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图书馆联盟研究现状与问题
2023-03-20李来霖田李阳
李来霖 田李阳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目前我国常规的图书馆已经无法满足想要便捷地获得图书馆服务的人们的需求,因此区域的图书馆联盟应运而生。区域图书馆联盟是对不同区域之间的图书馆想要进行合作的一个方式,它以地域或人为制定的一些规则为界限对图书馆所处的地方进行划分,当联盟成立后可以促进各个不同区域内的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不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区域的大小则决定了其联盟的规模以及其影响力。当联盟成立后可以促进各个不同区域内的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不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合作。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法的本质是将研究对象整体进行量化分析[1],以各种不同算法来为我们呈现不同的内容,如LSI、LLR、MI等,通过不同算法的整理我们将得到不同的关键信息,进而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文献的科学管理与科学的深入发展。CiteSpace是在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时可以使用的分析工具,是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其以各种图谱的方式展现给我们。它可以辨别出文献潜在的知识,发现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基础、当前研究进展等问题。
1.2 数据来源
该文利用CNKI 数据库中的数据来获取该文所需要的文献数据,限定其检索表达式为“主题=区域图书馆联盟”其余设置不变,检索时间跨度为2005 年至2021 年6 月1 日,得到331 篇论文。去除其中外文、报纸、会议等无效文献,最终有效本文献量为322篇。
2 跨区域图书馆联盟研究概况
2.1 论文年际变化与来源期刊分布
发表的文献数量是衡量某一个领域的学者对该主题的关注程度以及其对此所花费精力的重要参考、评价指标。发文量的变化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有关跨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文献数量与分布情况,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学者在不同时间点对跨区域图书馆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有什么变化。如图1所示,2005年至今,关于跨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总文献量331篇。2005年诞生了第一篇有关跨区域图书馆联盟的论文《图书馆联盟》。该论文以2005 年正式实施的“常州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计划”为前提,从时间角度分析了常州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建设是否可行,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之后,其他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丰富、深入的研究,在2012 年达到峰值41 篇,在2012—2016 年中发文量不断浮动,而在2016 年之后,区域图书馆的发文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从第一篇2005 年的论文开始,到2010 年,有关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文献数量又增加了5 年。究其原因,受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国首批文化建设专项中长期规划)的影响[2],在“纲要”中加强和加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信息权利。其中,与区域图书馆联盟密切相关的是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开拓运营馆的空间。这或许是引发业内不同学者对建设区域图书馆联盟最初的萌芽。在往后的2011—2015年,或是“十二五”规划期间,文化部于2013 年1 月30日发布了《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的重点任务大致为:(1)针对《公共图书馆法》《古籍保护条例》等图书馆相关法律建设相关内容[3];(2)主要是在“十一五”的基础之上,实现基层图书馆全覆盖;(3)依托现代网络技术,提高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与服务能力;(4)对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保障。在上述几点中,其中只有第二点内容与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稍有关联,而其他各点则关注的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方方面面,与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建设相去甚远。这或许能够解释在2013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关于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文献发文量为何出现一个巨大下滑。在2016年以后的“十三五”期间,文化部在《“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中同样也没有对建立区域图书馆联盟进行一个直接明了的指示,其重点仍旧是在于公共图书馆本身的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在这两个五年计划中都没有对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做出明确指示;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口流动大大减少,公共场合出行不便也是导致相关文献减少的间接原因。
