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环境监测存在问题与信息化应用研究

2023-03-20冯亦立梁智伟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3年1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范 慆 冯亦立 梁智伟

(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 广东深圳 518000)

引言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人类已经明白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性,并意识到环境的恶化会制约人类各方面的发展[1]。因此环境保护工作已经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成为实时热点[2]。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国家也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便缓解并解决存在于各方面的污染问题[3]。在实施环境保护措施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起到了核心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正成为人类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环保工作中也经常采用新型科学技术以增强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效果,同时采用先进的环境监测方法使环保工作取得突破性的发展,这样就有助于更精确地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解决各方面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使生态环境得到恢复[4][5]。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对于开展环境保护及制定具体措施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环境监测工作中获取的环境污染信息,不仅可让工作人员了解到相应的污染情况和污染发展趋势,还可根据其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法,便于彻底解决污染问题[6][7][8]。在人类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有关部门参与环保工作,广大群众也要积极响应号召,将环保意识贯彻到底[9][10]。保护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以牺牲环境换来的,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损害,加之当时的国民素质普遍较低,不具备较强的环境保护理念,使得生态环境的问题更加恶劣。基于此,本文论述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并研究分析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期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

1 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也更加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环境监测不仅能够通过监测数据评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还能为经济发展的规划提供参考,所以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1 提高环境质量评估的科学性

目前我国已经广泛开展环保工作,但是由于环境监测系统薄弱,导致环保措施的实施不到位,不能有效缓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严格执行环保措施,提升环境监测的质量,使环境保护工作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

生态环境主要由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以及生物种群构成,人类活动往往会造成一些环境问题,甚至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通常可以根据自身感受了解环境的变化,但是并不够精确,这就需要利用生态监测方法(如图1 所示),直观、科学地展现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辅助制定环境保护计划,以便根治区域的环境污染问题,避免环境继续恶化以及扩大污染范围。

图1 环境监测提高环境质量评估的科学性

1.2 明确环保方向

环境保护工作涉及到针对多种环境状况的保护措施(如图2 所示),因此必须明确环境污染的源头,借助环境监测方法以及专业人员明确环境污染现状,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监测和分析水体、土壤、空气,为治理人员提供环境污染的准确数据,便于制定环保计划。借助环境监测工作能深入了解区域的污染程度以及污染类型,辅助环境保护部门执行环保措施,同时也为风险评估提供精确的数据。因此环境监测工作可辅助环保部门以及相关机构明确环保方向,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便一次性根治环境污染问题。

图2 环境监测明确环境污染的源头

1.3 提升城市规划质量和保护深度

经济建设必须与环保建设同步发展,我国现阶段主要的目标为:经济和环境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善环境。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需着重考虑城市的环境情况,借助环境监测工作获取城市的环境信息,以便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

环境污染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当区域的污染物数量或者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比如雾霾、沙尘暴等,因此须通过环境监测工作获取区域的环境信息,便于判断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前做好防御工作,以及采取改善措施,减轻环境污染情况,使区域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传统的环境保护主要从人的主观判断出发,当人类感知到环境污染现象时,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通常已较为严重,难以治理并不易恢复其原状态,因此整体的工作效果并不理想。通过现代环境监测工作,可获取各方面的环境信息和数据,精确判断环境的发展趋势以及区域的污染情况,从而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保障城市环境质量。

2 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环境监测领域有待拓展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主要监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虽然全国大部分区域采用该措施,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区域无法展开环境监测工作,无法预测区域环境的发展趋势以及污染状况,而且监测一些污染物的效率和质量较低,因此环境监测领域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2 环境监测工作有待深化

我国的环保技术和环境监测技术在现阶段的发展较为缓慢,许多深度监测的工作还可继续深化。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污染物内容并不全面,因此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并不能全面反映区域的地表水污染情况,而且在一些环境监测项目中采取综合性的检测污染物,而忽略了含量较少的污染物,基于此,环境监测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发展。

