材林和经济林,抗寒、抗旱树种,乡土树种及引进的外来物种的分类调查,具体可参考《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在对林木种类调查的基础上,加强对种内品种或类型的调查,同时开展对林木种质资源生长、适应性、繁殖更新、濒危状况等进行定期监测,把监测工作日常化、系统化,建立长效的监测机制。根据监测数据,开展评估预警,定期报告遗传资源丢失情况,及时发布信息。

4.2 开展林区重点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名录的编制工作

厘清林区重点保护林木种质资源种类是有效实施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利用的基础。在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清查的过程中,侧重对林区特有、珍稀、濒危、重要树种的调查,突出名录编制的重点性,通过与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获得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发挥地方政府在名录编制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确保名录的合法性及有效性。

4.3 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工作

我国积极推进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工作,通过积极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重点举措集中在建设国家或区域的原地、异地及设施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形成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国家要求启动国家重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林区应该适时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以保护濒危树种不灭绝,遗传基因不丢失,种质资源得以更好发展和利用作为目的,收集林木种质资源,在自然保护区、保护林中进行原地保存,通过建立林木种质资源库、树木园、植物园、林木良种基地及种质资源贮藏库等形式进行异地保存,在具备一定的保护基础情况下,待条件时机成熟时,争取国家政策及经费支持,建立设施保存库。具体操作可参考《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管理办法》。

4.4 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研究

4.4.1 建立完善的林木种质资源体系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是保护种质资源最直接、最根本的举措。探索林木种质资源采集、保存技术,对不同种质资源的繁育技术,包括播种、嫁接、扦插、组培、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尤其是对繁育困难的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进行研究,构建林区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技术体系。分子标记技术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用分子标记技术能够提高育种效率、加速育种的进程,同时能够通过定向培育,提高育种的可靠性[5],可应用于树木分类、树木系统进化关系、树木生物学及遗传指纹图谱绘制等林木基因型的鉴定方面[6]。

通过对林区林木种质资源形态、生理生化、分子标记等多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逐步建立优质的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观察林木种质资源的生长、适应性、繁殖更新等指标,建立长效的动态监测体系。

4.4.2 制定林木种质资源标准

林区应该有计划、有方向地统筹规划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长期发展。编制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为林区林木种质资源保驾护航。在进行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工作的同时,通过制定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林木遗传监测评估技术规程,林木遗传资源收集、保存、评价技术规程,主要造林树种栽培技术规程,珍稀濒危树种育苗技术规程等申请地方标准、行业标准。通过进一步对林区林木种质资源进行本底调查、收集、保存工作,获得新品种、变异种,繁育良种,进而申请新品种、良种标识。

4.4.3 建设林区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平台的建设作为国家平台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成为了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建设中一项重要建设内容,也是国家科技体系建设及科技创新的内容[7]。区域间乃至全球间信息资源共享能够加快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步伐,实现互利共赢。国家鼓励通过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从而加快林木种质资源的流动,实现人才和技术的共享利用。通过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工作,建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在系统中区分乔木、灌木,分别录入林木种质资源生境、适应性、繁育方法等相关信息,可根据林木种质资源的珍稀性,通过共享分级管理的方式确定分享等级,实现信息资源流动共享。依托林木种质资源库、保存地,建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木种质资源宣教、服务、技术培训基地。

4.5 建立综合性林木种质资源库

建立林木种质资源库是保护林木种质资源的基本方式。不论是对林木种质资源各种体系的研究,还是对其标准体系的制订,都需要依托一个重要的平台——种质资源库,林区可以适时申请国家种质资源库或地区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国家林草局可以委托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本省国家种质资源库的生产和建设进行监督,并可根据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规划,适时推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

建立种质资源库可以针对单一树种,也可以综合地区的多种乡土树种、珍稀濒危树种,可以采用原地保存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异地保存的方式。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已经在阿里河申请了西伯利亚红松国家种质资源库,现可以考虑申请建立1个省级的综合性(多数种)的林木种质资源库,增加保存林木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提供一个综合性平台,也为未来申请综合性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汗马自然保护区、额尔古纳自然保护区建立寒温带珍稀濒危物种原地保存基地,依托根河苗圃种苗基地(现已完成对云杉、樟子松、红松、榆树、接骨木、唐槭、花楸、茶条槭、五角枫等苗木培育),参考阿里河蓝莓基地、甘河蓝靛果忍冬种植基地等多年积累的林木种植技术,建立大兴安岭主要乡土树种的异地保存基地,通过制定名录,从名录中确定适宜收集保存的本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林木种质资源,以点带面,带动林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全面发展。

4.6 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

建立宣传机制,提高公众对林木遗传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建立长效的林木种质资源宣传机制,普及林木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知识,提高公众认知,在保护区、森林公园、植物园等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认知水平。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的教育和培训。林区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对从事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和研究利用的人员进行培训。强化林区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的机构建设。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的相关管理和研究,并建立林木种质资源监测机构,成立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机构。

5 小结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落实这项工作需要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多部门联动,在政策上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在行动上结合地区实际,在原有调查基础上,全面开展林区种质资源本底调查,从濒危、稀有物种的保护入手,形成林区重点种质资源保护名录,并推动在自治区立法层面予以确认。编制林区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谋划在林区建设1个中心库(包括异地保存圃和设施库),4~5个分库。以寒温带森林特有物种为亮点,积极申报国家项目。争取列入国家林草局规划的6个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分库之一;同时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的相关研究,从技术层面解决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难题,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林区资源库林木
记游哈林区(节选)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应处理好“三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