图1 区域图书馆联盟研究的发文量年际变化(2021年为预测值)
根据CNKI 中国知网对CSSCI 期刊的筛选,322 份文献中CSSCI期刊累计117份,占发文量的36.3%。载文量前10的期刊包括了《图书馆学研究》《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分别以28篇、20篇和10篇的成绩排名前三。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关于该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不多,但载文量前十的期刊均为CSSCI 期刊,表明区域图书馆联盟的研究在一定高度上还是受到了认可的。
2.2 高产作者与机构分布
CiteSpace 通过一系列的布线、节点和其他元件组成的可视化图谱来表示文献量、协作强度、读取、共轭状况。节点的圆越大表明出现的次数越多、发文量越大,表明作者在这个领域研究相关话题的次数越多。CiteSpace 上的节点可以用年轮来表示,某一节点上的年轮圈中的其他词语或文字代表着该作者在其他年份发表的论文主题或数量,某一年的年轮越大,在对应的年份中被引用或出现的频率越大。同时节点间的连线的粗细也表示着这些不同的机构之间的合作次数,合作次数越多,连线越粗,合作次数越少,连线越细[4]。
通过CiteSpace 对写出相关文献较多的作者图,可以直接看到区域图书馆联盟研究的学术生产力是由什么样的机构、作者产生的,可以了解区域图书馆联盟研究的中坚力量和相互合作关系。将筛选的322篇文献导入到CiteSpace 中,时间切片选择从2005—2021,时间分区的值设为1,节点类型选择作者,选择标准设为TOP50,运行后得到共引作者图谱,具体见图2。图谱中共有404个节点,233条连线,其网络密度为0.002 9。其中发表3 篇以上(含3 篇)区域图书馆联盟研究论文的作者共16 人,其中发表4 篇以上(含4 篇)的5 人,南京工业大学赵乃瑄13篇、乐山师范学院许军林8篇、南京林业大学李明子5 篇、南京工业大学金洁琴4 篇、南昌大学肖花3篇与江西农业大学肖花1篇共计4篇(受CiteSpace 所限不知是否为同一人)。上述不同学者是区域图书馆联盟领域的主要研究作者,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对区域图书馆联盟的研究,除南京工业大学的赵乃瑄和金洁琴两位学者外,剩余学者之间的合作研究较少,导致CiteSpace 中没有形成会比较规则的网络图谱,而是类似于散点图。
图2 区域图书馆联盟研究领域作者分布可视化图谱
要想衡量一个机构在学术方面的影响力需要对该机构的发文量进行统计,除了将上述节点类型设置为机构外其余不变,得到区域图书馆联盟研究的机构可视化图谱,具体如图3所示。图谱中共有241个节点,0条连接线,因此其网络密度也为0。这表明对于区域图书馆联盟的研究并不集中于某一高校或研究所和图书馆,而是分散于彼此之间联系不多或根本没有联系的各个高校或是研究所等机构。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以13篇位居榜首,其次是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9篇),其他有较多发文量的机构分别是: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5 篇)、燕山大学图书馆(5 篇)、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5 篇)。总体来看,研究机构发文量和高产作者所属单位相关度很高。
图3 区域图书馆联盟领域机构分布可视化图谱
2.3 区域图书馆联盟研究主题
关键词是每一篇文献的研究主题的高度提炼与概括,是一篇文献的核心。通过找出其出现次数较多的关键词,可以确定这一方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主题[5]。对关键词进行共现产生的中心性可以看出研究热点有何转变。CiteSpace用圈层来表示中心性的研究方位,节点的圈层越大,其出现的次数越多,则表明其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在CiteSpace 主界面,将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在修剪中勾选开创者,其余设置不变,得到区域图书馆联盟研究的关键词图谱,将图谱进行优化后,得到图4。观察图4 可知,关键词聚类图谱整体上较为分散,表明学者之间联系较少,大都是自主进行相关研究,这与上文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作者分布可视化图谱所得到的结果一致。其中区域图书馆联盟是核心关键词,其他较为核心的词还有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区域图书馆、图书馆等。从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学者对区域图书馆联盟的研究是相对广泛,与关键词聚类图谱有一定的关联,但程度较浅。学者们分别对某一类有着自己的研究,区域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是学者们除了区域图书馆联盟和图书馆联盟外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图4 区域图书馆联盟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在CiteSpace 中,为了直观地观察关键词随时间变化的倾向,演示发展过程和各不同研究阶段的热点问题。将文献导入CiteSpace,将节点类型同样设置为关键词,进行运行后在控制面板中点击布局,在可视化中设置为时区视图,最后结果如图5 所示。根据图5 可知,有关区域图书馆联盟的研究最初是从图书馆联盟和资源共享开始的,但从CNKI 数据库中检索“图书馆联盟”,按发表时间由早到晚排列,图书馆联盟这一主题早在1999 年就由石海玉、王芳芳等学者提出,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则在2000 年由戴龙基、张红扬学者提出,这或许能够解释区域图书馆联盟2005年的关键词除了“图书馆联盟”之外还有“资源共享”一词。