2.3 环境监测手段有待更新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自动环境监测系统不够健全,数据缺乏互联互通性,导致环境监测各部门之间协同能力不足。而且我国对于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不足,导致许多技术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运用。现阶段我国在不少地区仍然采用人工监测的环境监测方式,其监测的数据准确性低,且效率低下,无法为制定环保计划提供数据基础,即使有的区域采用自动监测技术,但其监测的范围较小,且监测的效率不高,无法全面实现自动化,因此我国的监测手段有待更新。

2.4 监测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有些地区经济与科技发展较快,具有较高的科学水平,实现了自动化环境监测,并建有大型的监测实验室,但有些地区发展较为落后,监测的质量和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区域,还有的地区甚至无法展开环境监测工作。因此我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环境监测发展不平衡,影响着我国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

3 环境监测应用的关键措施

3.1 加大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力度

为了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必须重视其管理工作,如图3 所示,需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各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内容,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地区的相关部门必须给予重视,保障其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使相关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同时充分发挥环境监测技术的功能,健全的监测管理制度有利于各项目井然有序地完成。

图3 加大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随着行业的发展也会出现不足,因此需根据最新技术和方法调整监测管理制度,增强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力度。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能规范环境监测工作,避免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现象,并严格惩治监测数据造假的人员。

3.2 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制度

据调查所知,各地的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颁布了许多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相关法规,但并没有全面落实到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当中。因此地区政府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同时规范监测工作,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还要促使各项监测工作如期完成。

除此之外,应增大资金支持,促使各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应成为生态保护措施中的核心内容。各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须重视环境监测工作,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性,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性以及综合素质,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服务体系,为环保工作提供准确性高的环境数据。

3.3 建立信息化网络预警体系

如果各地区的政府不能全面了解自身管辖区域的生态环境情况,便无法根据当地环境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进而造成环境污染反复出现,无法彻底根治。所以必须严格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建立信息化网络预警体系,从而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各地区需建设环境监测站,时刻关注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并根据地区的环境实际污染情况制定污染处理方案,设置生态环境污染预警,及时处理生态污染突发事故,避免污染面积进一步扩大。通过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GIS 以及移动终端等技术,实现环保信息“数字环保一张图”,集成各类在线数据并为环保各工作部门共享。

如图4 所示,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环境污染预警技术相结合来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采集和整理各区域的环境数据,并共享环境数据,以便制订环境保护计划,为后续的环保技术升级奠定基础。实现环保在线监测、设备状态监测、事务管理等基本功能,并实现扩散分析、总量管理、应急管理及移动监控等高级功能。同时相关环境监测人员须熟练掌握网络预警体系,充分掌握互联网技术,辅助采集和整理城市的环境数据和信息,使互联网技术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融合,构建完整的信息化网络预警体系。

图4 网格化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3.4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虽然我国已经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但是目前在生态环境污染方面的人才还是较少。实际工作中的生态环境监测专业人员数量并不理想,限制着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的发展。为了保障该行业有大量的专业人员,必须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的培养,引入生态环境污染方面的专家。专业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可运用理论知识预测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具有较高水平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熟练运用各种仪器,不仅能提高监测效率,还可避免损坏设备仪器,因此专业人员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还应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使其深刻认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为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培养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员。

3.5 科学运用仪器设备和技术方法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由于监测的范围较为广泛,因此所运用的仪器、设备以及技术也非常多,其功能和使用范围也有所差异。是否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以及技术会影响到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所以需格外重视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中选用的仪器和设备。

基于此,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需根据区域的污染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和技术。随着科学的进步,监测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一些旧的监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监测需求,因此须摒弃落后的监测方法,及时更新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显著提升环境监测的效率,同时保障数据的准确性。

表1 为环境监测工作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表1 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常用分析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影响着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也对其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环境监测工作中获取的环境污染信息,能让工作人员了解到地区的污染情况和污染发展趋势,可根据其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法,便于彻底解决污染问题。在人类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有关部门参与环保工作,广大群众也应当积极响应号召,将环保意识贯彻到底。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