而与主题词直接相关的“区域图书馆联盟”一词,也在2007年才正式出现,这样的研究进程也是符合逻辑规律的。同时,从图5中也可以主观看到,大量相关研究都是在2013年之前的,自2013年往后关于区域图书馆联盟的研究更加零散,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也不够强烈,很多学者都是浅尝辄止,发表了一篇相关研究后再无进一步研究。虽说彼此之间关联性不够强,但不知是不是由于图书馆这一主题会自然而然地让人联想到诸如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等词语,学者们还是在围绕这些与图书馆紧密相关的词语进行相关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 年高校图书馆一词出现在了时间线图谱中,这也代表着高校之间也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建立属于学校的区域图书馆联盟。
图5 关键词共被引时间线图谱
3 对区域图书馆联盟研究的反思
根据当前区域图书馆联盟的研究成果而言,研究范围和思路虽有着扩大、拓展,但研究的数量却在不断下降,研究的方向除了公共图书馆外还涉及了高校图书馆,但总体来说研究还是在图书馆界的范围之中。从最初的借鉴国外区域图书馆联盟,到如今将区域图书馆联盟本地化,与各位学者的研究都是密不可分的。于2018年由国家批准创建的“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6],其目的是以共建共享为宗旨,整合本地区公共图书馆各类资源,构建功能强大的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服务共同体,实现该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提升本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打造全国范围内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交友影响和地域特色的区域图书馆联盟。虽然国内已有区域图书馆联盟成立,然而不可否认,学者们对于区域图书馆联盟的研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3.1 研究缺乏必要的实践性
现在已经有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成立,规模庞大,但是依旧有问题。截至2021年初,全国共有22个区域图书馆联盟,但仅有4个是属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却有14个是属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而高校图书馆的效用仅限于高校之间,社会公众想要使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还是存在困难。公共图书馆的受众才是社会公众,但少量的公共图书馆组成的区域图书馆联盟与大部分的社会公众来说其比例过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图书馆联盟研究的低迷现状,研究无法转变为实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有些无用功的感觉了。只有付出实践,才能够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使这一话题继续良性地发展下去。
3.2 区域发展不平衡
受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以江、浙、沪为主的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优于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7]。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其图书馆分布密集,文献储藏量大。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图书馆本身的建设就无法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而要想建立一个图书馆联盟,在这个区域内要有足量的图书馆,同时图书馆的质量也极为关键。
3.3 没有完善的关于图书馆联盟的制度
区域图书馆联盟不只是各个成员馆之间的简单的叠加,可建立区域图书馆联盟联合阅读推广服务及其他与区域图书馆密切相关的制度[8],以此来保障区域图书馆联盟的良好运行。同时,以发展较为迅速的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制度而言,不能也不可能生搬硬抄地使用于公共图书馆构建的区域图书馆联盟之中。每一个区域图书馆联盟受不同区域内的图书馆发展现状,建成后其影响力和效度都不相同,无法做到以统一的标准来约束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成立,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定制”。加之跨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建立不单单只是各个成员馆决定即可,还需国家相关机关进行审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周期有着不小影响,更甚是畏惧这一流程而放弃进行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想法。
4 结语
我国当前区域图书馆联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关于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也有一定的成效,但两者并没有紧密结合,导致目前关于区域图书馆的研究趋于停滞,还需要找到新的突破点,重新让相关研究回归广大学者的视野范围,让新的研究推动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兼容并蓄的区域图书馆联盟,为实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而积极探索和实践。